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对比试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6
农 机使用与维修2020年第11期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对比试验
夏涛,陈永贺,康野
(盘山县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发展服务中心,辽宁盘山124107)摘要: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针对盘山县水稻生产成本增高、增产潜力大等特点而提出的一项农机农艺密切 融合的生产技术措施。

通过示范对比,建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应用新技术模式,达到促进提质增效、加快提升我县水稻生产机械化应用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机械化;示范;对比;效益
中图分类号:S23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ki.njwx.2020.11.061
〇引言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推进盘山县水稻生产 发展的关键环节,是针对水稻生产成本增高、增产 潜力大等特点而提出的一项农机农艺密切融合的 机械化生产技术措施。

通过项目实施,建立水稻生 产全程机械化应用新技术模式,适应现阶段及未来 我县水稻生产发展需要,达到促进提质增效、加快 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应用水平的目标。

1实施目的
以成熟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组装集成、示范 推广,引导带动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的提高,完成技术集成配套,形成全程机械化技术 路线:工厂化育秧一机械整地一机械插秧一机械植 保一机械收获(机械化烘干)一秸秆还田。

2试验内容
开展联合收获高留茬与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 田机械深耕效果对比,具体内容包括:适宜的作业 条件;适宜的作业深度;对其他机械作业环节的影 响;水稻长势、产量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3试验测试过程、数据分析及试验结果
3.1联合收获高留茬与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耕效果对比
(1)秸秆覆盖情况。

水稻收割后割茬及秸秆覆 盖情况是影响秋翻地的最关键因素。

秸秆整秆覆 盖无法秋翻作业;秸秆切碎但段长较长且堆放杂乱 严重影响翻地质量;割茬过高(30 cm以上),不利于 翻后秸秆覆盖。

秸秆切断较短(1〇cm以内)且均匀
抛撒于田面,不聚堆、不成绺,对秋翻作业较为有 利。

一般情况下,大型拖拉机搭配不同犁的翻地深 度为18 ~42 cm,大多数保持在22 ~ 27 cm之间,切 杆机能够把結秆切碎到〇 ~ 10 cm,这样的长度完全 能够满足秸秆还田的需求,在切碎秸秆之后,可以 用脱切机和手扶拖拉机将稻草压人土中进行下一步的分解。

(2)土壤含水率。

土壤水分含量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秸秆的分解程度,土壤过干或过湿都不利于秋
翻作业。

过干,土壤容易翻碎;过湿,不起垡且容易
留明条。

土壤含水率一般在15% ~ 30%为宜。


于不同地区来说,在秸秆还田过程中,土壤的水分
含量条件也是不同的,北方地区最后将土壤水分含
量调节到20%左右,南方地区在翻压秸秆的过程
中,需要注意的是淹水还原状态下会产生甲烷和硫
化氢等有害气体,在水分含量过高的土壤中,需要
注意这些有害气体对农作物的伤害。

3.2适宜的秋翻地深度
适宜深度应根据土质情况区别对待。

大多数
地块深度应达到18 c m,对于沙壤土或耕层较浅地
块,深度一般在15 c m即可。

3.3对其他机械作业环节的影响
与传统旱旋相比,秋翻作业对其他作业环节有
如下影响。

(1) 对机械施底肥的影响。

水田底肥以施复混 肥为主,一般亩施肥量在40 k g左右。

在白茬地或
旋后地撒肥作业,一般班次生产率在33_ 33 h m2左右 (每班10 h,8人1班,其中操作手1人、装肥6人、
运肥司机1人);翻后地撒肥,由于地表平整度不
良,作业难度加大,效率降低,一般班次生产率在
26. 67 h m2左右。

(2) 对筑埂的影响。

传统春旋地,机械作业一 般不损坏埝埂。

秋翻地受作业条件、作业习惯限
制,一般都会破坏小埝埂,这就要求第二年必须重
新搭埝埂,增加了农民的筑埂费用。

(3) X彳'水耙地的影响。

较传统春旋地,翻后地 表平整度差,同时作业深度增加,翻后地直接泡水
耙地,难度加大。

从对比试验看,对于传统旋后水
耙地,一台轧耙一个班次(1〇h)作业6.67 h m2,翻
后地作业平均仅为5.33 h m2左右。

(4) 对于机插秧的影响。

不同机械作业方式整 地效果也有明显差别,其中水旋埋茬机作业后水耙
地和插秧作业效果最好,插后漂浮率小于2%,漏插
2020年第11期农 机使用与维修
127
率小于2% ;普通水旋埋茬机作业后水耙地后田面 稻茬较少,插后漂浮率小于3%,漏插率小于3%。

在机插作业难度上,翻后地由于作业深度增加,水 平地后沉淀时间一般延长1 ~2天,田块下陷加大,机插时作业效率降低,一般机组效率降低10% 左右。

(5)对杂草和病虫害发生量的影响。

在收获水 稻之后,地表面覆盖大量的秸秆,这样的环境适合 病虫害的越冬,可能造成病虫大量繁殖,来年病虫 害的发生几率将大幅度提升。

在秋翻之后,地表上 大量的秸秆和土层被翻到深层土壤中,深层土壤则 翻到地表层中,可有效杀灭虫卵,减少病虫害发生 的几率,控制土传病害。

另外,一些杂草的根系也 因为不能扎根于表层土层中,失去水分而不能存活,从而有效控制草害的发展。

但是秋翻却淡化了 对控制病虫害和草害效果作用,在进行春翻之前,温度升高,病虫害已经开始扩散,杂草已经扎根生 长在土层中,所以对比来看,旋耕地块的病虫害和 草害要远高于秋翻。

4水稻长势、产量的调查
(1)秸秆在耕层腐烂变化对土壤的影响。

实验 观察表明,整地泡田后30天秸秆可被分解15% ~ 20% ,60天被分解至55% ~ 65%,90天可被分解至 85% ~90%。

秸秆腐烂分解过程中对耕层泥土环境 也有显著影响,外观表现为耕层泥土由黑色变为灰 黑色,有轻微的硫化氢臭味。

(2)秸秆还田对当季水稻产量的影响。

对试验 地块进行测产,并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取样调查,实际产量取样调查和实际测产都表明,100%全 量秸秆还田应重视整地灭茬并抓好关键环节,完全 能够消除秸秆还田带来的不利影响,能够保证整 地、平地质量和标准,保证插秧质量和水稻正常返 青、分蘖,并获得良好高产结果。

5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社会生态效益。

一是秋翻地秸秆还田可实现 秸秆禁烧,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二是打 破长期旋耕的犁底层,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 团粒结构,提高土壤品质,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 合理的耕层作为支持,需要满足“上糊、下松、有气、有水”这几点,这样才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一些 农田由于常年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耕地土层板结 坚硬,严重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农作物难 以深扎到土地中,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秋翻能够 疏松土壤,打破多年耕种翻地形成的犁底层,提高 土壤蓄水能力,有效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使 作物根系下扎,提高作物抗旱、抗倒伏能力,运用深 松机进行耕地,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增效;三是实现 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施用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地养地,在减少化肥使用的基 础上节约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尤其对于干旱地区 来说,秸秆还田能够抗旱保墒,根据土地性质的不 同,选用不同的翻压方式,提升实际效果。

单位:元• 667 nT2
表1经济效益与传统旋耕作业成本对比
内容模式机械
施肥
人工
筑埂
耙地插秧春旋秋翻桔秆处理合计备注
春旋模式65205030—50161老埂维修,高速插秧,秸秆搂草、打包 运走
秋翻模式8153555—40—153重新筑埂,水埋茬、轧耙2次作业,高 速插秧,秸秆还田
上表可知,在秸秆处理情况下,秋翻模式较春 旋模式亩减少作业成本8元。

产量对比:翻后地较传统旋耕地亩增产5%以上,按盘锦常规产量700 kg • 667 m_2计算,每667 m2增产 25 kg,按2.8元•kg—1计算,每667 m2增收70元。

以上两项对比可见,秋翻实现亩节本增效可达 78元左右。

6结语
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机深耕能够满足当前 保护环境的切实要求,在此基础上改善土壤结构,控制病虫害和草害,优化土壤的蓄水能力和整体肥 力,保证水稻的良好生长,经过对比分析可知,联合 收获結秆粉碎还田机械深耕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有效提升水稻产量,虽然在重新筑
埂等方面会产生一些成本,但是从总体来看,其增
效显著,适宜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开仁,常志强,蔡海涛.安徽省水稻机械化插秧作
业成本构成及效益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15(7) :7-10+20.
[2] 赵宏亮,王麒,孙羽,等.秸秆还田下灌溉方式对水稻
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8,
32(5) :959.
[3]成臣,汪建军,程慧煌,等•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双
季稻产量及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土壤学报,
2018, 55(1) :247 - 257.
[4]宋洁,李志洪,赵小军,等.秸秆还田对土壤微团聚体
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8, 32 (5):
116-120. (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