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环境保护复习提纲(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一、环境概述
1、环境概念与不同分类方式(属性、空间、时间、组成要素)、环境质量理解
2、环境问题分类与具体表现
1)环境污染:水污染(富营养化、赤潮)、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
2)资源短缺:淡水、耕地、矿产、能源等
3)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物种减少
3、环境问题原因与危害(能结合实例分析)
●原因:①工业三废②人口急剧膨胀③科技进步④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危害:①危害生态平衡②危害人类健康③制约经济可持续
4、全球环境问题
(一)臭氧空洞
原因:①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②人类排放的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副渔业造成破坏
措施: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②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二)酸雨
原因:由于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排放SO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所致。
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③危害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及人体健康。
分布——我国酸雨:以硫酸型为主(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硝酸型―――珠三角(汽车尾气)措施: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
具体措施: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煤减少、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资源、减排)②控制工业汽车污染排放③调整工业布局(影响小、扩散快)、产业结构(重化比重降低)
④植树造林
例题:为什么重酸雨区位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①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②气候湿润――阴雨天气多③燃烧高含硫量的煤、有色冶金工业排放④酸性土壤
(三)全球变暖
原因:自然原因——温暖时期、太阳活动等;人为原因——排放增多: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的CO2增多;吸收减少:毁林
危害:1、海平面上升;2、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措施:1、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2、保护森林3、努力加强国际间合作(四)大面积生破坏
二、人地关系
1、人地关系图的理解与实例分析
2、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与时代、代表性思想(中国、外国略)
①西汉戴圣:地理环境决定论②战国孟轲:人定胜天思想③荀况:天人相关论④贾思勰:因地制宜
3、人地关系和谐的三观点理解
①尊重与善待自然(环境观念)②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保持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最终行为规则
③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水资源:
(1)中国淡水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①分布不均(南多北少)②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④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⑤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③人口多――人均少
(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开源: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海水淡化、人工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生活:增强公民节水意识
生态建设: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
例如:地区差异
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水质型缺水
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
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加剧
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
2、土地退化及防治:
(1)我国耕地短缺:比重小(山地多平原少)、人均少、分布不均、非农业占用、耕地质量下降
[注:解决土地与粮食矛盾:①耕地总量不减少②提高产量――加大投入]
(2)土地退化(广义荒漠化)的防治
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等原因、防治措施(注意中国各区域:黄土高原、西北、云贵高原、江南丘陵、华北平原、灌溉农业区等)
例如(一)江南丘陵:红色荒漠
原因自然:①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③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人为:①毁林开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突出
(二)太阳能:
青藏丰富的原因:①地势高――稀薄、洁净;现加上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则太阳副射削弱作用小②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四川盆地贫乏的原因:雨雾天气多,晴天少;海拔低。
台湾、海南岛西南部丰富的原因: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纬度低。
(三)解决我国农村能源不足问题:①营造薪炭林②发展沼气③开发小水电④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
风能、地热能⑤推广省柴灶]
3、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煤开采:滑坡、塌陷;植被――水土流失;污染运输:空气(粉尘)、
水、土壤污染利用:污染大气、酸雨、温室效应。
措施:①科学采矿、提高回收率②环境保护措施的建设③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复垦④提高利用率、减排(洗煤脱硫、回收)⑤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4、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石油
①石油危机分析
②石油应对措施(方针与具体措施,能够读图分析)
③地表采矿与地下采矿的表现(选择题)
④煤炭利用的环保措施
5、可再生资源
⑤植树造林(中国各区域防护林的分布与作用)
⑥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选择题)
⑦整理土地的理解
四、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1)生态系统组成:物种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2)生态平衡:①生物种类、数量②物质、能量输入与输出——动态平衡
3)生态平衡特征
4)食物链与食物网
5)生态平衡打破→受损生态平衡
2、我国森林、草场资源状况:①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低、人均少②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西南、东南、东北多,西北、华北少。
③采伐快、毁林开荒等导致森林破坏严重,总体质量下降④草场粗放经营、过度放牧、重用轻养导致草场严重退化,生产力下降。
3、我国森林的分布:①东北:(冷湿)大小兴安岭、长白山②西南(高山峡谷)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和喜马拉雅山南坡③东南(低山丘陵)
注:(了解)森林作用
●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城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尘、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破坏森林后果: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洪水;土地沙化;全球变暖;物种灭绝等
原因:垦殖、薪柴――>商业采伐
森林保护措施①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②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③计划采伐,采育结合
④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⑥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
4、草地退化原因:自然:气候异常――干旱的生态环境失衡
人为:过垦、过牧、采挖(人口过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⑵治理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游牧方式――>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③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
④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
⑤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
5、湿地分布:河湖滨、三江平原等
(成因: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冻土――阻碍地表水下渗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积水)
湿地减少的原因: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
自然:②全球变暖――干化
①水土流失――淤积
人为:②围湖造田、围海造陆
③污染加剧富营养化
④引水灌溉、截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圣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
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
湿地保护措施: ①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
③退耕还湿地,退耕还湖
[注:案例: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
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②引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
中亚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②引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
中国西部湿地比较少的原因: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
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③离体保护,建基因库,种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