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学考必修一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1字音
沁(q in )园春百舸(g e )峥(zh eng )嵘寥廓(ku b )挥斥方遒(q iu ) 漫(m m )江
携(xi e )来浪遏(e )飞舟彷(p m g )徨寂寥(li co )惆怅(ch eng )凄婉(w an ) 颓 圮(p i )青荇(x
ing )浮藻(z
do )长篙(g ao )漫溯(s d )斑斓(I cn )笙(sh e ng )箫
青苔(t a i )荆棘(j i )火钵(b o )忸(ni U )怩麦糟(z a o )炖(d m )肉团箕(j i )凌侮
(w u )叱(ch i )骂
2、字形
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彷徨惶然惋惜哀婉彷徨 牌坊惆怅稠密丝绸追溯朔风挑衅河畔斑斓无耻谰言波澜颓圮祭祀杞人忧天 碾碎辗转堤堰揠苗助长偃旗息鼓凌侮陵墓棱角忸怩纽扣枢纽
3、文学常识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
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一一即能否押韵、 讲究平仄、
对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 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 其中
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戴望舒(1905―― 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
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诗集有《我底记忆》
、《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
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 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 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徐志摩(1896-1931 ),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

诗人、学者。

新月社的主要发 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

诗集有《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
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著名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 ,代表作《大堰河
——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3、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1、无能为也已(矣)
4、失其所与,不知(智)
二、古今异义(古/今
1、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 指主
人) 2、共其乏困(供) 5、何厌之有(餍) /数词二的大写)
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6、若不阙秦(缺)
2、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泛
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 /儿子)
5、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 /粗鄙、低下)
《荆轲刺秦王》
、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 e,高兴) 2、使工以药淬火(淬,通“悴” ,cu
6、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 8、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
用 (一)
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5、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
(二)
名词作状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 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三)
动词作名词
1君亦无所害(害处)
(四)
形容词作名词
7、亦去之(离开、距离 /到达)
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1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五)
形容词作动词
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
(六)
一般动词的使动
1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四、文言句式 (一)
省略句
1 (烛之武)许之(主语) 3、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二)
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
4、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
(三) 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

(也表判断)
(四)
固定句
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 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
2、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同上) 同上)
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同上) 5、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
2、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
1,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
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6、请 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8、
9、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0、荆轲
11卒起不意(卒,通“猝”
,c d,仓促,突然)
、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8、左右乃曰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
有控制之义。

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 银,
文中指铜。

古义: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 今义:特指
黄金。

词类活用现象:
② 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欲与(之)俱(往) ③
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 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文言固定句式: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将奈何 (表疑问,怎么……。

下文“为之奈何” “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
、东西。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
1、进兵北略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 名词作动词,
用盒子装
3、樊於期乃前曰 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4、其人居远 形容词作名词,
远方
5、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闻(使
6、太子迟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7、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状语,向上
8、群臣怪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9、箕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四、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知道)
2、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3、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
4、 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愿意。

今义
还有“故意”之意。

5、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6、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7、
终已不顾 遇:古义:对待。

深:古义:刻毒 古义:
在这时。

古义:
不回头。

今义:遇到,碰以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今义:不照顾,
不考虑不顾忌。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表可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鸿门宴》
一、 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 2、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 3、 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 4、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


5、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6、不者(“不”通“否”,否则。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二、 偏义复词
1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是偏义复词,偏“入”)
2、孰与君少长?( “少长”是偏义复词,偏“长”)
三、 成语典故
1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2、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劳苦功高)
4、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 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今:表程度副词)
(一)
名词作状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在夜间,连夜。

3、头发上指(向上。

5、道芷阳间行(从小路、抄小路。

) 7、持剑盾步走(步行、徒步。

) (二)
名词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

) 3、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

) 5、刑人如恐不胜(施刑。


7、若入前为寿(走上前、上前。

) 9、秦地可尽王也(称王。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使…为王,名词使动用法。

另说意动)
(三)
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2、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四)
动词作名词
此王秦之续耳(后继者、老路、覆辙。


3、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今:
4、 沛公 .... 约为婚姻(古:结为儿女亲家;今:
河北省 /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男女婚事)
因果关系连词) ;今:现在的人)

2、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 4、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膀一样。


6、间至军中(从小路、抄小路。


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

) 4、道芷阳间行(取道。


6、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讲义气、合于义/告诉、说。


8、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止。

) )4、
常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2、此其志不在小(小事。


(五)形容词作名词
1君安与项伯有故?(旧情、老交情。


3、大行不顾细谨(细枝末节。

) (六)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1、 孰与君少长?(与…相比,哪一个…)
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没有…
3、军中无以为乐(没有用来…的)
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表反问,白
第三单元 《记念刘和珍君》
1、字音:
七、特殊句式 (一)
判断句
1亚父者,范增也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7、此天子气也 9、此其志不在小
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二)
倒装句 (1)
宾语前置句
1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5、大王来何操?
(2) 定语后置句 玉斗一双,白璧一双 (3)
状语后置句
1、具告以事 3、得复见将军于此 5、长于臣
(三)
省略句
I 、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3、为(之)击破沛公军 5、则与(之)斗卮酒 7、竖子不足与(之)谋 9、交戟之士欲止(之)不内 II 、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 13、沛公军(于)霸上 15、置之(于)坐上
17、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19、沛公欲王(于)关中
(四) 被动句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4、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8、此亡秦之续耳
10、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12、客何为者?
2、今日之事何如? 4、沛公安在? 6、何辞为?
2、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4、因击沛公于坐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2、若入前为(之)寿 4、急击(之)勿失(时机) 6、则与(之)一生彘肩 8、具告(之)以事 10、毋从(其)俱死也 12、加彘肩(于其)上 14、沛公居(于)山东时 16、置之(于)地 18、卫士仆(于)地
20、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
洗涤(d 1)尸骸(h S)立仆(P u)风尘仆仆(p u)浸渍(z 1)干练(g m)诧异(ch d )长歌
当哭(d m g)桀骜(d o)赁屋(I in)创伤(chu mg)转辗(zh fin)黯然(d n)喋血(di e)
噩(e )耗潜(qi m )移默化
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本文选自《华盖集续编》。

4、【疑难点拨】
1•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笔之所及并非限于刘和珍一人,通读全文,看看作 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
对第一类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和珍,提到了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点是“四十余被 害的青年”,再扩大一点是数百伤者, 再扩大就是请愿的群众, 作者对这类人表达的感情是: 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颂扬她他们的勇毅,告诫她们要注意斗争的方工,激励她们“更奋 然而前行”。

第二类是反动势力, 包括段祺瑞执政府(“当局者”),几个“有恶意的闲人” “流 言家”,对于他们,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

第三类是那些“庸人”和“无恶意 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以及这种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作者渴望并 呼唤他们“爆发”。

2•“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 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
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
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
缕血痕抹杀了。

”这话如何理解?
答:第五部分第2段记述刘和珍遇难情形,写三个女子临难从容,
互相救助,同时揭露
执政府的屠杀凶残暴虐。

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下一段(第 3段)接着从这两个方面展 开:第一句写三个女子一面,先说伤亡情况,
着重就互相救助赞扬杨德群、
张静淑的沉勇友
爱。

思路继续在三个女子一面展开: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
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这个“伟大”当然指三个女子伟大。

“从容
地转辗”是对上段内容的一个方面的概括, 概括的是她们互相救助的情况。

如此沉勇如此友
爱,其精神之伟大确实令人惊心动魄。

思路远接上一段所说的执政府的凶残,近接上一句中“枪弹的攒射” ,给段政府以辛辣 的嘲讽。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是接着上文来的,指的是屠戮刘和珍她们, “妇婴”这里专
指女子,再则她们毕竟年轻,在长者眼里还是娃娃。

“八国联军”并非指1900年镇压义和团
的八国联军,思路至此不会突然冒出 1900年的八国联军。

1926年,日本纠合各国军队恰好
也是八国,所以鲁迅也称之为八国联军。

段政府屠戮妇婴,背后就是八国联军,所以惩创学
生也可以说是八国联军惩创学生。

屠戮妇婴与惩创学生也不是两回事,
而是互文,同指制造
“三一八”惨案。

是指中国军阀与八国联军相勾结,幕前幕后屠戮妇婴惩创学生。

这里是善
与恶的两极,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

什么
“伟绩” “武功”是他们自己的夸耀,鲁迅用这两个词,当然是反语。

理解正确才能与 下文连贯,不然就不连
贯。

如果把八国联军误解为 1900年的八国联军,那么事过26年,怎
么“居然昂起头来”呢?
《小狗包弟》
2、 重要字形: 徘徊深味 赏赉渺茫血
痕诬蔑惩创
3、 文学常识:
鲁迅〔1881年9月25日 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微漠羽翼接济旧观引退虚妄
慰藉
沉勇憧憬谈资尸骸和蔼苟活
1936 年 10 月 19 日〕, 1918年5月,首次用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 “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
代表作
1字音:
作揖(y $倘使(t ang)解剖(p cu)步履(I ◎蜷(q u cn)缩怯(qi e)懦回禀(b ing)挟
(xi e)持愠怒(y m)蜿蜓(w an)悲怆(chu eng)伛偻(g cu)角斗(ju e)诘难(j
2、字形:
款待作揖租赁胆战心惊创伤叱骂歉意绿草如茵媒介奏效蔓延再接再厉赊欠对峙缅怀过犹不及
3、文学常识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散文《旅途随笔》《随想录》等。

1982 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

4、【疑难点拨】
1•本文写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本文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按“自然流”叙事抒情。

“自然流”的特点,是文章段落、
层次,过渡、照应,叙事、议论、抒情,过去、现在、将来,一切都自然而然,不见刻意的技巧,又显出深层的技巧。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述。

一是故事进展自然顺畅,其中无生硬的
“焊接”或“阻梗”。

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下一段的一句“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很自然地过渡到本文拟述之事;中间写包弟的可爱,借用日本女作家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一下就自然地过渡到包弟惨遭厄运的叙述上来了;文章从叙事向抒情转化很自然轻巧,抒情大约是从作者送走包弟、卧榻难眠、思前想后开始的,一直到文章结束,感觉不到其间从事到情、从叙到议的转变的生硬;再有,从过去到现在,是以忏悔的心情连接起来的,也感觉不到其间过渡的唐突。

二是语言朴素自然,全无刀斧雕
琢痕迹。

读者读了本文受到感动,与本文语言的魅力、震撼力是分不开的。

本文的语言既有
书面语的特点,又有口语的特点,两种语体很自然地浑融一体。

读者只是感觉到事件的自然
发生、发展,情感的自然波澜起伏,而感觉不到文章语言形式或语言技巧的存在,可以直击
文章的深层和底蕴。

三是自然之中又有潜藏的起伏跌宕,而绝非完全地平直板滞。

与“无技
巧”相伴的必定是深藏的技巧、高明的技巧,如果真的没有任何技巧,那文章就不足观赏了。

如果我们对本文细加品味,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深藏的技巧的。

略述一二便可知晓。

开篇讲述
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是深思熟虑过的,其中必有深意;全篇写哪些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哪儿发议论抒真情,文章的着力点定于何处,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等等,都需要写前斟酌。

本文发表之后多得评论家欣赏,一定是它的内容的深刻和形式的巧构吸引了大众关注的目光。

2•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答: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
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
取历史教训。

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

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
体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

我们透过本文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
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
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自省,
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
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字音:
堕入(du o)呢帽(n 1)熙攘(x 1)莅临(I 1)步履(I⑪谦逊(x也)屏息(b ing) 激亢(k eng)同胞(b do)澎湃(p①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字形:
景仰戊戌显宦叱咤风云步履谦逊激亢短小精悍莅临启迪屏息博闻强识迥乎文采津渡涕泗交流
第四单元
1字音
紫荆(j ing)易帜(zh i)停泊(b o)超载(z ci) 登载(z oi)蒙(m aig)骗蒙(m eng)古
婆娑(sue)噩(◎梦嬉(x 1笑撰(zhu巾)写雏(ch⑪菊窒(zh i)息剥(b①夺剥(bao)皮
锭(d in g)壳拗(巾)断拗(d o) 口执拗(ni u)哄骗(h eng)起哄(h eng)揣(chu 0)测偌(ru 0)大敷衍(y dn) 弄(l dig)堂游说(sh U)契(q i)据.挣揣(chu①揣(chu d)着嘈杂(c d o)
轧(g a)票遁(d U n)世黯(d n)然谙(?n)熟诞(d dn)生涎(xi印)皮
2、字形
撤离车辙清澈木屐草屦废墟嘘寒问暖嬉笑噩梦明媚
绿树成阴撰写废墟报道婆娑起舞致敬隐秘颠倒心智健全惨状凋谢步履举世瞩目蠕动褴褛荤腥纽扣隶属嘈杂殴打怔住虐待拷绸契据胆怯木栅浆糊佳肴譬如揩桌烫发褪色锭壳云霄橘红翌年摘星揽月横亘型谱融会不同凡响诞生遁世谄媚拔地而起渊源振动垂涎扬眉吐气
3、文学常识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

原名乃熙,字端先。

浙江杭州人。

1915年入浙江甲种
工业学校。

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
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

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
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

1930年加入“左联”,当
选为“左联”执委。

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
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
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

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