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整理〗《与妻书》教材深度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妻书》教材深度解读
重点赏析
赏析句子
1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明确: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
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
2卒不忍独善其身。
明确:“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只顾自己好,不顾别人。
林觉民虽“至爱”妻子,但他要把这种爱推广到普天下受苦人身上,因此不愿“独善其身”。
这表现了作者高尚的思想境界和献身精神。
重点解读
1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
明确: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夫妻之间的真挚感情,也表现了革命者的激昂慷慨。
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
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的高尚情操。
《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
2第2段的“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一句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这句话是全文的纲。
作者在下面的内容中时时作解释和安慰“吾至爱汝”的深情和“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勇决,宛如两种旋律交错并进,使文章既缠绵悱恻,又充满浩然正气。
3文章第3、4段中,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夫妻间的往事?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1)作者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间的往事。
第一件事是关于夫妻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对月影之下真情相诉的回忆,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起将要失去丈夫的悲痛,未将赴义的事告诉爱妻。
(2)这三件事都反映了作者对妻子无比深厚的爱。
4作者挚爱着自己的妻子,又诀别妻子就义。
其中的原因有几点?
明确:(1)黑暗现实冷酷无情,国之不存,何以有家。
(2)作者有为天下人谋幸福的理想。
(3)作者具有舍已为人、推己及人的高尚品格和为革命捐躯、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
所以,作者忍痛割舍对妻子的爱而勇于就义。
精读感悟
写作特点
1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本文以抒情为主,以情见长,兼及议论、记叙。
作者把感夫妻之恩爱、愤国家之势弱、怜天下之离散、悲夫妻之死别的复杂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字里行间,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昔,或借议论来抒情,使文章充满了感情色彩。
2语言通俗、浅近、平易。
本文语言朴实无华,情真意切,虽然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处处流露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和“勇于就死”的勇决。
3大量使用典故。
文中的“骨化石”“司马春衫”“太上忘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语句都是用典。
疑难解析
1文章的第3~6段写了哪三忆、三愿?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明确:三忆:一忆夫妻谁先死的谈话;二忆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三忆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
三愿: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二愿真有鬼;三愿心电感应有道是实,灵魂常相依。
这三忆与三愿的共同之处是都反映了作者对妻子的感情之深,为妻子着想周到,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即“吾至爱汝”。
2这封绝笔书中用了许多典故,其中“司马春衫”“骨化石”“独善其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用“司马春衫”的典故,表达了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用“骨化石”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用“独善其身”的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不忍心独善其身,表明心系国家,“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伟大胸怀。
3作者所表达的“吾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矛盾吗?
明确:文章表现了林觉民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吾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
能够为亿万民众能过上幸福生活而欣然就死的人往往正是最热爱生活的人。
林觉民为了推翻黑暗的统治,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抛爱妻,舍幼子,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遗书中,作者为了安慰妻子,为了使妻子对他的舍生取义能够理解,他反反复复地倾诉他对妻子真切的爱。
并由自己对妻子的爱推及到天下人的爱,使妻子明白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
正因为“吾至爱汝”,也为了全天下人的幸福,所以作者才“忍舍汝而死”。
4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明确:(1)主要以抒情为主,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昔。
如,开篇就直接抒情:“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生离的悲痛之情充塞时空。
(2)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
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并不直说,而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来比喻。
又如第5段中说:“……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作者在分析现状的黑暗时,接连使用了排比、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
阅读方法小贴士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叙述是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入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是表达作者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有人认为:林觉民作为革命战士,在参加起义之时应以国家大事为念,不应为儿女私情挂心。
但在《与妻书》中,林觉民却用了大量篇幅陈说儿女私情,似乎有损其光辉形象。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甲生: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岂能怀有儿女私情?《与妻书》中,“吾至爱汝”“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等句,都表现出作者对妻子依依不舍的深情。
作者在文中花大量笔墨陈述私情,显得他优柔寡断、顾虑重重。
因此,作者如此写作有损其光辉形象。
乙生:作为一名革命战士,怀有儿女私情并不损其光辉形象。
一位革命战士如果对儿女私情毫不顾念,很难想象,他对其他的人有怎样的感情。
在《与妻书》中,“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等句,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高尚人格,可以说,他不愧为一名革命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