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巩固提升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5、20世纪后,人们对电的认识再次深入
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原子 (中性)
原子核 (+) 核外电子
(-)
质子(+) 中子(不带电)
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离原子
二、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
实例 用丝绸摩 擦玻璃棒
用毛皮摩 擦橡胶棒
材料 带电种类 起电的微观机制
玻璃棒 正电荷 物质对电子的束
体分成两 荷种类相同
静电感应使导体表面的电子
个部分
重新分布,发生了转移。
AB
3、接触带电
实例: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 二者将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接触后 再分开
1Q 1Q 22
+Q -3Q
接触后 再分开
-Q -Q
起电的微观机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电荷守恒定律
丝绸 负电荷 橡胶棒 负电荷 毛皮 正电荷
缚能力不同; 电子在不同物体 间转移; 常用于绝缘介质
得电子:带负电
失电子:带正电
2、感应起电
实例
导体上电荷分布 起电的微观机制
用带电体 近端与带电体电 导体由自由电子和离子构成,
靠近导体,荷种类相反
自由电子在导体内可以移动,
然后将导 远端与带电体电 利用吸引、排斥判定。
例2 (多选)如图2所示,A、B为相互接触并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 属导体,起初都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
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共38张PPT)
AB
先分开AB再拿走带电体,AB分别带上 等量异性电荷。
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异 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利 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 应起电.
如图所示在绝缘支架上的导体A和导体B按图中方 式接触放置,原先AB都不带电,先让开关K1 ,K2均断开,现在将一个带正电小球C放置在 A左侧,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A
B
A.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
a`
现正电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
B.若A不动,将B沿图中aa`分开,则两边的电荷量
大小可能不等,与如何分有关;
C.若A向B逐渐靠近,在B左端和右端的电荷量大
小始终相等并且连续变化;
D.若A、B接触一下,A、B金属体所带总电荷量
保持不变.
AD
4.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
1.5×10-3C –2.5×10-4C –2.5×10-4C
课堂小结
1、三种起电方式及其本质 2、电荷守恒定律 3、元电荷的认知
作业布置
(1)、预习作业 1.点电荷是不是指带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是不是体积
很小的带电体都可看做点电荷?点电荷与元点荷一样吗 ?
2、P5图1。2-4演示实验中,力F与夹角a什么关系?如何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
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AC
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 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
D 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
-
-
-
-
-
-
甲乙
图1—1—1
5.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下图所示,当一个 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时,验电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 1.1电荷及守恒定律 教案
1、电荷及守恒定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教师: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学生: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是用电荷量来表示。
教师: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学生:不带电的物体内存在电荷,且存在等量正、负电荷,在物体内中和,对外不显电性。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
教师: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学生: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
(教师用多媒体模拟,验证学生回答)过渡:在复习初中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再来看有没有别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物体带电的实质是什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问题:(二)进行新课1.电荷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描述,思考和回答问题:(1)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积极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点评: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除了摩擦起电,还有没有可以使物体带上电的方法?实验: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
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反复多次接触球形导体C,使之带正电。
将C移近A,用与有机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分别靠近A、B。
(如图所示)[现象]线绸靠近B,而远离A.[学生得出][问题]如将A、B分开,再移走C,A、B带电情况如何?[学生答][演示证明]将A、B分开,用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检验,学生回答正确。
[问题]将A、B接触,它们是否带电?这说明什么?[学生答][演示证明]使A、B接触,仍用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检验,学生回答正确。
[问题]若先把C移走,再将A、B分开呢?☆关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例1】如图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d,b斥c,c斥a,d吸b,则()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C.c,d小球带同种电荷D.c,d小球带异种电荷分析由d吸a,d吸b可知a与b带同种电荷,且与d带异种电荷;由c斥a,c斥b可知c与a,b带同种电荷,c与d带异种电荷,A错,B对,C错,D对。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选修3-1优秀教案: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第一章静电场全章教课方案全章教课内容剖析本章是高中物理电磁学的开端章节,能够说本章将学生引入另一个新的学习领域;本章教课是整个电磁学教课的基础,对后续的电磁学的教课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电场》章节的知识特色:(1) 新看法多且抽象不易直接感知;(2)综合性强、跨度大;(3)包括有丰富的物理思想方法。
课标要求1.认识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剖析静电现象。
例 1认识存在可燃气体的环境中防备静电常采纳的举措。
2.知道点电荷,领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
知道两个点电荷间互相作用的规律。
经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照,领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3.认识静电场,初步认识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
理解电场强度。
会用电场线描绘电场。
4.知道电势能、电势,理解电势差。
认识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例 2 剖析物理学中常把无量远处和大地作为电势零点的道理。
例 3 察看静电偏转,认识阴极射线管的结构,议论它的工作原理。
5.察看常有电容器的结构,认识电容器的电容。
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
例 4 使用闪光灯照相。
查阅资料,认识电容器在照相机的闪光灯中的作用。
活动建议1.经过查阅资料、阅读说明书、察看实物等方式,认识避雷针、静电除尘器、静电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等设备的基来源理,撰写一篇科学报告。
2.采集资料,综述静电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知识版块及知识结构静电基本现象→电场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电场对电场中的物质的作用( 电场对电荷的作用、电场对导体的作用、电场对电介质的作用)知识结构图学情剖析学生对电场知识类认识不多,初中教课中实验不全;回想总结初中静电学知识错落不齐;学生正处在形象思想向抽象思想转变的要点期间,部分学生计在抽象思想阻碍,特别是空间思想阻碍;部分学生对电学知识不感兴趣,存惧怕感。
教课要求与建议1.增强演示实验和生活经验在教课中的形象思想支撑,促使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表象;2.不失机机地、实时地进行宏观和微观的联系,突出学生对电荷运动及电互相作用中的微观机理理解;3.重申静电场的看法和研究方法是电磁学的基础,注意物理看法的辨析,防备相像看法混杂;4.突出对静电场的认识过程,突出类比思想方法的应用,促使知识的有效建构;5.增强与生活、技术、社会的联系,增强力电知识综合,提升大幅度迁徙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练习:第一章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Word版含答案.pdf
第一章静电场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A级抓基础1.有甲、乙、丙三个小球,将它们两两靠近,它们都相互吸引,如图所示.那么,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小球都带电B.只有一个小球带电C.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D.有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答案:D2.(多选)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把一个绝缘导体向带负电的球P 慢慢靠近.关于绝缘导体两端的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B.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同种电荷C.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异种电荷D.两端的感应电荷电荷量相等答案:AC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C.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D.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作电荷的湮灭解析:在D选项中,电荷并没有消失或者湮灭,只是正负电荷数目相等,表现为中性.答案:B4.(多选)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净电荷几乎不存在,这说明()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解析:绝缘小球上电荷量减少是由于电子通过潮湿空气导电转移到外界,只是小球上电荷量减少,但是这些电子并没消失,故A、B 错,C对.就小球和整个外界组成的系统而言,其电荷的总量仍保持不变,故D正确.答案:CD5.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A.2.4×10-19 C B.-6.4×10-19 CC.-1.6×10-18 C D.4.0×10-17 C解析: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只能是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元电荷电荷量为e=1.6×10-19 C.选项A中电荷量是元电荷电荷量的32倍,B中电荷量为4倍,C中电荷量为10倍.D中电荷量为250倍.也就是说B、C、D选项中的电荷量数值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只有选项A是不可能的.答案:AB级提能力6.(多选)为了测定水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就是该分子是不显电中性的,它通过电场会发生偏转,非极性分子不偏转),可做如下实验:在酸式滴定管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活塞,让水慢慢如线状流下,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水流,发现水流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偏转,这证明()A.水分子是非极性分子B.水分子是极性分子C.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且带正电D.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且带负电解析:根据偏转,可判断出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根据向玻璃棒偏转,可以判断出其带负电.答案:BD7.(多选)关于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数值通常取作e=1.6×10-19 C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解析:元电荷是指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数值为e=1.60×10-19C,故A项错误,C项正确;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不是连续变化的,B项正确;元电荷e的值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测得的,D正确.答案:BCD8.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夸克带电量为23e,d夸克带电量为-13e,质子的带电量为e,中子不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是由一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一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B.质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一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C.质子是由一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D.质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解析:根据质子所带电荷量为e,2×23e-13e=e,所以质子是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组成;中子不显电性,23e-2×13e=0,所以中子是由一个u夸克和两个d夸克组成,故选项B正确.答案:B9.如图是伏打起电盘示意图,其起电方式是()A.摩擦起电B.感应起电C.接触起电D.以上三种方式都不是解析:导电平板靠近带电绝缘板并接地时,导体与大地连通,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绝缘板带正电,则会吸引大地的电子到导电平板上,从而使导电平板带上负电荷,故选项B正确.答案:B10.(多选)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解析:根据静电感应,带正电的导体C放在枕形导体附近,在A 端出现了负电,B端出现了正电,两端金箔上带异种电荷而张开,选项A错误.用手触枕形导体后,B端不是最远端了,人是导体,人的脚部甚至地球是最远端,这样B端不再有电荷,金箔闭合,选项B 正确.用手触枕形导体时,只有A端带负电,将手和C移走后,不再有静电感应现象,A端所带负电荷分布在枕形导体上,A、B端均带有负电荷,两对金箔均张开,选项C、D正确.答案:BCD。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
互吸引。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
触起电,这三种起电方式本质都是电子的转移,起电
的
过程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3.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的电荷量,这个电荷
量叫元电荷,用e表示,e=1.60×10-19 C。
4.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相互接触后,它们把总电荷平均分配。
设两个小球的电荷量分
别为q1和q2,则接触后每个小球的电荷量为
q1+q2
2
,q1、q2包含了电荷的电性。
电荷及三种起电方法
[自学教材]
1.物质的电结构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原子核的正电荷的数量跟核外的电子的负电荷数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位置表现为电中性。
金属原子中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能自由活动的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便成了带正电的离子。
2.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人教版物理选修3-1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3.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电荷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电荷的性质(1)同号电荷相互排斥,异号电荷相互吸引。
(2)任何带电体都能吸引轻小物体。
3.起电的三种方式(1)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不能脱离原子核而移动,即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间转移的不可能是正电荷,只是负电荷,即电子。
(2)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如图所示,将带正电荷的球 C 移近不带电的导体A端时,由于静电感应,导体 A、B 两端会分别感应出等量的负电荷和正电荷。
A、B 两端的金属箔片也因静电排斥而张开。
感应起电有严格的操作步骤,如图所示:①使带电体 C (如带正电)靠近相互接触的两导体 A、B ;②保持 C 不动,用绝缘工具分开 A、B ;③移走 C ,则 A 带负电, B 带正电。
注意,如果先移走 C ,再分开 A、B ,那么原来 A、B 上感应出的异号电荷会立即中和, A、B 不带电。
(3)接触起电:当一个带电体接触另一个导体时,由于同号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一部分电荷会转移到这个导体上,使导体带上与带电体相同电性的电荷,这种方式成为接触起电。
电荷量分配原则:①用带电量 Q 的金属球与不带电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每个金属球带电荷,且所带电荷的性质相同;②用带电荷量为 Q1的金属球与带电荷量为 Q2 的完全相同的金属量均为Q2球接触,若两球带同号电荷,则每个金属球所带电荷量为总电荷量的一半,若两球带异号电荷,则先中和相同量的异号电荷,然后均分剩余电荷。
2021版《红对勾45分钟》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巩固提升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课后巩固提升限时:45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M和N是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相互摩擦后,N带正电荷.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MC.M在摩擦过程中制造了正电荷D.N在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2.关于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B.这三种方式都产生了电荷C.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在转移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3.地毯中加入少量金属丝的目的是()A.增大地毯的强度和韧性B.避开人走时产生静电C.将人走动时产生的静电导走D.以上说法都不对4.疼惜学问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学习效率甚至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当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觉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假如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A.6.2×10-19 C B.6.4×10-19 CC.6.6×10-19 C D.6.8×10-19 C5.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量为()A.-q B.qC.2q D.4q6.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状况,正确的是()7.如图所示,有一金属箔验电器,起初金属箔闭合,当带正电的棒靠近验电器上部的金属板时,金属箔张开.在这个状态下,用手指接触验电器的金属板,金属箔闭合,问当手指从金属板上离开,然后使棒也远离验电器,金属箔的状态如何变化?从下图中的①~④4个选项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
人教版选修【3-1】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精品课件】
探 究 目 标 情 景 切 入 自 主 研 习
要 点 探 究 走 出 误 区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算法初步、统计、概率的基础知识。1.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中学数学中的算法内容和其他内容是密切联系在一 起的, 比如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数列的求和等。具体来说,需要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含义,理解算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算法语句,并了解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在本教科书中,首先通过实例明确了算法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算法介绍了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以及基本的 算法语句,最后集中介绍了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排序、进位制等典型的几个算法问题,力求表现算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算法意识。2.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面临形形色色的问题,把问题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示,是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于数量化表示的问题,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答问题。统计学是研究 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本教科书主要介绍最基本的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以及几种从样本数据中提取信息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及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本教科书介绍的统计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抽样 调查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侧重点放在了介绍获得高质量样本的方法、 方便样本的缺点以及随机样本的简单性质上。教科书首先通过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统计数据,通过边框的问题和探究栏目引导学生思考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必要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为强化样本代表性的重要性,教科书通过一个著名的预测结果出错的案例,使学生体会抽样不是简单的从总体中取出几个个体的问题,它关系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是 否可靠。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进了随机样本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情景引入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方法,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最后,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三种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缺点。3.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为 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能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 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概率的意义, 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盘游戏引入几何概型。分别介绍了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产生(取整数值的)随机数的方法,以及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的概率、估计圆周率的值、近似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给出了随机事件的定义,通过抛掷硬币的试验,观察正面朝上的次数和 比例,引出了随机事件出现的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并且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给出试验结果的统计表和直观的折线图,使学生观察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概率的意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从几方面解释概率的意义,并通过掷硬币和掷骰子的试验,引入古典概型,通过转
高中物理选修3-1人教版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 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课堂情景切入
我们知道,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能吸引轻小物体(如 图),通常说它们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物体经过摩擦之后为什么会带电?
知识自主梳理
电荷
1.两种电荷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 正电荷 和 负电荷 。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 所带的电荷叫做正 电荷。
3.本章的核心内容是电场的概念及描述电场特性的物理 量,突出体现了电场的两个基本性质:一是电场的力的性质 ——从电荷在电场中受力的角度研究,侧重于利用牛顿运动定 律分析处理问题;二是电场的能的性质——从电场力做功使能 量变化的角度研究,侧重于利用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分析处理 问题。
考纲须知 内容 1.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2.静电现象的解释 3.点电荷 4.库仑定律 5.静电场 6.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 7.电场线
(2012·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二检测)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
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学习效
率甚至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
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
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
的( ) A.6.2×10-19C
3.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 互吸引或排斥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 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 异种 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 端带 同种 电荷的现象。
(2)感应起电:利用 静电感应 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如 图)。
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一:电荷既不会 创生 ,也不会 消灭 ,它只能从 物 体 的 一 部 分 转 移 到另一部分, 或 者 从 一 个 物 体 转 移 到 另一个物体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保持不变 。
人教版选修3-1物理: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
四、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 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 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保持不变(. 物理学中普遍适用的规律) 还可以表述为: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 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存在两种电荷
移到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上
(1)静电感应: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一个导体时,导体的电荷分布会发生变化,显示出带电现象。
3、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一个导体时, 导体的电荷分布会发生变化,显示出带电现象。这种 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 感应起电。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4、电荷的检验-------验电器
(2)单位:库仑 简称“库” 用“C”表示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1)正电荷: 通过与带电体直接接触而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
失电子------带正电 (2)微观解释:感应起电没有创造电荷,而是使物体
不会张开呢?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得电子------带负电
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离原子
(1)静电感应: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一个导体时,导体的电荷分布会发生变化,显示出带电现象。
规律:近异远同
(1)符号:用“q”表示
1752年,他冒着生命危险 4、电荷的检验-------验电器
4、电荷的检验-------验电器
(2)单位:库仑 简称“库” 用“C”表示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1张PPT)
二、电荷守恒定律
1. 起电的本质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 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 移,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不是创造 电荷。
2.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一: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
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
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
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2.电荷守恒定律
实质: 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三种带电方式 (1)摩擦起电: 正负电荷的分开和转移 (2)感应起电: 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接触起电: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问题思考:
1. 电荷的相互增强、减弱和中和现
象,是否是电荷消失? 2. 物体显中性,是否是物体中没有 电荷? 3. 各种起电过程是否是创造了电荷?
2. 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
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
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所
示。现使b带电,则( D )
A. 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 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C. b立即把a排斥开 D. 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 不带电的物体内部是否存在电荷?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 摩擦起电
实质: 电子从一个物 体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上,得到电子带 负电,失去电子带 正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使 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 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 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 持不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重、难点梳理第一章电场§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课标及其解读1、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知道元电荷(①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②了解摩擦起电、感应起电,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③知道元电荷、电荷量的概念,知道电荷量不连续变化。
)2、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①知道电荷守恒定律;②应掌握完全相同的两个带电金属球相互接触后,电荷间的分配关系。
)3、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喷涂、静电复印、经典植绒、静电除尘等。
)二、教学重点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三、教学难点起电的本质四、教学易错点1、在静电感应现象中,金属导体内移动的是电子,而不是质子;2、元电荷是电荷量,并不是某个实体电荷;3、电荷量是不连续的,电荷的正负表示其带电性质。
五、教学疑点1、对起电方式及实质的理解(①对物质内部微观结构分析,说明部分物质内部电子可以自由移动;②电荷守恒,说明起电的实质不是新电荷的产生。
)2、电中性的解释,加深学生对起电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一)教材中重视的问题1、关于静电现象方面的知识,初中已有介绍,而高中则更侧重于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去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如教材中提到的导体与绝缘体;2、能用静电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课本P5第1题)。
(二)教材中重要的思想方法1、各种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本节进一步突出守恒的思想;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教材中各种实验现象均未给出具体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学中要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
§1.2 库仑定律一、教学要求1、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探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①了解点电荷;②明确点电荷是个理想模型及把物体看成点电荷的条件;③体会理想化物体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
)2、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①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了解库仑定律的建立过程;②知道两个点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③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库仑定律中存在的极值问题。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课题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班级高二(11)班教材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日期2017.8.28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产生条件以及原因。
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知道元电荷的概念,知道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知道摩擦起电、接触带电以及感应带电的微观机理。
2、通过观察静电感应的演示实验,理解电荷守恒。
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三种使物体带电方式的区别和联系;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摩擦起电以及静电感应的相关问题教学难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应用。
教具Ppt、flash、枕形导体等教学过程主要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环节一:情景引入环节二:新授课(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1、播放视频: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问题1:你们知道哪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力和运动关系2、实验演示摩擦起电问题2:1、回顾初中所学知识,什么是带电现象,正电荷和负电荷是怎么规定的?2、电荷之间是如何作用的,自然界中存在几种电荷,为什么?小结:物体由于电荷变化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人为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观看视频,说说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讨论并回答问题演示实验法环节三:三种起电方式<一>摩擦起电<二>感应起电胶棒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3、摩擦起电的微观机理问题3:1、相互摩擦为什么能够使物体带电?(提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2、不同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是否相同?小结: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束缚能力强的得电子,带负电;束缚能力弱的失电子,带正电。
问题4: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2、摩擦起电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小结:实质:不同物质间电子的转移结果:相互摩擦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摩擦物体原本不带电)3、感应起电的微观机理问题5:1、金属都是良导体,为什么金属会导电?2、什么是自由电子?绝缘体中是否有自由电子?(播放感应起电视频)问题6:1、让导体A、B保持接触,把带正电的金属球C移近导体A,观察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1
接触时,电荷分配原则 两个带有异种电荷的导荷的重
新分配; 如果两带电体完全相同,则剩下的
电荷平均分配
12
验电器
静电计
13
是否只 有当带 电体与 导体棒 的上端 直接 接 触时, 金属箔 片才开 始张开 ?解释 下面将 要 看到的 现象。 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 直接
20
课堂训练
1.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 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 则:
A. B、C球均带负电 B. 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 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
一个不带电 D. B、C球都不带电
答案: C
21
课堂训练
2 . 科学家在研究 原子、 原子核 及基本 粒子时 , 为了方便 ,常常 用元电 荷作为 电量的 单位, 关 于元电荷 ,下列 论述正 确的是 :
演 示:
微观解释: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电中性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 电中性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5
金属的特点: 金属内有自由移动
的电子------自由电子 每个正离子都在自
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而不移动。
6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感应起电
—
+
7
使物体带 电的方 法:
2、感应起电
2
原子的构成
质子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原子核
(带正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原子 (中性)
3
原子核为什么稳定?
质子、中子之间有强相互作用
核力
核外电子
由于质子对电子的吸引力作用,电子 被维系在原子核附近。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专题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第一章静电场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一、电荷1.两种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仑。
符号:C。
元电荷:最小电荷量,用e表示。
e= 。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
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
电荷守恒定律的另一种表述为: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是保持的。
三、物体的三种带电方式1.摩擦起电两物体相互摩擦,因为不同物质对电子的束缚能力的强弱不同,则对电子束缚能力相对的失去电子而带电,而对电子束缚能力相对的得到电子而带电。
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带电,失去电子带电。
2.感应起电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电荷,远离的一端带电荷,这种现象叫。
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
实质: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
发生感应起电的是而不是绝缘体。
3.接触带电用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或两个带相反电荷但所带电荷量不同的物体接触,都可以使物体。
4.起电的本质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并不是创造电荷。
负正排斥吸引 1.60×10–19 C创造转移不变不变较弱正较强负负正异种同种静电感应感应起电转移导体带电转移重点一、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例题1】关于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感应起电是利用静电感应,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的过程B.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中性物体得到多余电子就一定带负电,失去电子就一定带正电C.摩擦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同种电荷D.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出现,当一种电荷消失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同时消失参考答案:ABD试题解析:感应起电是利用静电感应,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的过程,选项A 正确;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中性物体得到多余电子就一定带负电,失去电子就一定带正电,选项B正确;摩擦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异种电荷,选项C错误;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出现,当一种电荷消失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同时消失,选项D 正确。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共27张PPT)
B.把C移近导体A后,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
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
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说一说
我们还知道什么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4、接触起电:
(1)定义:一个物体带电时,电荷间 会相互排斥,如果接触另一个导体,电荷会 转移到这个导体上,使之带电,这种方式称 为接触起电。
三、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一:
电荷既不会创造,也不会消灭,它只能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 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 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思考:
1、电中性物体中有无电荷存在? 2、所谓“电荷的中和”是不是正、负电荷一起消失了? 3、对于“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中的“电荷的总量”你是 怎么理解的?
(2)实质:电子的得失,即电子从一个物 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 二者将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Q+Q
接触后 再分开
1Q 1Q 22
+Q -3Q
接触后 再分开
-Q -Q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a.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后都不 显电性,这种现象叫做电中和现象。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
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示带正电
3、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时,可
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2)感应起电:
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 叫做感应起电。
金属导电机理: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并且只存在两种电荷。
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经历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验过程,了解使物体带电的方法,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3.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4.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国际单位。
5.关注存在元电荷的事实,知道元电荷的概念,知道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
如图所示,将玻璃板两边垫起,下面撒一些纸屑,再用干燥的纸团摩擦玻璃板的上表面,你就会看到下面的纸屑上下飞舞。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答案:提示:纸团跟玻璃板的摩擦会使玻璃板带上静电,静电会吸引轻小的物体,纸屑吸到玻璃板上后会发生接触起电,使纸屑带上与玻璃板同性质的电荷,又会迅速排斥开,所以纸屑会上下飞舞。
1.电荷(1)物质的电结构:原子由带______的原子核和带____的电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原子核的正电荷的数量跟核外的电子的负电荷数量______,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位置表现为________。
金属原子中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能自由活动的电子叫做__________,失去电子的原子便成了带正电的________。
(2)三种起电方式。
①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________,则丝绸带上________,这是因为玻璃棒上的部分______转移到了丝绸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__,毛皮带________,这是因为毛皮上的部分________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②感应起电:把带电体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电荷,远离的一端带________电荷,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________。
③接触起电:不带电的物体与带电的物体接触后会带上电荷,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做________,两个完全相同的带同种电荷的物体接触后,会使电荷量______。
人教版 高二物理 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巩固练习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巩固练习一、单选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将其他物质变成了电荷B. 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创生出了新的电荷C. 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异种电荷D. 通过摩擦起电的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可能带有同种电荷2.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旁边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带电,则()A. 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B. b先吸引a后,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C. 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D. b立即把a排斥开3.关于电荷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物体的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B. 物体的带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C. 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D. 一个物体带1.6×10−9C的正电荷,这是它失去了1.0×1010个电子的缘故4.吉尔伯特制作了第一只验电器,后来,英国人格雷改进了验电器,其结构如图所示.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如果用一根带大量负电的金属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的张角将()A. 先变小后变大B. 变大C. 变小D. 先变大后变小5.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两球带等量异种电荷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甲球带电量比乙球多1 / 6C.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两球带等量异种电荷D.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两球不能带电6.下列关于点电荷和元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体积小的带电体才可以看成点电荷B. 两个相距很近的带电球体,可以看成是电荷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C. 物体带电量有可能为4.0×10−19CD. 元电荷是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7.如图所示,将一束塑料包扎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条后,用手迅速捋细条,观察到细条散开了,则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细条之间相互感应起电,相互排斥散开B. 撕成细条后,所受重力减小,细条自然松散C. 撕成细条后,由于空气浮力作用,细条散开D. 由于摩擦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散开二、多选题(每道题有多个选项)8.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图所示,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A. 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 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C. 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D. 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9.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方法是()A. 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 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 使甲球瞬时接地,稳定后再移走棒D. 使棒与甲球接触,稳定后再移走棒10.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C,丙物体带电8×10−16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B. 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CC. 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CD. 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三、填空题(写明必要的解题过程)1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用______摩擦过的______带正电荷,用______摩擦过的______带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电荷的多少叫做______,用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12.元电荷的电量是______ C,8×10−8C的电量相当于______个元电荷.13.如带正电的物体接近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球处感应出______ 电荷,而金属箔则由于带______ 电而张开一定角度;如带正电的物体接近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球的正电荷电荷量______ ,金属箔张角______ .14.如图,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甲带有+2q的电量,乙带有−q的电量.若乙球与甲球接触后放回原处,则甲球带电量为______ .15.有一绝缘空心金属球A,带有4×10−6C的正电荷,一个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B,带有2×10−6C的正电荷,若把B球跟A球的内壁相接触,则B球上的带电荷量为______C,A球上的带电荷量为______C,电荷分布在______.16.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可以表述为:电荷既不会______ ,也不会______ ,它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______ .3 / 6答案和解析1.C2.B解: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B会将A球吸引过来,A与B接触后,带同种电荷而分开;3.A解:A、物体的带电荷量不是任意值,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A错误.B、根据密立根等科学家研究结果可知,物体的带电荷量只能不连续的某些值.故B 正确.C、自然界最小的电荷量是1.6×10−19C.故C正确.D、物体原来中性,失去电子后带正电.物体带1.6×10−9C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1.6×10−9C的电子,电子的数目为n=qe = 1.6×10−91.6×10−19=1.0×1010个,即失去了1.0×1010个电子.故D正确.4.A解: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如果用一根带大量负电的金属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棒上的部分负电荷中和了验电器上的正电荷,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小,但是还剩余一部分负电,荷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的张角还会变大.故选A.5.C解:AB、先移走棒,此时甲乙两球中的电荷又发生中和,不再带电,再把球分开,同样不再带电.故A错误,B错误.CD、开始时由于静电感应两棒带上异种电荷,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两球由于感应起电带上异种电荷,故C正确,D错误;6.D解:A、由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条件,当带电体的形状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与自身大小形状无具体关系,故A错误;B、两个带电球体,若间距不太远时,不一定能将它们作为电荷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处理,故B错误;C、物体的带电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4.0×10−19C不是1.60×10−19C的整数倍,故C 错误;D、电子的带电量最小,质子的带电量与电子相等,电性相反,人们通常将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元电荷为:e=1.60×10−19C,故D正确;7.D塑料捆扎绳与手摩擦带电;塑料捆扎绳上带的是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塑料绳会向四周散开,捋的次数越多,塑料绳带电越多,排斥力越多,下端散开的就越大;所以选项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巩固提升
限时:45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M和N是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N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M
C.M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正电荷
D.N在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
2.关于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
B.这三种方式都产生了电荷
C.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在转移
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3.地毯中加入少量金属丝的目的是()
A.增大地毯的强度和韧性
B.避免人走时产生静电
C.将人走动时产生的静电导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学习效率甚至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
A.6.2×10-19 C B.6.4×10-19 C
C.6.6×10-19 C D.6.8×10-19 C
5.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量为() A.-q B.q
C.2q D.4q
6.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7.如图所示,有一金属箔验电器,起初金属箔闭合,当带正电的棒靠近验电器上部的金属板时,金属箔张开.在这个状态下,用手指接触验电器的金属板,金属箔闭合,问当手指从金属板上离开,然后使棒也远离验电器,金属箔的状态如何变化?从下图中的①~④4个选项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
A.图①B.图②
C.图③D.图④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8.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内一定没有电荷
B.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C.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电荷移动的过程
D.带电体发生中和的现象是等量异种电荷完全相互抵消的结果9.以下判断小球是否带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B.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C.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后,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能改变角度,则小球一定带电
D.如果小球能吸引小纸屑,则小球一定带电
10.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摩擦中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示带正电
11.为了防止静电危害,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课后巩固提升
1.B物体内部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物体对外不显电,故A错.M、N摩擦时电子从N转移到M,故N带正电.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正确选项为B.
2.B任何起电方式都不能创造电荷,也不能消灭电荷,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故C、D正确,B错误.在摩擦起电中,是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通过相互摩擦,克服阻力做功而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接触起电中,是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后电子从带负电的物体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或从不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在感应起电中,是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近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时,使不带电的物体中的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故A正确.
3.C人走路时与地毯摩擦产生静电,放入金属丝目的是将静电导走.
4.B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是1.6×10-19 C 的整数倍,由计算可知,只有B选项是1.6×10-19 C的整数倍,故B 正确.
5.C两个完全一样的导体接触后先中和再平分,要平分总电荷量,所以q B=(5q-q)/2=2q,故C对.
6.B把带电金属球移近不带电的验电器,根据静电感应现象的规律,若金属球带正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吸引上来,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负电荷,箔片带正电荷;若金属球带负电荷,则将导体上的自由电子排斥到最远端,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将带正电荷,箔片带负电荷.B项正确.
7.B
8.CD一个物体不带电并不是内部没有电荷,而是由于正、负电荷一样多,从而对外显示电中性.当正电荷多于负电荷时对外显示带正电;当负电荷多于正电荷时对外显示带负电,故A、B错误.物体带电实质就是得失电子,即电荷移动,故C正确.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接触时,带负电的物体中的多余电子全部移动到带正电的物体上与正电荷相互抵消,从而使两物体都呈电中性.故D正确.正确答案C、D.
9.BD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小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不带电,选项A错误;如果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故选项B正确;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时,需知道验电器最初的带电情况才能予以判断,故选项C错误;带电小球能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性质,选项D正确.
10.BD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
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
A.油罐车上拖一条与地面接触的铁链
B.飞机的机轮上装有搭地线或用导电橡胶做轮胎
C.在地毯中夹杂不锈钢纤维
D.尽可能保持印刷厂空气干燥
三、非选择题(共30分)
12.(14分)如图所示,通过调节控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其每秒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上带有-8×10-12 C的电荷量,求:
(1)金属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
(2)实验的时间为多长?
13.(16分)完全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距离,今让第三个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求:
(1)若A、B两球带有同种电荷,则最后的电荷量之比;
(2)若A、B两球带有异种电荷,则最后的电荷量之比.
课后巩固提升
11.ABC 油罐车上拖一条与地面接触的铁链,是为了导走运输过程中油和油罐摩擦产生的静电,以防止静电积累,A 正确;飞机的机轮上装有搭地线或用导电橡胶做轮胎,是为了导走飞机与空气、灰尘等摩擦时产生的静电,以防止静电积累,故B 正确;在地毯中夹杂不锈钢纤维,是为了将人走动时产生的静电导走,以防止静电积累,故C 正确;印刷厂里的空气应保持适当的湿度,以便导走纸页间相互摩擦产生的静电,防止静电积累,故D 错误.
12.(1)5×107个 (2)5 000 s
解析:(1)金属瓶上收集的电子数目为:
N =Q /e =-8×10-12 C/(-1.6×10-19) C = 5×107个
(2)实验的时间
t =N 104个/s =5×107个1014个/s
=5 000 s 13.(1)2∶3 (2)2∶1
解析:(1)若A 、B 带同种电荷设电荷量为Q .第三个小球C 与A 接触后,平分A 的电荷量,A 剩余电荷量为1/2Q ,C 球与B 接触后,总电荷量为3/2Q ,二者平分,B 带电荷量为3/4Q ,则A ,B 电荷量之比为1/2Q ∶3/4Q =2∶3.
(2)若A 、B 带异种电荷,设A 为+Q ,B 为-Q ,C 球与A 接触后带电荷量为1/2Q .C 球与B 接触先中和最后剩余电荷量为-1/2Q ,两者平分,B 球电荷量为-1/4Q ,则A 、B 最后电荷量之比为1/2Q ∶1/4Q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