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小学生美术课课动手能力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加强小学生美术课课动手能力
摘要】:优化美术教育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和能力。
通过“兴趣激发
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两大方面入手,探讨初中美术优化教学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美术课堂、创新能力、因材施教、
小学美术教学要实现自身的发展,需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更新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能够本着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实施教学。
小美术教学要顺应教育改革的发
展趋势,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扬每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
都能够全面发展。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逐渐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学科是学生
必修的一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鉴赏能力。
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大多数的情况都是教师负责讲解知识,然后在黑板上绘画,学生在听完相关知识后,会
按照教师的绘画流程,进行临摹。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以临摹水平为标准。
这种教学方式使
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环境中,有很多学生画本对绘画的兴趣很浓,都习惯通过自己的想象,
来画,但是教师对其的评价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长此以往,学生对美术课程失去兴趣。
实际上,在小学阶段开设美术课程的目的在于鼓励学
生独立创新、自我发掘,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但是当前的美术教师并没有为
学生提供太多的机会,部分教师也没有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仍然在实行传统教学,在很大程
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因此应该转变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能动性。
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对于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视觉感受是美术课教学中尤为重要的因素,这也是目前大部
分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教学的内容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进
行仔细的观察后自主地讨论,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通过自己的观察所获得知识的喜悦,让学
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将每节课的教学看作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一种互动,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自主地观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学生对教学图片进行观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根据自己
的思路进行创作,不要局限于一些特定的模式和方式,教师要对学生的创作加以足够的重视
和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学改革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在进
行美术课教学时,让学生对自己动手完成的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并且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
评价。
学生在欣赏过别人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之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评价的
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
动手操作是美术课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地活跃了大脑,达
到手脑合作并用,有助于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促进学生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三、美术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1.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动力,学生只对动手操作产生足够的兴趣才会让自己投入
到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要培养学生对于动手操作的兴趣,就要求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将美术课的趣味性发挥到最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处于一个求知的时期,对任何新鲜
的事物都会产生一定的兴趣,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课堂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比如,学生对于颜色有较强的感知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第一种颜色与第二种颜色
进行混合,从而产生了第三种颜色,学生就会对这种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探知欲望,就会想要自己动手进行尝试,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了解到颜色的变化规律,从而
掌握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美术是一门审美性较强的学科,人对于美的事物总是有较强的好
奇心,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
2.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动手操作环境
教师在开始每节课的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其他班级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欣赏和讨论,并对这些作品做出评价,由于教师展示的大部分是一些比较成功的作品,鉴于人对于美的追求,学生就会对这些作品产生一定的兴趣,也比较容易接受,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就会产生动手模仿的兴趣,将作品中的优点长处加以发挥和吸收,最终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也要对展示的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让学生看到作品中的优缺点,提醒学生注意作品的不足之处,从而在自己的作品上加以注意,为学生的作品提供了很好地理论依据,有助于学生作品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超越创作品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和动手操作的环境,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素材,培养了学生对于事物的审美能力和客观评价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美育学科,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提升艺术素养、训练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由于美术课边缘化的现状,部分教师或因主观态度的偏差,或因教学方法不当,致使美术教学流于形式,未能取得应有的美育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