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最苦与最乐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生查找资料。
2、发言介绍作者。
3、学生朗读展示资料。
4、学生讨论发言。
让学生认识作者的人生及其与课题的关系
三、朗读课文
1、教师放音频朗读。
2、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教师展示字词音义练习。
1、学生看着课文听朗读。
2、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3、学生注音识词。
训练朗读能力
四、师生探究
教师展示问题:
⑴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⑵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 ⑶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 ⑷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结论:要在尽责任中寻找快乐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人因有责任而痛苦,也因尽责任而快乐,尽大责任得大快乐;尽小责任得小快乐。你想解脱,就要尽责任,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弄清文章内容及结构
五、拓展训练
每周,我们的校长和值周老师都站在校门口护送同学们,这是他们把关爱同学的安全当成了一种责任。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当放学就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是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回家后,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负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这足见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未了责任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不是]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因为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
若能达观,虽老死也不苦。这些都有办法解决,唯有一种东西若不解除便像千斤重的担子压在肩头。
答应人的事没做,欠钱没还,受了恩惠没报答,得罪了人没赔礼
过程与方法
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态度与情感
树立对他人社会及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
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难点
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教学手段方法
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交流、练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文章的梗概基本内容与结构。
2、作者的观点。
学生发言|: 1、作者认为生活中什么最苦?
看第四自然段: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
——尽了责任
用来比喻尽了责任后的轻松和愉快,真可畏不可言喻
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是乐,不是苦呀!
让学生逐层理解文章内容
四、作者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教师展示问题:
个人是这样,家庭、社会、国家也是如此逐层理解文章内容
让学生逐层理解文章内容
三、再来看最乐的部分(即3、4自然段)
① 从第三自然段得知: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乐”?
②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目的是什么?
③ 在此,作者说了一句很有哲理性的话,它就是—?
六小结与作业
1、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梗概,基本理清了文章的内容与结构,把握了作者的观点。
2、课后作业: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巩固提高
教学课题:最苦与最乐
项目
设计内容
备 注
课时
第2课时
课 型
公开课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2、作者认为生活中什么最乐?
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课题
二、逐层分析
首先看最苦的部分
理解文章1、2自然段内容
1、① 作者认为:贫、失意、老、死是最苦的事吗?
②那他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③a、为什么说贫困不苦?b、为什么说失意不苦?
C、为什么老、死也不算最苦呢?
④看第二自然段:作者进一步推出,负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
教师启发更正。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弄清文章内容及结构
五、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展示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到底什么叫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4、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逐一讨论探究并举手回答问题
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课后作业: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巩固提高
2、展示课题:最苦与最乐
1、学生发言|: 生活中什么最苦?
生活中什么最乐?
2、大声朗读课题
联系生活理解课题
二、认识作者
1、教师要求学生找资料。
2、教师展示资料。
3、作者的生活经历与课题理解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某某新会人,出生地主家庭。 早年求学于某某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他主X“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最苦与最乐
项目
设计内容
备 注
课时
第1课时
课 型
公开课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态度与情感
树立对他人社会及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
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难点
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学生逐一讨论探究并举手回答问
所以说“责任是……”说一说
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升华主题。
六、小结与作业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尽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教学手段方法
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交流、练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一、启发导入课题
1、教师启发:痛苦与快乐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放假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生活中什么最苦?让大家一起来分担。生活中什么最乐?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2、发言介绍作者。
3、学生朗读展示资料。
4、学生讨论发言。
让学生认识作者的人生及其与课题的关系
三、朗读课文
1、教师放音频朗读。
2、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教师展示字词音义练习。
1、学生看着课文听朗读。
2、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3、学生注音识词。
训练朗读能力
四、师生探究
教师展示问题:
⑴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⑵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 ⑶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 ⑷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结论:要在尽责任中寻找快乐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人因有责任而痛苦,也因尽责任而快乐,尽大责任得大快乐;尽小责任得小快乐。你想解脱,就要尽责任,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弄清文章内容及结构
五、拓展训练
每周,我们的校长和值周老师都站在校门口护送同学们,这是他们把关爱同学的安全当成了一种责任。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当放学就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是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回家后,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负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这足见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未了责任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不是]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
因为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
若能达观,虽老死也不苦。这些都有办法解决,唯有一种东西若不解除便像千斤重的担子压在肩头。
答应人的事没做,欠钱没还,受了恩惠没报答,得罪了人没赔礼
过程与方法
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态度与情感
树立对他人社会及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
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难点
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教学手段方法
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交流、练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文章的梗概基本内容与结构。
2、作者的观点。
学生发言|: 1、作者认为生活中什么最苦?
看第四自然段: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苦还是乐?
——尽了责任
用来比喻尽了责任后的轻松和愉快,真可畏不可言喻
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是乐,不是苦呀!
让学生逐层理解文章内容
四、作者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教师展示问题:
个人是这样,家庭、社会、国家也是如此逐层理解文章内容
让学生逐层理解文章内容
三、再来看最乐的部分(即3、4自然段)
① 从第三自然段得知: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乐”?
②作者引用古语“如释重负”、俗话“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其目的是什么?
③ 在此,作者说了一句很有哲理性的话,它就是—?
六小结与作业
1、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梗概,基本理清了文章的内容与结构,把握了作者的观点。
2、课后作业: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巩固提高
教学课题:最苦与最乐
项目
设计内容
备 注
课时
第2课时
课 型
公开课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2、作者认为生活中什么最乐?
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课题
二、逐层分析
首先看最苦的部分
理解文章1、2自然段内容
1、① 作者认为:贫、失意、老、死是最苦的事吗?
②那他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③a、为什么说贫困不苦?b、为什么说失意不苦?
C、为什么老、死也不算最苦呢?
④看第二自然段:作者进一步推出,负责任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
教师启发更正。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弄清文章内容及结构
五、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展示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到底什么叫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4、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逐一讨论探究并举手回答问题
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课后作业: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巩固提高
2、展示课题:最苦与最乐
1、学生发言|: 生活中什么最苦?
生活中什么最乐?
2、大声朗读课题
联系生活理解课题
二、认识作者
1、教师要求学生找资料。
2、教师展示资料。
3、作者的生活经历与课题理解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某某新会人,出生地主家庭。 早年求学于某某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他主X“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最苦与最乐
项目
设计内容
备 注
课时
第1课时
课 型
公开课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态度与情感
树立对他人社会及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
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
难点
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学生逐一讨论探究并举手回答问
所以说“责任是……”说一说
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脉升华主题。
六、小结与作业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尽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教学手段方法
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交流、练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一、启发导入课题
1、教师启发:痛苦与快乐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放假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生活中什么最苦?让大家一起来分担。生活中什么最乐?让大家一起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