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危害及防治对策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研究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危害及防治对策探讨
张菊华 王 玲
苏北人民医院输液室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1
【摘 要】本文从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危害出发,深入探讨其发生的机理及原因,从而对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做出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静脉输液;渗漏;危害;机理;防治
静脉输液作为现代医疗护理常见的给药手段,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不仅需要熟练静脉输液的具体操作,同时还应当对其所造成的渗漏性损伤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在保证用药顺利的同时,还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进而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
本文结合笔者的临床护理经验,主要针对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措施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提高护理水平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1 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1.1 渗漏性损伤的危害
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对患者的危害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由于静脉输液时发生药物渗漏,将会使血管周围增生出大量的结缔组织,从而造成静脉血管壁厚度和硬度增加,进而造成管内直径缩小,严重时还可能会造成血管阻塞的危害。
其次,静脉输液发生渗漏时还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发生肿胀的现象,轻者可能会引起患者局部刺痛酸麻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会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引发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
最后,若渗漏液体量较大时,将会引发骨筋膜综合征发生,当渗漏液的量超过皮肤所能承受的扩张限度时,将会使皮下组织压力增大,从而给血液循环带来障碍,使肌肉神经等组织产生缺氧缺血而产生大量的酸性代谢产物,进而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并使液体渗入骨筋膜而引发缺血水中,最终使肢体产生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1.2 造成渗漏性损伤原因
造成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原因主要分为药物、物理、血管以及炎症感染等四个方面:
首先,部分输液药物的浓度、渗透压以及酸碱度和药物毒性的特殊性,从而引发机体发生渗漏的现象,如部分抗肿瘤药物则可能会由于与组织的DNA产生复合物而造成活细胞的凋亡,并引起组织水肿和炎症等现象,从而造成药液外渗发生。
其次,温度、输液量、输液速度以及输液压力等都可能会给患者的静脉血管壁带来损伤,同时传统的拔针方式也会造成血管壁损伤,而这些损伤也是造成静脉输
液渗漏发生的重要原因。
再次,患者的血管状态所带来的渗漏
性损伤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医护
人员在进行血管穿刺时针头滑出血管外壁,
则直接会造成药液外渗,而另一方面,患
者血管的营养和舒缩状态也是造成药业外
渗的重要原因,如患者发生休克时进行多
巴胺等药物的注射时,将会给静脉血管壁
带来痉挛并缺氧缺血,从而导致通透性增
加,并造成药液外渗。
最后,当机体的血管发生感染或静脉
炎症时,也将会造成血管壁的通透性升高,
从而造成静脉输液中的药液外渗发生。
2 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方法
2.1 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预防
首先,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应当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的选择穿刺的位置和
适当的针头;在对需要进行长期输液的患
者进行输液时,应当避免同一位置多次穿
刺和长时间输液,同时还需要有计划的对
患者的穿刺静脉部位进行合理的选择。
其次,在对患者进行输液前,应当对
所用药物的毒理和药理作用进行深入的了
解,从而在输液中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处
理,如对严重刺激性药物进行输液时,不
仅需要对药物进行适当的稀释,同时还应
当在患者的静脉提前使用生理盐水建立同
路,然后才能输入药液,从而最大程度减
少药液对集体的局部刺激,并防止患者血
管发生损伤,从而有效提高血管的使用率。
再次,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还应当
尽量避免对其血管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如
在穿刺时应当在避免选择血运差的静脉的
同时,还应当避开神经、静脉窦以及肌腱
等位置;当输液时间超过12小时时,应当
及时更换输液位置,从而防治局部受到过
多损害。
最后,在整个输液过程中,需要做到
无菌操作,尤其在穿刺和拔针过程应注意
做好消毒工作,并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从而对发生渗漏现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
效果。
2.2 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治疗措施
当患者在静脉输液时发生渗漏性损伤
时,首先应当尽快更换输液位置,同时针
对不同的诱发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其中,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针对血管收缩剂的渗漏时,可以通过
热敷的方式促使液体进行吸收,如对多巴
胺、去肾上腺素时可以采取这种方式;相反,
对部分化学药物的渗漏时可以采取冷敷的
方式进行处理,从而让血管收缩,并减少
机体对药物的吸收,从而减少渗漏量。
除了外敷法治疗渗漏症状,同样还可
以采取封闭疗法进行处理:临床中针对化
疗药物的渗漏发生时一般采取普鲁卡因或
穴位封闭,从而让血管扩张,并对药物和
组织细胞结合形成阻碍,从而减轻渗漏的
症状。
3 总结
总之,由于渗漏性损伤在静脉输液中
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而随着现代医疗水
平的不断提高,其有效防治方式也已经逐
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作为一名医护工作
者,也应当充分认识到其危害性及防治措
施,积极提升自身的理论和专业素养,让
渗漏性损伤能够得到预防或及时的处理,
从而能够在保证患者正常用药的同时还能
有效减少其痛苦,进而为优质护理的构建
奠定基础。
(通讯作者:王玲)
参考文献
[1]张秀英.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
近况[J].实用护理杂志,2003(18):57-
58.
[2]郭顺琴.静脉输液渗漏后的处理[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2):824-
825.
[3]刘江彬,马晓霞. 静脉输液渗漏护理
方法体会[J].兵团医学,2014(02):74-
75.
[4]吴守宇.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及
控制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
业),2012(36):284.
[5]朱建英,张玲玲,韩文军,叶文琴.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2008(02):153-155.
通讯作者简介
王玲(1987-)女,江苏省扬州市人。
大学
本科学历。
护师。
研究方向为护理学。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57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