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精修)(共30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
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 后李氏。隆庆二年( 1568 )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 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 1572 年),明穆宗 驾崩, 10 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 48 年, 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 务,在神宗支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 济有很大的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 提高。神宗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 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 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 [1] 执 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 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再上朝, 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 一大诟病,使明朝逐渐走向衰亡。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 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 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
清
。
清太祖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1559年2
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 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 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 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 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 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 向覆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 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ー、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
明朝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 明神宗 )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 2.社会动荡: 法纪松弛 ,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大量农民流 离失所。
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 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八月十一
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
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 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
2.清兵入关:
明朝灭亡以后,明军将领 吴三桂 降清,引 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最后失败。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
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 苏扬州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 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 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 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 为都督指挥 。 崇祯十七年( 1644 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 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 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 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 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 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康熙十二年( 1673 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 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 乱”。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学习目标
1. 知道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结果;
2. 掌握满洲兴起的史实。
重点难点
重点:李自成起义。
难点:清兵入关。
明 朝 的 科 技 、 建 筑 与 文 学
科技 名著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徐光启 《农政全书》
“中国17世纪的 工艺百科全书”
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明长城和 明长城: 北京城 北京城: 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 罗贯中:《三国演义》 小说 施耐庵: 《水浒传》 吴承恩: 《西游记》
1.政治腐败
表现: ①皇帝: 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皇室内部: 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们: 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
表现:
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 , ①朝政的混乱,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官吏贪赃枉法 ,对民众百般盘剥。 法纪松弛,各级____________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_________ 兼并土地 , 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 肆意侵占民田,致使________________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 广大民众为什么 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 欢迎和拥护李自 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 ( 1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 成的起义军? 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民心。
( 2 )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 人。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 3 )李自成的策与明政府政治的腐败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明朝政府腐败,还不断征收 各种赋税,民心尽失,这是根本原因。)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
明朝末年, 阶级矛盾 异常尖锐;陕西北 部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
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 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 二年( 1629 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 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 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 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 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 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 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 1643 年)在襄 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 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 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 明王朝。
2.概况: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 , 提
出“
均田免赋
”的口号;1644年,李自成
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4
月,起义军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 ,明朝 灭亡。
“均田免赋”
“均田免赋”口号反映了广大农 民希望得到土地和减免赋税,要 求平等平均的迫切愿望,因此大 大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