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思考和尝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文库 第5期
80 浅谈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思考和尝试
张燕枝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正视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评价是检测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达成的手段,又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评价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起激励作用,对学生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考试是传统评价的主要方法,而考试一方面是具有相对性的,它只能反映有限的东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很难考出来;另一方面考试是终结性的评价,不能及时有效地调控教育活动。

其评价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接受数量的多少和程度的深浅等,注重的是结果。

现代教育的评价应该侧重的是能力,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而不仅是知识本身。

因此,考试只能是其中的一种评价方法,对待考试分数也要有科学的态度。

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
学生“学”的主动性,即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
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生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

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以往的认识结构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再现老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正是在这种主动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让评价的新理念进入数学学习 1.评价与教学过程并行且同等重要
评价与教学是一体的,它贯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通过评价活动,教师和学生可以获取反馈信息,从而对教与学的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并完善教与学的目的。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并且这些评价同教学活动本身一样,对学生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重心应盖放在关注学生的发展上,要适当限制终端性评价,重视即时即地的过程性评价,因为有些目标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很难进行量化的终结评价。

2,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还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表现,是促进学习与教学的有效策略。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学生的动力和源泉,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

近几年来浙江省各地市的数学中考试题普遍地注意贴近社会、生活,以考查学生能力、发现学生潜能为目的,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

3.评价体现主体教育的思想
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

特别是在形成性评价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学生评价的指导者和助手。

学生参与评价调动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在评价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自绝地弥补不足,进而不断前进。

这样,评价学生
的评价体系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

评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行为,它的教育功能是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巧用评价语,以激励性和导向性并重
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涉及的观察、思考、推理等活动往往是他们所不能独自完成的,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候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和鼓励。

在一节公开课《常量和变量》上,我尝试了在以下几方面使用评价用语。

1.鼓励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畅所欲言。

如通过“从这段对话中,你了解到什么?谁先试一试看,讲错也没关系”,“祝贺你获得了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可见煤气的价格在变化”,“这位同学独具慧眼,发现了在煤气价格变化的过程中,还有不变的是一罐煤气的体积,真了不起”等具有具体评价内容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相互评价。

如通过“长方形的边长是指长方形的一条边还是四条边”,“谁还有补充?不改变的量还有其它表述吗?”,“请你再斟酌一下,如何表述得更完整”,“谁来帮一下这位同学的忙?”,“你知道火箭受地球的引力跟什么有关”,“你是从报道中哪里看出来?”等导向性语言来培养学生数学表示的意识。

通过“说说看,你为什么这样认为?”,“经过老师的指点,这位同学非常聪明,马上纠正了错误,恭喜你”等评价用语来尊重学生的独特想法,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课程评价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可以是老师、学生,也可以是家长等校外人员。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课堂中进行的评价是去寻找每个学生优点的过程。

我们赞赏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赞赏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使学生在我们赞赏性评价中获得自信,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发言真精彩,如果你的声音再响点,那就更好了等等,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的评价文化。

在对学生评价时尤其对“弱势”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护和激励,让他们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对未来学习充满信心。

五、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
以往的以考试、测验为核心的数学评价多以知识技能为核心,重点考查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技能的熟练程度。

然而,我们是否考虑到,对于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量化方法还能行得通吗?因此,要实现评价的促进功能,评价方法必须多样化,即除了用笔测试等量化方法外,还要注意运用面谈、行为观察、行为记录、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等质性评价方法。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评价的重心转向更多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吴集镇初级中学)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