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概况201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4页 辛弃疾是词史上最杰出的作 家,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以词抒 发抗金救国的爱国情怀,痛斥南宋统治 者的腐败无能,词风气势纵横,雄浑豪 放,亦有摧刚为柔之作。他还以经史诗 文俗语入词,大大增强了词的表现力, 是继苏轼之后豪放词派的代表性作家。 南宋末年影响较大的词人是姜夔, 他精通音律,以清疏空灵之笔抒写自己 落魄江湖的凄苦情怀,成为清雅词派的 代表作家。
范成大的田园诗,继承和发展了陶 渊明、王维的田园诗的成就,成为古代 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 杨万里的诗以描绘大自然为主,具 有幽默诙谐、活泼生动、通俗自然的特 色,被称为“诚斋体”。 尤袤的诗以平淡婉雅著称,但成就 较前三者为逊色。

南宋后期宋金对峙局面相对稳定,出 现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等“四灵诗 人”和刘克庄、戴复古为首的江湖诗派, 他们的诗作着重抒发个人情怀,内容狭窄, 诗风或清新优美或真率自然,各有特色。 南宋末年,民族矛盾尖锐,抗元英雄 文天祥以诗歌记录他率兵救国的艰险经历, 抒发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宋诗坛写 下最后光辉的一页。
3、理学思想的盛行与重道轻文的倾向:
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一般认为是从周敦颐 开始,其后主要人物有北宋的张载、程颐、程颢、 邵雍,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 宋代理学是将儒、道、释三教和而为一,提倡格 物致知,诚心正意,处理好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理学家们的哲学派别各有不同,但在文学上都 一致重道轻文,过于强调道的表达,可能会影响作 者情感的表达,由于理学盛行,宋代文学说教风气 较重。
南宋散文以政论文和小品文较为兴 盛。爱国志士把散文作为进行政治斗争 和思想斗争的工具,揭露南宋投降派的 卖国实质,驳斥和议的谬论,陈述抗金 的战略战术等。胡铨、陈亮、叶适是较 有影响的政论文作家。 南宋小品文是我国小品文发展的成 熟阶段,摆脱了前代小品文仅为诗文附 庸的地位,以著作形式正式登上文坛。
宋代散文的总体特点 (1)跟现实政治关系密切。 (2)丰富了散文的体裁,改革了旧的文体。 (对旧文体的革新,主要表现在对赋体的改 革上) (3)诗文评盛行,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揭开了 新的篇章。 (4)丰富了散文的写作技巧,创造平易自然 的文风。 在写法上,宋代议论文论述技巧多样。 在语言上,宋文在继承唐文精炼新颖的基础 上,更注意语言的平易自然,辞达畅晓。
宋代内忧外患不断: (1)冗官、冗兵、冗费,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状 况。宋代官员名目繁多,上下重叠,互相牵制。加 上科举取士的增加,造成了官僚集团的空前庞大与 腐败。宋朝军队也日益庞大(从开宝 37.8 万到庆历 125.9万)。冗官、冗兵加上对外纳币,费用开支巨 大,导致国家财政枯竭。 (2)对外战争失利。宋代外患不断,宋王朝在对 外战争中始终处于守势,很少赢得主动权。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黄 庭 坚

南宋诗坛的杰出作家是号称“中兴四大诗人” 的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和尤袤。他们摆脱了江西 诗派闭门造车的流弊,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诗材,诗 作各有鲜明特点。 陆游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抒写抗 金复国的豪情壮志,谴责南宋投降派的卖国行径, 描绘田园风光和反映农民疾苦,内容丰富而深刻。 在诗歌艺术上,善于炼意炼句,但又不落斧凿痕迹, 具有又自然又精炼的特点;诗风豪迈奔放,富于想 象,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
南宋小品文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现实针 对性等特点。 陆游是南宋最著名的小品文作家,他的 《入蜀记》、《老学庵笔记》等作品,简洁精 炼,清新活泼,开辟了小品文的新天地。 另外洪迈的《容斋随笔》、孟元老的《东 京梦华录》等,都享有盛名。 南宋末年,文天祥等爱国志士用散文记叙 抗元斗争的经历,抒发忠贞爱国的情怀,风格 以悲慨沉痛为主。
比欧阳修稍后的王安石,用散文直接为变法的 政治斗争服务,其文有立意超卓、结构严谨、语言 简洁的特点。 另外曾巩的散文议论严谨,持论适中。 苏洵的散文“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 都堪称散文大家。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的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 文章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既长于说 理又平易自然,把散文的文学性、实用性和通俗性 巧妙结合,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 献。 苏轼之弟苏辙,时亦与父兄齐名,并称“三 苏”。其文纡徐曲折,饶有情致,也有较高成就。
2.宋代散文的发展线索
宋初文坛,盛行的是西昆派的“四 六体”骈文,他们继承晚唐五代浮靡 文风,作文华艳雕镂,风靡了数十年。 最早起来反对西昆派浮华文风的是柳 开、尹洙、穆修。 他们提倡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致力于古文写作,但往往文章艰涩而 缺乏文采,成就不高,影响不大。

领导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是欧阳修,他 利用文坛盟主的地位,极力提倡学韩愈文, 坚决提倡平实朴素的古文,在他 51 岁任考官 时,录取了曾巩、苏轼、苏辙三位善写平易 充实文章的考生,使“场屋之习,从是遂 变。” 欧阳修的散文,道文俱佳,“条达疏 畅”,对宋代散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 在《六一居士集叙》中称他为“今之韩愈”, 肯定了他开一代文风的地位。
今人将苏、辛的豪放与秦、柳的婉约之 外的第三种词派称为“格律词派”(《辞 海》)或“风雅派”(薛硕若《宋词通 论》)、“清雅派”等。称格律词派的还包 含有北宋周邦彦在内,称“风雅派”、“清 雅派” 的就多指南宋姜夔、张炎等人了。 这一派既吸收婉约派含蓄委婉之长,又 去其骨力孱弱之短,既吸收豪放派骨力刚健 之长,又去其抒情直率之短,词作境界清峻, 语言刚劲而文雅,重视词的音律,在词的发 展史上另开蹊径。
(二)宋诗 根据《全宋诗》,诗人不下九千人,诗 篇约20万,作家和作品数量远多于唐诗。 宋诗另辟蹊径,独具特色: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 诗。”(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 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 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 故瘦劲。”(缪钺《诗词散论》)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 骨思理见胜。”(钱钟书《谈艺录》一)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1、城市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 封)、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及建 康、成都都是人口达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宋代 还逐渐取消了都市中坊(居住区)和市(商业 区)的界限,不禁夜市。 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和人生态度:宋太祖曾鼓 励石守信等“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 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宋人大多对荣辱利禄不再耿耿于怀, 而是善于排解人生的苦难,这种超脱的人生态 度使宋代文学呈现一种旷达的风格,给人以理 性上的启发。
四、宋代文学概说
(一)宋词:被誉为“一代之文学” 1.宋词繁荣的情况: 宋朝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士人妇女,都 爱好词章,《宋史·乐志》说:“太宗洞 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 声者,三百九十。”南宋太学生俞国宝将 《风入松》一词写在西湖边酒楼屏风上, 宋高宗见了,将其词“明日再携残酒”句 改为“明日重扶残醉”。(见周密《武林 旧事》卷三《西湖游幸》)
北宋中叶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到 北宋后期的黄庭坚四位诗人,史称北宋四 大家。 欧阳修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反对西昆体绮靡、空虚之弊,以平易疏朗 之笔反映民生疾苦; 王安石的诗作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立意超卓,语言精辟。
苏轼的诗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雄奇 奔放、机趣横生为主要风格特色。沈德潜在 《说诗晬语》中说:苏诗其笔超旷,等于天 马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幻,而适加意之 所出。其特点代表了宋诗的特色,达到了宋 诗的高峰,成为宋代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
今人唐圭璋编的《全 宋词》录词人1330余家, 词作 19900 余首,宋词作 品数量之多,可见一斑。
2.宋词的流派和发展概述 宋词流派众多,宋金时就有“柳永体”、 “东坡体”、“易安体”、“稼轩体”、 “白石体’等名目,明代以后,又将宋词划 分为两派、三派等,影响最大的,当数婉约、 豪放两体: 词体大略有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 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 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诗余 图谱》)
北宋后期的黄庭坚开创了江西诗派,他们 的诗作内容较欧苏等人为狭窄,更多致力于研 讨诗歌的创作技巧,“会萃百家句律之长,究 极历代体制之变”,“作为古律,自成一家”。 (刘克庄《江西诗派·黄山谷》)写诗善用僻 字僻典拗律,以求翻空出奇,形成新奇瘦硬的 诗风。 但江西诗派由于过分热衷于搜求典故,刻 意求奇,又走上了脱离现实的形式主义道路。
《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上元节之夜皇 帝与民同乐,赐酒市民,一女子窃所饮金 杯被卫士抓到徽宗面前,该女子作《鹧鸪 天》词以自辩,(词云:“月满蓬壶灿烂 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降笙萧舞, 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 赐酒脸生春。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 做照凭。”)徽宗大喜,以金杯赐之,卫 士送归。可见宋词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

王禹偁和西昆派诗人都以学唐诗为主, 未能形成宋诗自己的特色。真正成为宋诗 的开山祖师的,是苏舜钦和梅尧臣。 苏、梅在生活上均失意潦倒、年寿不永, 但在诗的创作上名动一时,苏诗“笔力豪 隽,以超迈横绝为奇”;梅诗“覃思精微, 以深远闲澹为意。”(欧阳修《六一诗 话》)均为“穷而后工”的诗人,他们的 诗歌均能反映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现实, 语言平易,开始显示出宋诗的丰富性和平 淡自然的风格。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bngbin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宋代文学: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
宋 代 文 学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二、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四、宋代文学概说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1、崇文抑武的政策:
宋太祖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 人”誓碑。(《宋人轶事汇编》卷三一) 宋代民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赵匡胤
为了防止兵变,宋王朝采取了一系 列政策,使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造成战斗力异常低下。
2、忧患意识的增强:
北宋后期的秦观和周邦彦也有较高的成就, 秦观善于用纤细优美的语言委婉抒发愁情, 成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周邦彦刻苦钻 研词的音律和艺术技巧,成为格律词派的 开创者。
南宋词坛的杰出词人是李清照、辛 弃疾、姜夔。181页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 人,她在北宋时期的词作写她少女时代 的快乐和婚后的爱情生活,词风真率婉 丽;她在南宋时期写的词作多悲愤沉郁, 反映她在国破家亡后的痛苦心情,皆为 人所称道。李清照亦为婉约词的代表作 家。
1.唐宋诗歌比较 : (1)唐诗重情韵,宋诗重理趣。 (2)唐诗重意兴,宋诗重才学和议论。 (3)唐诗气象雄浑,宋诗气度闲淡。
2.宋诗的流派和发展概述
宋初诗坛,以继承唐诗为主,可分为两 个时期,前期以王禹偁为代表,学习杜甫和 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风,用诗反映民生疾苦 和自己的正直情操,语言朴实通俗。另外钱 塘隐士林逋的诗也有较高成就,他宗法晚唐 诗人贾岛、姚合,诗风冲淡飘逸。 后期以杨亿、刘筠为首的西昆体为代表, 他们喜欢模仿李商隐的作品,讲究词藻华美、 音节铿锵,但内容较脱离现实生活。
宋词的发展概况:
宋初词坛继承晚唐五代词绮靡婉约之风, 抒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代表作家是晏殊、 晏几道、张先,他们多写小词,风格委婉精 美。 宋前期成就最高的词人是柳永,他跳出 文人狭小的圈子,描写都市生活,并大量创 作慢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和丰富了词的 体裁。在词风上,他摆脱了“雅词”的写法, 自成通俗自然、铺叙点染的独特风格,深受 市民欢迎。
4、印刷业的发展: 公私刻书业发达。《郡斋读书志》和 《直斋书录解题》等都是以私人藏书为对 象的目录学专著。
二、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1、内敛型:冷静、理智、淡泊 2、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 3、以俗为雅:题材上以俗事俗物入诗(题材日 常生活化),语言上运用俗语方言。 4、追求平淡美: 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辙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黄庭坚:“平淡而山高水深。”(《与王观 复书》之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