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温州湾夏季最易发生赤潮,其原因是夏季( D ) ①水温高 ②太阳紫外线强 ③水流速度快 ④陆地水输入的营养盐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赤潮严重破坏渔业生产的原因是赤潮生物( C ) ①直接堵塞鱼鳃,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②导致水体缺氧 ③分泌有毒物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赤潮是指在富营养化的海洋环境中,浮游生物暴发性增长或聚集引起海水 变色的现象。赤潮生物死亡时,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并产生有害物质。 温州湾邻近长江三角洲,具有独特的海洋环境和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但近年 该水域赤潮多发。下图示意温州湾地理位置。据此完成5~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2007年以后,长三角地区居民生活黑碳排放量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C )
A.常住居民人数减少
B.生活水平提高
C.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D.环保意识提高
8.推测该地区单位GDP黑碳排放量最少的是( A )
A.上海市 B.安徽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美国黑风暴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 A )
A.春季
B.春夏之交
C.夏季
D.冬春季节
11.美国黑风暴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C ) A.全球变暖 B.引水灌溉
C.过度开垦 D.砍伐森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第10题,春季为农作物播种时节,但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地表干燥,且多 大风天气,黑风暴天气较为频繁。因此,黑风暴危害最大的季节是春季,A正 确。 第11题,导致黑风暴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由于过度 垦荒加剧了土地荒漠化,引发“黑风暴”,C正确;全球变暖对黑风暴影响小,A 错误;引水灌溉会增加地表的湿度,减少黑风暴的发生,B错误;读图可知,黑 风暴危害严重区主要集中在美国中西部,因此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是破 坏草场,开垦耕地,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黑碳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分,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不完全 燃烧的产物。黑碳气溶胶对可见光波段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能够改变地表 的辐射能量平衡进而影响气候变化。下图示意2000—2019年长三角地区 黑碳排放量及其组分来源的时间变化趋势。据此完成7~8题。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冬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该模式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C ) A.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B.立体种养,增加经济收入 C.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D.有利于解决春旱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影响鱼类生长繁殖 ④与鱼类争夺饵料,鱼类因缺乏饵料而死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第5题,结合材料“赤潮是指在富营养化的海洋环境中,浮游生物暴发 性增长或聚集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可知,其发生要求水温适宜生物繁殖 以及水中营养丰富。夏季水温高、陆地水输入的营养盐多,有助于浮游生 物大量繁殖,①④正确;太阳紫外线强、水流速度快均不利于浮游生物繁殖, ②③错误。 第6题,赤潮严重破坏渔业生产的原因是赤潮生物直接堵塞鱼鳃,导致鱼类 窒息死亡,赤潮生物还可导致水体缺氧,并分泌有毒物质,影响鱼类生长繁 殖,①②③正确;浮游生物不会与鱼类争夺饵料,④错误。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第1题,南极冰川融化,主要受全球变暖的影响,B正确。 第2题,针对全球变暖,植树造林能吸收温室气体;发展低碳能源,提高节能技 术,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都是减缓全球变暖的有效措施,① ③④⑤正确;控制酸性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酸雨,减少氟氯烃的使用主要是 针对臭氧层的问题,②⑥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b曲线拐点的发生一般需要较高的人均收入,在我国人均收入不是很高 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实现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落实和谐的发 展观,以北京市为例,说明应怎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 (1)a代表经济发展,b代表环境质量。 (2)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环 保意识;实行循环经济战略并大力开发新能源。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交通、通信、信息、旅游、商业、餐饮等社 会服务行业;调整第二产业,限制污染工业的发展,把污染企业搬迁出去;对 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花卉业、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绿色 农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广西玉林高二期末]华北平原东部地区盐碱地分布广泛,台田模式是 该地区治理盐碱地的一种有效方式。修筑台田用于耕作,挖沟为渠,放养水 生生物。下图为华北平原的东部滨海地带“鱼塘—台田”模式图。据此完 成3~4题。
3.华北盐碱地分布区表层土壤盐分最高的季节是( A )
A 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江苏徐州高二调研]2023年9月25日,美国某冰雪数据研究中心称,南 极冬半年海冰面积于2023年9月10日达到峰值,是1979年有卫星观测数据 以来南极冬半年海冰面积峰值的最低纪录。下图为某年2月南极洲马蹄岛 的冰川融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业化和分工 ③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足 ④财政紧张,退耕还林还草相
关补贴不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第12题,由图可知,川西地区的草场公地悖论表现在草场产权明晰的 情形下,草场依然存在超载放牧的现象,随着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鼠 害加剧,生态系统被破坏,D正确。 第13题,川西高寒地区气候高寒、地形崎岖,资源禀赋差,一方面难以拓宽 收入渠道,另一方面难以提高单产;交通不便,抑制了畜牧业的专业化和分 工。在个体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只能过度放牧,导致草场公地悖论的 出现,①②正确;读图可知,已通过监管制度和草场补贴明晰草场产权,且生 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③④错误。
C.浙江省 D.江苏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第7题,黑碳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2007年以 后,“长三角”地区居民生活黑碳排放量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消费结 构调整,原先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占比很大,污染严重,C正确;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常住居民人数在上升,A错误;生活水平提高,消 费能力上升,可能会导致黑碳排放量上升,B错误;环保意识提高可以使黑碳 排放量下降,但主要原因在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D错误。 第8题,上海市是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终点,天然气供应充足,并且上海市科 技发达、经济发达,政府对环保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单位GDP黑碳排放量最 少,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安徽A10联盟开学摸底考试]“公地悲剧”是指面对有限的资源追逐短 期收益最大化,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或滥用的现象。经济学上认为明晰产 权可解决资源不当使用的问题,然而在我国川西高寒地区却出现草场公地 悖论现象,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13题。
解析 第3题,华北地区春季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故表层土壤盐 分最高,A正确;华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表层土壤盐分最 低,B错误;秋季气温开始下降,蒸发减弱,同时经过夏季淋盐过程,表层土壤 中的盐分相对春季低,C错误;冬季气温低,蒸发最弱,表层土壤盐分较春季 低,D错误。 第4题,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经济效益,不是环境效益,A错误;立体种养,增加 经济收入是经济效益,不是环境效益,B错误;台田使得盐碱地逐渐转变为良 田,提高了土地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C正确;该模式主要是引导水和 盐的走向,并没有增加灌溉水源,不能解决春旱问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第(1)题,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质量可能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 但到一定拐点时,环境质量又有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改善,所以 a代表经济发展,b代表环境质量。第(2)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 得出,环境质量随经济增长先下降,经拐点后上升,实现环境和社会和谐发 展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我国人均收入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应该在生 产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实行清洁生产,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加大行政 管理力度,出台政策约束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环 保意识,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保护环境;实行循环经济战略并大力开发新能 源,减少环境污染。第(3)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通过调 整产业结构解决环境问题,应从限制污染耗能产业和发展清洁生产与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川西高寒地区草场公地悖论现象直接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D ) A.森林锐减 B.土地盐渍化
C.土壤污染 D.生物多样性减少
13.川西高寒地区草场公地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A ) ①资源禀赋差,畜牧业是增收的主要途径 ②交通不便,抑制了畜牧业的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核心是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会出现对应的环 境质量状况: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质量可能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 但到一定拐点时,环境质量又有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改善。 (1)若上图中a、b表示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两项指 标,那么a、b分别代表什么?
1.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B )
A.酸雨
B.全球变暖
C.冰川运动 D.臭氧层破坏
2.针对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有( B )
①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②控制酸性气体的排放 ③植树
造林 ④发展低碳能源 ⑤提高节能技术 ⑥减少氟氯烃的使用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山东潍坊高三期末]海底地下水排泄是指沿海地区地下水挟带陆源 物质向海洋输送,是沿海海域氮、磷等营养盐的主要来源。浙江省舟山东 部东沙湾无河流注入,陆源地下水每年向东沙湾输入大量氮、磷等营养盐。 受海域降水和海水运动的影响,东沙湾的营养盐浓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 下图示意舟山东部营养盐浓度的采样位置。据此完成14~15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污染产业入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别是交通、 通信、信息、旅游、商业、餐饮等社会服务行业;调整、改造第二产业,限 制高污染、高能耗工业的发展,把污染企业搬迁出去;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 发展特色农业和花卉业、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1930年在美国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生态灾难——黑风暴,造成美国南部平 原几乎成为一片不毛之地。黑风暴是一种强沙尘暴,瞬时风速≥25米/秒, 能见度≤50米,甚至降低到0米。下图示意美国本土农田黑风暴危害严重 区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