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㈣ 临床表现
何杰金病 病理学特点 疾病单元 瘤细胞 反应性成分在瘤组 织中占的比例 临床特点 首发表现 发展速度 扩展方式 侵犯范围 B症状 全身衰弱 常为淋巴结肿大 较慢 通过淋巴道向邻近淋巴结扩 散 局限于淋巴结 30%~50% 少见 常有结外病变的表现 除低度恶性外均较快 通过淋巴道和/或血道向邻近或 远处转移 很少局限于一个淋巴结区,侵 犯范围很广 10%~15% 多见 单一疾病 R-S细胞 较大 一组疾病 各类、各阶段的淋巴细胞、组 织细胞 较小 非何杰金淋巴瘤
ⅡA期,LD
3~4周期化疗后,再进行次全淋巴结照射 斗篷野+锄形野
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体重 减轻(半年内体重减轻大于10%)称为“B”症状。
㈤ 疗效与预后
⒈年龄 ⒉性别 ⒊病理 ⒋分期 ⒌ 全身状态
㈦ 问题与复习
男,42岁,因无意间发现左侧颈部肿块1周就诊,无发热、盗 汗等不适。CT发现右侧鼻咽部软组织增厚。鼻咽纤维镜活检提 示:何杰金淋巴瘤(LD型)。 ⒈ 必要的进一步检查? ⒉ 分期? ⒊ 治疗措施?
基本的实验室检查 淋巴细胞百分数↑↑↑ ,其余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B超:基本正常。 骨髓检查:未见骨髓侵犯。 胸部X平片:未见明显异常。 胸部CT:主动脉弓下淋巴结肿大,直径2cm。 ECT骨扫描:未见骨转移征象。
㈡ 流行病学
⒈ 男:女=1.4~2:1,年龄40岁左右; ⒉ 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⒊ 我国NHL占90%,恶性淋巴瘤总体疗效不如欧美国家; ⒋ NHL中近70%属于B细胞型,好发于沿海地区,T细胞型占30 左右。 ⒌ NHL以原发于咽淋巴环、消化道或其他多脏器受侵犯比较多 见。
㈢ 解剖学
淋巴结区域:二十个区域, 其中对称的8对,不对称的4 个。
恶性淋巴瘤
南方医院放疗科
淋巴细胞为主型(LP) 结节硬化型(NS) 何杰金病 混合细胞型(MC) 淋巴细胞消减型(LD) 恶性淋巴瘤 低度恶性 非何杰金淋巴瘤 中度恶性 高度恶性 杂类
一、恶性淋巴瘤概况
㈠ 病因学
⒈ 病毒感染 EB → Burkitt淋巴瘤 HTLV → 成人T细胞淋巴瘤 ⒉ 癌基因与染色体变异 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 → t(14;18) 高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 → t(8;14) ⒊ 免疫功能障碍 AIDS、SLE、干燥综合征等 ⒋ 环境因素 杀虫剂、油漆、氟
Ⅲ期
亚分类: A:无症状 B:有症状。有以下一种全身症状者属B组; ⑴ 不明原因持续或周期性发热38℃以上,连续3天以上; ⑵ 盗汗; ⑶ 6个月内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10%以上。 单独的皮肤瘙痒,或因感染引起的短期发热,不列入B组。 X:巨块病变(纵隔肿物最大横径>胸廓内径1/3,淋巴结肿块 最大直径>10cm)。 E:侵犯单一结外部位加邻近或远处淋巴结部位。
照射的剂量★★ 根治剂量:45Gy,较大肿瘤或残余肿块可缩野至50~55Gy; 预防照射剂量:淋巴结:35Gy 双肺:15~16Gy 肝脏:<30Gy 儿童照射剂量:10~14 岁,30Gy 6~10岁,25Gy 6岁以下,20Gy
㈡ 几种常见照射野的设置 ⒈ 斗篷野 全颈+锁骨下+腋窝+纵隔+肺门淋巴结照射 上界:下颌骨下缘上1cm与两侧乳突连线 下界:胸10下缘
两种淋巴瘤的相同点: ⑴ 两者均以无痛性进行性表浅性淋巴结肿大为主,不同部位 肿大的淋巴结产生相应的局部症状; ⑵ 都可以有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或周期性发热,部分可伴有 皮肤瘙痒、多汗、消瘦等。
㈤ 诊断
⒈ 常规诊断步骤 问病、查体、常规检查、病理活检、实验室检查 ⒉ 选择性诊断步骤 ⑴ 放射性核素扫描 ⑵ 骨髓检查 AKP↑,三系减少 ⑶ 下肢淋巴造影 分期、判定疗效、诊断复发 ⑷ 剖腹探查
⒋耳前野 耳前淋巴结+韦氏淋巴环 上界:眼外眦与外耳孔中点的连线 下界:与斗篷野的上缘相连接 后缘:外耳孔前缘 前缘:外眦后2cm垂直向下
㈢ 危险器官的照射与保护 ⒈ 斗篷野照射 喉、脊髓、双肺、肱骨头 ⒉ 锄形野 脊髓、肾 ⒊ 盆腔野 生殖器官
㈣ 放射治疗并发症
⒈ 血象影响 白细胞、血小板 ⒉ 皮肤粘膜反应 腋窝、腹股沟,口腔粘膜 ⒊ 胃肠反应 ⒋ 放射性肺炎 斗篷野治疗后2-3个月 ⒌ 放射性心包炎 纵隔巨大肿块,阿霉素,单前野根治剂量 ⒍ 放射性脊髓炎 ⒎ 性功能障碍
(续上表)
何杰金病 受侵部位 咽淋巴环 纵隔受侵 结外病变 免疫过敏现象 球蛋白障碍 对治疗的反应 放疗后失败的原因 预后 很少 较多(约50%) 较少,发生较晚 常见 少见 比较恒定 多由于邻近区域再发 较好 多见 较少(约20%) 较多,发生较早 少见 常见 差异大,随恶性度而异 多由于远处播散 视恶性度和类型而定 非何杰金淋巴瘤
放疗中需要注意的特殊问题: ⑴ 年轻女性作全淋巴结照射时。卵巢未移至中线,放疗后必然绝 经,建议次全淋巴结照射,密切观察,需要时再行盆腔照射,或2-3 周期化疗再观察; ⑵ 儿童HD,应以化疗为主,辅助放疗,剂量<30Gy; ⑶ 病变在上颈部应行韦氏环预防性照射; ⑷ 大纵隔的病灶,肺门淋巴结受侵,为肺预防性照射的指征; ⑸ 脾广泛受侵,脾门及肝门淋巴结受侵为肝预防性照射的指 征;
㈥ 分期
Ann Arbor-Cotswords 分期
Ⅰ期 Ⅱ期 病变侵及一个淋巴结区(Ⅰ),或单一的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ⅠE) 病变侵及横膈一侧两个或多个淋巴结区(Ⅱ),或局限于横膈一侧侵犯一个 淋巴结外器官或结外器官伴有一个或多个淋巴结区受侵(ⅡE)。 病变侵及横膈两侧的淋巴结区(Ⅲ),或伴发结外器官或组织局部侵犯 (ⅢE)或脾脏受侵犯(ⅢS),或两者都受侵犯(ⅢES)。 Ⅲ1:有或没有脾门、腹腔或门脉区淋巴结受侵; Ⅲ2:有主动脉旁、髂部、肠系膜淋巴结受侵。 Ⅳ期 弥漫性或播散性累及一个或更多淋巴结外器官或组织,如骨髓(M)、肺实 质(L)、胸膜(P)、肝脏(H)、骨骼(O)、皮肤(D)等。
⑹ ⅠA、ⅡA期病例,如有大纵隔者可先考虑化疗2周期,休息1 -2周后再放疗; ⑺ ⅠA(LD),应行全淋巴结照射; ⑻ ⅠA(LP、NS)患者,病变<2cm,原发于颈部淋巴结可考斗 篷野治疗,原发于腹股沟淋巴结,可考虑倒Y野照射; ⑼ Ⅲ、Ⅳ期患者治疗应以化疗为主,根据患者对化疗的反应辅 助局部或次全淋巴结照射。一般淋巴结>5cm均需放疗才能达到长期 缓解。
外界:乳突尖与胸锁关节的连 线,避开肱骨头,沿肱骨内缘向下 至肱骨上1/3交界处,然后与肋膈 角相连; 内侧界:主要保护两侧肺组 织,肋膈角沿胸壁内1cm往上至锁 骨下2cm(第4后肋水平),沿第4 后肋弧形向内至纵隔旁,向下包括 两侧肺门,然后沿锥体外旁开2cm 到第10胸椎下缘。
⒉ 锄形野 脾脏+脾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照射 ⑴ 脾脏野 上界:平膈顶 下界:脾下缘下1cm 外界:侧腹壁 内缘:与腹主动脉旁野相结
美国MDAH对NHL的分期建议
肿瘤小 肿瘤中等大 肿瘤极大
LDH正常 (≤225μg/DL)
A B
B C
C D
LDH增高
二、何杰金病的放 射治疗
㈠ 何杰金病的治疗原则
病理分型 LP、NS、 MC 分期 ⅠA~B Ⅱ A~B Ⅲ1A Ⅲ2A ⅢB LD Ⅰ、Ⅱ ⅢA~B ⅣA~B 治疗原则 单纯放疗,采用次全淋巴结照射。对儿童建议首选化疗。 首选单纯放疗,采用次全淋巴结或全淋巴结照射 首选全淋巴结放射治疗 一般采用全淋巴结照射,放疗前或后加3~4周期化疗 化疗为主,对肿块>5cm,化疗4~6周期未达到完全缓解,或 对化疗不敏感,需要辅助放疗。 先进行3~4周期化疗后,再进行次全淋巴结照射 以化疗为主,辅以局部放疗 化疗为主,对肿块>5cm,化疗4~6周期未达到完全缓解,或 对化疗不敏感,需要辅助放疗。
几种常用的照射野★★★★ ⑴ 局部照射:肿块局部的照射; ⑵ 区域性照射:照射受累及的淋巴区或加相邻淋巴区; ⑶ 耳前野:耳前淋巴结+韦氏淋巴环 ⑷ 斗篷野:全颈+锁骨下+腋窝+纵隔+肺门淋巴结照射;
⑸ 倒Y野:锄形野+盆腔野照射; ⑹ 盆腔野:双侧髂动脉周围+腹股沟淋巴结照射; ⑺ 锄形野:脾脏+脾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照射; ⑻ 次全淋巴结照射(STNI):斗篷野+锄形野 ⑼ 全淋巴结照射:斗篷野+锄形野+盆腔野
⑵ 腹主动脉旁野 上界:胸10下缘 下界:腰4下缘 外缘:椎体两侧各放2cm(野宽通常为8cm) ⑶ 肝脏受侵作预防性照射的定位 上界:平膈顶 下界:平肋缘走行 外缘:腹壁旁
⒊ 盆腔野 双侧髂动脉周围+腹股沟淋巴结 照射 上界:腰4下缘 下缘:股骨颈下10cm,约为股骨 颈体交界处向下7cm,体表应包括股 三角区淋巴结; 外缘:腰4下缘锥体外2cm处与髋 臼外缘的连线,后垂直向下; 内缘:闭孔内缘至髂骶关节下缘 2cm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