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级第二学期九校联考期中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九校联考期中调研测试卷
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第Ⅰ卷1页至6页,第Ⅱ卷7页至9页。
两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 共4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目。
2.用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
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成绩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卑鄙.(bì)巷.道(hàng)轻佻.(tiāo)咬文嚼.字(jiáo)
B.癖.好(pì)三绺.(liǔ)眼翳.(yì)烟熏火燎.(liǎo)
C.付梓.(zǐ)曝.晒(pù)哽咽.(yè)相形见绌.(chù)
D.下乘.(shèng)攻讦.(jiān)狐肷.(qiǎn)冠冕.堂皇(miǎ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
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制汉印。
B.伴随着人类急躁轻率的步伐而非自然界稳健的步履,事物很快发生变化,新情况急剧不断地产生。
C.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退除的角质表皮。
D.由细胞组成的器官一转动,势必会把血管神经缠绕起来,防碍其功能。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援.例(援助)疾.言厉色(快速)无动于衷.(内心)
B.涂墁
..必较(古代较大的重量单位)
..(菊花)锱铢
..(涂抹)明日黄花
C.眠醒
..(睡醒)有史可稽.(核查)余风遗响.(声音)
D.尺牍
..(书信)销声匿.迹(隐藏)深恶痛.疾(痛恨)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迅速销声匿迹,()陷于孤芳自赏,()很难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除非有了变化着的共同生活做后盾。
A.即使也不是便是而
B.即便却不是而是而
C.即使却不是而是却
D.即便也不是便是却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别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却把主要精
力放在这一方面。
B.日益狭窄的个人活动空间和社会交往范围,越来越重的职场竞争和工作压力,使现在的上班族很难享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快乐。
C.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D.我们主张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贡献与索取一致的观点,并不是主张把人生的价值仅仅归结到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向社会的索取上。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B.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药剂”,而应称为“杀生物药剂”。
C.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
D.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做“打瓜”或“笃瓜”),做成西瓜灯。
7.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难道有人会相信,可以向地球表面倾泻这么多剧毒物质而又继续使它适宜一切生物生长?(反问)
B.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
(比喻)
C.在落地之前,幼虫就在这里沐浴阳光,它蹬蹬双腿,试试力气,系着安全带懒洋洋地摇晃着。
(拟人)
D.家堂轴子前的蜡烛已经点燃,火苗颤抖不止,照耀得轴子上的古人面孔闪闪发光,好像活了一样。
(比喻)
8.对下列各句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我曾见过三个蚋守在旁边,同时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描写)
B.我小的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过了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好像春节是一个遥远的、很难到达的目的地。
(记叙)
C.从充分利用能量的角度来看,骑自行车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其效率比小汽车或DC-8喷气式飞机高5倍。
(说明)
D.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就不是单向的。
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
(议论)
9.下列各项中,作品、作家、国籍、体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我的母亲》胡适中国散文
B.《寂静的春天》雷切尔·卡森美国说明文
C.《化装舞会》亨利希·曼瑞士小说
D.《咬文嚼字》朱光潜中国议论文
10.下列各项中,关于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蝉》既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也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B.《过去的年》是莫言回忆系列散文中的一篇,全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过去的年,依次写了辞灶日、腊八、除夕、春节等几个重要日子。
C.《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文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的事例充分表现了父亲与自己,自己与儿子之间那种亲近、温馨、民主、平等的关系,提出了许多颇具教益的观点。
D.《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是一篇文化随笔,全文由事及理,由现象引入对本质的认识,使认识深化。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共两大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一)
拉巴比拉深入钻研了发明和设计轮椅、自行车的技术文献,钻研了陆上交通工具的设计原理,从这些研究中他发现,为什么对大多数动物来说没有轮子比有轮子更好,为什么人类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使用轮子,有这样三方面的原因:
1.轮子仅在坚硬平整的路面上才有效。
用工程技术的术语来说:滚动阻力随着路面变软或凸凹不平而增加。
交通工具的自重越重,在软的路面上运行的效率就越低。
人类发明的轮子依赖于人类自己铺设的道路,而自然界并没有为动物准备平整坚硬的轮子之路。
2.轮子常会遇到路面上的垂直障碍。
骑自行车的人都熟悉从马路驶上人行道边沿的台阶时遇到的困难。
这台阶就是一种垂直障碍。
美国国家宇航总局在设计登月车时,曾花很大气力研究克服月球表面的垂直障碍问题。
一般说来,车轮要爬上高度为轮子直径一半的垂直障碍是很困难的,而爬上高度与轮子直径相等的垂直障碍几乎不可能。
自然界的垂直障碍物太多,动物依靠腿可以上爬下跳,甚至跃上山崖,跳过矮墙,攀上绝壁,而如果依靠轮子就无能为力了。
3.轮子还会遇到许多空间障碍,像树木、石块之类,都会阻挡轮子的滚动。
因此,在自然环境中,腿对于动物来说比轮子更优越。
所以陆上动物始终没有进化出轮子那样的组织来。
那么,为什么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没有进化出像螺旋桨那样的组织来呢?在自然界,其实也有有生命的螺旋桨,那就是一些微生物的鞭毛组织,鞭毛是一种尾丝,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细菌的尾丝像螺旋桨那样旋转,推动着细菌在水中前进。
在生命世界,只有像细菌那样微小的生物才有类似螺旋桨的组织,较大型的水生动物没有这种组织,这是因为螺旋桨作为推进器,其效率并不是最高的。
据测定,在水中,典型的由内燃机带动的螺旋桨推进器推进船舶,其能量转换率为60%;在天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的螺旋桨推进器,能量转换率为80%;一架设计精巧的人力飞机的效率为88%,而相比起来,鲸、海豚和一些大型鱼类,依靠鳍和尾部推进的效率要高得多,可达96-98%!这样问题就清楚了:鱼类不进化出螺旋桨来,因为它们自身的鳍和尾部比螺旋桨高明。
倒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船舶工程师们不向鲸和鱼类学习,设计像鱼类的鳍和尾部那样高效率的船舶推进器?
11.选文中科学家探究动物身上没有进化出轮子原因的角度,正确的一项是()
A.动物自身
B.动物所处的环境
C.人类的历史
D.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2.“在自然环境中,腿对于动物来说比轮子更优越”,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轮子只有在坚硬平整的路面上才有效,自然界没有为动物准备平整坚硬的轮子之路。
B.自然界的垂直障碍物太多,动物依靠腿可以上爬下跳,依靠轮子则无能为力。
C.自然界有很多像树木、石块之类的空间障碍,会阻挡轮子的滚动,动物的腿却可以跃过。
D.漫长的岁月里,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动物已经习惯依靠腿完成自身的运动。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生物的鞭毛组织能够像螺旋桨那样旋转,所以可以推动着细菌在水中前进。
B.船舶工程师们不向鲸和鱼类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人类的进化比它们要高明。
C.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没有进化出像螺旋桨那样的组织,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鳍和尾部比螺旋桨高明。
D.根据测定,大型鱼类依靠鳍和尾部推进的效率要高于船舶、飞机等以螺旋桨作为推进器的效率。
14.最后一段文字没有运用到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下定义
(二)
①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②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③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④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
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
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
在我国,所谓的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等办法和方针,都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的;所有的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贬褒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
15.对选段中画线句子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B.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C.传统文化或是与时俱进,或是抱残守缺,或是播迁他邦,或是昙花一现。
D.传统文化包括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16.下列对传统文化采取的态度,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传统文化积极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对传统文化要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
C.对传统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我们不要迷信,要大胆地完全抛弃。
D.对传统文化要保护好它的精髓部分,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7.对“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这句话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
B.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然会对当时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C.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对当时社会来说,自然有其合理的成分。
D.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它的合理成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一成不变。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时间和空间上看,“传统”的文化与“当代”的文化和“外来”的文化相对应。
B.传统文化的内容包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C.简言之,传统文化就是文化遗产,它是无形的。
D.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人们应具体分析。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述文字用词准确,如第①段中的“大概”一词,表明是作者自己的理解,体现出表达的相对准确性。
B.上述文字大量使用整句,如第③段全为整句,增强表达的气势。
C.上述文字使用了较为贴切的成语,如第③段使用的成语,使得表意凝练而丰富。
D.上述文字论述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特性、方针和态度,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0.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C.未有封侯之赏
D.异乎三子者之撰
2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刑人如恐不胜
C.张良出,要项伯
D.鼓瑟希,铿尔
22.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冠者五六人
B.大王来何操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风乎舞雩
2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
B.约为婚姻
..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D.如今人为刀俎
..
25.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记叙了师生在一起谈论各人政治抱负的情景。
B.《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记叙了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新丰鸿门的一场政治斗争,斗争双方是项羽和刘邦。
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辛弃疾登临北固亭,联想到的历史人物依次是孙权、刘义隆、刘裕、拓跋焘和廉颇。
D.《虞美人》是南唐国主李煜被囚禁于宋朝都城汴京时,看到春花秋月等美景触景伤情而作,表现了自己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第Ⅱ卷(共106分)
四、简答题(共两大题,8小题,共20分)
(一)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6.默写出横线处的词句。
(2分)
27.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样的景?各自抒发了何种情感?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分)
28.下阕画线句中的意象有哪些?分别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29.“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句,词人用铺陈的手法渲染了凄惨的离别之情。
请发挥想象,描写词人与恋人分别时的情景,至少运用两种描写手法,60字左右。
(3分)
(二)
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②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叫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多久了。
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
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
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
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
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③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
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④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30.请用选文中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1分)
31.母亲既是“慈母”,也是“严父”,选文中母亲的“严”体现在哪几件事上?请简要概括。
(3分)
3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属于何种描写?分别分析该句中“真”与“舔”二字的表达效果?(3分)
33.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请举例说明。
(3分)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疆、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3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
①大王来何操.
②相去.四十里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①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36.写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句式。
(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竖子不足与谋!
37.该段为“鸿门宴”故事的结局,请用4—5个短语概括该部分的情节。
(2分)
六、口语交际(8分)
38.临近期中考试,李江为了缓解复习压力,打算用“身体不舒服”作借口,向班主任请假不上晚自习,从而去学校附近的网吧上网打游戏,他将这件事告诉了张亮。
请你以张亮的身份对李江进行劝说,150字左右。
七、语文综合实践(8分)
39.学校旅游管理班的李小明同学在2016年江苏省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导游解说词”项目中职组一等奖,请你以学校广播站记者林强的身份去采访他。
(1)林强打电话联系李小明同学,作一个访谈预约,表达出自己想采访他的理由,并和他确定具体的时间、地点等内容。
请写出电话预约的内容。
(4分)
(2)请你代林强编制简要的访谈提纲,要求不少于4个问题。
(4分)
八、应用文写作(10分)
40.新华职业学校文学社团《萌芽》杂志准备出一期专刊“我与低碳生活”,现面向全校同学征集文稿,请拟写该则征文启事。
九、作文(50分)
41.在人生的舞台上,你一定经历过无数值得回味的东西。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成功过,也曾失败过。
无论成功,抑或失败,你都会或多或少有些体会,成功的前后有“悟”,失败的前后有“悔”,“悔与悟”伴随着你的成长。
请以“悔与悟”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或讲述亲身经历,或联想相关故事,或抒写内心感受的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