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环的取代反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芳环上的取代反应:(1)亲电取代反应(2)亲核取代反应 一、芳环的亲电取代反应 A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历程:
芳香族与亲电试剂作用时,亲电试剂先与离域的π电子结合,生成π络合物,接着亲电试剂从苯环的π体系中得到两个π电子与苯环的一个碳原子形成σ键,生成σ络合物。

此时这个碳原子由sp2杂化变成sp3杂化,苯环中的六个碳原子形成的闭合共轭体系被破环,变成四个π电子离域在五个碳原子上。

根据共轭共振论的观点,σ络合物是三个碳正离子共振结构的共振杂化体,其能量比苯环高,不稳定。

它很容易从sp3杂化碳原子上失去一个质子,碳原子由sp3杂化变成sp2杂化,再形成六个π电子离域的闭合共轭体系——苯环,从而降低了苯环的能量,产物比较稳定,生成取代苯。

1、亲电试剂的产生
HNO 3+2H 2SO
4
NO 2++H 3O ++2HSO 4-
亲电试剂
2、π-络合物的形成
+NO 2
π
-络合物2
3、σ-络合物的形成
NO 2+
H
NO
2
σ-络合物
硝基所在碳为sp 3
杂化 4、消去-H +
+
NO 2
H NO 2

B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从反应速度和取代基进入的位置进行考虑
1、 第一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除卤素外,卤素对芳环有致钝作用)具有+I 或是
+C 效应,其作用是增大芳环的电子云密度。

致活基
NH 2
NHR
2
OH
OR
NHCR
O
Ph
R
致钝基F Cl Br
I
2、 第二类定位基(间位定位基):具有-I 或-C 效应,使芳环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
均为致钝基
NO 2
NR 3
COOH
COOR
SO 3H
CN
CHO
CR
O
CCl 3
C 、影响亲电取代的因素:
(1)芳环上取代基对于E +进入芳环位置的影响第一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第二类定
位基-间位定位基
共振式越多, 正电荷分散
程度越大,芳正离子越稳定。

(2) 动力学控制与热力学控制: α位取代-动力学控制产物; β位取代-热力学控制产物。

(3) 邻位和对位定向比:
a 亲电试剂的活性越高,选择性越低。

CH CH 2+
E
CH 22
CH
CH 2H E
CH CH
2CH
CH 2H E
+H 2SO
H
165℃
CH 3
HNO 3H 2SO 4
NO 2+BF 4-/CH 3CN
m %o %
%
p 17
2.3
6033769
2
29
相对速率
b 空间效应越大,对位产物越多。

(4) 极化效应:X 具有-I
(5)溶剂效应:E +被硝基苯溶剂化,体积增大。

较大的空间效应使它进入1位
(6)螯合效应:
C(CH 3)3H 23)3
3H 100%
X o% p% m%F 12 88 0Cl 30 69 1
I 32 60 8
CCH 3
O X
NO 2
O CH 2CH 3
-3-
(邻)
69%(对)
28%CH 2NO 2CH 2OCH 332
H NO CH 2
CH 2O CH 3-H +产物
能够发生螯合效应的条件:a 杂原子能与试剂结合;b 所形成环为五员环或六员环。

(7)原位取代:在芳环上已有取代基的位置上,发生取代作用-原位效应。

取代基消除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其容纳正电荷的能力。

+CH(CH 3)2比较稳定,异丙基容易作为正离子消除。

二 芳香族的亲核取代反应
由于芳环上的电子云密度较高,因此亲核取代比亲电取代困难得多,只有当芳环上存在较紧张的吸电子基团(-NO 2,-SO 3H 等)时较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加成-消除历程
消去-加成:苯炔历程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 N
Ar1
1加成-消除历程
吸电基有利于降低芳环的电子云密度,特别是邻、对位电子云密度降低得更为显著,从而有利于亲核试剂对这些位置发生亲核加成,生成离域的碳负离子中间体.
-22
-Nu
NO 2
又称为S N Ar2历程
CH 3
CH(CH 3)2
NO 2OAc Ac 2O
CH 3
CH(CH 3)2
NO 2
+
CH 3
CH(CH 3)2NO 2
+CH 3
NO 2
82%
8%
10%
CH3O OCH3
NO2NO2
NO2
K+
OCH3H7-n
NO2
NO2+
180℃
NHPh
NO2
NO2
PhNH2
80%
2消去-加成(苯炔历程):有邻位氢的卤代芳烃在强碱作用消去卤代氢生成中间体苯炔,然后加成亲核试剂,得净结果产物。

消去若有选择,酸性较强的邻位氢优先。

加成若有选择,产生较稳定的负离子为主。

这两者都受控于取代基的诱导效应。

*
Cl
+NaNH2液氨
*
NH2
*NH
2

50%50%
Br CH NaNH.液氮
NH2CH3+NH2
CH3
57%43

Br
CH3O3
KNH2.液氮
-35℃
因为没有邻位氢,推断不能发生消除反应。

历程
Br
*
NH 2**NH 2
+2
-3
NH 3+
苯炔
*Br
-
I
2
3芳基重氮离子的单分子亲核取代(S N Ar1):
即使最活泼的芳香卤代烃也没有发现S N 1历程,但对于芳香族重氮盐, S N 1确是重要的反应。

N
H O OH
2
S N Ar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