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

合集下载

中医是怎样讲述魂魄的呢

中医是怎样讲述魂魄的呢

中医是怎样讲述魂魄的呢?魂魄在中医里是没有迷信色彩的。

什么是魂魄呢?我们先来看一看什么是魂。

它是一种物质,其本质是精气。

《论衡·纪妖》:“魂者,精气也。

”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精气,而是精气的外在变化形式和功用。

《周易·系辞》:“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它是如何变化的呢?《黄帝内经灵枢·本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它的表现是随着人体内的“神”而往来。

《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

”可见,“魂”是“魄”的属于阳的功能。

那么什么是“魄”呢?《说文》:“魄,阴神也。

”可见它是人体的阴神。

而由于“魂”是“魄”的属于阳的功能,而魂本身又是精气,《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

”所以我们认为“魂”应该是阳神。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魄则是阴神,是由人的精气(形)所化趋向于属于“阴”的功能的神。

《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

”其注:“形也,既生魄。

”其疏:“附形之灵为魄。

”《国语·晋语》:“魄,意之精也。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由此可见,作为人的“神”,属于阳的那部分功能的是“魂”,而属于“阴”的那部分功能的是“魄”。

它们的本质都是物质,都是精气。

魂魄神三者的关系是:“神”是本体(本性,参见《中医文化随笔63·本性》),魂魄为功用,其中阳神为魂,阴神为魄。

《黄帝内经灵枢·终始》:“魂魄不散,专意一神。

”也就是说,所谓守神,就是守住神的本体(本性),魂魄的功用也归于本体中。

中医认为魂魄藏于脏,《黄帝内经灵枢·经水》:“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

”其中“肝藏魂”(《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大意是说,肝脏可以使人承受疲劳,藏魂。

同时认为“肺藏魄。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黄帝曰:夫自古通天与自然密切结合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指四时言。

《淮南子·原道》高注:“孟春与孟秋合,仲春与仲秋合,季春与季秋合;孟夏与孟冬合,仲夏与仲冬合,季夏与季冬合:曰六合。

”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俞樾:“九窍是衍文。

九州即九窍,古谓窍为州。

”九窍,指眼二、耳二、鼻孔二、口、前阴、后阴、五藏心、肝、脾、胃、肾、十二节,指十二关节:上肢腕、肘、肩,下肢踝、膝、股,左右共十二关节。

皆通乎天气自然之气。

其生五,沈祖绵:“春木肝、夏火心、秋金肺、冬水肾,皆由中五所生,故曰其生五。

五者,中央脾土也。

”其气三,沈祖绵:“天地人为三气。

《阴阳应象大论》:‘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

’旧注据三阴三阳释之,非是。

”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指天空。

张志聪:“天色深玄,故曰苍天。

”之气,清静则志意治平和,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故圣人传精神俞樾:“传读为抟,聚也。

‘传精神’即抟精神。

”,服天气谓阳气运作。

“服”作“运转”解,见《荀子·宥坐》杨注。

“天气”即“阳气”。

而通神明阴阳变化。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孙鼎宜:“壅,肿也。

《释名》:‘肿,钟也,寒热气所钟聚也。

’壅、闭皆不通之名。

”肌肉,卫气由饮食水谷所化生的悍气,行于脉外,具有温煦皮肤、腠理、肌肉,司汗孔开阖与护卫肌表、抗御外邪的功能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减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当作“行”,则折寿而不彰。

“彰”与“章”通。

《匡谬正俗·六》:“古谓大木为章。

”引申“章”有长大之意。

这是说阳气不固,则人易致夭折,而不能生长壮大。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当作“是故阳阳因上而”。

上,轻清上浮卫外姚止庵:“阳气轻清上浮,善养之,则气自周密,足以卫固一身;不善养之,则寒暑湿气诸邪,乘之而入。

”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当作“连枢”。

“连枢”是说动转不灵,以喻志意不畅。

黄帝内经。素问原文翻译7

黄帝内经。素问原文翻译7

原文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①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陷脉为瘘。

流连肉腠,命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0。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阳气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

故阳蓄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亡。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岐伯日: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翻译√的阳气,既能养神而使精神慧爽,又能养筋而使诸筋柔韧。

汗孔的开闭调节失常,寒气就会随之侵入,损伤阳气,以致筋失所养,造成身体俯曲不伸。

寒气深陷脉中,流连肉体之间,气血不通而郁积,久而成为疮瘘从腧穴侵入的寒气内传而迫及五脏,损伤神志,就会出现恐惧和惊骇的症象。

由于寒气的稽留,营气不能顺利地运行,阻逆于肌肉之间,就会发生痈肿。

汗出未止的时候,形体与阳气都受到一定的削弱,若风寒内侵,腧穴闭阻,就会发生风疟。

风是引起各种疾病的始因,而只要人体保持精神的安定和劳逸适度等养生的原则那么,肌肉腠理就会密闭而有抗拒外邪的能力,虽有大风苛毒的浸染,也不能伤害,这正是循着时序的变化规律保养生气的结果。

病邪在人体内留滞日久,就会向内发展而造成进一步的病变。

如果造成阴阳之气发生壅塞阻隔而不能互相交通的情况,就是良医也不能治疗了。

所以说,阳气蓄积过多,也会使人病重以至死亡。

因为阳气蓄积过多,会造成气机壅阻,而气机壅阻,自然应当疏散并使之和顺;如果不赶快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而是粗心大意,浅薄从事,就会使阳气衰败而致人死亡。

、人体的阳气,在白天主要发挥卫护肌表的作用。

内经讲义原文填空题

内经讲义原文填空题

二、填空题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2.男子,,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

3.女子,, 二七而天癸竭,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4. 女子,,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5.男子,,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6.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7.春三月,此谓发陈。

夏三月,此谓蕃秀8.秋三月,此谓容平冬三月,此谓闭藏9.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10.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11.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12.《内经》以五音归五行,角音属木;宫音属土13.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侯也14.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15.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16.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17.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18.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19.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莞于上,使人薄厥。

20.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

21、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22.阴者,藏精而起焏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23.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24.阳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为绝25、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26.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27.28.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29.30.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31.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味厚则发泄,薄则通。

32. 33.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气薄则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34. 35.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

36. 37.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38.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内经选读背诵条文

内经选读背诵条文

《内经选读》背诵条文1201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214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素问·生气通天论)1215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1216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素问·生气通天论)1306 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2101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2104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少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中医学问答题库

中医学问答题库

中医学问答题库1、中医学有什么显著特点?答:特点有二,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2、阴阳学说有哪些内容?答: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混长转化,自与平衡等方面。

3、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则制定治则是什么?答:治则是补母深子。

4、相乘与相侮有何区别与联系?答:区别是:相乘是顺五行相克次序发生克制太过,相侮是遍五行相克次序而出现反克。

联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出现相化现象。

同样,在产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出现相乘现象。

5、阴阳学说概话人体病理变化总纲是什么?答:中医学把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称为病理总纳。

6、阳盛则热,与阴虚则热有何不同?答:阳盛则热,“盛”指邪气盛,表现为实热证;阴虚则热,“虚”指阴虚,表现为虚热证;两者临床表现不同。

7、阴阳特征是什么?答:凡是运动、外向、上升、湿热、无形、明亮、兴奋均属于阳。

凡是静止、内守、下降、寒凉、晦暗、有形均属于阴。

8、阴阳转化内在根据是什么?答:是阴阳互根互用,互藏互寓。

9、发生阴阳转化条件是什么?答:是“重”与“极”。

10、阴阳学说用于指导疾病治疗基本原则是什么?答;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深其有余,恢复阴阳相对平衡。

11、如何运用五行母子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答:是“补母”与“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12、如何用阴阳属性归纳药物性能?答: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性。

寒凉属阴,湿热属阳。

五味有辛、甘、酸、苦、咸五种。

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

药物有升降浮沉作用趋向,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13、如何对中药五味进行五行归类?答: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七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

14、什么说必为“君主之官”?答:主要是心藏神,能主官人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

15、哪一脏称为“娇脏”?答:肺。

16、肺肋心行血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表现在一是全身三四通过百脉会聚于肺。

二是全身三四在肺中进行气体交换。

三是肺生成宗气,宗气贯通心脉而肋心行血。

《黄帝内经》“精”与“神”总论篇(田黄先生)

《黄帝内经》“精”与“神”总论篇(田黄先生)

《黄帝内经》“精”与“神”总论篇(田黄先生)《黄帝内经》“精”与“神”总论篇(田黄先生)1,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2,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3,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

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4,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5,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6,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7,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8,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人使煎厥。

9,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10,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11,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12,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13,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14,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15,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16,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17,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1.天之阳与人之阳相应2.“其气三”,三的解读:①三阴(太阴、少阴、厥阴)三阳(太阳、少阳、阳明);②湿燥寒三种阴气,风暑火三种阳气;③三阴为坤,三阳为乾,两者组成天地否、地天泰两卦。

3.“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人死,无阳,身体冰冷;人活,身体有热,阳气在。

故,温补阳气是人养生最重要任务之一。

怎么温补阳气呢?顺天德,接地气,重养生,节阴阳(阴平阳秘或阴阳平衡),不伤神,藏好魂,强体魄,静安心,去杂念(专精神),存大志,勤动脑,慕将来,有办法。

4.“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阳气(卫气)VS贼邪、邪气。

5.“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应改成:“失之则五脏伤,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虚,贼邪乘虚而入,壅(堵塞)肌肉之气,破坏肌肉这堵墙,继而卫气(士兵)自动溃散,接着九窍不通,五脏受伤。

6.“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张介宾读此,悟到:“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故十病九寒。

阳气学说体现在体温上,所以医生常测体温以了解阴阳失衡情况,现在新冠肺炎也测体温,也是该学说的应用。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而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ruǎn)短,小筋驰长。

内经一级条文

内经一级条文

内经一级条文上古天真论篇第一1.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1.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2.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生气通天论篇第三1.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2.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3.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黄帝内经》: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黄帝内经》: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黄帝内经》: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阳气就是人体的真气,也就是中医学中所说的元气,真元,元阳。

《黄帝内经》说:“阳化气,阴成形”。

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人体的阳气所化生的,阴气化生了人的形体。

人体若没有阳气,就象是一个空的躯壳,没有任何的价值可言,也就是根本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阳气虚损,人体的固护作用减弱,则身体也会受到外界各种邪气的侵袭,从而导致人体生病。

所以养护人体的阳气是养生以及治病的根本。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

”人体的阳气会在活动的时候扩张旺盛,但如果太过亢奋、烦劳,最终会导致阴精耗竭。

如果这种现象积累到了夏天,再加上暑热的灼损,就会发生“煎厥”病。

夏天天气炎热,阴精这个水被火煎灼,慢慢就被煎干了,所以叫“煎厥”。

这种病的主要证状是:眼睛昏蒙看不清东西,耳朵闭塞听不到声音。

这是一种什么病情呢?“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意思就是像溃决的洪水冲破了堤坝一样,汩汩洪流不可制止。

“都”在《字通》作“渚”字,这里指防水的堤坝。

形容“煎厥”病来势凶猛,无法控制。

《内经》说:“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意思是说人体的阳气,在发怒的时候,怒则气上,阳气上冲,血随之上行,血就会郁在头部,气血逆乱,淤积在头部就会使人昏厥,就会发生“薄厥”病。

不仅如此,还会伤到筋。

气血上涌,不能正常循行,筋就不能得到濡养,当然就受伤了。

筋一受伤,肌肉就得不到约束,就会变得松弛,浮夸,肢体的运动就不可能自如,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瘫痪。

阳气也就是元气来源于肾,是以肾中精气为主,依赖于肾中精气而化生,具有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激发和温煦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的作用。

若阳气虚损,则温煦作用减弱,固护失利,脏腑功能低下,腠理皮毛开泄,人体就容易感受外邪。

故《内经》说“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刍议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刍议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刍议“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刍议冯珂,纪立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出自《素问· 生气通天论》,历代医家对此多有注释,至今仍未形成统一认识,现分析如下。

1 古今医家之见解对于“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历代文献不乏注解。

杨上善率先作出注解: “卫气之精,昼行六腑,夜行五脏,令五神清明,行四支及身,令筋柔弱也。

” 其后,王冰注云: “此又明阳气之运养也。

然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软,以固于筋。

” 后世注者多以王冰为是,如马莳之流。

至吴崑又有所变化“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津液以柔于筋。

” 及至景岳,其注又云“神之灵通变化,阳气之精明也,筋之运动便利,阳气之柔和也。

” 高世栻更注曰: “精,精粹也。

柔,柔和也。

……'阳气者,精则养神’ ,所以申明上文阳气不精,而神无所养也。

……所以申明上文,阳气不柔,则筋无所养也。

” 尤怡云: “阳之精,如日光明洞达,故养神; 阳之柔,如春景和畅,故养筋。

” 至于张志聪,则注云: “承上文而言,阳气者,内养五脏之神,出而荣养筋骨……。

阳气者,水谷之精气也。

故先养于五脏之神。

柔者,少阳初生之气也……。

” [1]时至现代,对该句的注解仍未停歇,现代内经教材中多认为“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是倒装结构,应理解为“养神则精,养筋则柔” ; 其中“精”一般解释为精神爽慧,“柔”多解释为筋肉柔和; 全句意为阳气功能正常,养神则精神爽慧,养筋则筋柔和之意。

张新渝则认为阳气是人体之气的总称,精乃精微、精纯之义,柔此指浊杂、浓厚之意; 意为阳气中精微者行于脉内、营运五脏以养五脏之神: 浊杂者行于脉外、布散体表以养形体筋肉[2]。

彭一清认为“精”在古时可作“清”字解,清静之意。

“柔” ,解释为柔和。

该句理解为“人身之阳气,在形体清净之时,则能内化精微养于神气; 在情志柔和之时,则能外为津液以柔于筋[3]。

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

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

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扁鹊心书》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写的一部医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

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

第一、艾灸。

第二、附子。

第三、丹药。

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说的就是要保命长寿,扶阳是不二法门。

关于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

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

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

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

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可见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

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在夏秋之季,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

同时告诉大家一个小秘法:就是每晚睡觉前,将双手搓热,把手掌的劳宫穴对准关元穴,意守此处,慢慢入睡即可。

劳宫是心包经的大穴,属火,关元是小肠经的募穴,小肠经也属火,用心经与小肠经的火来温补任脉之阴,收到水火既济之功。

灼艾之法除了灸关元以外,还可以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多气多血,增加胃肠蠕动,强壮脾胃。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相交会的一个聚合点,艾灸此穴有从阴引阳之意,补益阴精,长期灸这个穴位对肝脾肾都有补益固摄的作用,可祛湿浊,降血脂,还可以用来治疗脂肪肝;女人腰膝酸软、白带增多、月经不调,都可以通过这穴位来治疗。

古人常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古人常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古人常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古人常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汉字中的“筋”,上面是竹子,左边是月,代表肉,右边是力。

从字上看,肌肉强大有力就是筋。

《素问悬解》一书中,对“筋”的定义:筋者,所以束骨而利机关也。

筋,是用来约束骨头的,所以筋连缀四肢百骸。

一个人手指灵不灵活,腰身灵不灵活,都要看“筋”柔不柔韧。

筋想柔韧,靠什么?靠血!
《周易》五行文化中的木,对应人体肝,主筋,因为肝藏血。

五味上讲,辛主润。

《黄帝内经》中强调: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的作用之一是养神,精则养神中的精,是精粹,阳气不可以污糟糟的,比如白天有雾霾,就是阳不精。

阳气精粹,才可养我们的神明。

阳气的第二个特点是要“柔”,阳气容易“刚”,比如夏天的太阳太刚,人就厌之、怕之;冬日的太阳就暖、柔,让人亲之、爱之。

“柔则养筋”,是说阳气柔的话,就可以滋养筋脉。

中医2021年上半学期期末考(中医养生与保健)试题及答案

中医2021年上半学期期末考(中医养生与保健)试题及答案

中医2021年上半学期期末考(中医养生与保健)试题及答案黄帝内经概述1.人体气血的分布及次序:五脏为本,六腑为标,四肢次之。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素问》讲的都是人体的外在规律。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 《素问》为用,《灵枢》为体。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五运六气讲的就是()的运行规律。

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单选题] *A.人体B.经络C.天地(正确答案)D.天气1.中医的治法有()。

下列哪项是括号内的正确答案?(4分) *A.汗法(正确答案)B.察法C.吐法(正确答案)D.去法E.下法(正确答案)F.水法2.要学好中医有三部分,一内修、二()、三()。

下列哪项是括号内的正确答案?(4分) *A.外修B.读经典(正确答案)C.察言观色D.扎实的知识E.好老师F.临床(正确答案)第一章中医养生1.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 [判断题] *A. 正确(正确答案)B. 错误2.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述,食饮有节,起居无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判断题]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解析]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3.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肾气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搞;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肾气衰,筋不能动。

八八,天癸竭,精少,肝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 [判断题] *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解析]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朱燕中教授讲内经5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朱燕中教授讲内经5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朱燕中教授讲内经5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臃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1名家注释王冰注:“然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耎,以固于筋”。

张介宾:“神之灵通变化,阳气之精明也,筋之运动便利,阳气之柔和也。

”2何为阳之精,阴之精;阳之柔,阴之柔?从原文上看,阳气有两种状态,一种是阳气之精,另一种是阳气之柔,先来区分一下什么是阳气的精与柔。

日为太阳,月为太阴;日为太阳之精,月为太阴之精。

阳之精者,日也;阴之精者,月也。

阴阳之精的关系好像日月的关系,日月又相互牵制对方。

太阳之精主“阳化气”,太阴之精主“阴成形”;阳化气在外主动,阴成形在内主藏。

太阳之精盛则气足,太阴之精盛则形满。

太阳之精主太阴之精化为气,太阴之精主太阳之精之收藏。

使阳搏而勿浮,阴搏而勿沉。

什么是阳之柔呢?根据精与柔的阴阳关系,根据阳之精为太阳,阳之柔应为少阳;阴之精为太阴,阴之柔应为少阴。

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

少阳主阳生,少阴主阳藏,少阳与少阴也是彼此相互牵制,少阳生阳时就是要防止少阴过寒而下沉,少阴潜藏时也要防止少阳过热而生发。

少阴、少阳为小阴、小阳,还处于生长期,与太阳、太阴相比较其功能相对缓和,因此主柔。

3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经文当中提到了“柔”字,与柔相对的具有阴阳关系的字就是刚,有成语叫刚柔相济,也表明了他们之间的阴阳关系。

刚柔一词在《黄帝内经》当中很多次提及,但解释得比较清楚的是《周易》中的《说卦》,还有邵雍的解释也很精辟,因此在这一节中特别加以引用,同时介绍一下邵雍。

释字:柔者,《说文解字》:“木曲直也。

”刚者,《说文解字》:“彊断也,彊者,弓有力也。

有力而断之也。

”《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

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

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素问·生气通天论》论述阳气在人体的地位、作用和生理病理时, 指出: “阳气者, 精则通神, 柔则养筋”。

历代注家对此多有注释和训诂,均见仁见智,各有千秋。

根据前人所云阳气之重要性, 后世将调补阳气、振奋阳气的治法,用于改善某些老年性顽固性疾病、中风病中出现的神志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经筋病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历代注家的注释和训诂王冰注: “然阳气者, 内化精微养于神气, 外为柔软以固于筋”。

意思是阳气可以通过气化作用, 内化为精微来充养神气, 通过柔软四布的阳气来温养坚固筋腱。

张介宾注: “神之灵通变化, 阳气之精明也, 筋之运动便利, 阳气之柔和也”。

意思是神在于人是灵通变化的, 阳气可使其精明, 筋在于人是要运动便利的, 阳气可使之柔和。

张志聪注: “阳气者, 水谷之精也, 故先养于五脏之神。

柔者, 少阳初生之气也, 初出之微阳, 而荣养于筋, 是以少阳主筋也”。

意思是阳气是水谷的精华, 所以先养五脏之神, 柔阳是少阳初生的阳气, 是人体初发的微小的阳气, 之所以荣养于筋, 是因为少阳是主筋的。

高世栻注: “精, 精粹也。

柔, 柔和也。

上文烦劳精绝, 至目盲耳闭而神气散乱, 故曰: -阳气者, 精则养神. , 所以申明上文阳气不精而神无所养也。

上文大怒气绝, 至血菀而伤筋, 故曰: 阳气者, 柔则养筋. , 所以申明上文阳气不柔而筋无所养也”。

高氏互参前文, 把“精”释为精粹之阳, 把“柔”释为柔和之阳。

湖北中医学院李今庸教授认为: “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是说明安静则阳气正常而神形皆治。

他认为,“精”字与“靖”字因同声假借, “靖字与“静”字因同义而假借, 因此精可训为静。

因“柔”义为安, 静义亦为安, 二者可互训。

王冰把阳气与神的关系, 用阳气内化精微的过程连接, 阳气与筋的关系以阳气所具有的、无处不在的、流动的、柔软的性状来说明, 讲的是阳气的状态与神和筋的关系; 张介宾用阳气能使神和筋的特性充分发挥, 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讲的仍然是阳气的状态与神和筋的关系; 张志聪则把阳气分为水谷化生的精微和少阳初生之气, 并与五脏之神和少阳所主之筋相联系。

中医名言(15)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

中医名言(15)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

中医名言(15)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你好,今天我们继续来谈中医里头的名言名句。

讲什么呢?讲一讲“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这是《素问·生气通天论》里头的话。

这话啥意思呢?它点出了阳气所具备的生理功能。

所谓养神,指的是阳气可以让我们神气精明,头脑清晰,情感丰富,思维敏捷。

同时,它还可以让我们的筋脉得到滋养,使得我们的身体活动自如、灵活。

对这句话,目前有一种解读,就是把它看成是倒装句。

也就是说,它正常顺序是“阳气者,养神则精,养筋则柔”。

阳气养神,所以人们才精明。

阳气养筋了,所以人身体柔韧灵活。

但是呢,这么理解,毕竟绕弯子。

所以更多人直接把它理解成,阳气中精粹的一部分,用于养神。

柔和的一部分,用于养筋。

这么说,似乎也有道理。

但无论怎么理解,阳气既能养神,还能养形的特点,是大家的共识。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懂了。

为什么有的人,上了年纪,看着电视就能低头入睡啊?为什么有的人,岁数大了,在阳光下一坐就是一天,不言不语啊?为什么有的人,老了以后,记忆力减退、反应不敏捷啊?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肾阳不足,不能养他的元神之府了。

还有的人,到了年老时分,胳膊腿就不利索了,关节屈伸不利,迈不开步,伸不直胳膊,腿也抬不上去,动作开始迟缓,筋骨开始无力。

遇到寒冷天气,更是肢节疼痛。

怎么回事啊?阳气不足,不能养筋了。

可见,要想让年纪大的人,脑袋更好一点,筋骨活动更自如一点,就要保护和补益阳气。

尤其是对辨证属肾阳不足的人,更要如此。

这是一条基本的证治规律。

我们要明白。

诸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是可以拿来加减应用的。

好了。

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

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老人家年老气衰,自己的正气都不能引导气血周流外放。

所以这时就要借助外在的按摩或者用药,来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把阳气疏布到身体病痛的地方。

上次小帅道长给我们讲课,疾病也很简单,身体阳气到不了的地方,那地方就要出问题。

治病用药、按摩、导引就是把阳气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身体会疼痛,会僵硬屈伸不利,是因为那个地方缺少阳气,是因为那个地方发出信号需要阳气。

做完单侧的右腿后,老人家说,这腿舒服多了,暖洋洋的,乐呵呵地笑着。

然后我们再叫她屈伸一下膝腿,跟刚才没做按摩比,显然轻松灵活多了,我们心中就有数了。

《黄帝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筋骨屈伸不利,用药也是把阳气敷布在筋骨上,如附子、白芍、甘草。

按摩、拉筋同样是把阳气敷布在筋骨上,甚至是立竿见效的。

他儿子看了后,立马也学我们帮他母亲按摩另外一条腿,跟着我们做。

可怎么做也没有把母亲另外一条腿做热。

他就说,看来这还是平常人跟医生的区别,功力不到,出不来效果啊!们跟他说,要做出效果不是靠功力,靠的是心。

我们再怎么做,只能帮你母亲手脚暖热,但是你一做,却把你母亲的心给暖热了。

手脚的热都是从心里发出来的。

心不热手脚再怎么做也难热起来啊!母子二人听后,整个身体都平缓了很多,好像从来没有人跟他们说这番话一样。

因为这种话不是令人深思的,而是让人心里会暖洋洋的。

我们跟母子俩说,你母亲的腿脚病拄拐杖也有几年了,还没有瘫痪,还可以走动,说明这拐杖完全可以丢掉。

人的生命是很顽强的,这么多年都没把你身体折腾垮,你身体相当坚强。

他儿子听后,急切地问道,那怎么样才能让老人家行动方便些呢?我们说,靠做不靠说,靠身体力行。

于是,我们又帮她母亲按摩捏筋另外一条脚,才做不到五分钟,两条脚都发热出汗了,老人家脸都有些微红,跟刚来时有些晦暗相比,明显有生机了,而且呼吸也更有力了。

我们就知道,效果在不知不觉中出来了。

于是叫老人家站起来,我们刚开始扶着她,叫她别拿拐杖,她刚开始还有一些担心,我们就轻轻扶着她,让她绕着药房走,绕了两圈后就不用扶了,她也能够一步一步走了。

《黄帝内经 素问》卷三《生气通天论》学习笔记四

《黄帝内经 素问》卷三《生气通天论》学习笔记四

这一篇继续学习《生气通天论》。

本段原文: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乃为惊骇。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译文:这段话我的理解是:首先第一句,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说的是阳气可以养神、可以柔精,使神精明,使筋柔润。

就像一般情况下年轻人相较于老年人反应要快,头脑更清晰,筋骨较老年人要柔润、筋脉要更协调,这就是阳气的作用。

然后第二句,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这句话意思是说如果阳气不足之时会导致我们人体的汗孔不能正常的开合,在这种情况下,寒邪之气就容易从此(汗孔)而侵入人体,而导致筋脉拘急不能伸展,偻又作伛偻,意思是筋脉拘急而使腰脊椎弯曲而不伸,这些都和阳气受损有关。

第三句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乃为惊骇。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寒邪之气侵袭日久而不解之时,会进一步侵犯到经脉里面而导致类似肛瘘等的瘘管病,或者是停留在肌肉腠理之间日久不解除,就会顺经脉俞穴循行而传入脏腑而致病。

现在看第四句传为善畏,乃为惊骇。

这句的意思是传入寒邪顺经脉循行传入脏腑之后,由于邪气影响五脏而出现很容易受惊的情况。

这是由于阳气受损,营卫之气不能正常运行,邪气入侵五脏之后出现的精神、神志方面的一些症状。

那么第五句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这句的意思是说阳气受损,导致了营卫之气也不能正常运行,此时会使邪气不能逆势排出而停留于肌肉、腠理之间,这种情况下容易郁而化热、气血瘀滞的情况,就会出现“红肿热痛”的情况,即为“痈肿”。

我们再看第六句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魄汗”是什么意思,这里指的是“自汗”,阳气不足、腠理不固的时候,就会出现自汗,但是这个自汗因为阳气不足没有排尽,而我们人体的毛孔还会持续张开,这种时候本来就是是一种虚弱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如果又劳动,我们知道动会生阳,会有热的表现,此时毛孔也是张开的状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感受风寒外邪的话,我们的毛孔、俞穴为了抵御外邪就会关闭,而此时体内的热没有随汗而完全排出体外,就会导致停留在体内,就会发生外感风寒、热郁于内的风疟之病,表现为发热恶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
《素问·生气通天论》论述阳气在人体的地位、作用和生理病理时, 指出: “阳气者, 精则通神, 柔则养筋”。

历代注家对此多有注释和训诂,均见仁见智,各有千秋。

根据前人所云阳气之重要性, 后世将调补阳气、振奋阳气的治法,用于改善某些老年性顽固性疾病、中风病中出现的神志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经筋病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历代注家的注释和训诂
王冰注: “然阳气者, 内化精微养于神气, 外为柔软以固于筋”。

意思是阳气可以通过气化作用, 内化为精微来充养神气, 通过柔软四布的阳气来温养坚固筋腱。

张介宾注: “神之灵通变化, 阳气之精明也, 筋之运动便利, 阳气之柔和也”。

意思是神在于人是灵通变化的, 阳气可使其精明, 筋在于人是要运动便利的, 阳气可使之柔和。

张志聪注: “阳气者, 水谷之精也, 故先养于五脏之神。

柔者, 少阳初生之气也, 初出之微阳, 而荣养于筋, 是以少阳主筋也”。

意思是阳气是水谷的精华, 所以先养五脏之神, 柔阳是少阳初生的阳气, 是人体初发的微小的阳气, 之所以荣养于筋, 是因为少阳是主筋的。

高世栻注: “精, 精粹也。

柔, 柔和也。

上文烦劳精绝, 至目盲耳闭而神气散乱, 故曰: -阳气者, 精则养神. , 所以申明上文阳气不精而神无所养也。

上文大怒气绝, 至血菀而伤筋, 故曰: 阳气者, 柔则养筋. , 所以申明上文阳气不柔而筋无所养也”。

高氏互参前文, 把“精”释为精粹之阳, 把“柔”释为柔和之阳。

湖北中医学院李今庸教授认为: “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是说明安静则阳气正常而神形皆治。

他认为,“精”字与“靖”字因同声假借, “靖字与“静”字因同义而假借, 因此精可训为静。

因“柔”义为安, 静义亦为安, 二者可互训。

王冰把阳气与神的关系, 用阳气内化精微的过程连接, 阳气与筋的关系以阳气所具有的、无处不在的、流动的、柔软的性状来说明, 讲的是阳气的状态与神和筋的关系; 张介宾用阳气能使神和筋的特性充分发挥, 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讲的仍然是阳气的状态与神和筋的关系; 张志聪则把阳气分为水谷化生的精微和少阳初生之气, 并与五脏之神和少阳所主之筋相联系。

所有的注家中只有张氏讲的是物质; 高世栻把阳气分为精粹的和柔和的两种, 精粹的负责养神, 柔和的负责养筋; 李今庸先生认为保持安静状态的人体的阳气能神形皆冶, 同样是讲阳气的状态与神、筋的关系。

综上所述, “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意思有三: 一是阳气具有精和柔的状态; 二是阳气既可养神, 又可养筋; 三是精阳养神, 柔阳养筋。

2、临床应用
中风偏瘫属于中医"经筋病"的范畴,十二经筋病候以运动障碍和疼痛为主,多表现为与动作障碍有关的疾患。

根据"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的理论,认为经筋拘挛责之阳气不足,失于养神柔筋。

故治疗应调补阳气为主,通过重点加强背部及腰骶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经线的针灸治疗,振奋阳气,从根本上发挥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功,以改善中风病中出现的神志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经筋病症。

另外,有报道称对老年某些顽固性疾病, 采用振奋阳气之法进行治疗, 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