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服气法和食气法

合集下载

什么是道家的“辟谷”?

什么是道家的“辟谷”?

辟谷,又称避谷、去谷、断谷、绝谷、绝粒、休粮、清肠等,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去谷食气篇》,其中有“去谷者食石韦……首重、足轻、体轸”的叙述,意思是说辟谷者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表明至少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辟谷法流行。

秦以后,有关辟谷食饵和辟谷食饵方的描述与记载散见于各代中医学著作中,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即开创了有关辟谷食饵养生的先河,特别是道教的兴起更加推动了辟谷术的发展,认为人体可以通过辟谷达到“不饥轻身,益寿延年”的目的,并创立独特的道教服食术。

有关道教服食方,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屡见于各种史籍。

古人是如何看待辟谷的呢?成书于汉代的礼仪论著《大戴礼记·易本命》中记载:“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这可能是辟谷术的最早理论根据。

晋代的道家、医学家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内篇》称:“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意思是说如果希望益寿延年的话,就要肠胃中清洁,没有粪便残渣。

辟谷术专著《庄周气诀解》中也有一段话:“其天下之人,不达其要者,但以味适口充腹饱胃,以养其性命,恐隔滋味而已;然其脏腑,长欲蒸心乱神,反资百疾,以至夭殂”,说明不懂得饮食养生的人过多地摄取食物,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甚至引起早亡。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特别是一些社会上层人物,开始追求衣食住行方面的享受,喜欢吃那些“膏粱厚味”的食品,并纵酒为乐,损伤健康。

针对这种时弊,人们受道家“返璞归真”思想的影响,称那些肥甘厚味食物为“烂肠之食”,而转向天然的植物类食品,并提出辟谷的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应该说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辟谷真相:是“限食”而非“绝食”现代人通常以为,辟谷就是“绝食”,与现在流行的断食疗法如出一辙。

实际上,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误会。

办公室人员要服气、服从、服务

办公室人员要服气、服从、服务

办公室人员要服气、服从、服务服气才会服从,服从才会服务。

服气、服从、服务,可以说是办公室人员需要走过的一段心路历程。

服气。

服气是道家的一种吐纳术,又称“食气”“行气”,《论衡·道虚论》:“食气者,寿而不死,虽不谷饱,亦以气盈。

”“食气”时要心情平静,恬静寡欲,清虚服气,餐芝饵石,吐纳导养。

后来,逐渐把服气一词演变成甘心信服的意思。

星云大师认为: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遇到欢喜的事是福气,不欢喜的事要服气。

一个集体,一个团队都有一个带头人,也可以叫着领导或领袖,唯其马首是瞻,没有甘心信服的态度,就不会有心悦诚服的服从。

当然服气要有前提条件,必须是正确的,没有个体利益的,是利他性的。

办公室人员一定要将服气作为底气,坚持服气就是福气。

把领导批评、同事误会作为很好的学习机会。

自己犯的错,不能犯第二次;别人犯的错,引以为戒。

面对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面对表扬,心态从容,谦虚清醒。

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要知道,经验是花钱买不到的真经、批评是成长进步的阶梯,今天难咽的苦果撑开明天宽广的胸怀,不要赌气,更不要生气,服气才能赢得争气。

服从。

1938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首次提出党内“四个服从”的新理念,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服从,简单地说就是个体在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压力下,被迫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

个体服从有两种,一是在群体规范影响下的服从,二是对权威人物命令的服从。

社会生活要求每一个体服从基本规范,任何一个群体,不论其规模大小与层次高低,都要求其成员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完成其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实现群体目标并维护团结。

服从是办公室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办公室是组织内的综合办事机构,是为一定的领导或领导集团服务的,因此必须服从单位领导的领导,按领导意图去处理各项工作。

把办公室的管理目标纳入组织的总体目标之内,紧紧地围绕组织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任何时候也不可超越自己的管理权限,违背组织的方针而自行其是。

道家腹式呼吸的正确方法

道家腹式呼吸的正确方法

道家腹式呼吸的正确方法1. 引言1.1 什么是道家腹式呼吸道家腹式呼吸是一种古老的练功方法,起源于道家气功。

它通过调节呼吸,达到调和气血,增强体质的作用。

道家腹式呼吸注重以腹部为主导,用腹部的运动控制呼吸的深浅和频率,从而达到调节身体内部气机的目的。

道家腹式呼吸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深长的腹式呼吸,使气息满足自然需求,使体内血气充足,从而调整体内生理平衡。

在进行道家腹式呼吸时,重点是要让呼吸自然而顺畅地进出体内,重心放在腹部的扩张和收缩上,让腹部在呼吸时自然地起伏起伏,从而达到调理气血的效果。

道家腹式呼吸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调理身体的方法,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练习,使呼吸更加深长而自然,从而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

2. 正文2.1 腹式呼吸的好处腹式呼吸是一种深层呼吸方式,以腹部扩张和收缩为主要动作。

腹式呼吸有许多好处,包括但不限于:1. 降低压力和焦虑:腹式呼吸可以帮助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减少身体紧张和焦虑情绪。

通过缓慢深呼吸,可以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减轻压力感受。

2. 提高免疫功能:深度呼吸有助于改善氧气供应,增加氧气在血液中的含量,从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这有助于身体抵抗疾病和保持健康。

3. 促进消化:腹式呼吸可以刺激胃肠道的活动,促进消化和代谢。

通过帮助减轻压力和提高胃肠道血液循环,腹式呼吸有助于改善消化问题。

4. 提高气量和肺活量:深呼吸可以扩展肺部的容量,增加吸氧量,提高气量和肺活量。

这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耐力和体能水平。

5. 改善睡眠质量:腹式呼吸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通过深呼吸练习,可以促进身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达到更好的休息效果。

腹式呼吸有着多种益处,不仅可以改善身体健康,还能提升心理素质。

定期练习腹式呼吸,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调整和保养,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2 道家腹式呼吸的步骤1. 坐姿调整: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来放松身体,保持直立而不僵硬的姿势。

道家行气导引术:激发体内生命力的捷径!

道家行气导引术:激发体内生命力的捷径!

道家行气导引术:激发体内生命力的捷径!导引,又称“道引”。

导,指导气,引,指引动肢体,因此,导引是肢体运动与呼吸吐纳相配合的一种健身治病的道教方术。

《抱朴子内篇·别旨》中说∶“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

”这几乎是把所有的肢体活动都看成了导引。

不过,导引与一般的肢体活动还是有区别的,如《云笈七签》卷三十六《云鉴导引法》中就说:“导引之道,务于祥和,仰安徐,屈伸自有节。

”即是说,导引之时,首先精神上必须祥和,身体俯仰之时,也要不徐不疾,肢体伸曲时,也必须有节奏和节制。

道教素重导引功夫,意图借此益寿长生。

关于导引的作用,《云笈七签》卷三十六《玄鉴导引法》中说:“一则以调营卫,二则以消谷水,三则排却风邪,四则以长进血炁。

……言人导引摇动,而人之精神益盛也。

”即是说,人通过导引,可以调和体内阴阳,促进消化,抗除外病的侵入,还可以使气血充盈,精神旺盛。

实践证明,导引术对于健身、疗病等,确实有积极的作用。

后世传行的八段锦、龙虎功、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都与道教导引术有密切的联系。

孙思邈在《摄养枕中方》中说:常常用两手搓脸面,可以使人面有光泽,并不生皱纹。

这样坚持做五年,可以使面色如少女一样红润。

每次搓面的数目为十四次。

另外,睡觉醒来后,平心静气,端正坐立,先交叉两手,两手按于颈项,目视南上方,手与颈项各向相反的方向用力,使两者互相争持,这样做三四次,可以使人气脉流畅,邪气不入,避免疾病。

此外,还应屈曲、摇动身体,伸展四肢,并不断摇动,使关节活络,这样各做三次。

《服气精义论》则对导引的方法和意义有这样具体的介绍:人的肢体关节,本来就是用来运动的,人的经脉荣卫,是必须让它通畅和顺的。

闲居无事时,就应该行导引之法,所谓“户枢不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的气血精神,是与人的生命一体并用来保护生命的。

人体内的经脉,是用来让气血运行的。

气的作用是勾通津血、强健筋骨、活络关窍的;卫气的作用是使肌肉温和、皮肤饱满、腠理肥实、呼吸开阖自如,通过导引,就可以让它们的作用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道家文化中的六大呼吸方法

道家文化中的六大呼吸方法

道家文化中的六大呼吸方法1 介绍道家文化中有六大呼吸方法,这些方法在经过千百年来不断发展、提高,使其能够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健康,身心调理的需要。

它包括牡丹云深呼吸法、内息法、吸鞭术、偏颇呼吸法、举腿吐气法和开关心情法。

通过这些呼吸方法,促进气血循环,进而去调节身体的健康,缓解身体的疲劳,完成全身的放松。

2 牡丹云深呼吸法牡丹云深呼吸法,是一种古老的呼吸技巧,被称为“道家呼吸”。

据说牡丹云深呼吸法可以加强体内气血循环,促进血液流动,达到增强体质、活化神经末梢等功效。

它是一种无极真气深呼吸,将真气灌入全身,有助于放松肌肉和神经,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3 内息法内息法源于道家,是一种调节身心平衡的气功呼吸方法,可以通过静心而获得真气,静坐进入“太极涌明”的状态,开放气血循环,活化神经末梢,调节身心状态,增强体质。

此法不仅可运用以心为中心的集中注意力调控、安静状态的感知和感悟等技法,而且可以在内敛之境中滋养阴阳平衡,进而还原自身本质,从而可以达到放松身心,增强自身免疫力等效果。

4 吸鞭法吸鞭法是古老中国气功呼吸法之一,古老传说,当你受伤后常常采用这种法则可以使伤口时刻散发出微小的能量,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血液的流动,增强抗病能力等。

吸鞭法是一种以吸气、呼气、收放机械节奏为宗旨的技法,它可以促进呼吸系统稳定,调节心血管系统,防治肠胃疾病,缓解肌肉疲劳,促进体内元气循环,有助于强身健体。

5 偏颇呼吸法偏颇呼吸法也叫“八卦呼吸”。

它是按照两侧肺部分别膨胀、收缩的呼吸方式,意指将双肺部分从裤脚进行规整的深呼吸。

呼吸不同的部位,以及不同的深度,以及不同的时间,营造出一种具有“八卦”风格的恒定拍子。

偏颇呼吸法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腹腔和肩颈和胯部肌肉的灵活性,排除肌肉收缩,增强腰部力量等作用。

6 举腿吐气法举腿吐气法的动作比较复杂,不仅要有大的动作,而且还要有四部,这四部是上腿、出气、下腿、吸气。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促进身体内的气血循环,从而加强身体的支撑力,增强聪明瞬间的敏捷,缓解背部疼痛,增强血液循环,助于缓解腹腔脊椎的收缩,达到顺畅气血的效果。

略谈道家呼吸法

略谈道家呼吸法

略谈道家呼吸法道家养生十分重视呼吸的锻炼。

道家典籍中记载了许许多多锻炼呼吸的方法。

这些方法如果加以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类:一、强调呼气类。

特点是在呼吸运动中侧重呼气,呼气时限要长于吸气。

其主要功能是起排浊祛邪作用,同时也能激发脏腑气机。

如'昙鸾法师服气法'的'徐徐长吐气,一息二息,傍人闻气出入声'(说:'古之真人……其息深深。

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性命圭旨》释踵息时说,'常人呼吸皆随咽喉而下,至中脘而回……至人呼吸则直贯明堂而上,至夹脊而流入命门,将以祖气相连',所以'踵者,真息深深之意'。

丹经中常常提到的胎息,也是一种柔长深呼吸,只不过是一种极微细、微细到若有若无的柔长呼吸。

《胎息铭》说的'吐唯细细,纳唯绵绵',便是这种呼吸的描述。

炼胎息,不仅要掌握呼吸柔长的要领,还要'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只有做到神气相抱,才能神闭气静,妙生胎息。

六、强调呼吸结合意念存想类。

特点是在深吸气或深呼气或闭气、咽气时,结合进行明显的意念存想活动。

其主要功能是,将意念存想和呼吸运动时吸气肌、膈肌、腹肌活动所产生的动觉、力度以及震动波统一起来,对机体的重要气穴和经脉进行激惹和揉荡,进而引发内气并促使内气循经运行。

这类呼吸法同上述各类实际上是交叉的,如深吸气结合意念存想,便是属于强调吸气一类,余同。

但这类呼吸法同单纯的深吸气、深呼气等,在作功方式上有明显区别,功效也不一样,因此另归一类。

呼吸结合意念存想有几种情况:深吸气结合意念存想的,如《太上老君养生诀》:'取气之时,意想太和元气下入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皆受其润。

'吸气和呼气均结合意念存想的,如《神仙食气金柜妙录》记述的'京黑先生睡功行气法',要求呼吸自然、柔和,随着吸气和呼气,'觉气如云行体中,经营周身,濡润形体,浇灌皮肤,五脏六腑皆悉充满,旧疾皆散'。

「紫宸道」道教养生秘术——服气术

「紫宸道」道教养生秘术——服气术

「紫宸道」道教养生秘术——服气术1.行气法《养性延命录》所载行气法为: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日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

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凡人极者,则多嘘呬。

道家行气,多不欲嘘呬。

嘘呬者,长息之心也。

鼻中毛,所谓通神之路。

若天露恶风,猛大寒大热时,勿取气。

这个行气法的吐气方式在治疗疾病方面是非常经典的,发展到后来又专门独立为行气六字诀,在辅助治疗五脏疾病方面很有效果。

2.上清气秘法此法载于《太上养生胎息气经》,功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第一,选择安静的时间调身以集中心念。

其法说:“常以夜半子时寅时起,正衣冠以金梁叩玉英,调华池,漱醴泉及灵液。

”这是一种叩齿咽液以集神的方法。

第二,集中意念以导引气液。

其法说:将醴泉与灵液(指口中津)'缩鼻还之上至头,下引人口中,变为玉泉,引气至于舌根,咽而送之,令喉中鸣腹中鸣,引气人丹田,如儿声能啼。

”第三,运用想象力,服食各方之气液。

其法说:“东方青牙(青牙者肝),服食青牙,引以朝华(朝华上齿根也),以舌表舐漱而咽之;南方朱丹(朱丹者心),服食朱丹,饮以丹池(丹池者下齿根),以舌表搅齿根漱而咽之西方明石(明石者肺),服食明石,饮以灵液(灵液者唇里津),以舌搅齿七匝,漱而咽之;北方玄滋(玄滋者肾),服食玄滋,饮以玉饴(玉饴者舌),以鼻导引元气人口呼吸而咽之中央戊己,昂昂大山(太山者守精也),服食精气饮以醴泉。

”此段功法表达了修炼者这样一种心理愿望,即想通过意念力而将东西南北中各方之气吸人口中,混合口中特定之处的津液,咽以滋补相应的脏器。

这是天人一体思想的运用,它的实质是通过意念力的集中与增强来改善和加强脏器之功能,现代气功中亦有类似的修炼功法。

以上三点表明,上清气秘法的核心是心念的集中和意念的运用,在方法上有不少合理之处。

服气辟谷,道家治疗糖尿病的良方

服气辟谷,道家治疗糖尿病的良方

服气辟谷,道家治疗糖尿病的良方张子龙摘要:《服气辟谷在糖尿病康复中的应用》作者张子龙,系湖南省湘潭市道教协会秘书长,湘潭市东岳庙主持。

张子龙先生认为:糖尿病是由於房事不节和过食甘肥厚味造成的,站在东方道医养生的高度来考量,战胜糖尿病要以道家养生为主,从节制房事和饮食等道德方面下功夫,通过服气辟谷,净化身心,达到排毒祛邪,引动肾间真气元阳扶正,激发人体潜能,修复细胞、肌肉功能,唤醒神经并激活胰腺胰岛的分泌功能,促进胰岛素的产生,从而使糖尿病患者彻底走向健康。

辟谷排毒,补肾养元,禅修养心,合理膳食,是糖尿病快速、彻底康复的捷径。

辟谷,是中国道教特有的一种修炼法门,与导引、服气、炼丹等并称于世。

辟谷修炼的层次较高,对治疗疾病、强身健体、开慧长功、激发内在潜能都有相当好的效果,因而受到古今一些修炼名家的重视。

道教认为,人食五谷杂粮,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会阻碍成仙。

《黄庭内景经》云:“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返老却还婴?”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辟谷又称却谷、绝谷、绝粒、休粮、清肠,西方称断食,即不吃五谷饭食之意,但并不是不吃任何东西,更不是绝食或不饮不食。

明白这一点,可以打消许多人对辟谷的恐惧,消除其心理负担。

辟谷是自然界所以得以繁衍、更新、康复的准则。

动物界中,不论大、小型动物,倘若病了,并非径自送往动物医院,而是自己寻找一静谧处所,借着全然地放松、休息、不吃不喝的方法,克服病痛从而达到痊愈康复,此乃动物界的断食;植物界随四时运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大地得以生生不息,其关键乃是循着周期性的冬藏、冬眠,得以孕育万物,此乃植物界的断食;唯独自视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挟科技文明过度之泛滥,不眠不休,率意而为,愈来愈远离自然的法则。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的污染,糖尿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已是继心血管病和癌症后又一大杀手,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辟谷与养生-南怀瑾辟谷服气方法

辟谷与养生-南怀瑾辟谷服气方法

辟谷与养生|南怀瑾辟谷服气方法辟谷,又称绝谷、却谷、断谷,原为道家修炼养生之术,后佛、儒、医诸家都修此道。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献即有“却谷食气”的论述,这是我国发现有关辟谷的最早的记录。

辟谷即是不食五谷和肉类,有人将练功辟谷称为“气功辟谷”,把长卧久坐的辟谷称为“冬眠辟谷”。

《洞元经》曰:“修养之道,先除嗜欲,内合五神,次当绝粒,心不动摇,六腑如烛,常修此道,形神自足。

”《山海经》中写有:“有继民,无继民,任性,无骨子,食气,鱼。

”《神仙食气金柜妙录》辟谷篇章云:“先谷口引之,纳气咽之,满三百六十已,不得减,此咽之欲多多益善。

”晋代丹功养生家葛洪也曾说:“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庄子・逍遥游》曰:“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以上这些论述指的都是辟谷。

北宋文学家苏轼不仅精通诗词书画,另外还写有不少养生方面的文章,如在《辟谷说》一文中写道:“引首东望,吸初日光咽之。

”气功古籍中也有:“食气者寿,食谷者夭。

”辟谷可养生。

人体摄入过量的食物后会大大增加消化、转化等功能的负荷,使肠胃、心肺、肝胆都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因而影响健康和寿命。

另外在肠胃中存有大量的渣滓、病菌,如这些有害的东西得不到清除,人体就易得病。

清除,在《易经》中叫损。

《易・损卦・象》曰:“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易・杂卦》也说:“损益盛衰之始也。

”《抱朴子・论仙》云:“仙法欲止绝臭腥,休粮清肠。

”可见排渣意义之重要。

病理学家梅基尼可夫说:“粪便是最污秽的东西,如长期排泄不畅就会中毒,于是造成疾病与早衰。

”美国哈佛大学鲁杰教授也认为:“我们吃得越多,剩留在体内的过剩营养和有害毒素也越多,健康的重要方法就是少吃。

”毕勒尔医生讲:“以我行医55年之经验认为,疾病的根本原因不是细菌,而是食物慢性中毒造成细胞组织的破坏,这才导致细菌的攻入。

少吃能治病强身,辟谷可以把堆积在体内的毒素排出,达到清除病源的最佳效果。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教授汉姆斯指出:“衰老的主要原因是身体中因食物而产生毒素,试管实验证明老年人的血液中含有毒素,若能抑制人体毒素,则可以延长寿命。

略述道教辟谷服饵诸术

略述道教辟谷服饵诸术

略述道教辟谷服饵诸术*导读:辟谷,亦称断谷、绝谷、休粮、却粒,即不食五谷之意。

道教认为人体中有三虫,亦名三尸、三彭。

上尸名彭倨,好宝物;中尸名彭质,……辟谷,亦称断谷、绝谷、休粮、却粒,即不食五谷之意。

道教认为人体中有三虫,亦名三尸、三彭。

上尸名彭倨,好宝物;中尸名彭质,好五味,下尸名彭矫,好色欲。

《太清中黄真经》说,上尸居脑宫,中尸居明堂,下尸居腹胃。

《中山玉匾经服气消三虫诀.说三尸》说,三尸常居人脾。

三尸是欲望产生的根源,是毒害人体的邪魔。

三尸在人体中是靠谷气生存的,如果人不食五谷,断其谷气,那末三尸在人体中就不能生存了,人体内也就灭除了邪魔。

所以,要益寿长生,便必须辟谷。

辟谷之术,其来甚久,《史记留侯世家》:留侯(张良)性多病,即导引、不食谷。

《抱朴子内篇至理篇》:昔留候张良,吐出奇策,一代无有而日吾将弃人间之事,以从赤松游耳,遂修道引,绝谷一年。

又《抱朴子内篇论仙》:陈思王著《释疑论》云:初谓道术,直呼愚民诈伪空言定矣。

及见武皇帝(育操)试闭左慈等,令断谷近一月,而颜色不减,气力自若,常云可五十年不食,正尔,复何疑哉?《上清黄庭内景经》说: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三魂忽忽魄糜倾,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人黄宁。

此即阐述以食气之术以达到辟谷。

又《太清中黄真经》说: 内修形神除嗜欲,专修静定身如玉,但服元和除五谷,必获寥天得真篆。

百日专精食气足,食气玄微惚五事,大关之要?莫能知。

元气初服力尚微,要子将心运守之。

谷气永除子何别,气则难停而易渫,或即体弱而心虚,或即藏虚而力劣。

一者上虫居脑宫,万端齐起摇子心,常思饮膳味无穷,想起心生若病容,二者中虫住明堂,遣子魂梦神飞扬,或香或美无定方,或进或退难守常,精神恍惚似猖狂,令子坐败食谷粮,子若知之道自昌;三者下尸居腹胃,令子淡泊常无味,静则心孤多感思,挠则心烦怒多起,使人邪乱失情理,子能守之三虫弃。

得见五牙九真气,五牙咸恶辛酸味,为有三虫镇随子,尸鬼坐坐汝身死,何得安然不惊畏?又说:六腑明神不隐藏,滞子神功去路难,大都谷实偏为病,谷实精华与灵隔,缠罗六腑昏诸脉。

道家思想的特点

道家思想的特点

道家思想的特点道家思想的特点是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样的思想内容,也反映在道家的长生养生之道中,对后世的养生学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道家思想的一个特征——长生与养生之道。

道家思想的一个特征,是道家和道教影响深远的长生与养生之道。

自古以来,人们探讨养生之道的极多,但最早最完善最具有价值的长生养生之道,还是出自道家和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的道教。

道教的养生之法,起源于黄老,历史久远,并且作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之教徒在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的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撰写了大量养生着作,形成了体系庞大、包罗万象的道教养生学。

道教养生学,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其代表人物,其学说以自然天道观为主,着眼于人本身,追求生命本质的解脱与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重视精神修炼,渴望人生的自由。

其养生理念主要有:1、清静虚无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

他主张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而庄子的养生法则为“虚静自守”,“养神,守形,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2、顺乎自然崇尚自然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他认为人的一切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要悖天地之理。

而人最初的状态接近自然,因此,养生要返朴归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

而庄子则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他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径。

3、以气养生《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

历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终之说,虽不可全信,但史学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近三十岁,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岁,老子当是一位百岁寿星。

道家练气法诀

道家练气法诀

道家练气法诀1. 引言道家练气法诀是古老的中国道家修炼方法之一,通过运用呼吸调节和内观修炼等技巧,以达到强身健体、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道家练气法诀的基本原理、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一古老而神秘的修炼方式。

2. 基本原理道家练气法诀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节呼吸和内观修炼来达到调整身心、增强气血、提升精神境界的效果。

在道家哲学中,人体被视为宇宙微观世界的缩影,通过调整自身的气息与宇宙天地相通,以达到与自然融合、与道合一的境界。

3. 具体方法3.1 呼吸调节呼吸是人类生命活动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道家练气法诀中,呼吸被视为连接人体与自然之间的桥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呼吸调节方法:•腹式呼吸:坐直或卧下,放松身体,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

缓慢地吸气,使腹部逐渐鼓起;然后慢慢呼气,使腹部逐渐塌陷。

重复进行数次,以平稳呼吸为目标。

•深呼吸:坐直或站立,深深地吸气,使胸部充分膨胀;然后缓慢地呼气,将空气从肺部完全排出。

重复进行数次,以增加肺活量和氧气供应。

3.2 内观修炼内观修炼是道家练气法诀中的另一重要环节。

通过内观自身的身体和内心状态,可以达到调整身心、提升意识的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内观修炼方法:•神游太虚:闭上眼睛,放松身体,集中注意力在头顶正中央的“百会穴”上。

想象自己的灵魂离开肉体,飞向天空,在宇宙中自由徜徉。

这种修炼可以提升意识的高度和深度。

•身心调和:坐直或卧下,放松身体,闭上眼睛。

将注意力从头部开始,逐渐扫描全身各个部位,感受每一个细胞的存在。

在感受到紧张或不适的地方停留片刻,并用意念将其放松或疏通。

这种修炼可以调整身心状态,促进能量流动。

4. 注意事项道家练气法诀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和专注的修炼方式,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坚持与自然同步:道家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因此在修炼时应尽量选择清静、空气新鲜的环境,并遵循自然界的规律。

•精神集中:修炼时要保持内心平静和专注,避免被外界干扰。

道教的饮食文化

道教的饮食文化

道教的饮食文化道教的饮食文化饮食是人们生命活动的根底,是人体营养物质的来源。

道教以追求长生成仙为主要目标,十分留意饮食养生,食物选择以及食物搭配等方面的考究,是道教饮食养生的重要内容,以充足的饮食营养补益精气,以合理的饮食分配、均衡人体脏腑的阴阳偏颇。

目的在于,遵照养生准绳调整饮食、留意饮食忌讳、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完成促进身体安康、协助练功、中途夭折的效果。

1.道教饮食注重服食辟谷。

服食就是选择一些草木药物来吃。

道士服食的药物大致有两类:一类属于滋养强壮身体的,如芝、黄精、天门冬之类;一类属安神养心及丹砂之类。

特别是食丹之术,唯道教独有。

道教以为丹砂、黄金等金石类性质稳定的物质经炼制后能够炼成“金丹”(又称“还丹”),人服用后能够长生、成仙。

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说:“金丹之为物,炼之愈妙。

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

服此二药,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巩固。

”但许多迷信神仙的人,辛辛劳苦日夜炼丹,炼成之后,吃了金丹,不只不能中途夭折,反而中毒以至身亡。

所以古人诗中说:“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后来食丹术渐不为人所信。

辟谷也称断谷、绝谷、休粮、却粒等。

辟谷并非什么都不吃,只是不吃粮食,但能够服食药物,饮水浆等。

据传辟谷术源地赤构子,他是神家时的雨神,传说中的仙人。

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云:“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堪风寒暑里,大都无肥者耳。

”《梁书·陶弘景传》中说,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事,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辟谷者不吃五谷,但可食大枣、茯苓、巨胜(芝麻)、蜂蜜、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等。

不过,辟谷会招致人体营养不平衡,是不宜倡导的。

2.道教饮食倡导素食道教主张人们应坚持身体内的清爽干净,以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气存人存,而谷物、荤腥等都会毁坏人体内“气”的清爽干净。

因而,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云:“少食荤腥多食气。

”道教把食物分为三、六、九等,以为最能败清净之气的是荤腥及“五辛”,所以忌食鱼肉荤腥与葱、韭、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道家养生四术

道家养生四术

道家养生四术
道家养生四术是指道家传统养生中的四种方法,分别是静坐、行气、调心、食养。

这四种方法都是通过调整身体、心理和饮食等方面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静坐是指通过冥想、打坐等方式来调整身体和心理状态,达到放松身心、平衡阴阳的效果。

静坐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等。

行气是指通过呼吸、运动等方式来调整身体的气血流动,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效果。

行气可以帮助人们增强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等。

调心是指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来达到养生的效果。

调心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提高情绪稳定性等。

调心的方法包括冥想、打坐、音乐疗法等。

食养是指通过饮食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养生的效果。

食养可以帮助人们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等。

食养的方法包括根据不同体质选择不同的食物、遵循季节性饮食等。

道家养生四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养生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从身体、心理和饮食等方面来达到养生的效果。

在实践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养生。

同时,也需要注意养生的方法和效果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道家养生主要是养正气

道家养生主要是养正气

道家养生主要是养正气*导读:“气”不是我们所说的空气,它可以指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所以天地有正气,所指的是一种正义的精神。

豪气,灵……“气”不是我们所说的空气,它可以指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所以天地有正气,所指的是一种正义的精神。

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

然而道家的养气跟这是不同的。

道教的养气之道,即所谓气的修炼。

道教素重炼气之法,认为元气为生气之源,气在则神随生,得元气则生,失元气则死。

《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元气论》中说:“人所以得全生命者,以元气属阳,阳为荣;血脉属阴,阴为卫。

荣卫常流,所以常生也。

”道教的气,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均来自祖国医学中的精气学说。

一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称为“清气”。

二指先天父母媾精时的元气,称为“先天之精气”。

三指通过饮食物质所生的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水谷之精气”,或称“后天之精气”。

道教认为人的活力之源在于体内之气,故强调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希图通过养气之道而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服气—养气之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服气法,是由上清派在“行气”功的基础上结合导引、按摩而成。

服气亦名吐纳、食气,即呼吸吐纳之法。

非但服己身之气,尤要能服天地阴阳之气。

《楚辞·远游》所谓:“食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庄子》李注云: “平旦为朝霞,日中为正阳,日入为飞泉,夜半为沆瀣,天玄地黄为六气。

”《楚辞》王逸注云:“《陵阳子明经》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欲出时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冬食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气也。

道家吞气法

道家吞气法

道家吞气法简介道家吞气法是中国古代道家修炼的一种方法,通过吞气来提升身心的修行境界。

道家吞气法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调节呼吸,吞咽空气,将外界的精气吸入体内,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修炼身心的目的。

起源道家吞气法源自中国古代道家思想,道家追求长生不老、修炼身心的目标使得吞气法逐渐形成并被广泛传承。

道家吞气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庄子》一书中的记载,庄子曾提到吞气法的修炼方法,他认为通过吞气可以增强身体的能量,提升修行的效果。

原理道家吞气法的原理基于道家哲学的思想,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吞咽空气可以吸取自然界的精气,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家吞气法的核心是调节呼吸,通过深呼吸将空气吸入体内。

在吞气的过程中,修炼者需要保持专注和内心平静,将注意力集中在吞咽的动作上,以达到身心的放松和冥想的状态。

通过长期的修炼,修炼者可以逐渐掌握吞气的技巧,将吞咽的动作与呼吸相结合,使得吞气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修炼方法道家吞气法的修炼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姿势准备: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坐在舒适的位置上,保持身体挺直但放松。

可以选择盘腿坐或坐在椅子上,根据个人的习惯和舒适度选择合适的姿势。

2.放松呼吸:开始时,放松身体,深呼吸数次,让身体逐渐进入放松状态。

呼气时放松肩膀和背部肌肉,吸气时腹部自然膨胀。

3.吞气动作:将注意力集中在喉咙部位,感受空气的流动。

慢慢吞咽空气,同时保持呼吸的顺畅。

在吞气的过程中,注意保持专注和内心平静。

4.呼吸调节:吞气后,保持呼吸的顺畅,让空气在体内流动。

可以尝试调整呼吸的深浅和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5.练习时间:初学者可以每天练习10-15分钟,随着修炼的深入,逐渐增加练习的时间。

效果与益处道家吞气法的修炼可以带来以下效果和益处:1.强身健体:吞气法可以增强身体的能量和免疫力,提升身体的健康水平。

2.放松身心:吞气法的修炼过程中,通过调节呼吸和专注力,可以达到身心放松和冥想的状态,缓解压力和焦虑。

道家吞气法

道家吞气法

道家吞气法
道家吞气法是道家修炼的一种方法,旨在通过吞气达到调整身心、提升修为的目的。

吞气法强调在安静、闭目的状态下进行。

首先,我们需选择一个安静、干净的地方,舒适地坐下,调整好呼吸节奏。

闭目后,我们开始进入深呼吸的状态,感受到空气进入体内和呼气的过程。

在吞气法中,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吞咽的过程上。

我们想象自己正吞下空气,感受到气息进入喉咙和咽喉的感觉。

同时,我们保持身体放松,不让肌肉过于紧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要刻意去控制呼吸,而是让呼吸自然而然地进行。

随着我们的专注力提高,我们会感受到吞气的过程越来越顺畅,呼吸也随之变得更加深沉。

吞气法的修炼中,我们需要保持坚持和耐心。

通过每天的练习,我们可以逐渐提升吞气的效果,获得更深层次的体悟和修炼效果。

道家吞气法强调注重身心的和谐。

通过调整呼吸,我们可以平衡自己的情绪,增强内心的宁静和专注力。

此外,吞气也有助于净化身体内部的能量,加强身体的健康和养生效果。

总之,道家吞气法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提升修为的修炼方法。

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我们可以体验到身心合一的境界,获得健康、宁静和内在力量的提升。

道家养生吞纳三法

道家养生吞纳三法

道家养生吞纳三法道家养生吞纳法主要包括吞纳天气法、吞纳地气法、吞纳山气法这三种,对于这三种方法,很多朋友都接触过,但具体的含义却不太一样。

1吞纳天气法东、南、西、北任选一方,正面站立,双脚并拢,两脚尖在一直线上,垂肩坠肘,含胸拨背,手中指对腿裤缝,全身自然放松入静。

待静后,头向上抬起,使整个面部迎向天际,眼睛不闭,呼吸自然,口全张开,用意念将整个天际之气吸入口中,快速吞纳入腹,然后徐徐呼气,不加意念。

待静后,再吞纳下一口。

如果认为一口不能吞纳整个天际之气,可分数口吞纳,即将天际之气分为几块吞纳,但吞纳天际之气的面积,必须由练功者的意念控制,依次连续进行吞纳。

2吞纳地气法东、南、西、北任选一方,正面站立,双脚并拢,两脚尖在一直线上,垂肩坠肘,含胸拨背,手中指对腿裤缝,全身自然放松入静。

待静后,低头,面部朝地,眼睛可闭可不闭,呼吸自然,将口全张,用意念将整个大地之气吸纳入口,吸入后快速吞纳入腹,待静后,再作下次。

练功者如一口不能吞纳整个大地之气,可按东、南、西、北、中五方,依次将大地之气分片用意念进行吞纳。

吞纳大地之气必须连续进行。

注意:吞地气必须在田野草地清新、广阔、干净之处,切不可在污泥浊水、秽气之处吞纳。

3吞纳山气法当看到山水秀丽或山水气势磅礴的地方,便可空腹尽情吞纳。

山气属阴中之阳,可充实人体肝气。

练功者面向所要吞纳的山或整个山脉,正面站立,姿式如吞纳太阳法相同。

待静后,睁眼,将口全张,用意贪将要吞纳的山或山脉全部精华吸入口腔内,迅速吞纳入腹。

若身处群山怀抱之中,可面向四面八方,依次吞纳,可将所有群山精华吞纳腹内,也可只选各群山的主要山脉,进行吞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服气法
2013-06-14 陈禾塬阅 5919 转 149
服气法是一种内丹静功修炼方法,并于辟谷中使用,主要通过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并结合存想以充实内气。

本法与“食气法”、“胎息法”等同属一源之分化。

唐代前后,道家服气法颇为盛行,各种形式的服气法争奇斗艳,如“张果报气法”,“李奉时服气法”,“王说山人服气法”,“昙鸾服气法,“君房服气法”,“茅山贤者服气法”,等等。

功法:
(一)无论何时何地,行、住、坐、卧之际,凡空腹之时,皆可服气。

(二)服气前,须摒除杂念,凝神一志,闭口合齿、以鼻引气,同时放松两肋及小腹,使其自然充满。

(三)等气液满口时,即以意向下吞咽;如吞食物般,头后仰,颊肌收缩,气液存于两肾,气存于胃肠,如出现肠鸣,是气液已下行之征。

每次连咽3—5咽,每隔2小时许可再咽之。

服气日久,气存元海;当有病患之时,即可运无海之气,以之攻疾。

食气法是一种以吸为主的吐纳锻炼方法,即通过吸纳自然界之清气,同时自然地减少饮食的摄取量,籍以达到辟除邪秽、强壮延年的目的。

因此,在秦汉古籍中也将此法称为“食气却谷”法。

食气法是道家辟谷服气的重要修炼术,《庄子》、《韩非子》等文献中,就有关于“食气却谷”方法的记载。

自然界龟、鹤、蛇、鹿等动物之所以长寿,在于其“食少而服气”,故《却谷食气》篇中有“深息以为寿”的说法。

自战国以迄明清,食气却谷之法沿袭不衰。

功法:
(一)修炼者可于夜半子时、清晨初寤及空腹之时,择取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之处修习食气法。

(二)修炼者站立坐卧随意,修炼时静心凝神,掘除杂念,待心静气和,即呼修行。

先闭口,以鼻缓缓引气,待吸满后将口中清气如吞咽状咽入腹中;随后想象体内秽浊之气,待吸满后将口中清气如吞咽状咽入腹中;随后想象体内秽浊之气随吐而上出于喉中;待吐气已极则闭口,再行引气吞咽之法。

如此吐纳一次,称之为“一咽”。

(三)初练者每日应不少于百咽,熟练后可增益其数。

在练习食气法的同时,应适当减少食物的摄入量。

一般在修习10天后,可使摄食量明显减少,而精神却较往日更为饱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