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馏、吸收、干燥实验说明书-本学期实验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道干燥实验
实验装置基本情况:
1.实验装置基本情况:
洞道尺寸:长1.16 m 宽0.190 m 高0.24m
加热功率:500W-1500W 空气流量:1-5m3/min 干燥温度:40-120℃
重量传感器显示仪:量程(0-200g);。

干球温度计、湿球温度计显示仪:量程(0-150℃)
孔板流量计处温度计显示仪:量程(0-100℃)
孔板流量计压差变送器和显示仪:量程(0-10 kPa)
电子秒表绝对误差0.5秒
2.洞道式干燥器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3.洞道式干燥器实验装置仪表面板图(如图2所示):
图1 洞道式干燥器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1-洞道干燥器; 2-空气加热器; 3-风机;V1-空气进气阀;V2-废气循环阀;V3-废气排出阀;T1-干球温度计;T2-湿球温度计;T3-空气进口温度
计;P1-孔板流量计;W1-重量传感器;
图2 洞道式干燥器实验装置面板图
实验操作方法:
1.将干燥物料(帆布)放入水中浸湿,将放湿球温度计纱布的烧杯装满水。

2.打开总电源,开风机开关,加热开关。

(流量1,温度60℃已设定好)
3.在空气温度、流量稳定条件下,读取重量传感器W1测定支架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4.把充分浸湿的干燥物料(帆布)固定在重量传感器W1上并与气流平行放置。

5.在系统稳定状况下,记录干燥时间每隔3分钟时干燥物料的重量,直至干燥物料在相同的时间内减少0.1—0.2时为止。

6. 实验结束时,先关闭加热电源,待干球温度降至45℃后关闭风机电源和总电源。

一切复原。

注意事项:
1.重量传感器的量程为0--200克,精度比较高,所以在放置干燥物料时务必轻拿轻放,以免损坏或降低重量传感器的灵敏度。

2.当干燥器内有空气流过时才能开启加热装置,以避免干烧损坏加热器。

3.干燥物料要保证充分浸湿但不能有水滴滴下,否则将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实验进行中不要改变智能仪表的设置。

填料吸收塔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主要技术参数:
填料塔:玻璃管内径 D=0.05m 塔高1.20m 填料层高度Z=0.94m 内装φ10×10mm瓷拉西环;风机型号:XGB-12 ;
流量测量仪表:
转子流量计型号LZB-6 流量范围0.06~0.60m3/h;
空气转子流量计:型号LZB-10 流量范围0.25~2.5m3/h;
水转子流量计:型号LZB-10 流量范围16~160 L/h;
温度测量:Pt100铂电阻,用于测定测气相、液相温度。

图1 填料吸收实验装置流程图
1- CO2钢瓶;2- CO2瓶减压阀;3- 吸收塔;4-吸收塔U型压差计;5-解吸塔U型压差计;6-解吸塔;7- 气泵;8-吸收液储罐;9-解吸泵;10-吸收泵;11-解吸液储罐;12-解吸风机;V1--V18-阀门;F1-F5转子流量计;T1-T2
温度计
图2 实验装置面板图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测量解吸塔干填料层(
Z
P
∆)~u 关系曲线:
启动解吸风机12。

通过空气流量计调节进塔的空气流量,稳定后读取填料层压降△P 即U 形管液柱压差计的数值。

然后改变空气流量,空气流量从小到大共测定5组数据(0.5、1.0、1.5、2.0、2.5m ³/h )。

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在对数坐标纸上以空塔气速 u 为横坐标,单位高度的压降
Z
P
∆为
纵坐标,标绘干填料层(
Z
P
∆)~u 关系曲线。

3.测量解吸塔在不同喷淋量下填料层(
Z
P
∆)~u 关系曲线:
同时打开吸收水泵10和解吸水泵9,调节液体转子流量计使转子流量计读数相同。

将水流量固定(40、80、120、160l/h ),采用上面相同步骤调节空气流量,稳定后分别读取并记录填料层压降△P 、转子流量计读数和流量计处所显示的空气温度,操作中随时注意观察塔内现象,一旦出现液泛,立即记下对应空气转子流量计读数。

根据实验数据在对数坐标纸上标出不同液体喷淋量时的(
Z
P
∆)~u 关系曲线,并在图上确定液泛气速,与观察到的液泛气速相比较
是否吻合。

精馏塔实验
实验装置基本情况:
1.实验设备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精馏实验装置流程图
1--进料泵;2-加料口;3-储料罐;4-加热器;5-进料预热器;6-溢流管;7-高位槽;8-精馏塔;9-冷凝器;10-冷凝液观测段;11-回流比线圈;12-塔顶采出罐;13-塔底冷却器;14-塔釜储料罐;P1-塔釜压力表;T1--T8塔内温度;T9-回流液温度;T10-进料温度;L1-原料罐液位;L2-再沸器内液位;L3-塔顶采出罐液位;L4-塔釜储料罐;F1-进料流量计;F2-塔釜出料流量计;V1--V26-阀门;
1-塔顶温度 (℃)2-第3块板温度(℃)3-第4块板温度(℃)总电源
进料泵
塔釜加热
进料温度 (℃)
进料加热
1-第5块板温度 (℃)2-第6块板温度 (℃)3-第7块板温度 (℃)
回流比回流比
1-第8块板温度(℃)2-塔釜温度 (℃)3-回流液温度(℃)
加热电压(V)
图2 精馏设备仪表面板图
精馏塔结构参数
实验方法及步骤:
1、配制一定浓度(质量浓度 20%左右)的乙醇─水混合液(总容量20升左右),倒入储料罐。

(已完成)
2、打开阀门V2,启动进料泵1,开启阀门V5,打循环使料液均匀,1min 。

取一定量的原料测组成。

3、全开阀门V7, 向精馏釜内加料到指定高度 (冷液面在塔釜总高2/3处),而后关闭进料泵1,阀门V5、、V7。

4.全回流操作:
①打开塔顶冷凝器9进水阀门,保证冷却水足量(80-120 L/h即可)。

通过自来水管阀门调节
②记录室温。

接通总电源开关(220V)。

③调节加热电压约为150V,使塔内维持正常操作。

(已调好)
④当各块塔板上鼓泡均匀后,保持加热釜电压不变, 在全回流情况下稳定
20分钟左右。

期间要随时观察塔内传质情况直至操作稳定。

然后分别在塔顶、塔釜取样口用50ml三角瓶同时取样,分析样品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