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历史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时间),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

工人们不但要求改善生活待遇,还积极争取。

这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2.俄国二月革命*了王朝的统治,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其中掌实权的是。

3. 1954年9月一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
4. 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会通过了《》,增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比较的是吉林省的“ ”制度。

5. “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6.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它成为解决的基本准则。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反对____________,维护__________,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8. 华约和北约的成立标志着欧洲两大_____ ________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美苏___________ __形成。

9. 1967年,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者合并为一,统称欧共体,1992年,欧共体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10. 当今世界格局表现“ ”的局面,趋势进一步发展。

二、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准确的,选
择题部分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每题3分,共45分)
11.下列对巴黎公社的评述,准确的是 ( )
①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主要经验是废除旧的
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③其实践和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理论④因为无产阶级的不成熟,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右图为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领袖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的演说,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宁发表的演说是 ( )
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B.“四月提纲”
C.《和平法令》
D.《土地法令》
13.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但也有负面影响,主要
表现是 ( )
A.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
导革命运动
C.在城市发动武装起义,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
D.走农村包围城市
的革命道路
14.仔细观察下面四幅与1949年新政协召开相关的图,这表明,
新中国成立 ( )
毛泽东给宋庆龄的亲笔信前来参加会议的宋庆龄宋庆龄在讲话
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席黄炎培在讲话
A.是以民主党派为主要力量建立的
B.没有民主党派的参与就不能
建立新中国
C.新中国实行的是多党合作的多党制
D.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协商、民主建国
15.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日,2008年12月11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在南宁隆重举行。

观察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 )
图一香港回归十周年宣传画图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会徽
A.社会制度不同
B.实施群体不同
C.主要作用不同
D.享有权利不同
16. 右图“刘少奇被揪斗”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B.红卫兵的出现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期间中国的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17.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说:“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地区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外交谈判的技巧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中国政府始终不妥协
D.一国两制方针的准确
18.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

双方达成协议后,能够正式宣布。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19.“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 )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
20.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
他(周恩来)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

美国总统尼克松主动“伸手”的主要原因是 ( )
A.钦佩周恩来伟大的人格魅力
B.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

C.理解到美国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必要性
D.主张建立和平相处的国
际关系21. 北京12月18日电:中国第8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第一
梯队275名官兵从北京首都机场启程,飞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行动。

截至11月底,中国共向18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11063人次。

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
的“伙伴关系”
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展开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2.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水准上会有助于增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
学科网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学科网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学科网
23.赫鲁晓夫在致肯尼迪的信中说:“除了前已下达的关于停止在设置武器的建筑工地上进一步施工的命令之外,苏联政府还下令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的武器,并加以包装运回苏联。

”这样的结局表明
A.赫鲁晓夫在外交上推行冒险政策
B.苏联与美国平起平坐
C.当时的战略优势仍在美国方面
D.美苏之间相互妥协【2020高中生寒假专题】
24.美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为顺差,“-”为逆差(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73年
与日本
+2.4
+2.0
-15.9
-19.4
与欧共体
+2.0
+10.7
-5.8
-17.8
材料准确地反映出 ( )
①二战后,美国经济衰退②二战后,日本、欧共体经济迅速发

③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快于欧共体④二战后,资本
主义陷入经济危机之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5. 2006年,德国、日本、印度等八国角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说明 ( )
A.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联合国面临重大改革
B.世界政治大国纷纷崛起,联合国作用遭到削弱
C.联合国在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面前已软弱无力
D.联合国制定的某些国际准则没有普遍的约束力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26.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主要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 )
27.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表明社会主
义战胜了资本主义。

( )
28. 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29. 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恢复和增强始于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

( )
30.台湾方面和大陆方面授权实行经济、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的民间团体分别是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会达成“九二共识”,实现了两岸“三通”。

( )
31. 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 )
32.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建交,这是在中美建交的基础上获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 )
33.1947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宣称世界上已分成两个敌对营垒,一种是“自由制度”,另一种是“极权政体”。

其中后者是指法西斯残余势力。

( )
34.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同时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 )
35.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克林顿总统提出“TMD”、“NMD”战略构想;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这些事件表明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单极世界。

( )
四、非选择题(15分)
36. 材料一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

这些情况防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但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

……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是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邓小平文选》卷三
材料三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仍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

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面临新的挑战。

世界上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明显增加……
──1999年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实质。

(4分)
(2)材料二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2分)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

(5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

(2分)
(4)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世界上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