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中考语文预测模拟试卷1(含答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广东省中考语文预测模拟试卷1(含答案)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
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评分说明:
1.主观题部分,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如果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主观题答案表述不准确、不顺畅的酌情扣分。

3.附加题从严给分。

一、(24分)(本题共5小题,每句1分,每句错、漏、多一字扣
0.5分,扣完该句分为止)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诗经·关雎》)(1分)
(2)白居易《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诗句,描写了刈麦时农民在烈日下田间辛苦劳作的情景。

(2分)(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2分)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1分)
(5)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4分)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共4分,每空1分)
(1)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īn
bì(荫蔽)?
(2)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wèi jiè(慰藉)的幻梦。

(3)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fēng
xuě
zài
tú(风雪载途)的寒冬。

(4)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chóng dǎo

zhé(重蹈覆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
他讲着,掀动浓厚的眉毛,睁开圆大的眼睛,射出犀利的光芒。

C.
七月流火的盛夏,没有一丝凉风,闷热难当,然而运动场上却是一派火热的景象,运动员们练得热火朝天。

D.
王俊凯在《经典咏流传》中唱的《明日歌》家喻户晓,北京理工大学的校长也曾在毕业典礼中提到。

3.
C(七月流火: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不可以用来形容天气炎热)(3分)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共产党员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删去“通过”或“使”)
B.
我们班的“学霸”不但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而且学习
很好。

(将“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与“学习很好”互换位置)
C.
大学毕业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观念,而在毕业去向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娱乐化的三大模式。

(将“模式”改为“趋势”)
D.
微商之所以会热门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大家习惯性地刷朋友圈,它便能随时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删去“因为”)
4.
D(句式杂糅,删去“之所以”“因为”,或删去“的重要原因”)(3分)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4分)
2018年2月25日,中国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接过了奥运会旗帜,就此正式开启了第24届冬奥会的奥运周期。

4年之后的下届冬奥会将在中国的北京和张家口举行。

在闭幕式上,中国献上了“北京8分钟”的精彩表演,它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和创新融合在一起。

这场表演的主角是两只“熊猫信使”,它们和多名艺术家一起在闭幕式上为世人奉献了美妙的演出。

与此同时,24块移动屏幕展现了中国的美好形象、科技成果、传统舞蹈、知名企业以及2022年冬奥会标志。

中国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向世界展示了现代而创新的形象,并为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助力。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5字。

(2分)“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开启冬奥会新周期。

(2分)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2分)国泰民兴四海舞平昌同圆梦想冬奥奔北京
冬奥舞平昌,国泰民兴;四海奔北京,同圆梦想。

(2分)
二、(46分)
(一)(10分)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共3分,每空1分)
(1)南极潇湘(尽,直达

(2)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成璧。

(1)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分)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分)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是应友人滕子京之请而作,既表明了作者对滕子京政绩的肯定与期望,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自勉。

B.
本文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于一体,在句式上骈散结合,读来声调铿锵,富有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

C.
第③④段在写法上很相似,都是先抒情后写景,用对比手法使“迁客骚人”一悲一喜的览物之情形成强烈的反差。

D.
“进亦忧,退亦忧”照应前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抱负。

C(先写景后抒情)(3分)
(二)(9分)
诸葛亮论赏罚
赏罚之政①,谓赏善罚恶也。

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

(选自《诸葛亮集》)
【注释】①政策。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谓赏善罚恶也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赏赐知其所施
/施八尺屏障
C.
赏虚施则劳臣怨
/劳其筋骨
D.
罚妄加则直士恨/大王加惠
9.D(A.说的是
/
认为;B.施加
/
设置,安放;C.有功劳的
/
使……劳累;D.施加)(3分)10.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刑






















10.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故赏不可虚施
/
罚不可妄加(3分)
11.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在治国方面有哪些特点呢?(3分)
11.诸葛亮非常重视赏罚的作用,强调赏罚不仅需分明,还需公平、公正。

(3分)
【参考译文】奖赏和惩罚的政策,说的是奖励善的惩罚恶的。

奖励用来鼓励立功,惩罚用来杜绝奸邪的行为。

奖励不能不公平,惩罚也不能不同等。

通过赏赐使他们知道获得好处的原因,那么勇士就会为了正义而奋不顾身;通过惩罚使他们知道所要被惩罚的原因,那么做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

所以奖励不能无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如果没有根据地奖励,有功劳的人就有怨言;如果随便地惩罚,那么正直的人就会忌恨。

(三)(10分)
读书是一种“遇见”


①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

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精华。

②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
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

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

”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

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

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

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

③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

换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

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据说,梁启超先生对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

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

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辨之”,以还原历史真相。

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

④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

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做立体的“遇见”,其效果或许会更精彩、更生动。

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就对读书与旅行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

他说:“我是搞历史地理的,旅行有时会带来契机,长期解不开的谜
解开了。

我曾和凤凰卫视拍过《告别三峡》的纪录片,就看到当地一个盐场,卤水直接从山里流出来,这种卤水看着普通,其实咸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锅里煮就成了盐。

这里的盐场一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用,后来才停掉。

我研究移民史,巴人曾迁到这里煮卤产盐,巴人为什么一度很强势,地盘能扩展那么大?他们控制着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原本,葛剑雄教授在读书中无法解开的疑窦,想不到因为一次拍纪录片的“遇见”,终于茅塞顿开。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现实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补充和佐证。

⑤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

而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0月9日,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读书是一种“遇见”是比喻的说法,意在告诉人们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读书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判断,读书要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B.
第⑤段画线句子引用杨绛的观点启发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做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C.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