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语文教学提高写作能力
摘要: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热点也是难点。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感慨颇深的就是每次批改作文,同样的作文题目,有的同学写的有个性、有特色、有亮点,内容新颖别致,语言丰富多彩;有的同学词不达意、无病呻吟,语言枯燥乏味。
正因如此,我在前人的基础上,寻找一种适合本地农村小学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优化语文环境,阅读、听说同步进行,促进作文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语文环境
新课程标准对"写作"界定,"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缩写、扩写、改写、搜集素材,皆通过广泛阅读才能有效进行。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俗话说:"兴趣是第一任老师。
"人们求知的过程告诉我们:兴趣是驶向知识海洋的"快艇",是探索知识宝库的"通行证"。
心理学也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因此,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所从事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
换言之,学生的作文兴趣就是其作文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作文的"内部态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是解决学生作文的动机和"内部态度"的。
学生对
作文有了明确的动机和良好的"内部态度",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主动精神,这是,他们就会把作文看做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写作时大脑活动就会处于兴奋的状态,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就会表现出追求探索的倾向,从而努力提高写作能力。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新课程标准精神,大胆尝试,以自主探索为写作理念,以学生生活感悟为基点,以课堂作文教学为中心,以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为两翼,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强调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放飞学生的心灵,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学生不爱写作文,或者作文写不好,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感悟。
其实,写作的源泉来自生活。
巴金说过:"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是生活,中国的社会生活,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
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要身入生活,心入生活,才会了解周围的人和事,景与物,才会有发现。
"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极力拓宽学生的观察视野,教会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只有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能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在充分感受、体验的基础上积累材料,从材料中汲取新鲜的写作素材,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放飞心灵,使他们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闪烁着创意的亮点。
所以,学生经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的作文,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看来"似曾相识",细品
又"熟悉陌生",人与事都是生活中的,可又在生活中找不到,是现实的,而又在现实中觅不着。
这样写出的作文就不落俗套,给人更胜一筹的感觉。
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注重培养观察的能力。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注意日月星辰的变化,留心山川河流的形态,观察风霜雨雪的景象,了解鸟兽虫鱼的习性,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
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参观工厂,访问农家;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开学典礼、运动会,小到主题班会、同学的课堂发言;观察家庭生活,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卖了什么新电器,妈妈又添了什么新衣服,家里人的言谈举止。
明确要求。
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学生观察时要进行相应指导;学生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
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不能单用眼睛,要耳、口、手、脑并用,还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细心指导。
观察日记是把每天观察到事、人、景、物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
不拘长短,不拘内容形式。
事要重点记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人要重点记下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景要重点记下景物形状、颜色、大小、动、静特点;物要重点记下物件的外形和结构,用途与功能......每则观察日记都要写下观察的时间、地点,尽可能的记下自己的感受。
四、体验,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
小学生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
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但是小学生作文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与人交流,这就要求作者有读者意识。
语言必须流畅,言之有序,有感染力。
因此,我们必须在各种单项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表达技巧。
所谓积累技巧就是通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篇章结构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
可以练习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可以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可以联系课文的题目分析作者的选材,立意的目的。
在进行片断训练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进行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技巧的训练,鼓励学生写童话式、畅想式、科幻式作文,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水平。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
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
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最想说的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
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
有时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
篇作文。
比如学完了《三袋麦子》,学生觉得写童话并不难,很多人跃跃欲试,就可以让学生去改编课文,或续写课文。
这样写出的作文,真切生动,充满感情。
五、多读勤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人们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生活,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生活与人生,而且,阅读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阅读名著,只有熟读、多读名人的作品,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才能学到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并用于写作实践中去,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阅读分为泛读与精读,泛读是指广泛涉猎,以扩大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作品那优美的语言就会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反映到学生的作文中来。
而精读则是精心的阅读,甚至背诵。
教材中一些文质优美,风格多样的名篇,其语言是典范的写作语言,这就要求上课时,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分析、背诵并写出心得,精读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挖掘出语言的精彩,品味到语言的优美。
写作水平的提高,除多读外,最重要的是勤练。
古谚曰"读十遍不如写一篇",只有勤写多练,方可熟能生巧。
如巴尔扎克、托尔斯
泰、海明威等,都是一代文学巨匠,他们在写出了为世人瞩目的文学巨著后,仍然勤奋练笔,不断耕耘。
这就要求学生勤写勤练,比如: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些,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
这样,既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精巧,还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
六、删繁就简,鼓励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多多练笔固然是写作能力关键的一环,但每次练笔后还一定要认真修改。
古人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鲁迅也说过:"写完后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删掉,毫不可惜。
"由此可以看出修改这一环节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动笔行文之前往往充满信心,但写好之后,又会觉得心里想说的话没能准确完美的表达出来,这样,就要通过反复修改,使之臻于完美。
可见,对于写作文来说,修改作文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修改作文,首先要着眼于修改内容,概括说,就是从观点、材料、结构、语言四个方面去考虑,看文章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客观现实,思想内容是否表述地恰当、精美。
其中,修改观点,就是力求主题思想表现的正确、鲜明、集中、深刻;增删材料,就是力求材料选用的真实、新鲜、充分、典型;调整结构,就是力求结构安排的紧凑、完整、自然、精巧;润色语言,就是力求语言运用的准确、简洁、生动、流畅。
七、总结
以上粗浅地谈了一些自己在教学时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方面的体会。
总之,无论采用怎样的方法,只要能够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