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结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结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 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作为影响网络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被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分析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结构,并从其四个维度出发,编制了一套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用以调查分析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并验证其有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培养策略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学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日益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人群,[1]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和学习成为现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然而,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存在网络成瘾、网络焦虑、信息迷航[2][3]等现象,构成了学习的困难。
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在网络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的信念,是个体对自己使用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或网络通讯工具等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它作为影响学生网络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被广泛关注。
基于此,本研究在分析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大学生网络学习方式变革提供科学依据。
二、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
能感的结构与量表编制
本研究依据班杜拉(Bandura ,A.)的三元交互作用理论,构建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结构,并从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结构的四个维度出发,编制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
(一)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结构
班杜拉(Bandura ,A.)的三元交互作用论,说明了人的行为与人的个体因素及其外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并把人的认知、情感和生理因素在人的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凸现出来,同时强调了个体、行为和环境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4]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网络学习的一个主体因素,这一主体因素同样是三元交互作用的产物,同时它会影响其他个体因素,会影响其对环境的感受和对行为的控制感。
本研究从该理论出发,构建出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结构。
根据理论分析,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包括个体本身的“能力感”、个体自身的“努力感”、个体对环境的“环境感”以及个体对行为的“控制感”四个维度。
(1)“能力感”是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维度。
它包括个体对自己天资的认识,对网络学习结果的预期,对自己达成网络学习目标的认识。
(2)“努力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做到努力学习的认识。
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强的人认为能够管好自己,能让自己做到努力学习、专注于网络学习任务。
(3)“环境感”是指个体对学习环境的感受,是个体对环境的把握感。
个体对网络学习环境的感受、能否积极有效地利用网络学习环境、能否在需要的时候求助于人等都是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4)“控制感”是个体能否对网络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进行控制的感受。
它包括个体对网络学习实践的安排、能否控制自己不受外界干扰等内容。
(二)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
本研究从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结构的四个维度出发,采用五点量表法,初步编制了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共包括30个项目。
接着,抽样选取广东地区六所高校的564名大学生进行试测,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量表的通俗性、区分度、结构及信度,并对量表进行修改,最终确定的量表包括20个项目,如表1所示。
通过对量表进行各项测量学指标的考察得出,量表的平均通俗性得分为0.64,标准差为0.01,说明量表的项目通俗性较理想;项目区分度全部超过0.3,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度;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921,各个维度测题的一致性信度在0.72~0.89之间,说明整个量表具有较高的同质性。
三、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是提升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键。
本研究从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所高校随机选取384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见表2),采用表1的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及相关量表,分别研究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与个人基本条件、网络应对策略、计算机焦虑和网络经验之间的关系,分析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与个人基本条件的关系
1.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与性别、年级的关系
通过调查可知,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方面有着显著性差异。
其中,男生在总分和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女生,说明男生比女生具有更高的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
年级水平与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即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普遍高于一、二年级,四年级达到最高水平。
如图2所示。
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发展总趋势
2.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与专业的关系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方面有着显著性差异。
其中,理科学生在总分和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四个因素上的得分均高于文科,说明理科学生比文科学生具有更高的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
3.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与上网条件的关系
调查发现,大学生拥有计算机的比率为86.2%,能够方便上网的比率为81.2%。
大学生是否拥有网络硬件设备和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见表4。
由表4可知,上网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在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上显著性高于缺乏网络学习硬件设备的大学生,即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与上网条件呈显著正相关。
(二)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与网络应对策略的关系
台湾的谢静慧提出计算机应对策略包括四个维度,即问题解决与寻求资源、暂时搁置、逃避、求助他人。
[5]本研究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改编了大学生网络应对策略问卷,用于检验其与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学生在网络应对策略的平均得分
本研究利用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的方法挑选出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高分者和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低分者,其中,高分者51人,低分者54人,一般水平的学生179人。
对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三类不同水平的大学生运用的网络应对策略进行的方差齐性检验表明它们方差齐性,可以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不同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与寻求资源、暂时搁置、逃避、求助他人四个策略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由图3知,在解决问题策略方面,高分者显著性高于一般水平者和低分者;在暂时搁置策略方面,高分者和一般水平者显著性都要比低分者更高;在逃避策略方面,低分者显著性高于高分者和一般水平者;在求助他人策略方面,低分者与高分者没有差异,但是显著性低于一般水平者。
由此可见,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策略、暂时搁置策略呈显著正相关,与逃避策略呈显著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