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融入环境问题国际化发展趋势的现实背景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融入环境问题国际化发展趋势的现实背景解析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引致环境保护国际化趋势的加强
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的产生与加剧,足以引起全世界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在此背景下一些有益于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的构想应运而生。

可持续发展既是建立国际环境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协调国际环境关系的基本准则。

本文认为其内含的国际环境关系及其共同发展的理念在于:
(一)可持续发展强调超越国界看待全球环境问题,以求在环境要素的垒球化配置中解决不利于环境要素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从而要求人类通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改善生态环境对发展的制约。

主张全球问题由各国共同解决,比如在环境问题上要求发达国家应承担起主要责任。

(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是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协调解决经济与生态的关系。

同时,也体现出共存于一个地球的现实所决定的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所以。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赋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是强调发展不应超过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纳力,并通过重构国际经济关系,在事关经济发展与生存所需基本要素资源的协调问题上取得一致,实现环境资源、环境要素的合理配置。

由于可持续发展既表明了正确对待代际环境经济关系的重要性,也强调了代内环境经济关系的解决。

显然,目前的国际经济秩序还不能保证代内公平的实现,所以,需要建立国际环境保护制度,以推进环境保护的国际化进程。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包含着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要共同承担有区别的责任。

例如,合理分摊环境治理费用,进行环境资源核算体系的完善。

以及严格法制约束等,而可持续发展思想正是强调不同国家应根据各自的权利和职责担负起环境保护的责任,改变各自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减量使用资源和少污染排放为目标,在环境保护中加强协调与合作。

因此,《里约宣言》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成为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基本准则。

二、环境问题的跨国性强化了环境问题国际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

对国际环境问题的关注又促进了全球意识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而经济全球化又会使资源和环境容量禀赋状况难以支撵自身持续发展的国家,选择通过开放程度的提高,避免和化解所面临的发展约束,从而保持和促进本国经济活动规模及实力的不断扩展和提高。

因此,作为全球问题之一的全球环境问题与经济全球化同步发展。

而全球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之一是由于污染具有扩散性因而具有跨国性,所引致的全球环境关系问题日渐突出。

因为环境恶化会损坏国家存在的基础,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后果从长远来讲是没有国界的。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面对资源使用和污染排放超出其可持续极限的现实。

所做出的应对措施就是污染转移。

即直接利用贸易和投资这些跨国往来形式,使对外贸易和投资行为具有不可持续性。

说明在整个国际经济活动中始终存在要素使用的不可持续性,即一国可能在以其他国家的不可持续发展为代价来保证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生态环境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表现
为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影响因素。

国际经济交往中体现出的环境烙印深嵌于国际分工格局之中,从而使环境问题国际化趋势得到加强。

从目前来看,环境保护运动已经向着全球化趋势发展,各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进一步深化,深刻认识到由于环境问题的流动性,使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危机具有跨国性,导致不太可能单纯或主要依靠一国政府解决环境问题。

而且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

必然会增加对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容量的需求。

同时,不断出现的污染转移、垃圾及各种废料的跨境倾倒现象,使国家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需要国家间的合作来共同解决环境问题。

由此形成在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解决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上,把所有国家纳入其内的国际化趋势。

三、全球环境保护要求国际环境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四、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推进了环境运动的国际化
在全球环境保护运动国际化的过程中,不同参与主体在环境运动中的作用程度各异。

尤其是在环境运动中非政府组织及公民的环境行动,确实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促使政府依靠强大的力量和政策法规,进行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并逐步形成全方位的环境保护体系。

而非政府组织的保护措施更趋于理性与制度化,以替代初期的频繁发生的抗议活动。

特别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及国家间政府组织虽然以其权威颁布着各项法令、法规和相关文件发挥着主导作用,但非政府保护组织从中仍然发挥着推动、敦促、协调、沟通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可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形成的环境非政府组织,已成为全球非政府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解决环境问题单靠市场机制的局限性越加明显,同时。

以各国政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垒球治理体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民间的非政府力量在推进环境问题国际化中起的作用既直接也具有影响力。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将在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上的积极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主要的表现是环境保护的组织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参与成员的跨国性特征也越明显。

所做的环境保护工作内容越来越广泛而深入,既对本国有深刻的影响,也在国外有非常大的影响,其活动范围和内容都具有跨国性。

另外,组织和活动的广泛联系性,使之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问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尤其是与联合国组织的多方面合作,促使全球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和政策的频繁出台和实施,引领着环境保护向区域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在全球环境运动中具有功不可没的作用。

所以,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代表着目前和今后环境运动国际化趋势将不断得到加强。

五、环境质量上的国际差距,成为中国关注国际环境问题的理由
为了切实解决环境问题,中国必须重新确定新的发展标准,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保护生存所依赖的资源与环境的支撑能力。

六、提高环境保护程度,以适应全球环境保护的要求
中国目前正在尽最大努力履行这一社会职责,因此,更希望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与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在环境保
护方面真正建立起有利于全球环境保护的长期伙伴关系。

所以,为了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也为了真正促进环境成本内在化程度的提高,解决生态环境要素的有限性和国际环境问题中的摩擦。

中国在加强自身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要考虑提高环境规制水平,设置相应的环境壁垒,提高引资门槛,这不仅是应当开始的行动更是今后的必然趋势。

提高环境规制将代表中国今天和未来在环境保护上的走向和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