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分类概念
“植物分类学”这词组中的关键在于“分类”。
什么是分类?回顾人
类认识世界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早期的人类所见识植物种类(请注意!当
时的人们还没有植物的概念。
这类概念,包括植物、动物、乔木、灌木、鸟、兽等等的出现也就意味着人类已经有了分类的思想,在此只是为了说
话方便)很少,只要给所需要认识的植物一个名称即可,以便于部落内所
有人的交流,比如粟、杨、猪、鸡等等。
随着人类智力水平的进步和见识
植物的增加,自然而然地,其大脑就具有了一个新的思维能力,那就是分类!也就是说分类从根本上讲是一思考方法,而不是仅只用双手把植物
(标本)归堆。
这种自然形成的思维要求我们把相同或相似的东西放在一起,以区别于另一类。
人类的祖先很早就学会了简单的分类。
比如把自然
界的所有东西根据是否生长、繁殖分为死的和活的。
再把活的(生物)根
据是否可以主动位移(跑啊,跳啊)分为植物和动物,植物还可以分为乔、灌、草,当然也可以分为蔬、果等。
这已经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类上归类,
类下分类的分类系统哦。
只是分类所比较的性状很少,甚至只有一个,所
建分类等级也少。
但是就分类思维这种能力本身,我们也没有比祖先高到
那里去哦!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分类呢?首先分类有利于认识事物,也有
利于管理事物。
中小学老师就教过我们,相似的文字放在一起好记,图书
馆的书按一定内容分放不同书架要好找,牧人知道牛、马、羊要分群放牧!你家的餐具放在橱房里,饭碗应该不会在鞋柜里!哈哈!
分类思维的结果就是相似性(差异性)大小的度量。
我们的物质科学
是研究什么的?是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而差异性(相似性)就是变化大
小的度量(包括定性和定量)。
所以说分类不只是生物学研究,也是所有
物质科学研究的先导,并由此产生概念,比如原子、分子、被子植物、细
胞等等。
每一个新概念的产生就可能意味着科学的进步。
因此我们认为分类思维很重要,而且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一直被很多人
潜意识或者有意识地应用。
如果要自己成为有科学头脑的人,必须学会有
意识地应用这种思维方法。
说了这么多,目的就是告诉大家:若想学好植物分类学,就要走我们
人类老祖先走过的思想之路—仔细观察周围所接触的所有植物,比较它们
在不同性状上的异同,尝试将其分类。
同时参考合适的教科书。
要以实际
观察思考为主,教科书起到辅助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植物,特别是种子植物,包
括日常所见松、杉、柏、银杏、各种开花的、结果的植物。
如果你想学习
植物分类学就从这里开始,将学习范围首先限定在种子植物。
其实,在没
有系统学习分类学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一些常见植物。
这里的认识被
打上双引号是因为我们记住了这些植物的某一或几个“独特”形态,或叶形,或花形,或有诱人的果实。
而这“独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所见
不多或者把看似形态相近的植物当作同一种(仔细看,真的是不同种)。
现代植物分类学依据的是植物各种性状,特别是生殖器官性状的综合
比较。
因此,实习时要记录你所见每种植物的所有可见基本形态性状,包
括生活型(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叶序(互、对、轮生),单复叶,花序类型(无限花序、有限花序等),花对称式,花部组成,果实类型。
这些性状的表达涉及许多形态术语,有人觉得不易记忆,其实也不难,因为是对形象的简单描述,容易理解,比如叶序就是这样。
每节一叶者,
互生;每节二叶,对生;每节三叶及以上者,轮生。
拍照是最快的记录方法!但要注意的是所拍照片能够全面反映上述的形态性状,特别是细微处,如花部结构(花萼、花瓣、雄蕊群和雌蕊群各花部的合生与离生,数目)。
每次实习观察结朿后,将观察过的植物列个表,第一栏为中文名(如果你
的目标是成为分类学者,建议第二栏为学名)。
后面各栏就是形态性状。
未观察到的性状可先空着。
最后将该植物照片附上。
由此建立你自己的照片标本集。
通过自己亲自观察每份标本的性状并对照检索表进行检索,重要的是可以从中真正理解植物性状的多种多样的变异及其相应的植物学术语。
特别是这些术语才是真正植物分类学的基础,也就是可以转移应用到你新见到标本上的东西。
在检索鉴定完一份标本并确认无误后,请你对照教材,阅读该标本所属类群门、纲、目、科的特征描述和重要检索特征,并找出该标本之所以放置这些类群的理由,也就是那些特征(确切地讲,应为性状状态)与类群的特征相符。
最后重点要记的是该标本所属科的特征,等你鉴定的标本数量足够多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可以牢记科的特征。
当你对科特征有一定记忆以后,野外遇到新标本时,首先去仔细全面观察其根茎叶,特别是生殖器官的特征并推测其所属类群,而不是先上app,直接由机器告诉你结果。
而后再应用工具书进行检索。
这样可以修正你的错误认识,当然也是加强了正确认识。
app只能作为辅助,在你完成上述过程之后,加以验证。
提醒你,app也是人作的,不一定都对哦!
如此反复,我相信如果专心于植物分类学,用一个月时间(最好是夏天,开花植物最多的季节),你可以成为本地植物分类的小专家!
对于初学者来说,要达到大学本科水平,要掌握的是:1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2裸子植物下面的分纲和松柏纲的分科;了解其他裸子植物,包括红豆杉纲,买麻藤纲;3被子植物两纲,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纲的区别;4该两纲下重要科的识别;5认识一些重要代表类群。
所谓代表植物一是系统发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比如银杏,木兰,毛莨等。
二是经济利用上重要的,说白了就是我们常吃的,常用的,比如各种粮食,果蔬,木材,药材,花卉等等(这些要到农田和森林中去学了)。
其中最
为重要的是掌握科的识别特征,记住了科的特征,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就
会比较容易借助工具书直接从科内查找鉴定到种。
至于亚纲和目这些等级
属于了解的内容,在本科不作要求。
如果你将此作为业余爱好,能掌握常
见科(种类多,广泛分布)的识别特征,就可以在朋友面前好好显摆显摆了!如果你立志想成为植物分类学者,也可以更深入一些,初步掌握一些
亚纲和目的特征。
相对科来讲,亚纲和目的分类不是很稳定,不同的分类
系统变化较大,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请你不要太过于计较了。
好了,到目
前为止,你已准备了一些标本(照片),并且初步了解了标本的一些性状,又知道了自己的学习目标,现在可以开始分类的学习了。
还有一条路径就是不借助任何工具书,自己进行分类。
这一路径就是
模拟前人走过的路。
其步骤如下:
1检查你现有的每一份标本的所有可观察性状,并记录其性状状态。
2按性状相似性最大化原则,将所有标本分为两类。
所谓相似性最大
化是指分类的结果—两个类群各自内部相同的性状状态尽可能多,不同的
尽可能少,而两个类群间不同的性状状态尽可能多,相同的尽可能少。
3如果你的标本很多,或者后来又积攒一些,你可以继续采用一分为
二的方法,将上述所两分类群各自再分为两类。
4如果所分类群中,你认为还可以分,那就继续,直到你满意为止。
5现在归纳总结你所分类群的形态描述和两相近类群间的关键区别特征。
前者是指该类群所包含标本的形态性状的合集,而后者是指两最相似
类群的几个非此即彼的性状。
举例来说,人这物种(也是类群的一个等级)
的全面形态描述可以从身高、体重、肢体数目、长度、皮肤颜色、毛发颜色、头大小等等,太多了,不一一列举。
这一描述不是对具体某人的描述,而是人类整体描述,因此每一性状,如果是数量性的,就会是一范围,如
果是质量性的,有可能包含一些不同性状状态。
对于种子植物来讲,就要
从根、茎、花(孢子叶球)、果实和种子等全面描述,比如你把小麦、玉米、水稻放在一个类群,对这类群的一个描述可以是:一年生到多年生草本,须根系,叶互生,穗状花序,花序的基本单位是小穗,小穗轴具外颖
和内颖,每小穗含一花至多花,小花单性或两性,小花外被外稃和内稃,
雄蕊3或6,雌蕊2心皮合生,柱头2,羽毛状,子房含一胚珠,颖果。
这一描述反映了这三物种的共同点,但也会反映物种的不同点,比如雄蕊
3或6。
其中小麦和玉米都为3,而水稻就是6。
关键区别特征,我们举个
例子,对于一群人,每个人都有一些共性持征,二个胳膊二条腿,二个眼
晴一张嘴,这些都无法用于区别不同的人。
要区别某一人就要找该人独有
的性状特征,比如某人黑黑的脸,额头有个月牙形的疤,哈哈!这就是包
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