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短文两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
第一章:《怀念萧珊》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巴金的生平和作品,理解作者对妻子萧珊的深厚感情。
2. 分析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描写手法。
2. 理解作者对萧珊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2. 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包括巴金的生平和作品,萧珊的简介等。
2. 准备课文文本和相关问题讨论。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介绍巴金和萧珊的背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描写手法,提问并讨论。
4.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小组讨论。
第二章:《小狗包弟》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巴金的作品和文学风格,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喜爱和关注。
2. 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动物福利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2. 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喜爱和关注。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作者对动物的情感表达。
2. 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包括巴金的作品和文学风格,小狗包弟的简介等。
2. 准备课文文本和相关问题讨论。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介绍巴金的作品和文学风格,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提问并讨论。
4.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小组讨论。
六章:《海的梦》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海的梦》,让学生领会巴金散文的意境和哲理。
2. 分析文中对海洋的描绘,理解作者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3. 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意境。
2. 理解作者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文中海洋的象征意义。
2. 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包括巴金的其他作品,以及《海的梦》的创作背景等。
2. 准备课文文本和相关问题讨论。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介绍巴金的其他作品,引出《海的梦》的创作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意境,提问并讨论。
4.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进行小组讨论。
七章:《怀念鲁迅》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怀念鲁迅》,使学生了解鲁迅与巴金的友谊。
2. 分析文中鲁迅的形象,理解鲁迅的精神品质和对文化事业的执着。
3. 培养学生对文化名人的敬仰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文中的鲁迅形象和文化事业的精神。
2. 理解鲁迅与巴金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鲁迅的精神品质。
2. 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包括鲁迅的生平和作品,鲁迅与巴金的关系等。
2. 准备课文文本和相关问题讨论。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作品,引出鲁迅与巴金的友谊。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鲁迅形象和文化事业的精神,提问并讨论。
4.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进行小组讨论。
八章:《我的信仰》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我的信仰》,使学生了解巴金的人道主义思想。
2. 分析文中对信仰的阐述,理解作者对生命、爱与美的追求。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文中的信仰观和人道主义思想。
2. 理解作者对生命、爱与美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文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2. 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包括巴金的生平,以及《我的信仰》的创作背景等。
2. 准备课文文本和相关问题讨论。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介绍巴金的生平,引出《我的信仰》的创作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信仰观和人道主义思想,提问并讨论。
4.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进行小组讨论。
九章:《旅途杂记》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旅途杂记》,使学生感受巴金散文的生动与鲜活。
2. 分析文中的旅途见闻,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文中的旅途见闻和生活感悟。
2. 理解作者对生活和人性的关怀。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作者的生活感悟。
2. 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包括巴金的其他作品,以及《旅途杂记》的创作背
景等。
2. 准备课文文本和相关问题讨论。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介绍巴金的其他作品,引出《旅途杂记》的创作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旅途见闻和生活感悟,提问并讨论。
4
重点和难点解析
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环节是重点关注的:
一、教学重点:分析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描写手法。
解析:这个重点环节需要学生和教师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线索和人物关系,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和人物形象的特点。
这不仅涉及到文学鉴赏的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能够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动物的情感表达。
解析: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超越文本表面,深入挖掘作者对动物的情感态度和背后的思想内涵。
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和对动物福利的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生命的尊重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解析:这个难点环节要求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提炼出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并能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这些思想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这不仅考验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挑战他们的思想深度和道德观念。
四、教学重点:分析文中的信仰观和人道主义思想。
解析:在这个重点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探讨作者的信仰观和人道主义思想,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指导意义。
五、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生活感悟。
解析:这个难点环节要求学生能够从作者的旅途见闻中,体会到作者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深刻的生活感悟。
这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能够从生活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本教案围绕巴金的短文两篇展开,通过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人物描写、象征手法等,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案还关注了作者对动物的情感表达、人道主义思想和生活感悟,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通过这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解析,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巴金的作品,也能够在生活中更加敏锐地观察、感受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