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文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前言
一、区位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是嘉兴和湖州,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

京沪铁路、京杭大运风312国道都经过苏州市。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

太湖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注人长江。

苏州境内有众多湖泊、河流与太湖连接;创造怡人风景,使苏州成为众所周知的“东方威尼斯”。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二区位于首期开发区东部,涉及跨塘、斜塘、维亭、胜浦四个乡(镇),西距苏州怖中心约15公里,东距上海约万公里(用地现状见图1-1)。

二、背景
1992年底,在中新双方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构想下,展开选址工作1993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首次呈报给苏州市人民政府;1993年5月呈报给江苏省人民政府。

这个概念规划,是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一、三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基础和指导。

1994年2月,由江苏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审定厂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即第一区)的总体规划。

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之后;于1994年6月里报正式成果给苏州市人民政府。

这个总体计划于1994年出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

1994年11月,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计划通过专家审定。

这个详细规划于1994年12月获得苏州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1995年5月,展开苏州工业园区第一区、第三区的总体规划,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有限公司、裕廊环境私人有限公司和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共同编制了结构规划。

1995年6月初;总体规划的四个成员单位会同苏州市及国际上参加专业规划的成员单位,在探讨确定了结构规划的基础上,展开了专业规划。

1995年6月底;在新加坡裕廊管理局,出裕廊环境工程私人有限公司和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主持召开了总体规划讨论会,综合协调各专业规划。

经过多人论证,多方案比较,现形成总体规划报告。

三、参与单位
1.参加编制的规划单位
裕廊环境工程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私人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
2.参加编制的专业单位
2.1由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负责协调的专业单位
(a)消防规划--苏州市消防支队
(b)人防规划--苏州市人防办公室
(c)航运规划--苏州市交通局
(d)环保规划--苏州市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局
(e)邮电规划--苏州市邮电局
(f)有线电视规划--苏州市有线电视台
(g)化工园规划--中国化工部规划设计院
2.2由裕廊环境工程私人有限公司协调的专业单位
(a)供电--裕廊环境工程私人郁民公司与苏州供电局
(b)供水、污水规划-- m/s Binnie&Partners
(c)热电规划-- m/S Squire Mech Pie
(d)煤气规划-- m/S Development Resources Pie Ltd与苏州工业园区配套供气有限公司
(e)防洪、排水及河道规划--裕廊环境工程私人有限公司,苏州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所,河海大学
(f)垃圾处理规划--m/S Keppel Integrated Eflgineering
第二章规划结构
一、性质
第二区:高科技中心。

利用水域沿岸的环境和翠绿的景色,提供一个从事研究和开发活动的高科技工业园,以及具有高素质湖滨住宅的优良环境。

第三区:轻工业基地。

利用优越的交通条件和广阔的用地,发展轻型工业,并配套发展住宅和公共设施。

表2-1 人口、用地规模
第二期第三期
用地(平方公
人口(万)用地(平方公里)人口(万)
里)
第二区7.6 11.8 12.4 4.8
第三区9.5 13.8 20.5 22.8
(见图2-l)
就业结构
假定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
就业分布结构如下:
工业60%
服务业25%
运输、公用事业15%
三、规划概念
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主要采用了以下概念:
土地的使用是根据明确的功能加以划分:由无污染的轻工业区相应的分布在居住区边缘,而商业中心位于居住区中心使工作地点和必要设施靠近住家。

商业中心是以分层次人式进行规划,在第一区地段内的商业核心区同时为园区和整个苏州市服务,在第二和第三地段内的卫导镇中心为个别的卫星镇服务,所有三个地段内的邻里中心则为邻里居民服务。

第一个地段内独特的新商业核心区以及第二和第三区地段内的市镇中心加强了苏州市的中心轴线设计。

这条轴线起于河西新区中心经过古城的心脏区,连接苏州工业园区第一、第二和第三区的中心。

规划较包括一个分层次的公路网络,结合现有的公路系统,并进行小规模修改,以提供高效率的交通网络,贯穿公路将和居住区内的公路分开,以减少对居住环境的干扰。

适当分配绿色户外空间;以创造一个高素质的居住环境。

保留足够的土地;以用于建设公用设施,支援这新区将来的发展。

保留现有的湖泊和主要河道,以突出苏州“水城”的特色,并提供赏心悦目的景观。

提供全面的教育和社区设施,如体育设施、小学和中学、公园、医院、文化娱乐中心以支援各个邻区和整个园区。

图2-2与2-3分别表达了以上的规划概念;图2-2为原来的结构图,图2-3为修订总体规划图。

苏州工业园区的拟议总体规划图,目的在于指导这个现代化园区进行具体发展,让它能与现有城市相结合,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城市实体,同时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商业环境,规划概念是在于通过东西走向的发展而建造一个适当的城市格局,并充分与历史古城结合,以平衡苏州市的线性发展。

四、规划用地平衡表2-2 用地平衡表
第三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布局
一、目标
创造具有示范作用全面城市功能与工业环境的综合工业园区,提高苏州的高科技城市新型象,以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增强商家的信心。

二、工业分类
第一,三区内吸引的工业门类广泛,争取的主导工业类别为:
1. 无污染工业与轻工业(M1)
此类工业基本上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其用地和住宅区之间不须设置缓冲带。

2.一般工业(M2)
此类工业对环境有一定污染。

根据其污染程度;一般性工业可再划分为甲类工业及二类工业。

甲类工业具有较低污染性,乙类工业的污染性则较高。

它们与居住区的缓冲带必须向根据其污染程度而定。

三、布局原则
关于工业用地一般应作多层面的考虑,布局采取的主要原则有:
符合场地实质情况,如主导风向、土质条件。

对内对外交通货运的联系。

以灵活的地块划分来满足个别工业问类的需求。

集合相关工业于一小分区。

结合公共配套铺设。

提供足够绿地及缓冲带。

分期开发以提高投资回收。

同时提供熟地(即平整地)及现成厂房,满足个别厂家的需求。

具体工业用地布局原则,须依工业污染程度而确定除了考虑到工业自身的污染,工业用地的布局也应起着具体的环境隔离、缓冲及连贯等作用,尤其应注意以下数点:基于近水路或陆地交通的带所造成的噪声较大,尤其是频临312国道与娄江的园区部地带,故此地带应划作工业用途。

高压架空电缆应从工业用地穿过,以免破坏生活区与商业区的景观。

园区北部的工业地应保留其延续性。

第一区与第二区,三区的工业地带应其体地联系起来,同时可有效地扭把重型车辆所造成的繁忙交通与生活区所造成的交通隔离,从而由重型车对生活区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1. 无污染上业与轻工业布局原则
无污染业基本上不会污染环境,所有靠近住宅区的上业用地皆可划作这类工业用途、故没有设置缓冲带。

无污染上业包括软件件发、电气配件、电子与通讯器材等。

由于轻工业不产生噪声污染;或有毒,有害物质,故不会产生废水,废渣的污染也很少,故设置五十米的缓冲带、轻工业例子包括电子与电气产品、塑料配件、家庭用品、精密
工程仪器、服装、纺织、干粮加工等。

2.甲类一般工业的布局原则
此类工业用地应符合下列相局要求:
厂房与住宅的缓冲带为三百米至五百米之间。

日间噪声应低于60分贝、晚间噪声应低于50分贝。

应有足够空间装置废污处理配备。

甲类一般工业包括纺织、制衣、地毯、木制品及家具等。

3.乙类一般工业的布局原则
这类工业可能会造成烟雾与噪声,也会排放较大量的三废,布局要求相应提高:厂房与住宅的缓冲带最少为五百米。

日问噪声应低于65分贝、晚间噪声应低于55分贝。

应有足够空间装置废污处理配备.有毒废水应经严格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可排人下水管道。

乙类一般工业包括食品加工、车辆维修与养护等.
四、功能分区
由于工业种类繁多,一些工业可能会对其他工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有必要以专项工业的慨念来设置上业小分区,把相辅相成的工业集中一处,有效的使用基建与土地资源,提高小区操作功能。

拟议专项工业小分区有:
高科技上业小分区
精细化工小分区
汽车配件小分区
仓储小分区
1.高科技工业小分区
高科技工业是高增值的工业,并融合了有文研究及发展的工业。

园区内的高科技工业小分区允许将研究与发展性活动及牛产性活动结合一处;这种布置须符合一个条件:设在高科技工业小分区内的工业类应属无污染性工业或轻工业。

这U排除小分区内出现污染性的工业的可能性。

高科技工业小分区可设置在居住区邻近,作为普通工业和住屋之间的“过渡地区”、高科技工业厂房宜面向主要十道,其建筑外观也必须符合较高的建筑设计标准。

高科技工业小分区应体现两个特点:
具有高素质的口林翠绿的恬静环境
集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如促销、研究与发展性等活动)于一厂址以下为高科技工业的一些例子:
产品试验及分析·电脑软硬件开发
电子仪器·通讯仪器
生物科学产品·视听器材
光学与电子光学产品·化学及塑料产品
2.精细化工小分区(简称“精细化工园’)
(a)精细化工园的优势、条件和选址原则
精细化学工业是一个多品种、多层次、服务面广”、配套性强的重要某础工业部门,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特点。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的总体思路为精细化工专业小分区建设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如热电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1及道路。

拟议的精细化工园对于加快实现苏州工业四区的总体规划设想,产生了积极和现实的意义。

由于园区地处中国工业发达地带;相邻的回:海、无锡、常州、南京等地的工业发展很快;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精细化工产品。

近年来化学工业对外合作的形势很好,国外许多著名的化学厂家,对在中国合资合作,十分积极,化学工业部与国外十几家跨国化学公司都已建立厂全回合作的关系。

基本上,苏州已有良好的化学工业条件及基础,是化学工业部规划的发展精细化工重点城市之一.加上苏州工业园区备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国际化的管理模式,对投资精细化工业的外商会有更大的吸引力。

精细化工国选址应在生活区的下风向为宜。

根据环保的安全卫牛防护距离要求,精细化工园与生活区必须保持一定安全卫生距离、小分区应尽量靠近工业园的交通运输及供水、供电、供汽、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设施,减少日常运营费用、精细化工团也应处理好同工业园区其他小区的衔接。

根据上述选址原则,第二、三区北部的300公顷的地段,恰好有条件辟为精细化工小分区它不但符合主导风向及环保的要求,也具交通的优势,直接与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及机场路衔接,有条件与上海、南京及其他中国地区所持良好的交通联系、同时,紧靠这小分区的娄河也可为化学制成品提供既廉宜又可靠的水运服务。

(b)精细化工小分区的规划原则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的总体思路;精细化上园的建设要符合同家化学工业的产业政策,符合工业园区发展现代化工业的要求,要与综合性、多功能园区的性质相适应,充分利用苏州地区化工原料和市场的优势,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精细化工广产品品、具体规划的原则是:
发展国内市场需求量较大、出口前景较好的化工产品。

坚持高技术起点,发展技术含量高、技术档次在国际领先的高附加值产品。

提高产品的关联;发展系列化产品;力求发挥各项目间的最佳协效应,结合园区内各专项小分区的建设,发展相关产品。

要符合园区内的环保要求,优先发展三废排放量小的深加工型和粗品精制项目及三废易于治理的生物化工项目。

根据精细化工园规划原则,重点发展十一大系列产品:
工程塑料合金及塑料专用料系列产品
聚氨酯深加工系列产品
维生素系列产品
新型高分子材料系列产品
电子用化学品系列产品
纺织化学品系列产品
食品添加剂系列产品
涂料系列产品
胶粘剂及密封剂系列
3.汽车配件小分区(简称“汽配园”)
为了配合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园区可划出汽车配件小分区作为支援汽车工业的腹地。

汽配园的选址应与312国道和沪宁高速公路有直接联系,利便交通。

因此,将第三区地段东北部370公顷地段辟为汽配园,既能发挥交通的通达性,又有向南扩展的的灵活性。

鉴于汽配产品种类超过一万种,其中包含有污染和无污染性工业问类。

为保持园区环境洁净,汽配园争取项目应该是污染性较低的汽配工业。

举例如下:
发动机座·钢板部件
煞车构件·车轴
电池·活塞
车胎
4. 仓储小分区
由于水运较廉宜,利用河口作为运输设施对园区的工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设施。

货仓小分区也成为必备的作后勤的支援。

在第二、三区地段将拟设的两处储仓小分区:
面向娄江的水道(五级航道)占地140公顷
面向吴凇江河口(五级航道)占地140.2公顷
上述仓储区除了支持该园区的上业作存货用途外,也可吸引从事后勤业务的公司,从事高增值的特别加工业、再包装、集散业务的现代化仓储等之用。

把仓储区从工业区中划分开,虽然有其优点;但也须注意按实际用地情况作有弹性的调
整,取得更合理用地平衡。

五、工业与仓储用地分配
工业与仓储的总用地面积为1959公顷,用地分配见表3-1
表3-1 工业与仓储用地分配
合计1959
估计可为第二、三区提供270,000工作机会;满足区内外就业需求。

第四章居住地规划布局
一、目标
创造个山容纳500,000人,只有多种类型住宅、设施齐全、环境忧美的新镇。

二、标准/参数
1.、标准规划参数建议是根据新加坡与中国规划设计规范而设。

2、住宅规划参数为新镇设计五种住后,如下:
高小密度的公寓指为中上层收人的人而设计的高级私人居住区。

低层低密度指别墅和高级低层公寓。

单身工人将几在工人宿舍内,占常驻工人总数的20%。

单身工人包括未婚和从苏州市外单身来园区做工的工人,常驻劳动力是指工作和生活在园区内的劳动力,初计有300,000人。

表4-1:居住用地的规划参数
每户净面积(平
容积率(净)密度(人/公顷)
方米)
高密度(公共主屋)2.3 750 70
高密度(公寓) 2.3 510 100
中密度(公寓) 2.0 360 120
低密度0.7-1.2 60 无规定
工人宿舍* 2.3 230 无规定
注:*宿舍式住屋是为从苏州市外到苏州工作的单身人设计的。

它将可容纳约总产业工人的15%。

三、规划
1.规划原理
在园区第二、三区可分为2个分区、每个分区包括几个邻里。

每个邻甲约有10,000户,是中国规划设计规范中居住区的下限,问时也足大约2倍的新加坡邻区大小。

邻里可进一步划分为小区2000-4000户,和/或者组团300-700户。

每十分区内一个商业中心,每个邻里有一个邻里中心,服务范围400人不能被400米服务范围所覆盖的地方将设一个邻里小中心。

邻里的四周为干道,大路和天然河流丁道尽量不守越邻里。

组团大小约为3-4公顷;最大深度(从路边算)为300米。

组团内将包合某些基层设施,并做为住宅开发的一部分。

所有组团的出人口设在支路上,主要道路上不允许设出人口。

2.分区
低层住宅位于金鸡湖的东边湖畔,是园区内最好的用地。

中密度共管式公寓位于金鸡湖问周和园区的南部,以便充分利用金鸡湖和南部的绿地。

高密度共管式公寓远离工业用地,靠近公共设施,如商业中心和绿地等。

这一分布也强调了园区的东西轴线。

其余的为高密度公共住宅(包括工人宿舍),与工业用地相邻,用地面积最大。

工人宿舍是密度最高的住宅,订了公共住宅内,将沿工业区边缘均匀分布。

这样可避免
过多的人口集中在某个地方,同时可减少工人上班的交通时间。

3. 居住类型分布
规划70%的人口将住在公人住宅内,30%的人口住在私人住宅内。

表4-2:居件用地分配表
4.措施
居住用地共分为两期开发。

第一期位于北部,包括五种类型的住宅,第一期位于南部,同样包括五种类型的住宅。

在出售/出租用地/住宅/建筑面积给投资者之前,所有道路和服务设施必须已准备好。

最小开发地块为2ha。

第五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布局
一、目标
提供足够的公共设施以保证居民的现代化,高环准的生活质量。

二标准/参数
1. 参考新加坡的规划原理,分级规划公共设施。

2. 遵守中国规划设计规范。

3. 区域等级的公共设施规划参数。

在新加坡,一个城市被分为几个区域。

每个区域可容纳100,000-240,000户,含有3-4个新镇。

在苏州,工业同可被看做是苏州市的一个区域。

(参阅表5-1)
表5-1:区域等级的公共设施规划参数
4.分区等级的公共设施规划参数
在新加坡,每个分区(新镇)可容纳30,000-60,000户,每户3.5人,总计105,000-210,00O人。

在苏州市,分区的规模是80,00O户,每户3人,总人口约240,000。

(参阅表5-2)
表5-2:分区等级的公共设施规划参数
注:*设在分区中心
5.邻里等级的公共设施的规划参数
在新加坡,一个邻区含4,000-7,000户。

在苏州一个邻里含10,000户,是中国规划设计规范中居住区的下限,因为为比新加坡的邻区大,所以在邻里一级的公
共设施的配制主要是根据中国现划设计规范。

(参阅表5-3)
表5-3:邻里等级的公共设施规划参数
注:(a)*设在邻里中心
(b)@邻里小中心应含有的设施
(C)假设总人口中,有45000单身工人,10000外国专家,其余人口为445000。

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数量是以445000人口为依据。

小学生占此人口的10%;中学生占93%。

6.组团等级的公共设施规划
某此设施如组问公园商店等将在组团内设置,并做为住宅开发的一部分。

三、规划
1.区域等级
由于分区二的位置适中,区域等级的设施主要位于分区二。

区域的商业中心位于分区一,以便靠近老城中心。

区域医院位于分区二,以便服务于整个园区,社区医院位于分区三,工业区的边缘,以便同时服务于工业区。

区域公园和文化中心位于金鸡湖畔;可建设成为园区的标志点。

大学/学院合其它教育用地位于边缘但交通方便的地带。

科研用地位于工业用地内,以配合工业用地的发展。

国际学校位于分区一,因为在分区一有大量的高级住宅。

外国专家将住在分区一,靠近区域商业中心.
2. 分区等级的公共设施
分区中心位于连接分区一、二、二和工业用地,并与高速公路相连的主干
道旁,主要分区级的公共设施设在分区中心或者靠近分区中心;以便提供一站
式的服务;职业学校位于工业用地内,以配合工业用地的发展,分区公园靠近分区中心以便于公众接近和提高中心的环境质量。

3. 邻里等级的公共设施
服务范围400米的邻里中心尽可能服务于较大的范围;不能被400米服务范围所覆盖的地方将设一个邻里小中心;邻里中心的位置同时考虑到接近主干道和做为人流起止点的轻轨车站,公共设施加诊疗所、巾场、社区活动/文化中心和政府办事处可合并在邻里中心以增加可达性,学校等将均匀地分布在邻里内;更好地服务于居民;备用地位于重要位置;以便将来向其它用途转化,幼儿园、托儿所等设施将做为住宅开发的一部分。

表5-4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的公共设施汇总
幼儿园科研89
1
0.2
35
11.6
85.3
分(R)

C9 其他
备用地(分区级)
备用地(邻里级)
2
16
5
1.5
10
24
位于分区中心
0.5公顷位于邻里
中心,1公顷位于邻
里内。

总计459.2
四、措施
1.在出售/出租用地/建筑/建筑面积给投资者之前;所有道路和服务设施必须已准备好。

2.当人口达到需要提供某些公共设施时;此项设施必须已准备好。

3.开发商与当地部问应博商决定公共设施工程的责任问题。

第六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一、目标
1、建立园区的高效的综合对外交通体系。

促进铁路,公路航道运输协调发展。

2.建立园区的与综合对外交通体系相配合的综合内部交通系统。

包括轻轨列车、公共汽车、小汽车、自行车等系统。

3. 综合协调园区与苏州市区的交通系统,使园区的综合交通体系成为苏州市区综合交通体系的一部分。

4. 近期与远期相配合,使近期建设的交通系统能够面对未来发展的挑战。

二、标准
道路
采用多层次道路系统,由主干道和次干道组成,它们的保留宽度如下:
宽度车道数自行车道一级主干道52.4米双向4车道(远期)3米
双向3车道(近期)5米
二级主干道45.6米双向3车道(远期)3米
双向2车道(近期)5米次于道374米双向3车道(远期)3米
双向2车道(近期)5米
32.0米双向2车道(中央分隔)3米
22.0米双向2车道(中央无分隔)5米
路网
主于道1-1.5公里间隔(交叉口)
次下道300-600米间隔(交叉口)
轻轨列车
车站位置1公里距离
转弯半径200米
水道
1991年内河通航标准,GBJ139-90
拟建标准道路切面示意图
三、对外交通系统
苏州工业园区的对外交通系统包括:
铁路:沪十高速铁路、沪宁铁路
公路:沪宁高速公路、苏杭高速公路、苏沪机场路、312国道航道:苏测线(娄江)、苏中内港线(吴凇江)、青秋浦苏州环路系统:内环路、外环路铁路沪宁高速铁路拟经过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