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第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组 31《给予树》参考资料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31给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分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原指公元4世纪时小亚细亚专区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蔼可亲、慷慨济贫而闻名。到了6世纪,东方把他尊称为圣·尼古拉。由于民间有关尼古拉的传说中,都涉及到少年儿童和礼物,因此,圣诞老人便成为专门在圣诞节向孩子们送礼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到了18世纪,通过文学和绘画,圣诞老人逐渐成为身穿红外衣的白胡子、白眉毛老人形象。传说他会在平安夜乘双轮马车四处漫游,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现好,将会得到苹果、坚果、糖等诸多奖品。圣诞老人已经成为圣诞节最受喜爱的象征和传统。他赶着驯鹿,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给每个孩子送礼物的快乐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搭船的鸟》2课时
《金色的草地》2课时
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1课时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2课时
爬天都峰
【备课资料包】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像醉汉斜卧,名“仙人把洞门".天都峰虽高不及黄山的主峰莲花峰,但其险峻程度则绝非莲花峰可比,百丈云梯几乎直上直下。天都峰是鸟瞰黄山壮丽全景的理想之处,因此人们说,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场空。古时候,天都峰无路可登,能够登上天都峰者寥寥,唐代释岛云,慕东国僧掷钵神异,来游黄山,成为有记载的登天都峰第一人。他曾在绝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诗:“盘空千万仞,险若上舟梯;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
圣诞卡:
世界上第一张圣诞卡是1843年由英国人亨利·高乐爵士提议、约翰·卡尔葛·荷斯利设计的.卡片上画的是一个贵族家庭,三代人一齐举杯对一位不在场的亲友表示祝贺。当时他印了1000张,印刷厂把没有用完的以每张1先令的价钱卖出,圣诞卡就这样诞生了.
圣诞礼物:
据《圣经》记载,在耶稣降生的时候,来自东方的圣人会赠送礼物,这就是圣诞老人为儿童赠送礼品习俗的由来。英国儿童在圣诞前夕把长统袜子放在壁炉旁,相信圣诞老人在夜里会从大烟囱下来,给他们带来装满袜子的礼物.法国的少年儿童则把鞋放在门口,让“圣婴来时把礼物放在鞋里面。"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课文的六个自然段,是分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学生结合板书回答。)课文的六个自然段,从三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第一方面(第1自然段):讲西沙群岛的位置。第二方面(第2~5自然段):按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第三方面(第7自然段):讲英雄儿女守卫着祖国南大门。四、作业布置
2课时教学准备:中国地图挂图、课文挂图或幻灯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教师挂出中国地图)你能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吗?(学生指出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教师简介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中四大群岛之一.在海南岛东南330公里。主要岛屿有永兴岛、珊瑚岛、中建岛等,以永兴岛为最大。多为椭圆形珊瑚岛、礁。热带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海参、海龟等。每到渔汛,海南、湛江一带渔民多来此捕鱼。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是我国的海防前哨。读读课文,你一定会爱上西沙群岛.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第五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及一篇习作.《搭船的鸟》一文,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观察、认识翠鸟的过程,笔法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以难忘的印象。《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是围绕留心观察而安排的说写训练.“习作例文”给出例文《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习得写作方法。习作的主题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学生把最近的观察所得写下来.
六、作业超市
1。抄写课文第2自然段。
2。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
七、板书设计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参”。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
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教学难点: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连接成自然段的。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4.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2.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4.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重点
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2.感受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体会观察的好处。
难点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4.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5.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6.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四、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五、提示综合性学习
最近你们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下来了吗?记了哪一些,和同学交流交流,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还要注意及时地整理自己记录的材料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理解、讨论的基础上懂得: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画面)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给予树》参考资料
圣诞的由来:
为什么西方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呢?这是在5世纪中叶由教会规定的.公元354年,在“菲洛卡连”日历中第一次写明12月25日是耶稣的生日,到5世纪西方普遍接受了这个日期为圣诞节。
圣诞树:
据称,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里放上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科饼,还点上蜡烛。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设计出在家中布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不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有个善良的农民,在圣诞节那天,热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临别时,孩子折下一根树枝插在地上,树枝立即长成了大树,孩子指着这树对农民说,以后每年的今日,树上都会长满礼物来报答你们的盛情。所以,今天人们所见的圣诞树上总是挂满了小礼物。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2.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超市
1.抄写生字词。
2.感情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B.指导朗读:讨论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C.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鼓励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A.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自由读第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学生读书圈划。
1.自由朗读课文,读书的时候要读准字音,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2。检查预习.(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词。
(2)重点指导难读的生字词。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西沙群岛在哪里,是一个可爱的地方。第2自然段:讲西沙群岛的海面景色。第3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珊瑚、海参、龙虾。第4自然段:讲西沙群岛海底的鱼。第5自然段:讲西沙群岛上的鸟类。第6自然段:讲祖国的英雄儿女守卫着西沙群岛,要把它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教师板书要点。)
3.自由读文.
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4.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5.读读议议,释疑.
(1)“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A.讨论句意: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搜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B.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D。指导朗读。
(3)“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