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安全教育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安全教育篇
一、生活中的安全
大学生生活中的安全,主要包括运动、饮食,用电、处理纠纷和饮酒等几个方面:
1、体育运动中的安全
2、饮食安全
3、用电安全
关于高校宿舍用电问题始终是校方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对于其电器的配备有统一规定。
并都制定了严格的用电规则。
遵守这些规定、规则,是大学生的安全保障之一。
如不遵守上述规定、规则,则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但是就当前的情况看,个别大学生违反院方用电规定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的。
主要的问题是在宿舍里乱拉电线,任意增加宿舍内电器的容量。
如私装台灯、自用灯、电炉子、电烤箱、微波炉、电褥子、电暖风等等。
这种作法,极易造成危险。
例如:哈市某大学生某学生,私自在宿舍内拉电线,装床头灯,结果被电死。
4、防止纠纷和斗殴
大学生之间长期共同学习、生活在一起,发生纠纷在所难免,除了要有意避免纠纷产生外,在发生纠纷的场合下,更应注意解决好纠纷。
(1)冷静克制,切莫莽撞。
(2)诚实谦虚,善于容忍。
(3)注意语言美。
5、禁酒、预防酗酒
为了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正常校园秩序,有关部门规定,大学生在校园内一律不允许喝白酒这类烈性酒,更不允许酗酒。
二、人身安全
社会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包括交通、旅游、勤工助学和社会交往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我们应如何保证交通安全,避免遭遇交通事故?又如何利用交通工具,既受其益又能避受其害呢?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在步行、骑车、乘车、乘船,还是乘机时都必须把握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二是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
三、人身财产安全
(一)防盗问题
据调查了解,学生宿舍的偷盗事件时有发生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
1、学生缺乏自我防范意识。
2、出入园区的通道多,难以管理。
尤其是园区周围的网吧,人多且杂,可以自由进出园区。
3、门窗缺乏安全措施。
学生宿舍中靠近阳台的推拉窗常出现不能锁上的问题,即便锁扣上了也可以打开,给偷盗者有机可乘。
4、小偷作案手段高明且迅速。
常选择在凌晨学生入睡后从阳台翻入寝室进行偷窃。
抓好预防,以防被盗:
1、锁好门窗
2、不私自留宿外人
3、对陌生人提高警惕
4、保管好钥匙
5、切实负起值班责任
6、加强宿舍管理
7、遇有可疑人、事应主动询问并及时报告
8、离开宿舍时,一定要将贵重物品妥善保管
(二)财产安全是大学生安全的保障
1、大学生财产的有效管理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安全意识???作为大学生必须关心自己的财产安全,时刻保持警惕性,严防其财产的遗失。
(2)对自身的现金和贵重物品应采取妥善保管的措施。
其方法主要有:
搞好现金储蓄;对贵重物品加强管理。
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向的问题:
(1)要尽力熟悉本宿舍人员。
对生面孔应问“请问您找谁呀”、“请问您是哪个系的”,答不对者不准入内。
(2)掌握时间规律:一般情况下,同学都去上课的时间或课间休息出入人多的时间应多加注意。
(3)明显不是学生的人要禁止入内。
遇可疑人除盘问外,可跟进观察。
发现可疑情况可把人带到值班室,给保卫部门打电话,或呼喊救援。
(三)防骗工作
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一般都是从学校门进学校门,因而思想都比较单纯、防范抢、骗、盗的意识比较薄弱,往往给犯罪分子可之机。
因此搞好防抢、防骗、防盗的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防范能力,是保障大学生财产安全的重要一环。
1、防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避免成为抢劫攻击的目标,是最好的保障安全的方法。
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外露或炫耀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单独外出不宜带过多的现金。
(2)、尽量外出时结伴而行。
(3)、避免在荒僻、阴暗处行走。
(4)、早出早归。
(5)、单独一人时不要显露过于胆怯的神情。
2、预防被骗的措施
①不贪图便宜,谋取私利。
②大胆揭发,及时报案,及时挽回损失
③不轻信谎言
④对疑人疑事要究根问底。
(1)混进来,在校园内实施盗窃、诈骗(案例);
案例:2001年某高校保安人员抓获一名专门在高校行窃的犯罪分子,她在自述中谈到:我之所以到高校作案,一是高校校门把得不严,进出方便。
二是上午八点到十点学生上课,治安防范薄弱,容易得手。
三是大学生有钱,现金和手机等贵重物品多,得手后收获大。
四是大学生丢东西后不及时报案,容易脱身。
因此,她先后在高校作案30余起,获得赃物、赃款数万元。
(2)引出去,将大学生引到校外实施犯罪(案例);
案例:小李是某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大三学生,2001年7月初,他通过一家中介公司找到一份推销员的工作,中介公司让他交纳产品抵押金500元,他一时无法交纳便返回职介所欲按约定另换岗位,却发现该职介所已人去屋空,而此时职介所门口已经围着十来个要求退款的求职者。
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遇到了“皮包公司”。
2001年8月9日,辽宁来京的农民孙业清求助中介公司聘请一个女大学生王某作家教。
王某根据孙的要求,如约来到丰台某餐厅见面,孙又与王以商谈家教为由,把王某领到住处,孙某欲强奸王某,王奋力反抗呼救,最后被孙用绳索勒死并肢解。
根据法院判决,孙某被判处死刑。
(3)利用网络设骗局。
(案例)
案例:小宋是某大学的大连女孩,穿着时髦,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
学习的闲暇,她常和要好的同学小刘一起去网吧上网。
2002年6月,她在网上结识了一位名为“踢丘比特一脚”的男网友,两人谈得很投机,几次聊天之后,在对方多次请求下,她终于同意和他见上一面。
不久两人按着约定的穿着、时间、地点见了第一面,可毕竟是第一次见面,未及详谈就匆匆分手。
第二次赴约时,小宋带着同学小刘一起来到一家歌厅,“踢丘比特—脚”也带来了一位伙伴。
四个人在歌厅唱歌时,“踢丘比特一脚”好几次向小宋借用手机,还到歌厅外打电话,但每次用完就把手机放回小宋旁边的茶几上,小宋并没在意,后来两个小伙子都借故离开。
等小宋猛醒过来时,放在茶几上的手机已无影无踪。
手机被盗以后,小宋急忙去公安机关报案,但由于她能提供的线索太少,侦查工作无从下手。
小宋不甘心,发誓一定要抓住窃贼。
她变换了个网名,再次在网上搜寻。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6月28日,她总算在网上找到了“踢丘比特一脚”,并约他晚上在“麦当劳”门前见面。
不知是计的窃贼如约而至,当即被等候多时的公安干警抓获归案。
上网聊天是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张某最大的乐趣,而且一聊就是一个通宵,渐渐地成了网吧的常客,也成了犯罪分子关注的目标。
尹某等三人是游手好闲的小青年,时常光顾网吧。
一天,三人兜里的钱花光了,便聚在一起预谋抢钱。
思来想去,看张某几乎天天来上网,猜想她身上肯定带着不少钱,便决定抢劫张某。
打定主意后,三人先来到一网吧上网,尹某化名“我最帅”与张某取得了联系,三言两语,就骗取了张某的信任。
见张某已上钩,尹某让她在网吧等候,约她见面。
随后,三人赶往张某上网的网吧,一直等到次日早晨8点以后,见网吧里的人不多时,三人采取威胁、殴打等手段强行将张某带走,挟持其至一偏僻处,从张某身上抢走现金410元。
北京某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男同学,在网上结识了一位中南矿业大学的女大学生,两人在网上聊天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2002年暑假这位女大学生突然来到北京与这位男同学见面,在男同学这里吃住玩半月有余,将男同学勤工助学积攒的3500余元钱花得所剩无几,一次外出时这位女学生突然离去,从此再也没有露面,网上也没了信息。
不久,学校保卫部门接到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的一份追逃通报才发现,原来这位女学生根本不是什么中南矿院的大学生,她偷了一个公司老板的钱之后潜逃到北京,藏匿在这位男同学的住处,时间长了怕暴露身份,因此在外出时趁机甩开男同学逃之天天。
3、安全是大学生应时刻关注的问题(案例)
案例:某校一位学生出差途中住在宾馆。
当夜,住处突发火灾,该生惊醒后发现变形的门锁已无法打开,惊惶之中他在房内不断地狂呼乱叫。
救援人员赶到后破门而入,却奇怪地发现:事主烧伤并不严重,但却因狂呼乱叫时吸入了过多烟雾而窒息。
就当时房屋中的烟雾情况来看,专家分析,事主若能保持正常呼吸也许还有生还的可能。
如果略有一点自救常识,在这种情况下用棉被泡水后将自己头部罩住,推开或打破离火源较远的窗子,将脸部贴近缺口,身体短时间内并不会被烧到,呼吸也不会受阻,这样便可为营救工作争取一些时间。
一点点的机智,即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况且机智并不需要特殊的才能。
四、大学校园消防安全常识
(一)高校发生火灾的原因
1、使用明火不慎,引起火灾。
如违章点蜡烛、点蚊香、吸烟、使用液化气和焚烧垃圾等。
2、电气火灾。
如违章用电、使用电器不当。
(二)怎样预防火灾
防止火灾发生的关键,是做好火灾的预防工作。
广大师生要认真贯彻消防法规,自觉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预防火灾的发生。
1、学生宿舍防火。
在宿舍,学生应自觉遵守宿舍安全管理规定,做到不乱拉乱接电线;
不使用电炉、电热杯、热得快、电饭煲等电器;
使用台灯、充电器、电脑等电器要注意发热部位的散热;
室内无人时,应关掉电器和电源开关;不在宿舍使用明火和焚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