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_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巩固层次 A ]
1.改正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32672005】
荆杞.(qǐ)挂罥.(juān)
塘坳.(ào) 倚.杖(yǐ)
俄顷.(qīnɡ) 布衾.(qīn)
恶.卧(â) 丧.乱(sānɡ)
广厦.(shà) 大庇.(pì)
突兀.(wù) 吾庐.(lú)
尘埃.(āi) 怒号.(háo)
危樯.(qiánɡ) 潦.倒(liǎo)
【答案】“罥”读juàn,“顷”读qǐnɡ,“庇”读bì,“潦”读liáo。
2.改正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寞寞向昏黑。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宵。
车辚辚,马潇潇,行人弓箭各在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寞寞—漠漠,云宵—云霄,潇潇—萧萧,戌—戍。
3.下列有关诗句中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三重茅:三层茅草县官:官府
B.行人:从军出征的人安得:如何能得到
C.秋高:秋深突兀:高耸
D.比邻:同乡况复:更何况
【解析】三重茅:多层茅草。
三,不是确数,是约数。
【答案】 A
4.对《旅夜书怀》一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四句,写旅夜风景,寓情于景,诗眼在“独夜舟”上。
一、二句境界冷寂,使他想到一叶小舟的孤单、渺小。
B.诗的后一层是自抒胸臆,五、六句都是反语,其正面意思是说,自己正是因为诗文好而有了名声,官倒并非年老多病而罢退。
C.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立体的月夜画面。
D.这首诗语言深沉刚健,像千锤百炼熔铸而成,诗人借此抒发了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愤慨,以及漂泊无依的凄苦心情,正表现出沉郁的风格。
【解析】C项,应是“由近及远”。
【答案】 C
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
【导学号:32672006】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描写天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美好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兵车行》描写了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4)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阅读提升层次 B ]
6.阅读《兵车行》一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行人但云点行频”中“点行频”的意思是频繁地征兵,许多唐诗研究专家认为,这“点行频”是全篇的“诗眼”。
请分析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地荒芜的根源;从一个征夫出征的场面,推及到过去已经发生“多次”;而“点行频”的原因则是“武皇开
边意未已”,其结果是田园荒废,民不聊生。
(2)“租税从何出?”与哪一诗句照应?诗中这样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照应。
作用:深刻批判了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32672007】
月圆①
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概括诗歌的画面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意境。
对场景画面的描述要透过意象联想意境,本诗通过描绘“孤月”“寒江”“空山”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最后两句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故园松桂发”是诗人想象的故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写,而这又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是虚中有实;“清辉”指月亮的光辉,是眼前实景,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
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句实中有虚。
总之,这两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游子之情。
【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
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曹霸是唐代著名画马大师。
诗人在这首诗中细腻地描写了曹霸画玉花骢的过程。
第一问,理解“一洗万古凡马空”一句的含意,就是理解曹霸所画的马在诗中有何特点,需结合“斯须九重真龙出”一句来理解。
从整首诗来看,只有最后两句主要描写了曹霸所画之马的特点:那画中马神奇雄俊,好似腾跃而出的九天龙马,足以超过以往所有画上的马。
第二问,实际是考查曹霸作画的过程。
诗中描写曹霸作画的句子有“意匠惨淡经营中”和“斯须九重真龙出”两句,所以要答出此题,需要先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惨淡”在此是形容苦费心力,“经营”在此是指“筹划”,“意匠惨淡经营中”意指曹霸苦心构思;“斯须”意思是“一会儿”,指作画时间短,形容曹霸所画之马是须臾之间,一气呵成的。
【答案】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结构技巧。
诗歌前四句是为了突出曹霸的画技而作的铺垫。
先看前两句,“画工如山”是形容画师众多,“貌不同”是说所画之马都不逼真。
这两句意思是说,先帝的御马玉花骢许多画师都画过,每个画师画得都不同,但都不逼真,暗含玉花骢难画之意。
这是第一层衬托。
再看后两句,这两句是描写真马。
“迥立”“生长风”写出了真马的昂首挺立、气宇轩昂,暗含画家要画出此马的神采实属不易。
这是第二层衬托。
【答案】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
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语言表达层次 C ]
9.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的内容。
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
【导学号:32672008】
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宁静,__①__,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
之后,他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如他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__②__,而痛洒千秋之泪。
此诗虽为吊古,__③__。
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于此__④__,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杜甫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__⑤__,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横线处的位置看,①处应填写由心情的片刻宁静到写村居诗的过渡;②处,承接前面的赞美与后面的惋惜,应填惋惜的内容;③处要结合后文以至段末,可见是“伤今”。
④处,应填与“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意思相近的一句话,引出下面的语句;⑤处要结合杜甫此时的遭遇来分析。
【答案】①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②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③却有伤今之意④国事维艰之际⑤却被冷落与排挤
10.结合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使语段成为一个中心完整的排比句。
(字数不要求一致)
李白从“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大自然情景中悟出了“站得高,望得远”的人生真谛,杜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精神的归宿……大自然是沉默的,在这凝重的沉默中给人以无声的启迪和引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仿写及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句式:作者+名句+对名句的感悟。
根据本课或以前学过的杜甫的名句选择。
内容上:对“自然”的感悟,或大自然给予的启迪。
【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阔大情景中引发了自己对生命旋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