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下3课提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土地改革
课标: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一、土地改革(1950—1952年)
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②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③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开始标志: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结束: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5.意义:①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④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P14材料研读: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人民真正当家做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三、P16课后活动:想一想: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
答: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增长;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四、单元小结:
1、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
①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②抗美援朝(1950-1953年);③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
2、三项措施的共同作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五、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