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0:第1课 窦娥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第1课窦娥冤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
②不提防遭刑宪
..(刑罚)
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做天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
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⑨断送
..(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
⑩兀的
..(无知的)不是我媳妇儿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D.⑦⑧⑨⑩
2.对课文中涉及的元杂剧的有关术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外②云③净④科⑤唱⑥卜儿⑦鲍老儿
⑧倘秀才⑨叨叨令⑩正旦⑪正宫
A.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⑪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
C.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⑪
D.①④⑥/②③⑤/⑦⑧⑨/⑩⑪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窦娥冤》是关汉卿大约四十岁左右时的作品,那时元朝刚刚统一天下,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正是元朝“最清明、最鼎盛”的时期。
B.让窦娥临终的三个愿望都实现,也从侧面表现了“神灵”和“天道”还是存在的,世界上还是有“公理”和“正义”的。
C.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和想象,让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的事在舞台上发生并得以应验。
D.窦娥被杀只是一桩冤案,并无曲折离奇的情节,这桩冤案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它是
法制黑暗和官吏昏聩的写照和典型。
4.我国的古典戏曲与古典诗歌一样,往往借典故表达思想感情,鉴赏戏曲剧本,就必须注意分析其中的典故。
对《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
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应验。
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四个典故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
同时紧紧扣住了“感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二、考点对练——依文本带考点,由考点明解法
链接考点——欣赏戏剧文学中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
[解析考点]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舞台布置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形象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社会生活的反映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可以说,一出戏剧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能否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基于此,鉴赏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就成了研读戏剧的重中之重。
[答题路径]
(1)把握冲突,品析人物性格。
冲突是戏剧最重要的特征,也是戏剧的生命。
戏剧冲突体现在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以及人与环境之间。
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也在这一次次冲突中丰满起来。
(2)咀嚼语言,体察人物个性。
戏剧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人物自身的行动来表现的,戏剧冲突也主要是靠语言和行动来推进的。
鉴赏人物形象,语言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角度。
(3)关注环境,感悟人物命运。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对环境描写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分析必不可少。
即时对练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一)
黄钟尾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底,到如今待怎的?情愿认药杀公公,与了招罪。
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
(二)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5.选段(一)(二)刻画了窦娥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选段(一):
选段(二):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
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
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
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
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
旱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云)我可忘了一件: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
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
(窦天章云)好孝顺的儿也。
(魂旦唱)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
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招伏罪名儿改。
注这是《窦娥冤》第四折后部分,也就是全剧的结尾部分。
这是窦娥的冤魂向其父窦天章——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诉说冤情后的三段唱词,它带有总结全剧、揭示主旨的意味。
6.梅花酒一曲中“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唱词比课文第三折中“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一句揭露得更深刻,请简析。
答:
7.鸳鸯煞尾一曲中主要展现了什么样的戏剧冲突?这一戏剧冲突有何作用?
答:
8.收江南一曲中“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就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改造而成的,前者比后者反映的现实更深刻,请结合《窦娥冤》简析。
答:
9.如何理解作者借窦娥之口为当时社会开出的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答:
四、语言表达
10.《窦娥冤》是个悲剧,但作者在结尾写窦娥的鬼魂申冤报仇,最后将一个个坏人绳之以法,给故事带来了一点亮色。
请从中外文学作品中再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谈谈这种结尾的好处。
答:
11.根据下面的材料,给“杂剧”下定义。
(不超过50字)
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
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
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
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富幽默趣味。
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
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
扮演男主角叫正末,扮演女主角叫正旦。
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两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
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渐趋衰微。
杂剧是一种
答案精析
1.C[①“生”是“甚、深”的意思;④“咱”相当于“吧”;⑦“荐”是“祭,超度亡灵”的意思;⑧“每”同“们”;⑨“断送”是“发送,指殡葬”的意思;⑩“兀的”是“这、这个”的意思。
]
2.A[①③⑥⑩为人物,②④⑤为动作,⑦⑧⑨为曲牌名,⑪为宫调。
]
3.D[A项成分赘余,“大约”和“左右”只能保留其一。
B项成分残缺,删除句首的“让”字。
C项语序不当,“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应为“不可能实现乃至发生”。
]
4.C[在剧本中三桩誓愿暂时只应验了两桩,并非都应验。
]
5.选段(一):爱憎分明、宁死不屈、心地善良。
开头两句表现了窦娥对恶棍流氓张驴儿的刻骨仇恨:生不能吃你的肉,死了也要剥你的皮!好一个宁折勿弯、至死不屈的硬骨头!窦娥在桃杌要对婆婆动刑之时,不忍心婆婆受苦,于是招认自己“药死公公”,被太守判了死刑。
这表现了她善良。
选段(二):嫉恶如仇的强烈抗争精神及含冤难诉的无奈悲伤。
她痛斥天地,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无情地揭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
6.“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只是对当时司法黑暗的揭露,“不打不招”是当时司法审理案件时采用的首要方法,这方法不知使多少人屈打成招,冤死在刑棒下;而“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一句揭露了官吏们敷衍公事、草菅人命的罪恶。
所以它较之第三折中的那句揭露得更深刻。
7.主要展现了窦娥魂魄想尽孝而不能的戏剧冲突。
作用:表现了窦娥善良、体贴、孝顺的美好品质。
8.后者仅揭露了贪赃枉法的现象,而前者则进一步揭露了贪赃枉法的严重后果,指出元代黑暗社会无官不贪、无案不冤的社会现实,“窦娥冤”就是典型的一例,它进一步引向对封建吏治的鞭挞与谴责。
9.这表现了关汉卿对变革黑暗现实、改造吏治的渴望,却把这一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这表明关汉卿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无法超越历史。
10.牛郎织女的传说,两人化为天上的星星,一年得以见一次面;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两人合葬,化为蝴蝶;《孔雀东南飞》在结尾暗示焦仲卿、刘兰芝化成鸳鸯;《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故事,两人死后合葬,他们所在的两个家族消除宿怨……(举出一个即可)
好处:(1)这种结尾向人们表明,美好的情感或事物具有强大的力量,它们虽然一时被压制,但胜利终将是它们的;(2)这种结尾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3)喜剧性结尾与作者、读者的意愿达成一致,给人欣慰愉悦之感。
11.(杂剧是一种)盛行于元朝,综合“唱”“念”“做”等表现手法,以主角的歌唱和念白
为主的四折本传统戏剧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