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南乡子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课件(共22张PPT)2021—2022学年语文九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一语双关、设问、化用诗句。“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 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 《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 透露作者无奈,伤感,抑郁的情感。
对北宋覆灭的伤感无奈,南宋国势的担忧!
赏析诗歌
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词句中的形象。
本句从侧面对孙权的历史地位进行评价,突出了他 的雄才大略。
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 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赏析诗歌
5.简述“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抒情。
“生子当如孙仲谋”借用“生子当如孙仲谋, 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这一典故,赞颂孙权,希 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含蓄地抒发 了词人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爱国 情怀),也暗示了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也 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暗讽):
文学常识
豪放词
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第一个用 “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豪放词特点大体是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 文的手法、句法写词,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 涉于狂怪叫嚣。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 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 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 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 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1.了解词人及写作背景,把握词作大意。 2.品析词句,把握词人登楼所见之景和所抒之情。
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 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 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疏通文意
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南万马乡。子兜·整,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 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代士兵。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占据。
停止。
能力相当的对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
当如孙仲谋。”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
写作特点
一是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二是层次分明; 三是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南乡 子·登 京口北 固亭有 怀
上片 下片
北固楼,望神州 对景 千古兴亡,江水流 抒怀 坐断东南战未休 借古 生子当如孙仲谋 讽今
仰慕英雄 讽刺当朝
年纪轻轻的孙权统率 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 ,发愤图强,战斗不息, 何等英雄气概。
赏析诗歌
4.作者在词中极力称赞孙权的原因是什么?
资料:1.历史是光彩的,现实却是无奈的。同样占据东南,南宋朝廷实 在萎靡庸碌,与金人议和,只想苟且偷安,经历好几代皇帝,无一人如 孙权一般敢与强者为敌,并战而胜之。
2.65岁辛弃疾被重用,在镇江与金军对垒,得以与强敌一较高下。
检查预习
2.听读原文,纠正字音,体会意境。
疏通文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指国家的兴盛和衰亡,朝代的更替。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眺望 中原地区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连绵不尽的样子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译
文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 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赏析诗歌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有问喻答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直问直答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自问无答
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 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 以及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
诗歌主旨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 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 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同时也流露出词人报国 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 廷的愤懑案·元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ǎo]?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南宋豪放派词人 将领 与苏轼合称“苏辛”
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有 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其 诗集《稼轩集》已佚。
诗词名篇: 《青玉案·元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词艺术风格多样, 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 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 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 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 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 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 山的作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词牌名 今江苏镇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南宋·辛弃疾
作者简介
代表作品
主要贡献
辛弃疾
生卒:1140-1207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背景链接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但长 期遭冷落,宋宁宗嘉泰三年 (1203)六月被起用为绍兴府知 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三月, 辛弃疾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 武和建功立业之地,当时成了 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词 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 情,不胜感慨,于是写下了这 首词。
学习目标
因为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是开创伟业的 英雄。
作者借古讽今,暗讽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表达了 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 斗争,统一祖国,以及对苟且偷安,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 与愤慨。
赏析诗歌
5.“生子当如孙仲谋”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 词简要分析。
二问 千古兴亡多少事?
二答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把千古兴亡、国家 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抒 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赏析诗歌
1.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 词简要分析。
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登
京
口 北
固 亭
·
南 乡 子
有
怀
上阙
望神州、北固楼、千古
写景
事、长江流
下阙
万兜鍪、战未休、谁敌
抒情
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 赞美孙权 讽刺当朝
赏析诗歌
1.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 词简要分析。
一问 何处望神州? 一答 满眼风光北固楼。
通过一问一答,写词人登临远望,由眼前美 景引发家国之思,表达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 原地区的怀念。
指曹操与刘备。
历》。仲谋,孙权的字。
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
译
文 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后 代子孙就应该把孙仲谋作为榜样。
本词上下片各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 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
三问 天下英雄谁敌手? 三答 曹刘。
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表明只要励精图治, 定能治理好国家。
通过这些问句,词人借古讽今,抒发了对朝廷的 不满,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赏析诗歌
2.赏析诗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①运用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 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 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对北宋覆灭的伤感无奈,南宋国势的担忧!
赏析诗歌
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词句中的形象。
本句从侧面对孙权的历史地位进行评价,突出了他 的雄才大略。
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 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赏析诗歌
5.简述“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抒情。
“生子当如孙仲谋”借用“生子当如孙仲谋, 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这一典故,赞颂孙权,希 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含蓄地抒发 了词人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爱国 情怀),也暗示了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也 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暗讽):
文学常识
豪放词
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第一个用 “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豪放词特点大体是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 文的手法、句法写词,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 涉于狂怪叫嚣。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 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 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 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 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1.了解词人及写作背景,把握词作大意。 2.品析词句,把握词人登楼所见之景和所抒之情。
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 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 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疏通文意
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南万马乡。子兜·整,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 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代士兵。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占据。
停止。
能力相当的对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
当如孙仲谋。”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
写作特点
一是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二是层次分明; 三是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南乡 子·登 京口北 固亭有 怀
上片 下片
北固楼,望神州 对景 千古兴亡,江水流 抒怀 坐断东南战未休 借古 生子当如孙仲谋 讽今
仰慕英雄 讽刺当朝
年纪轻轻的孙权统率 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 ,发愤图强,战斗不息, 何等英雄气概。
赏析诗歌
4.作者在词中极力称赞孙权的原因是什么?
资料:1.历史是光彩的,现实却是无奈的。同样占据东南,南宋朝廷实 在萎靡庸碌,与金人议和,只想苟且偷安,经历好几代皇帝,无一人如 孙权一般敢与强者为敌,并战而胜之。
2.65岁辛弃疾被重用,在镇江与金军对垒,得以与强敌一较高下。
检查预习
2.听读原文,纠正字音,体会意境。
疏通文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指国家的兴盛和衰亡,朝代的更替。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眺望 中原地区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连绵不尽的样子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译
文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 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赏析诗歌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有问喻答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直问直答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自问无答
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 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 以及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
诗歌主旨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 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 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同时也流露出词人报国 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 廷的愤懑案·元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ǎo]?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南宋豪放派词人 将领 与苏轼合称“苏辛”
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有 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其 诗集《稼轩集》已佚。
诗词名篇: 《青玉案·元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词艺术风格多样, 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 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 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 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 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 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 山的作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词牌名 今江苏镇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南宋·辛弃疾
作者简介
代表作品
主要贡献
辛弃疾
生卒:1140-1207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背景链接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但长 期遭冷落,宋宁宗嘉泰三年 (1203)六月被起用为绍兴府知 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三月, 辛弃疾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 武和建功立业之地,当时成了 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词 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 情,不胜感慨,于是写下了这 首词。
学习目标
因为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是开创伟业的 英雄。
作者借古讽今,暗讽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表达了 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 斗争,统一祖国,以及对苟且偷安,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 与愤慨。
赏析诗歌
5.“生子当如孙仲谋”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 词简要分析。
二问 千古兴亡多少事?
二答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把千古兴亡、国家 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抒 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赏析诗歌
1.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 词简要分析。
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登
京
口 北
固 亭
·
南 乡 子
有
怀
上阙
望神州、北固楼、千古
写景
事、长江流
下阙
万兜鍪、战未休、谁敌
抒情
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 赞美孙权 讽刺当朝
赏析诗歌
1.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 词简要分析。
一问 何处望神州? 一答 满眼风光北固楼。
通过一问一答,写词人登临远望,由眼前美 景引发家国之思,表达对金兵占领的广大中 原地区的怀念。
指曹操与刘备。
历》。仲谋,孙权的字。
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
译
文 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后 代子孙就应该把孙仲谋作为榜样。
本词上下片各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 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
三问 天下英雄谁敌手? 三答 曹刘。
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表明只要励精图治, 定能治理好国家。
通过这些问句,词人借古讽今,抒发了对朝廷的 不满,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赏析诗歌
2.赏析诗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①运用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 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 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