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概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成药治疗
周观彦等[9]采用胆胃康胶囊(由青叶胆、黄芩、枳壳、竹叶、柴胡、白芍、泽泻、茯苓、菌陈、淡竹叶、灯心草等制成)治疗RE30例。结果:治愈2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73.3%(22/30),总有效率为90%(27/30)。孟玲[10]采用舒胃颗粒(由柴胡、川芎、香附、枳壳、延胡索、乌贼骨、浙贝母、陈皮、云苓、白术、石斛、九香虫、黄连、吴茱萸、炒山药、白及等制成)加三七粉配合糊剂卧位服药法治疗RE60例。结果:痊愈28例,显效2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药疗法综述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粘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范畴,约1/3的GERD患者存在RE。该病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上消化道动力障碍,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管裂孔疝等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RE临床上常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为主,长期反复发作且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有向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转归的危险。现代医学对RE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服药物、内镜治疗等,虽可使疾病的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本病易复发、疗程长、药物副作用大。目前,中医药治疗RE已取得肯定的临床疗效.具有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等优点。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RE的情况综述如下。
1.2基本方加减治疗
王文凡[4]采用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治疗RE50例。基本方:半夏10厚朴10紫苏10茯苓15生姜2片,黄连6吴茱萸3黄芪20党参15陈皮10。加减:肝郁气滞加柴胡、枳壳、郁金;胃阴不足加石斛、沙参、麦冬;脾胃湿热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栀子;脾胃虚寒加制附子、吴茱萸、炒白术;久病入络,瘀血内阻加莪术、生蒲黄、延胡索;反酸、烧心明显者加乌贼骨、浙贝母、煅瓦楞子。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早晚温服。4周为一疗程。结果:50例中,治愈23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侯延平等[5]采用疏肝健脾方治疗RE60例。基本方:白芍15g,甘草5g,柴胡10g,枳壳30g,香附10g,川楝子10g,太子参30g,白术10g,茯苓15g。烧心明显者加牡丹皮10g,黄连5g;反酸明显者加海螵蛸30g;呃逆、暖气明显者加旋覆花15g,代赭石30g。用1000ml清水浸泡30min后,文火煎煮40min,取汁300ml,每日服1剂,分早晚2次服用,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胃镜下病变改善情况、提高食管内pH值,减少食管反流的次数,缩短反流时间,增加LES静息压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韩达伟[6]采用疏肝清降制酸汤治疗RE52例。基本方:柴胡12g,郁金12g,白芍15g,瓜蒌仁12g,黄芩12g,旋复花l0g,代赭石15g,甘草6g,海螵蛸l0g,珍珠母20g,煅瓦楞20g。每日1剂,头煎加水500ml,煎取200ml,二煎加水300ml,煎取200ml,2煎混合共400ml,每次服200ml,早晚各1次,共8周。结果:52例中,治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1%。隋吉娟[7]采用旋复代赭汤加味治疗RE45例。方用旋复代赭汤加味,方药如下:党参20g,炙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旋复花15g(包煎),代赭石20g(先煎),佛手15g,苏梗15g,木香10g(后下),陈皮15g,半夏10g,大腹皮15g,莱菔子10g,麦芽20g,神曲20g,鸡内金20g,白及15 g,海螵蛸15g,吴茱萸6g,瓦楞子15g(先煎),浙贝10g,麦冬15g,石斛15g,炒山药20g,黄连6g,甘草10g。日1剂水煎早晚口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45例中,临床治愈29例,显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2%。陈小丹[8]采用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RE68例。加味半夏厚朴汤药用半夏、茯苓各12g,厚朴、苏叶、瓜蒌皮、旋覆花、生姜、香附、蒲公英、威灵仙各10g,白花蛇舌草15g。脾胃虚寒加党参10g,干姜10g,肉桂3g,砂仁6g,胃阴不足加山药10g,玉竹10g,北沙参10g;胸骨后痛甚为气滞血瘀之象,可加失笑散、檀香3g,嗳酸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各10g,或合左金丸。水煎,每日1剂,分2次于上、下午温服,1个月为一疗程。结果:68例中,临床治愈33例,好转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7%。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概况
摘要】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麦(RE)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治疗的手段较丰富。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后应致力于构建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应提高中医科研水平,应开拓新的临床思维,发挥针灸药结合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多种效能综合发挥治疗作用的优势,使能优势互补,提高临床疗效。
1中药治疗
1.1辨证分型治疗
张燕梅[1]将66例RE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实验组辨证分为气郁痰阻型、肝胃郁热型、瘀血阻络型3型,分别采用半夏厚朴汤加减、左金丸加味、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血阻络型总有效率为90.00%。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朱临江等[2]106例RE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4型,分别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竹茹汤加减、香砂六君子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益胃汤加减治疗。结果106例中显效65例,有效3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7%。商玉凤[3]将34例RE分为肝气犯胃型、胃热炎上型、寒湿内阻型、饮食积滞型、胃阴不足型5型,分别采用左金丸加味、泻黄散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加味、保和丸加减、济生橘皮竹茹汤加味治疗。结果34例中痊愈25例,显效9例,总有效率100%。
周观彦等[9]采用胆胃康胶囊(由青叶胆、黄芩、枳壳、竹叶、柴胡、白芍、泽泻、茯苓、菌陈、淡竹叶、灯心草等制成)治疗RE30例。结果:治愈2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73.3%(22/30),总有效率为90%(27/30)。孟玲[10]采用舒胃颗粒(由柴胡、川芎、香附、枳壳、延胡索、乌贼骨、浙贝母、陈皮、云苓、白术、石斛、九香虫、黄连、吴茱萸、炒山药、白及等制成)加三七粉配合糊剂卧位服药法治疗RE60例。结果:痊愈28例,显效2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药疗法综述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粘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范畴,约1/3的GERD患者存在RE。该病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上消化道动力障碍,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管裂孔疝等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RE临床上常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为主,长期反复发作且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有向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转归的危险。现代医学对RE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服药物、内镜治疗等,虽可使疾病的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本病易复发、疗程长、药物副作用大。目前,中医药治疗RE已取得肯定的临床疗效.具有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等优点。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RE的情况综述如下。
1.2基本方加减治疗
王文凡[4]采用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治疗RE50例。基本方:半夏10厚朴10紫苏10茯苓15生姜2片,黄连6吴茱萸3黄芪20党参15陈皮10。加减:肝郁气滞加柴胡、枳壳、郁金;胃阴不足加石斛、沙参、麦冬;脾胃湿热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栀子;脾胃虚寒加制附子、吴茱萸、炒白术;久病入络,瘀血内阻加莪术、生蒲黄、延胡索;反酸、烧心明显者加乌贼骨、浙贝母、煅瓦楞子。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早晚温服。4周为一疗程。结果:50例中,治愈23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侯延平等[5]采用疏肝健脾方治疗RE60例。基本方:白芍15g,甘草5g,柴胡10g,枳壳30g,香附10g,川楝子10g,太子参30g,白术10g,茯苓15g。烧心明显者加牡丹皮10g,黄连5g;反酸明显者加海螵蛸30g;呃逆、暖气明显者加旋覆花15g,代赭石30g。用1000ml清水浸泡30min后,文火煎煮40min,取汁300ml,每日服1剂,分早晚2次服用,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胃镜下病变改善情况、提高食管内pH值,减少食管反流的次数,缩短反流时间,增加LES静息压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韩达伟[6]采用疏肝清降制酸汤治疗RE52例。基本方:柴胡12g,郁金12g,白芍15g,瓜蒌仁12g,黄芩12g,旋复花l0g,代赭石15g,甘草6g,海螵蛸l0g,珍珠母20g,煅瓦楞20g。每日1剂,头煎加水500ml,煎取200ml,二煎加水300ml,煎取200ml,2煎混合共400ml,每次服200ml,早晚各1次,共8周。结果:52例中,治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1%。隋吉娟[7]采用旋复代赭汤加味治疗RE45例。方用旋复代赭汤加味,方药如下:党参20g,炙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旋复花15g(包煎),代赭石20g(先煎),佛手15g,苏梗15g,木香10g(后下),陈皮15g,半夏10g,大腹皮15g,莱菔子10g,麦芽20g,神曲20g,鸡内金20g,白及15 g,海螵蛸15g,吴茱萸6g,瓦楞子15g(先煎),浙贝10g,麦冬15g,石斛15g,炒山药20g,黄连6g,甘草10g。日1剂水煎早晚口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45例中,临床治愈29例,显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2%。陈小丹[8]采用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RE68例。加味半夏厚朴汤药用半夏、茯苓各12g,厚朴、苏叶、瓜蒌皮、旋覆花、生姜、香附、蒲公英、威灵仙各10g,白花蛇舌草15g。脾胃虚寒加党参10g,干姜10g,肉桂3g,砂仁6g,胃阴不足加山药10g,玉竹10g,北沙参10g;胸骨后痛甚为气滞血瘀之象,可加失笑散、檀香3g,嗳酸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各10g,或合左金丸。水煎,每日1剂,分2次于上、下午温服,1个月为一疗程。结果:68例中,临床治愈33例,好转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7%。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概况
摘要】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麦(RE)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治疗的手段较丰富。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后应致力于构建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应提高中医科研水平,应开拓新的临床思维,发挥针灸药结合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多种效能综合发挥治疗作用的优势,使能优势互补,提高临床疗效。
1中药治疗
1.1辨证分型治疗
张燕梅[1]将66例RE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实验组辨证分为气郁痰阻型、肝胃郁热型、瘀血阻络型3型,分别采用半夏厚朴汤加减、左金丸加味、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血阻络型总有效率为90.00%。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朱临江等[2]106例RE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4型,分别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竹茹汤加减、香砂六君子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益胃汤加减治疗。结果106例中显效65例,有效3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7%。商玉凤[3]将34例RE分为肝气犯胃型、胃热炎上型、寒湿内阻型、饮食积滞型、胃阴不足型5型,分别采用左金丸加味、泻黄散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加味、保和丸加减、济生橘皮竹茹汤加味治疗。结果34例中痊愈25例,显效9例,总有效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