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第三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5)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易地保护
(× )
(6)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
2.写出生物多样性概念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含义
① 基因(遗传)多样性 ;② 生态系统多样性;③ 间接价值 ; ④ 潜在价值 ;⑤ 易地 。
无机 污染
有机 污染
重金 属、 农药 污染
成因
危害
水体中富含N、P 等矿质元素
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度增加, 进一步加剧水质恶化,水体缺氧,
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水体中富含有机 物
异养型生物繁殖,水体缺氧,鱼、 虾等水生生物死亡,进而使河水
变黑、发臭
重金属、农药进 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重金属等
入食物链
浓度较高
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以利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②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 也随之下降 ③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 至停止增长 ④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 致地球毁灭
3.连线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核心素养·提能区
(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对点落实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 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 性具有间接价值 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间接价值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 样性;目前人类尚不明确的使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 值;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属 于易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的生态功能,生 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直接价值。 答案:C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2)易地保护:把待保护物种迁至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 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 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
2.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
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解析: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排
3.辨析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四个易误点 (1)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 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 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 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3)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 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 地物种数目锐减。
5.“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
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
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
“赤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
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归纳拓展] 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机制
考点二 生 物 多 样 性 及 其 保 护
[重难深化类]
重温教材·自学区
一、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层次 (1) 基因 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 (2) 物种 多样性: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 (3) 生态系统 多样性: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 价值:食用、药用、科研、文学艺术创作等。 (2) 间接 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 (3) 潜在 价值:目前尚不清楚的价值。
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保护 生物多样性 ,保护 环境和资源 , 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基础自测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 )
(2)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
(3)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学 通过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培养运用逻辑思维 思 分析问题的能力 维
社 会 责 任
通过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 关注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 起的意识
4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第三讲生
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重难深化类]
重温教材·自学区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
3.连线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
核心素养·提能区
深理解 以联系为桥梁——融会贯通·探规寻律
1.分析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在关系
2.从分子水平及进化角度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1)分子水平
(2)进化角度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 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解析:楝树在酸雨喷淋环境下比对照组高度低了约 40%,而
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因此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
影响较明显。题干信息没有给出酸雨对两个树种的种群密度、
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及其他树种对酸雨的耐受性的相关信息,不
能得出 B、C、D 项所述推测。 答案:A
不受天敌制约 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新环境内的物种多样
性 ④其种群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解析:外来物种入侵到新环境的初期,由于没有天敌,环境条 件适宜,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侵入种通过压制或 排挤本地物种,导致迁入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从而减少迁 入地的物种,破坏迁入地的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 构趋于简单。 答案:C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 增加 。 ② 自然资源 大量消耗。 ③ 环境污染 加剧。 (2)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①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 资源和环境 的力度。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 生物多样性 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⑤推进 生态农业 。
深理解 以联系为桥梁——融会贯通·探规寻律
1.明确我国人口增长的“一、三、五”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
对点落实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 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因自然资源丰富,虽然人口增长快,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 但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解析: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环境容纳量。人口增长会带 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口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 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B
重应用 以生活为目的——关注健康·回报社会
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 力增强,再加上“人定胜天”、“人类中心论”等观念的 推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引起了 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环境,迫在眉睫;走可持续发 展道路,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对点落实
3.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C
重应用 以生活为目的——关注健康·回报社会
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不完 全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有400多种,其中危害 较大的有100余种,每年造成的经济和环境损失达2 000多 亿元。因此,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 要措施。
对点落实
复习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第三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2021/4/17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第三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第三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知识体系——定内容
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第三讲生
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核心素养——定能力

命 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物多样性的 观 价值和保护,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念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解析: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
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的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
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
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
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洋,是引发海水富营养 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 答案:D
返回
4.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 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
系统退化。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
定性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 系统的稳态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
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
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
成污染 解析: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导致 CO2 排放过量,打破了生物
圈的碳平衡,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基础自测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开始缓慢下降
(× )
(2)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 √)
(2017·浙江卷,T8C) (3)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
本原因
(√)
(4)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变化与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无关( ×)
答案:B
4.(2017·北京高考)酸雨指 pH 小于 5.6 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
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
度比对照组低约 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
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2017·浙江卷,T8D) (5)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
解氧越多
(×)
(6)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
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 )
2.据梅托斯的“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 型图分析
下面①~④中人口激增可能导致的是 ①②③ 。(填序号)
3.生物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它
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后,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
的现象。例如,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
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
片,成为当地的“害草”。紫茎泽兰“入侵”到一个新环境
的初期,可能会
()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种群数量增长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物种及其基因和生
态系统的总称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
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自然保护区具有科研、科普、旅游等功能,体现了生
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
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解析:自然保护区的科研、科普、旅游功能,体现了生物
放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
主要是由水体中 N、P 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 答案:C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归纳拓展] 以成因与危害为突破口,正确区分水污染的类型
污染 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