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活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活教育”
作者:张明辉
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8期
张明辉
武汉市育才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长期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努力打造适合学生成长的
新育才教育,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学校品质,实现学校健康、人文、优质、和谐发展。
一、新育才教育的提出
新育才教育,是武汉市育才中学在传承和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过程中构建的适合学生发展
的特色教育模式。
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公平性、主体性、发展性为主要特征,以“生态文化”“生机管理”“生长课程”“生活德育”“生本教学”为主要内涵。
它是育才中
学在发掘“育才”品牌文化、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弘扬教育时代精神、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所
形成的,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等先进理论与本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二、新育才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育才教育围绕文化、管理、课程、德育、教学五个要素展开,着力探索践行陶行知教育
思想,创新实施“活”的教育。
(一)营造“活”的教育生态——新育才理念与环境文化
近几年来,我校逐步构建了一整套精神文化体系,为环境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先导和理念
支撑。
我们努力将办学之“魂”附之于校园环境之“体”,精心优化环境文化,营造育人生态。
如校门右侧镶嵌的陶行知铜雕、“爱满天下、教育为公”的名言、“万世师表”(宋庆龄语)
的评价等;一楼大厅以“新育才教育”为主题的文化长廊,介绍了陶行知的生平和生活教育理
论的内涵,阐释了新育才教育与陶行知教育思想之间的传承关系……
(二)施行“活”的管理——新育才生机管理
基于为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考虑,我校探索构建完善了富有生机的、以“三化…“三帮”
为主要特点的管理机制。
(1)“三化”管理
(1)学生自主化管理
近年来,我校以学生会等社团组织为平台,创造条件引导、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化管理。
把选择权交给学生。
“自己的主席自己选”,公开竞选学生会干部,实行现场票决制等。
把管理权交给学生。
学生会在政教处引导下,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和学生干部岗位职责等。
把监督权交给学生。
设立学生监察委员会,独立于学生会之外,主要监督学生干部的履责。
(2)教师民主化管理学校每月一次的校长与教代会代表对话会和每年一次的“合理化建议月”
活动,成为干部接受监督、干群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
(3)学校开放化管理近年来,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校务委员会,吸纳家长、社区人士及教师代表参加,并定期召开家委会、校
委会,主动征询大家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争取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
中来。
(2)“三帮”举措针对我校生源实际情况,我们积极采取“三帮”措施。
帮教师。
学校开办了“行知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名优教师、领导干部等来作报告、搞
培训,并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教育。
帮家长。
我们开办“家长学校”,进行系列化家长培训。
帮学生。
助推学生互帮互学,发挥“小先生制”的作用,将小组学习延伸到课外、家庭,“小手牵小手”,同学帮同学,大家共进步。
(三)建构“活”的课程——新育才生长性校
本课程
一是坚持育人为本。
校本课程开发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注重生活体验。
将教育活动置于具体实在的生活中,或创设情境,或带到生活之中。
三是适应个性需求。
每一门校本课程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发,并由他们自主选修。
四是结合社团活动。
一门课程,也是一个社团,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实施校本课程。
(四)实施“活”的德育——新育才生活德育
“德育为先”,培养学生良好德行,提升学生思想素质,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1)以社会生活实践为重要途径,开展励志教育。
(2)以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生活行为习惯为目的,进行礼信教育。
(3)以模拟社会生活方式开办的“爱心银行”为载体,推行爱心教育。
我校为弘扬陶行知“爱满天下”的精神,开办了“爱心银行”。
“银行”为每位申请成为
爱心志愿者的学生,以“爱心储户”名义单独设立“爱心储蓄帐户”。
每位爱心志愿者还配发
一顶小红帽。
(五)打造“活”的课堂——新育才生本教学
陶行知早年主张“教学合一”,强调“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
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即将学生立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教学
做合一”,进一步强调了教学中实践体验的重要性。
鉴于此,学校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学策略。
(1)研制“预生案”,以学定教。
课前下发给学生填写的“预生案”中有“留白”,即“自学困惑(困惑和质疑)”和“我
的收获”。
“自学困惑”,主要写根据“预生案”进行预习后还不明白的问题,或对课本上的
知识进行的质疑;“我的收获”则记载课堂学习所得的体会或感受。
(2)落实“小先生制”,合作研学。
“小先生制”实质是相信孩子的创造天性和学习潜能。
我们在教学中践行该制,并结合班
级学情,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组长负责组织学习研讨活动,每个成员轮流
担任主发言人,并代表小组参与全班交流。
(3)注重实践体验,教学做合一。
生本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主要落实“做”的三种形式:观察、活动、实验。
在观察中教学。
如语文“关注社会”单元,要求学生各自找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做一些调查,再写出统计过程与结果,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活动中教学。
如数学教师朱金坤在教授比例线段时,对于“相同时刻内物高与影长成比例”这个结论,他不是简单地知识传授,而是设计了简短的户外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测量校园
旗杆高度的方案,并组织测量活动。
在实验中教学。
在科学教育中,尤其重视实验课教学,严格按要求完成每一个分组实验和
演示实验等。
四、新育才教育的成效
在陶行知先生“活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努力办一所“活学校”。
通过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教师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其内涵及真谛,更加关注学生的主
体作用、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身心发展状况,注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他们对校本课程从不以为然到主动参与,从不知所措到规范操作,从一般应付到深度开发,校本课程的“生长性”愈加显现,育人功能更为突出。
对学业评价,他们也逐步由过去“一心装着升学率,两眼盯着好学生”,只重结果、不重
过程,改变为多样性、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及时激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发了学生发展的内
驱力。
新育才教育的实施,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市教育局和《武汉晚报》联合将我校作为“身边的好学校”向全市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