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 唐诗宋词元散曲)教师用书:第4单元-20 关汉卿散曲二首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关汉卿散曲二首
【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内容赏析】此曲写尧庙祭神庆丰收的欢乐场景,抒写作者为民谋福,与民同乐的志向,当是王恽出判平阳时所作。

曲中欢乐的场景描写,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

仿佛又将人们带回到尧舜时那风调雨顺,万民富足,世风淳厚的年代。

用晋人故事来形容尧庙周围空气清爽宜人,也暗含着政简人和、无为而治的意味。

诚能如此,也就不必学渊明吟唱“山气日夕佳”的归隐诗句了。

此曲用典多,遣词雅,意蕴含蓄,在元曲中别成一格。

【双调·沉醉东风】
[识作者]
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5-约1300),号己斋叟(一作己斋,又作一斋),大
都(今北京)人,一说祁州(今河北安国)人,有《关汉卿全集》,我国古
代杰出戏曲家和元代著名散曲家。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
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并受到全
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关汉卿是他那个时代的弃儿,也是中国古代的艺术骄子。

他是元代一位有名望的书会才人,戏班的班主和剧坛领袖。

由于他多才多艺并长期深入民间,积极进行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于是成为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范式的开创者。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
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探背景]
这是一首在伤离惜别中给人以积极向上美感的佳作。

元代统治者对中原文化采取仇视与排斥的态度:汉儒生一度被杀或沦为奴仆;后虽有变化,但汉儒生几乎无路可走,为了生活,更多的是踏入勾栏瓦舍,充当“书会才人”。

一来维持生计,二来“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怫郁感慨之怀”。

元代文人处在中国历史上最落魄的时期,无论精神面貌还是社会地位都无法与意气飞扬的唐士子和峨冠博带的宋文人相比。

本散曲即反映当时的这种生活和思想。

1.本曲是言情之作,与一般的送别抒情曲相比较有什么特色?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

【答案】(1)从内容看,这首散曲虽然跟一般送别抒情曲一样出现依依不舍的送别情景,抒情主人公有“痛煞煞”的表现,以及对友人“保重将息”的叮咛,但没有一般送别抒情曲那种卿卿我我、缠绵悱恻的悲伤和压抑,而是以“好去者望前程万里”的积极之语激励对方,从而体现了一种昂扬向上、充满自信的送别情调。

这既是此曲的独特之处,也是此曲跟一般抒情诗(含抒情曲)的主要区别。

(2)从表现手法看,此曲主要用行为细节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主题。

一般送别抒情曲多用“借景抒情”,即通过典型的景物描写抒发送别时的悲伤情感。

本曲没有常见的景物描写,前两句以“天南地北”“月缺花飞”的比喻,写主人公送别时的强烈感受。

后三句用对比手法,在“痛煞煞”中出现昂扬有力的叮咛祝愿。

中间两句直接写抒情主人公送别时的动态和神态。

总之,这首曲通过主人公送别时的心理感受和细节动作,刻画一个在送别悲痛中给对方以鼓舞和力量的艺术形象。

2.如何理解“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答案】“天南地北”、“月缺花飞”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所写的内容是饯别。

3.作者是如何描写道别的?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什么形象?
【答案】(1)“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写送行主人公的动态与神态。

眼中含泪,是送别的常情;手中举杯,是壮行的表现。

(2)“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紧承前两句写告别时的声态和心态。

声态是“多多保重”的叮咛,心态是“舍不得”的极度悲痛。

(3)“望前程万里”却又体现出抒情主人公积极高昂的心态,充满了一种自信、昂扬向上的送别情调。

就在这精心设计的动态、声态、神态描写中,一个既悲痛难舍、又对人生充满信心的多情主人公形象与众不同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1.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鉴赏】眼下近在咫尺,即刻就各分南北,心痛得好像月缺花飞。

起笔便点明所写的内容是“饯别”。

此两句从时空的角度极写离别瞬间的悲哀,空灵洒脱,以虚带实,奠定了全曲的情感基调。

2.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鉴赏】情人即将离去,想到这里,悲痛万分,但是情人的离去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只好祝福即将离去的人,好好保重。

这是“舍不得”与“不得不舍”矛盾中的果断选择。

从这果断选择和祝愿中,看出抒情主人公积极高昂的心态。

【南吕·一枝花】
赠朱帘秀
[探背景]
关汉卿是玉京书会的杰出代表。

他写的杂剧大多数由旦角主演。

朱帘秀是著名的戏曲女演员。

可以想象,当朱帘秀主演关汉卿的《望江亭》《救风尘》等新作时,该多么眉飞色舞,神采焕发;而关汉卿在写那些聪慧绝伦而身世不堪的妓女的杂剧时,又怎样从朱帘秀等优秀女艺人身上找到原型,汲取素材。

这套散曲记录了一代戏曲作家与女演员的亲切关系,是我国文艺史上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

由于当时朱帘秀已经委身(可能还是被霸占)于一个道士,关汉卿不可能明白表示对她的思念与爱惜,只好通过对珠帘的吟咏来表白。

1.阅读全文,概括每支曲子的意思。

【答案】第一层:首曲,集中描写了朱帘秀技艺的高超和风姿的秀美。

第二层:〔梁州〕是套曲的主体部分,关汉卿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写与“珠帘”相关或相连之事,从而进一步写它的富贵风流和为人气质,曲折表达了他对朱帘秀真挚的倾慕之情,其中还夹杂着苦痛和酸楚。

第三层:末曲〔尾〕。

直接写人,点明“赠朱帘秀”之意,表示良好的祝愿,希望她的夫君珍惜她、爱护她。

从这支曲中,更深刻地看出杰出戏曲家关汉卿对民间艺人的真切之情和深切的关爱。

2.如何理解“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够见”这句?
【答案】凌波殿,即凌波宫,唐代宫室名,此泛指水池边殿堂。

“碧玲珑”句是说清澈的池水倒映出珠帘的影子。

玲珑,形容池水清亮明澈。

这里是以水中帘影的虚幻,表示今后不能再见到帘中人的苦闷,因此后面紧接一句,“没福怎能够见”。

这套曲很可能是赠别的,实际上是关汉卿在用散曲和她诀别,个中分明潜藏着无尽的悲戚。

3.这支散曲表面上句句咏珠帘,骨子里句句写帘秀,请找出相关例子进行赏析。

【答案】
【答案】不直道其名的原因有二:首先是为赞美朱帘秀提供更自由开阔的艺术创作空间;其次是,名花有主,形格势禁,关汉卿不可能明白表示对她的怀念与爱惜,只好托物喻人,语意双关,通过对珠帘的吟咏来曲折寄意。

5.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朱帘秀的?
【答案】(1)赞美她的品格情操。

珍珠、金钩、翡翠、琉璃、紫帐、红莲……这些喻物本身,就显示出非同一般的价值。

甚至可以说曲中所写任何一种与珠帘有关的华美,都是以内在品质之美为基础的华美。

至于对朱帘秀思想情操的刻画,作者重在写她的爱情经历。

“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四句,写尽朱帘秀曾经有过亲密的爱情记忆。

不过,亲密经历不等于随意结合,作者以“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突显的是一种洁身自好、怀春而不放荡的情操,这无疑是朱帘秀情操美的又一表现。

(2)赞美她的高超技艺。

“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

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

这种咏唱,全在于展示朱帘秀的高超艺术,以及令四座惊讶的表现效果。

6.请分析本曲叠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叠词的巧妙运用是本曲的一大特色。

“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中,“萧萧”形容刮风下雨,表达了对雨的不满;“剪剪”形容秋风,表达了对秋风的埋怨;“娟娟”美丽,表达了喜爱之情。

使用叠词,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1.轻裁虾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

【鉴赏】首二句以帘卷和珠灿来比喻朱帘秀的光彩照人,并突出了她歌喉的珠圆玉润。

“虾须”,是竹帘或缀珠之帘的别称,因帘幕卷曲,状似虾须蜷缩,故有此称。

古人常以成串珠玉喻音乐和歌声,所以,首二句破题咏帘,又暗寓对朱帘秀姿容和嗓音的赞美。

“金钩光错落”二句,明是写帘幕辉光闪烁,临风飘动,实则可以理解成是赞美朱帘秀四座皆惊的漂亮扮相和袅袅娜娜的舞姿。

金钩、绣带既是帘幕的附属品,又暗寓戏曲演员行头上的装饰物,用意之巧是令人绝倒的。

2.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

【鉴赏】“似雾非烟”三句,写出了舞台上特定的环境,也写出了演员扮相之美丽,技艺之高超。

写到了帘秀的缥缈轻摇,及其妆点效果、实用功能,自然地使人联想到,上场的帘幕好似烟笼雾漫,化好妆的女演员犹如神女仙姬将飘然而出。

“不许”句表面上是说不允许寻常人随意伸手卷帘,实际上是说演员在酝酿感情,蓄势待发,何时破帘而出得有个“火候”,无须旁人操心。

1.课内素材
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
关汉卿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他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
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有对人民的反抗斗争的热情讴歌。

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杜蕊娘、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

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

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应用角度】这则素材可用于与“关注底层百姓”“民生”“乐观”“奋争”“成功”等相关的话题写作中。

2.热点素材
法国戏剧导演索贝尔:关汉卿的作品永远不会过时
生于1935年的索贝尔是巴黎热纳维耶剧团的创立人。

他是话剧
导演,也曾执导过电影,另外还当过编剧,甚至参演过里维特的电
影《战役》。

年轻时,索贝尔有一段异常珍贵的经历,他在布莱希特
创立的剧院Berliner Ensemble 工作过四年。

在这里,他完成了职
业生涯的第一部作品——布莱希特的《特例和规则》。

聊起关汉卿的作品,索贝尔用词非常斟酌,当然,他毫不吝啬
对大师的赞美之词。

“我觉得他的作品永远不会过时,它们反映的都是很现实的社会问题,比如社会公平,比如女性生存环境,关汉卿对女性充满了同情,你看他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那么机智就知道了。

其实,女性的生活状况是社会最好的X 光片。

”他说。

今年,他在筹备关汉卿的剧本时,做了一些调整。

这一回,他特地挑选了8 个年轻的演员来体验东方戏剧的魅力。

“这是我的一次试验,而且预算也有限,所以我不可能找特别大牌的演员来演,不过庆幸的是,这些年轻人也乐意冒险,戏剧本来就是一个实验,我们人生也是实验么。

”索贝尔解释道。

在索贝尔眼里,关汉卿更是个诗人。

他说:“我欣赏关汉卿,喜欢他苦中作乐的情怀,我的生活需要诗人,那些将诗歌视为生命的诗人,我需要他们告诉我活着的意义。

关汉卿承受的是一种沉重的政治压迫感,他没有把这种情绪付诸生猛的语言,而是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他关注黑暗政治的受害者,同情社会的弱者。


【媒评文摘】 1.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位丰碑人物。

他活动的时代比世界著名的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早300多年,一生创作了60多个剧本,比莎士比亚的剧作在数量上多出近一倍。

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石家庄新闻网2.尽管存在着文字的障碍(特别是曲文难懂),世界人民认识关汉卿还是比较早的。

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且不说,关剧译介到欧洲国家的年份是:英国1821年,俄国1829年,法国1838年,德国1887年,作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都已有一百多年了。

各国的评价都很高,如权威的法国拉鲁斯大百科全书称关汉卿为“第一流的伟大戏剧大家”。

——中国政协新闻网
漫步窦娥巷
屠吉迁
两行低矮的小瓦房,一条幽深的小巷,勾勒出浓浓的乡情。

悄然走过了十六载,多愁善感的我从心底深处对小巷产生了一种眷
恋之情,而对这记录着一段深邃历史的普通的小巷,我想说:“我爱你,
窦娥巷!”
我徜徉在繁华的都市中,品味着古朴淳美的窦娥巷悠远的历史记
忆,感受着这段悠长的历史带给我心灵的撞击。

大家还记得元朝大戏剧家关汉卿的经典剧作《窦娥冤》吧!那“六月飞雪,血溅白绫”的场景,让太多的过往此地的人伤感地离去。

那是一个千古奇冤,是腐朽势力对劳动人民的严重的摧残。

“窦娥”二字,无形中充满了太多的怨气,始终铭刻在后人的记忆中。

我想这与巷子本身独特的内在气质并不相匹配。

因为我知道,凭着我的一支钝笔,无法替巷子传神,但固执的我却偏要触动内在的心灵,倾听那段心酸的历史。

巷子笼罩在蒙蒙的雨雾里,别有一番情趣。

地面半干半湿,冒着轻微的热气。

潮湿的空气中夹着新鲜的泥土味儿,伴随着青草的芳香,扑面而来,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吸上一口,生怕这一切在短暂的一瞬间消失了。

这雨,对巷子里的植物来说,就是一种恩赐。

那些花草,犹如一下子触动了生命的琴弦,贪婪地吮吸着这雨露。

这生命的本能让巷子有了生机,更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美感。

一只小蜻蜓震颤着翅膀,停在一枝枯干上,偶尔震动起细长的尾巴。

雨巷的巷口是孩子们的乐园,银铃般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片,伴随着习习凉风,似乎能够穿透心灵,驱散那满心的惆怅。

小巷美,小巷人更美。

我觉得,巷子里的人们承袭了流水的性格,急湍处汹涌澎湃如豪侠,静流时平静蜿蜒如处子,热情豪放的男人们和宁静温柔的女人们让太多的素不相识的过客们带走太多的感动。

窦娥呀,你的冤情早已得到昭雪,你的善良也早已为后人所铭记,你成为一段历史,你的名字将永远为后人所回忆。

无论身在何处,这条巷子,永远是我心灵的归宿。

我似乎又看到,这古朴年轻的小巷,正向那更加美好的明天走去……
(有删改) 【精要赏析】本文用委婉细腻、饱含感情的文笔,叙写了游览“窦娥巷”的所见所思,由现实到历史,由历史到现实,表达了黑暗历史已成为过去、现实无限美好的主题,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

文章描写细腻传神,字字含情,读后令人感慨不已。

[基础巩固层]
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霎时饯行杯雕栊相映翠湖相连
阁着朱帘秀保重将息事雾非烟
翩跹筛曲槛飞点如绵琉璃色前
【答案】湖—户,事—似,前—浅。

2.填空。

(1)“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首二句便形成了两组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传神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双调·沉醉东风】这首写送别场面的曲子,注重______________等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咫尺与天南地北(空间上) 霎时间与月缺花飞(时间上) 情人相别的内心
感受
(2)心理、动作情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
3.解释下列词语。

(1)将息:
(2)咫尺:
(3)取次展:
(4)奇擎:
【答案】(1)养息、休息,调养身体。

(2)形容距离近,此处借指情人的亲近。

咫,八寸。

(3)随意展看。

(4)托举着。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18980081】
(1)手执着饯行杯,______________。

(2)轻裁虾万须,____________________;金钩光错落,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惹杨花飞点如绵。

(4)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凌波殿前,______________,没福怎能够见。

【答案】(1)眼阁着别离泪(2)巧织珠千串绣带舞蹁跹(3)拂苔痕满砌榆钱(4)锁春愁不放双飞燕(5)碧玲珑掩映湘妃面
[阅读提升层]
5.阅读【双调·沉醉东风】,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首小令描写女子为情人饯别时的离情别绪,深挚真切,哀婉动人,但毫不低沉感伤。

请分析这首小令采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①对比手法。

开篇就用对比:眼下近在咫尺,即刻就各分南北。

这囊括时空的对比,形成灼痛灵魂的环境氛围,奠定了全曲深沉的凄婉情调。

结尾三句也用了对比:在“痛煞煞”中出现昂扬有力的叮咛祝愿,给对方以鼓舞和力量,又体现出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送别情调。

②细节描写。

写行为:手执着饯行杯;写神态:眼噙着离别泪;写语言:“保重
将息”,“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作者抓住人物刹那间的情感表现,从行为、神态到内心深处,将送别女子性格的爽直、情感的真挚鲜明地凸现出来。

6.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吕·四块玉】闲适(二)
关汉卿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南吕·四块玉】闲适(四)
关汉卿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1)第一首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塑造了一个向往那种闲适清静、无拘无束的散淡生活,豪放、及时行乐的主人公形象。

(2)这两首元曲在语言方面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答案】这两首元曲在语言方面体现了元曲通俗浅白、质朴无华的特点。

7.阅读下面一首曲子,然后回答问题。

【导学号:18980082】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1)这首诗用了大量的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绵、醉脸、香风、暮雨”起了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隐”和“粼”,“滚”和“醺”、“阵”和“纷”押韵,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二是加强了寥廓冷落的感觉,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可谓情景交融。

(2)曲子的开头“自别后”有什么作用?
【答案】起句中的“自别后”可以说是点明了曲的内容——离别相思之情,为下文定下感情基调。

[语言表达层]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导学号:18980083】剧本虽然也可以供人阅读,____①____,因而它以明显的舞台性而与其他文学体裁相区别。

剧本要求把生活中的矛盾斗争集中化,____②____。

因而,人物、时间、场景,都要经过精心选择和安排,使之围绕戏剧冲突的发生、发展,进入高潮直至矛盾解决的过程,而异常尖锐、紧张地集中在一起。

____③____,所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答案】①但主要是供舞台演出用②变为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③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
9.临别赠言指的是分别时赠送的一些话语,可表勉励、美好祝愿、真诚的希望或感谢等,毕业前夕,少不了留言赠别。

请你参照例句,分别以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老师的身份,给同学写一则赠言。

不少于20字(含标点符号)。

例句:英语老师——人生可以有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但绝不能有一般过去时和将来时。

【解析】临别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勉励的话,往往片言居要,三言两语中饱含着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自我体验。

写作时要切合人物身份,契合特定的情境。

【答案】示例:语文老师——人生可以有逗号、感叹号、省略号,但不能有句号。

数学老师——人生有曲线、抛物线,但绝对没有直线。

物理老师——人生的痛苦有裂变、聚变、衰变,但绝对没有永恒的不变。

化学老师——人生的方程也需配平,痛苦和欢乐共存,既要感谢欢乐,也要感谢痛苦。

历史老师——曾经的辉煌,只能说明过去,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

历史的改写,依然要靠我们自己。

地理老师——人生和地质勘探不一样,可以向上看、向下看、向左看、向右看,但绝对不能向后看、向下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