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第21章《恶之花》_4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3.《高翔远举》 这首诗的标题将我们引向一种神秘的解释。远 离人世间的平庸和忧郁的源头,诗人在理想的崇高 境界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天空。在展示可视世界和超 验的精神之间的神秘感应时,诗实际上将它所选中 的读者带到了顶峰,在这里,有波德莱尔想要建构 的他的梦幻的宁静。借助于尘世的词汇,诗人激起 了升华、超越以及快乐和自由的情怀。
13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二)波德莱尔———爱情诗人 在与厌烦的争斗中,爱在艺术里占据一个特 别的位置,波德莱尔认识到了人类爱的两种互补的 形式,但却不能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两种形式, 一是在让娜·杜瓦尔身边所感受到的肉欲的激情, 二是他献给萨巴迪夫人柏拉图式的爱的激情。波德 莱尔在肉欲之爱里,更加感觉到的是种审美的快乐 和异国自然风光的悠闲。棕发女子让娜·杜瓦尔的 美和她头发的芳香唤醒了诗人心中的感官世界和阳 光灿烂的景象。
纪律,父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随着波德莱尔年龄的
增加而越来越剧烈。1839年,18岁的波德莱
尔在巴黎拉丁区开始了为期3年放荡不羁的文人生
活。他结识了许多文人,阅读了许多浪漫主义作家
的作品。他特别推崇雨果、戈蒂耶、拜伦和雪莱的
作品。
2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他同时又在巴黎的酒吧、咖啡馆里寻欢作乐, 宣泄浪荡。有着传统观念的家庭要改变他不检点的 生活,于1841年让他外出到印度旅游,这使他 有机会领略了异国的情调。大海、太阳和异域风光 对他影响深刻,为他以后诗歌创作的感受力奠定了 基础。1842年,他向家里索要父亲留给他的遗 产,过上了挥金如土的放荡生活。一位叫让娜·杜 瓦尔的粗俗混血女人成了他的情人,他们之间暴风 骤雨般的爱情对他诗歌的创作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而他和萨巴迪夫人之间则是一场柏拉图式的精神恋 爱,他将她视为自己精神的保护神与避难所,他在 她身上寄托了自己精神的向往与追求。
1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这使得波德莱尔从小对“形象”产生浓厚的兴
趣和遐想,父亲的兴趣和爱好也对他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然而不幸的是父亲在他6岁那年就撒手人寰
,留下了孤儿寡母。母亲在一年后改嫁军官欧比克
少校。继父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很欣赏继子的
聪慧,很想培养他成为达官贵人,但波德莱尔天马
行空的思绪和玩世不恭的心态使他很难遵习俗、守
8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1.《应和》 《应和》这首诗体现了波德莱尔诗歌创作的基 本理论:“自然是座庙宇”,神秘的自然是有灵性 的,他向人类发出信息从而显示自己的存在,与人 的内心世界相互感应,人在这里和神秘的真实世界 进行交流。“柱子说出神秘的话语”,这可以和古 代多多纳神庙里祭司通过橡树叶声音来解读神的旨 意的传说联系起来。人们生活在一个看得见的世界 ,却蕴涵着一个看不见的体系,诗人就是那古代的 祭司,通过解读柱子发出的声音,来解读这一神秘 的体系。
12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5.《献给美的赞歌》 在《美》一诗中,波德莱尔通过一尊面无表 情的雕像来象征理想美的完美无缺,现实的改变以 及艺术家的痛苦。而在《献给美的赞歌》这首诗中 ,诗人提出了一个更加现代化,也更加令人不安的 概念,它和“恶之花”意义是一致的:美是神圣的 还是邪恶的?诗人为忧郁所折磨,拒绝道德或神秘 的追求,最终诗人把美作为治愈苦恼的良药而接受 了它。通过艺术的成功结合,美在这里呈现出了女 性的面容和性格,她也是邪恶的和神圣的,我们也 看到了美的背景是爱的主题,爱也是毁灭和升华的 。
出版社 社文分社
3.《精神的黎明》 这首十四行诗是献给萨巴迪夫人的,诗中表现 了神秘爱情精神的纯洁和肉欲爱情的枯涩之间的对 立,以及纯洁之爱是永恒的保证。波德莱尔在诗中 还表现了只有这种真爱才可能使灵魂战胜物质的理 念。 4.《今晚你将说什么,孤独的灵魂……》 这首诗充满了热情的敬意,萨巴迪夫人不再 是人间凡尘女子:她成了天使来守护着处于卑鄙无 耻、放荡行径中的诗人,她成了缪斯来引导诗人走 向“美的历程”,她成了圣母用充满柔情的权力拯 救诗人。
20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1.《破钟》 这首十四行诗最初的标题是《忧郁》,它表达 了波德莱尔式的恶中最痛苦的元素之一:窒息的感 觉,这种无法克服的软弱无力的感觉,使人无法创 作,甚至无法生存。诗人通过对照的技巧和感人的 比喻,向我们传达了他的怀念以及他的烦闷感觉。 2.《秋歌》 对于被忧郁所控制的诗人来说,秋天不再具有 拉马丁式的温柔的哀伤与大自然相一致的魅力;它 是冬天的预言,身体的痛苦的征兆,通过感应,它 是感觉到重大危机来临的灵魂的苦难。
9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2.《灯塔》 《灯塔》这首诗极为出色地证明源于《感性》 的新的诗歌理念。在四行诗歌的束缚下,波德莱尔 这位出色的艺术批评家通过令人吃惊的魔力,在我 们身上唤起了一些和艺术大师的作品相感应的感觉 。这些艺术家们解读大自然的神秘语言,表现了人 类的担忧,他们是照亮民众道路的灯塔,给民众的 有限生命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尊严感。
3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一、精彩点评 波德莱尔说过:“在这本残酷的书里,我放进 了我全部的心,全部的温情,全部的信仰(改头换 面的信仰),全部的仇恨。”他和浪漫主义作家不 同他确实在自己的诗集里创作了纯粹的诗歌。然而 ,使波德莱尔的作品具有独特性的,是他向读者作 出的真诚坦白:他的罪恶,他的希望,他的失败以 及他的堕落。他和其他著名诗人不同,他们选择鲜 花盛开的外省作为诗意的领域,而波德莱尔却要“ 从恶中提炼出美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6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2.《死后的悔恨》 诗人对永恒和肉欲的追求能够出现片刻的快 乐,但灵魂却得不到宁静和满足。但这种爱情背叛 的温柔之后,波德莱尔感受到了堕落和虚无:所爱 女人肉体的魅力难以抵制地唤起了坟墓的恐怖,肉 体的毁坏以及罪恶的念头,而这一恶念预备了以后 长期的悔恨。
17
外国文学
14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他喜欢看她皮肤的亮光,对于她的妖冶举止, 他把她比作一个跳舞的蛇,或把她的躯体横陈比作 一叶扁舟,张起风帆,徐徐行走,有一种轻柔、慵 懒、舒缓的节奏。他艺术家的敏感在这位黑维纳斯 雕像般的美丽面前极其容易激动。但由于痛苦经历 的伤害,波德莱尔分析了这种爱的苦涩:背叛、残 忍、恶毒、灵魂的动荡。肉欲的爱远没有带来安宁 ,却使他品尝到了罪恶和死亡。
4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意欲勾画出常常伪装真 诚的虚假人类的悲剧:“虚伪的读者,我的兄弟, 我的同类!”这是双重人格的人类的悲剧,人是一 种失败的创造物,心中永远具有天堂与地狱的冲突 :“在每一个人身上,时刻都存在着两种要求,一 个向着上帝,一个向着撒旦。祈求上帝或精神是一 种上升的意愿;祈求撒旦或兽性是一种堕落的 快乐。”正是这一永久的冲突解释了这本表面混乱 的诗集的秘密结构。一部分诗歌表现了向往理想的 胜利,另一部分则暗示了悲惨的堕落以及诗人称之 为“忧郁”的恶德的源头。
通过艺术的成功结合美在这里呈现出了女性的面容和性格她也是邪恶的和神圣的我们也看到了美的背景是爱的主题爱也是毁灭和升华的出版社社文分社外国文学14二波德莱尔爱情诗人在与厌烦的争斗中爱在艺术里占据一个特别的位臵波德莱尔认识到了人类爱的两种互补的形式但却不能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第二十一章 《恶之花》
15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1.《异域的芳香》 在代表着肉欲诱惑的让娜·杜瓦尔身边,波德 莱尔感觉到了异国闲暇的魅力,这和他青年时代的 旅行有关。这首十四行诗就像《头发》一诗一样, 感官的各种感应以及鲜艳的女人迷人的芳香将诗人 带向阳光灿烂和幸福的领地:各种芳香,各种景象 以及美妙的歌声,将他的灵魂送到了梦幻的世界, 诗人在那里“大口吮吸回忆之酒”。
22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4.《忧郁之二》 “我所感受到的,是勇气的完全丧失,是一种 难以忍受的孤独感,对一种模糊的不幸的害怕,一 种对身体力量完全不信任,一种无法找到任何娱乐 的感觉……我不断地自问:这有什么用?那又怎么 样?”(参见《给母亲的信》)诗人暗示了自己永 久的厌倦,这和一种病态的恐惧有细微的差异。在 疲惫颓废的、18世纪过时绘画作品的优雅中,加 入了奇怪的、阴森的景象,把异国情调作为忧郁的 表达方式,对于诗人来说,异国通常是逃向理想的 领地。
23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5.《盲人》 在《巴黎风光》一组诗歌里,诗人从城市里和 城市的活动里去寻找治愈他忧郁的良药。他的思考 总是把他引向孤独,他感到了流亡到神秘国度的恐 慌,陷入了没有上帝引领的人的苦难。在这首诗里 ,盲人的举止更像“通灵人”。 6.《给一位过路女子》 只有在大城市里才能产生这样的诗歌,人们在 城里不断地和不相识的人擦肩而过,每天和一些陌 生的灵魂或幸福偶遇。
24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7.《天鹅》 波德莱尔同批评家圣伯夫谈论他的散文诗, 他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城市诗人,把自己狂热的思想 与闲逛时所遇到的每一事件联系起来,他的《巴黎 风光》这组诗歌就是这样作的:许多回忆和思考都 和一些平凡的场景有关联。 8.《您曾经忌妒过的那位善良女仆……》 向一位女仆致敬是波德莱尔少见的诗歌之一。 他对抚养他长到10岁的老玛耶特女仆怀着深情的 回忆,他当时每天晚上将她的名字加入自己的祷告 。我们在此看到了诗人对地位卑微的人的热情。
18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5.《黄昏的和谐》 这首诗是由萨巴迪夫人引发的灵感。这是一首 马来诗体,第一句诗在最后一句要重复,雨果在《 东方集》中曾采用这一诗体。波德莱尔只采用一部 分词语的重复是为了产生宗教咒语的效果。这首诗 充满了暗示和令人遐想的魔力,逐步将读者引向神 秘的陶醉之中。 6.《通功》 这首诗的标题影射天主教宗教圣徒的教义,根 据这一教义,一个义人的美德可以转换给其他信徒 。由于忧郁而痛苦,加上疾病、过早的衰老,波德 莱尔开始关注自己身体健康的稳定和萨巴迪夫人的 道德。
19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三)波德莱尔的忧郁 在理想与忧郁之间不停息的争斗中,忧郁逐 渐占据了灵魂。作者的人格给忧郁打下了独特的色 彩。波德莱尔的忧伤,物质生活贫困的烦恼,身心 功能的衰退,他的身体与灵魂的垂暮之年,爱情生 活的折磨,衰老和死亡过早的困扰,这些都构成了 忧郁的源泉。在这位诗人心中,还有理想被世人拒 绝的困惑:在这个世界里,现实不是梦想的姊妹。 实际上,波德莱尔的忧郁追根溯源来讲主要是超验 的。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Baude laire,1821—1867),出生于法 国巴黎。父亲约瑟夫·弗朗索瓦·波德莱尔是18世 纪哲学家的信徒,也喜欢绘画艺术。弗朗索瓦·波 德莱尔60岁再婚,娶了一位26岁的孤女,2 年后生下了后来的伟大诗人波德莱尔。父亲年老 得子,对儿子百般呵护,经常带着他在巴黎风景 优美的卢森堡公园散步,给他讲公园里美丽雕像 的神话和传说。
11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4.《信天翁》 这首诗最初的创意是在1859年,和诗人 在1841年在法国海外省留尼汪旅行时发生的一 件事情有关。波德莱尔没有采用浪漫主义诗人使用 的雄鹰的翅膀,或者勒恭特·德·李勒所描绘的骄傲 孤独的大兀鹰来象征诗人,而是选取了一个更加痛 苦的象征:信天翁。它代表了人的双重性,人一方 面被钉在地面上,一方面也向往永生;它特别象征 了不为世人所理解的诗人。在《外乡人》这首散文 诗里,诗人表现出对尘世的厌恶:“我爱那云朵, 经过天堂的云朵……美妙的云朵。”
21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3.《忧郁之四》 在这首诗里,波德莱尔用忧郁的剧烈和反常的 特征来表现忧郁,使忧郁具有更加悲壮的特征。从 一个诗句到一个诗句,在一种不断增大的烦闷的氛 围里,忧郁走向神经分裂的境地,它强烈无序地爆 炸,很快到达了一种放松。但这种放松不是得到了 解放,因为恐惧又占据了被征服的、拒绝追求理想 的灵魂。我们在这些诗句里发现诗意的表达由于感 应的技巧而变得多么丰富多彩:只能通过暗示来引 出病态的含义,人在病态中感到愚蠢的风翅从身上 经过。
5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外国文学
出版社 社文分社
他渗透进了物质和精神感应的神秘领地:他的 直觉总使他领悟到了大自然的秘密,使他触及到了 神圣的彼岸真知。他因此拥有了高等世界的启示, 而这一世界却远离了忧郁隐约的捕捉。艺术为我们 带来了心醉神迷、神圣快乐的预感,而这种预感只 有通过诗歌和音乐我们才能隐约地、含混地、瞬间 即逝地感觉到。逃离现实就可以治愈诗人的忧郁, 他于是努力开始向其他人交流源于美的令人心醉神 迷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