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优秀PPT语文六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古诗三首
二、学字词 读诗文
易写错
záo
里面只有两横
凿 写法:注意“凵” 框儿里面不要写成了 “羊”。
10 古诗三首
三、借注释 明诗意
自由读诗, 注意节奏。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0 古诗三首
三、借注释 明诗意
10 古诗三首
三、借注释 明诗意
与“若等闲”一脉相承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是“烈火焚烧”的结果
对前三句的总结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 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10 古诗三首
三、借注释 明诗意
带着想象, 再读古诗,感 受石灰石在熊 熊烈火中从容 不迫的姿态。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0 古诗三首
二、学字词 读诗文
自由朗读古 诗,把古诗读正 确、读流利。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10 古诗三首
二、学字词 读诗文
17.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别人意见的格言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10 古诗三首
三、借注释 明诗意
【注释】
燕 山:指燕然山。这里 借指边塞。
钩 :古代的一种兵器, 形似月牙。
何 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
笼头。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0 古诗三首
比较异同 体会写法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0 古诗三首
三、借注释 明诗意
【注释】
任 :任凭。 尔 :你。
竹石
xiè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0 古诗三首
三、借注释 明诗意
拟人
坚韧不拔、顽强不屈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形
竹子的全貌
竹子根部的特写 扎根在岩石的缝隙之中
竹石
xiè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0 古诗三首
二、学字词 读诗文
多音字
jìng 坚劲 刚劲
劲 jìn 使劲 有劲
10 古诗三首
三、借注释 明诗意
自由读诗, 注意节奏。
竹石
xiè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寄托了诗 3.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1.《小英雄于连》中“会写”易考查,明白“干涸”的意思。
人渴望能像马 10
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与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1、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 ( 中秋节 )
儿一样被人重 7.我们从小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你欣赏的名言是: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10 古诗三首
四、品意境 悟诗情
有感情地 朗读全诗,想 象情境,体会 作者想要实现 理想的迫切心 情。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10 古诗三首
1.背诵古诗。 2.收集一些与“马”
有关的古诗读一读。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luò 请人原谅说(包涵) 祝人健康说(保重) 求人帮忙说(劳驾)
1.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
络 联络 网络 络绎不绝 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
lào 4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
10 古诗三首
二、学字词 读诗文
自由朗读古 诗,把古诗读正 确、读流利。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0 古诗三首
二、学字词 读诗文
chuí
锤
左右结构
záo
凿
上下结构
10 古诗三首
二、学字词 读诗文
易写错
chuí
锤
最后一横要短一些
写法:左窄右宽, 右部中间“艹”的一 横最长。
10 古诗三首
四、品意境 悟诗情
郑燮又叫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他的画 大多都是“梅”“兰”“竹”“菊”,尤其喜欢画竹,还 在画上留下这一首题画诗《竹石》,目的就是托竹石的坚 韧顽强来表明自己正直倔强的性格,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 低头的高傲风骨。
10 古诗三首
四、品意境 悟诗情
竹石 [清]郑燮
10 古诗三首
一、解诗题 知诗人
于谦
明代诗人,他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 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于谦 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 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煅烧 石灰。只见一堆堆青灰色的山石,经过熊 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 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10 古诗三首
你能背诵一首和“马”有关 的古诗吗?
10 古诗三首
10 古诗三首
回顾方法 一、解诗题 知诗人 二、学字词 读诗文 三、借注释 明诗意 四、品意境 悟诗情
10 古诗三首
一、解诗题 知诗人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10 古诗三首
一、解诗题 知诗人
10 古诗三首
竹石
10 古诗三首
一、知诗人 解诗题
竹石
xiè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是清代诗人郑 燮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 所题的诗。
竹石是指扎根在石缝中 的竹子。
10 古诗三首
二、学字词 读诗文
自由朗读古 诗,把古诗读正 确、读流利。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 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10 古诗三首
三、借注释 明诗意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神 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吹,无论季节怎 样变换,竹子都傲然挺立,坚韧刚劲。
10 古诗三首
四、品意境 悟诗情
郑燮为官清廉耿直,爱民如子。任知县县令时, 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救灾,让老百姓先写 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兴建水池,招收 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欠收,郑燮就把老百姓的 欠条一把大火烧掉。因此而被罢官,从此他以卖画为 生,度过贫寒的一生。
10 古诗三首
比较异同 体会写法
《马诗》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抱负, 《石灰吟》表达了诗人不流世俗、两袖清 风的品格,《竹石》表达了诗人一身正气、 正直高尚的思想品质。三首都是咏物诗, 在表达上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不同点是赞颂的事物不同,诗人借以 表达的情感也就有所不同。
10 古诗三首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马诗》是诗人李贺所作的 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今 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 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 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 愤懑。
10 古诗三首
一、解诗题 知诗人
李贺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字长吉,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 “三李”。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 国家和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 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 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 在郁闷悲苦中去世。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 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使他的诗平 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所以人们称他为“诗鬼”。他留 下了“黑云压城城欲催”“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 亦老”等千古佳句。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实现美丽中国而奋斗!记住,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用、一展抱负、 12.小玲弹琴非常美妙,令人大开眼界,我听后不禁由衷赞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3.拟人句
亲爱的同学们: 保家卫国的雄 心壮志。
10 古诗三首
三、借注释 明诗意
设问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表达出遥遥无期的意味, 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
【注释】 等闲:平常。 浑 :全,全然。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0 古诗三首
三、借注释 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写出了石灰的态度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长征》
10 古诗三首
石 灰 吟
10 古诗三首
一、解诗题 知诗人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 裁,是吟诵、赞美的意思。“石 灰吟”的意思就是赞美石灰, 如《游子吟》《暮江吟》。这 首诗还有一个题目叫《咏石 灰》,“咏”也是古代诗歌的 一种体裁,如《咏柳》《咏 鹅》。古代诗歌的体裁还有很 多,如“行”“引”“歌行”。
luò 右上是“夂”。 23.我国古代诗人中,流传至今最多的诗人是陆游,近万首
2、 课文第一自然段用 总分 的写作手法 围绕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这一中心句 , 写了三层意思,一是 猫老实 ;二是 猫贪玩 ;三 是 猫尽职 。 比喻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3.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09
1.背诵三首古诗,会默写《竹石》。 2.收集运用托物言志这种表达方法的诗歌,
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然后背一背。
“部编1本0”语古文诗教材三解首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 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 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 1、国家意识。 2、目标意识。 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 4、读书意识。 5、主体意识。 6、科研意识。 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
10 古诗三首
三、借注释 明诗意
点明地点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 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空,恰似一把弯钩。
这两句诗写的是边塞战场的景色。
10 古诗三首
三、借注释 明诗意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边读边想象画面意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什么时候才能够戴上黄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 场上奔驰杀敌呢?
10 古诗三首
三、借注释 明诗意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15.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努力工作,一定会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10 古诗三首
四、品意境 悟诗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收集了哪些 关于诗人于谦的小故事?
10 古诗三首
四、品意境 悟诗情
《石灰吟》一诗伴随了于谦的 一生,也见证了于谦的一生。这首 诗不仅仅是在赞美石灰,而是抒发 诗人自己的志向,用石灰来比喻自 己。像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 志。托物言志是咏物诗的一大特点。
样红。”
左右结构 络子 (4)结尾。
学写倡议书时,首先要注意格式。标题要鲜明,正文写清倡议的内容,最后要署名并写上日期。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中丁香“妩媚”的特点,“如同印象派的画”,表达了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洛水 骆驼 烙印
10 古诗三首
三、借注释 明诗意
自由读诗, 注意节奏。
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