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对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普通高中教育急剧升温。
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的形
势十分严峻,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在校生掇学的现象,农村职业教育更是举步维艰。
如何走
出这一困境呢?我认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笔者认为在中等职业学校更从课程改革、教学方式的变革、建立新的教
学策略以及重视实践活动入手,努力为学生创造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
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具有创新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
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那么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培养
目标的达成程度,决定着职业学校的生存空间和发展价值.笔者是职业学院的一位语文老师,发现近几年普通教育中小学教科书随着教育改革的形势而变化,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科书仍
使用多年的版本。
我们现使用的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语文》,这些书一部
分内容己不能适应培养新型人才需要,有些教材设计不够新颖,版面没有吸引力,需要改革。
学校应结合地城特点、专业设置的特点以及周边环境,添置适应学校教学的内容、基地等,
把社会实践、研究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
二、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构建具有创新教育特色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挑战教师的教学观念,变“普教模式”为“职教模式”;变“以书为本”为“以人为本”;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三个要素—学生、教师、书本,把握好这三
者之间的关系是改革教学方式的关键。
长期以来,“以书为本”的教学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不是简单
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应是学习过程中的导演和伙伴。
首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掌握了学法,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将终生受益。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师生之间双向的交流,实现多种沟通,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要做一个真正的伙伴,教师必须转变这些
观念:由学生围着教师转,转变为教师围着学生转;由学生被当做充塞知识的容器,转变成
课堂活动的主人,不仅挑战教师的教学观念,而且挑战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教师的教学
阵地从教室、学校向广阔的社会延伸,形成大教育格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活动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
对于习惯了讲台和照本宣科的教师来
说无疑必须构建全新的能力结构。
三、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变革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重
担首先落到了课堂学上.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
个性。
1.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在
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
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可
以设一些批判性的质疑,也可以设一些探究性的质疑。
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
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
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推
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
另外给学生设一些探究性的质疑,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
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教师在课堂上应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利
用他们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利用教材里现成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继而提
出探究性问题。
2.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斗”为“集体合格”
实践证明,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
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
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
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
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
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笔者认为在英语、语文课堂教学中交流学习更力重要。
3.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面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都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
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四、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其创新能力
人常说实践得真知。
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通过数百次的实践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打破了影响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也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那么在日常的
教学中就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课内小组活动是—种最基本、最有效的实践方式。
它面
向全体,人人参与,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讨论、争论,强化记忆。
差生没有心理负担,可
以大胆实践,在活动中可组织比赛;增强竞争意识,锻炼、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教育要改革、创新,以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肩负的
光荣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