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临床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
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究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临床体会。
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124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
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62)对中风偏瘫换患者采用针灸护理,研
究组(n=62)对中风偏瘫换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对两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质量、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我院选取院124中风偏瘫中
患者进行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生
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关键词】针灸;康复护理;中风偏瘫
中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中风后遗症,通常患者的一侧的肢体肌力功能减退,
临床表现为活动受限或者完全不能活动[1]。
目前来说临床中风后发生中风偏瘫的
机率、致残率以及病死率普遍较高,东风偏瘫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
危险。
同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以对于中风偏瘫患者来说,恢复患者自身
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尤为关键的。
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
对在我院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进行针灸配合康复护理临床价值进行研究。
具体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12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62例中风偏瘫中患者。
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31例,
男性患者31例;最高年龄80岁,最低年龄64岁,平均年龄(71.23±1.15)岁;
其中发病原因:脑梗死36例,脑出血26例;研究组: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32例;最高年龄81岁,最低年龄63岁,平均年龄(71.34±1.31)岁;其中发病原因:脑梗死37例,脑出血25例;两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对中风偏瘫采用针灸治疗的方式。
但患者病情稳定后,对其头部与身体进行针灸,头部主要行针于运动反射区。
同时对患者风池、合谷、太冲、外关、手三里、足三里以及三阴交等基础穴位进行施针。
持续20分钟,每天一次即可[2-3]。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为患者进行被动训练与良姿摆放。
被动运动主要是采用推拿手法与器械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放松患者的肌肉,改善患者的软组织粘连情况[4]。
良姿摆放主要分为三类:仰卧位、患侧卧位与健侧卧位;其中仰卧位是指将患者的头、双侧肩关节以及患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患侧上肢与躯干成直角,伸直患者的肘关节、腕关节以及指关节。
患侧卧位:在枕头上固定头部与背后,将躯干略后仰,向前平伸内旋患侧肩关节,患侧上肢与躯干呈直角,略弯曲膝关节,伸直臀部,保持踏步姿势将健侧下肢放于枕头上。
健侧卧位:头和躯干呈直线,略前倾躯干,向前平伸患侧肩关节,将患侧上肢放于枕头上并且与躯干呈100度角,略为弯曲患侧膝关节、臀部,并将腿脚放在枕头上。
1.3观察指标
本文主要对两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治疗效果等数据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1.4评分标准
生活自理能力:对患者采用生活自理ADL量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生活自理能力越优得分越高。
生活质量:利用生命质量评定量表(QOL)评估,总分为60分,生命质量越佳评分越高。
治疗效果:显效是指患者能够独立行走或者拄拐行走,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肌力达到3级。
有效:搀扶下可以独立行走,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生活基本自理,无效:患者无变化或者恶化。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分析。
χ2检验。
(±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对两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组别
例
数
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
护理前护理后治疗前治疗后
研究组
6
2
64.19±
3.17
88.19±3
.24
34.09±
2.35
51.32±
3.35
对照组
6
2
63.91±
3.27
74.19±3
.21
34.34±
2.34
40.34±
2.85
t/X0.48424.1700.59419.657
2
值
P
值
>0.05<0.05>0.05<0.05
2.2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2.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组别
例
数
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研究组
6
2
40211 1.61%
对照组
6
2
2333611.29%
t/X2
值
4.810
P值
<
0.05
1.
讨论
中风偏瘫患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升高、肌腱反射亢以及肌痉挛等等,致残率比较高,使其生活质量水平下降,因为中风偏瘫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存
在一定的可塑性,改变大脑结构或功能可以减轻病灶的影响[5]。
针灸可以从内刺
激患者的神经,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与大脑供血情况,存进病灶脑电波波率速度,加快病灶组织细胞的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中风偏瘫症状。
良肢位摆放、被动训
练可以有效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等。
二者联合可刺激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
通过本次研究可得,研究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均优于对
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勋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针灸和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
生活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牟清华,尚建霜.观察对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的临
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5):246-247.
2.
肖桂霞.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07):156-157.
3.
郑太金.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作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
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9):143+145.
4.
孔令欣,马云玲.针刺联合康复护理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