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流域水质变化趋势及水环境污染特征研究
牡丹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与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加 自 水处理难 度 , 来 使水厂 处理能力 下降 2% 一 0 进 而 0 4 %, 影 响城 市供 水 。随着 水 源地 上 游宁 安 、 林两 市 经济 的发 海
展, 污染物入江量将 会逐年 增加 , 环境 质量 恶化趋 势令 人 水 担忧 。牡丹江市属工程性缺水 和水质污 染型缺水 的城市 , 因 此加强饮用 水源地上 游污染 的综 合防治 和水 土保持 工作 是 十分重要 的 , 是解决牡丹江城市供水安全的重要 保证措施 。 3 3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 牡 丹江市城 市供水水 源主要为牡丹 江地表水 , 由于水 源 工程及城市供水管网建设 时间较早 , 特别是老 城区还有 一批 日伪时期留下来的老供水 管线 , 漏水 率达 到 2 %左 右 , 0 远高 于国家规定 的标 准。市政管 网因老化失 修等原 因, 在输 水过 程 中, 、 滴 、 跑 冒、 漏损 失较 大 , 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大。 3 4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适应水资源开发利 用的要求 . 目前 , 牡丹江市 城市 水资 源管 理体 制表 现为条 块分 割 、 相互制约 、 职责交叉 、 权属 不清 。水源地 不管供水 , 供水 的不 管排水 , 排水 的不管治 污 , 治污 不管 回用 。由于水 资源 管理 权限不统一 , 使得 各水 部 门依 据 自身 的管理 职能 开展工作 , 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 制 。城市水 资源保护 、 开 发、 利用缺乏统一规划 , 法实现统 一管理和优 化调度 , 无 也无 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集约利用。 35 水源单一 , . 供水保 障存在 隐患 目前 , 牡丹 江市城 区生活 和工 业用水水 源主要来 自牡丹 江 , 现有供水 管 网向城 区供水 。 由于 供水线 路 老化 , 靠 管线 断裂造成大量跑水 的现象 时有 发生 , 为城 市供 水的隐 患。 成 同时 , 取水水源单一 , 如发生水污染 等不可预 见事件时 , 城区 供水抗风险能力较低 。随着城市 的发展 , 用水量也 在逐 年增 加, 这种单 一水 源和供水管 网的老化是城市 供水安全 的最大 隐患 。 36 节水工作有待 于进一步加强 . 牡丹江市水资 源量 丰富 , 由于历史 原 因, 长期 以来 牡丹 江市工业取水 主要依靠 自备水 源地 , 取水量大 , 利用率低 , 节 水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企业 生产工艺 落后 , 工业用水 重 复利用率低 , 加上管 理水 平跟 不上发 展 的需要 , 电力产 如 业用水仍存在直 流冷却 的现象 , 缺少二 次 回用 ; 业灌 溉节 农 水措施不到位 , 没有摆脱 粗放 式 的生 产方式 , 用水定额较 高 , 节水工程建设步伐较慢 。
牡丹江地表水水质特征及评价
1 ”
汀水文站断 面的地表水 的水质情况进行分 析 。 () 1 地表 水 监测 。近 年来 由于 环 境 变 化使 清 澈 的牡丹 江水 有 了较 大 变化 , 因此 水 质 监 测 工作 就 对 人们 的生 活显得 尤为 重要 。在 牡丹 江市境 内有 一条
一
流域总控 制 面积 3 7 .0×1 k 。根 据 牡丹 江 的河 0 m2 流情况 , 将其 分 为上 中下游 3段 , 上游 为河 口至镜 泊 湖 , 段 长 2 5 k 控 制 流 域 面 积 为 I1 河 8 m, .8× 1 0 k ; m2 中游 为 镜 泊 湖 至 乌 斯 浑 河 人 河 口处 , 段 长 河
体 以下 。 2 地 表水 水质评 价
本次地 表水评 价 主要 是针 对上 游 的石 头水 文 站
至牡丹江水 文站 断面 的水 质进 行 的 。因为 这 区间 还 有海浪河 的水 汇人牡丹江 , 以还需对海 浪河 上 的长 所
() 1评价标 准。执 行文献 []文献 [] 准。根据 1、 2标 文献 [] 1标准 , 海浪河从 长汀镇 以下执行Ⅱ 类标 准。 ( ) 价方 法 。采用综 合 污染指 数 法评价 , 2评 其表
( . d i gHy rui I vsiai n s n I si t f l n i g P o ,Mu a j n 5 0 0, hn ; 2 Mu a j n y r l yB r u o 1 Mu  ̄j n d a l n et t na dDi g n t ueo l e a rv a c g o i t He o d n d ni g 1 7 0 C ia d ni g H d o g u e f a a o a He oli n rv , d ni g 1 7 0 ,C ia i r i g P o . Mu a j n 5 0 0 hn ) l ga a
敦化市牡丹江流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过信息系统、 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源自多种信息。因此, 被 动 的 、手 工式 的档案提 供利用 方式必 然逐 步被主 动的 、 现 代 化的档案服 务方式所代 替 。 案部门可 以在网页上通过 档
3 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 ) 档案部门应该改变传统 工作模式 ,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 自动上传的工作窗 口,
的变化过 程 。 具有 春汛和 夏汛 双峰型特 点 。多年平均 地下 水资源 量为 5 x 0 m/ , 化市境 内牡丹 江流域 多年 平 . 8 3 敦 2 1 a
・
3 ・ 2
2 1 年第 1 期 01 2
东北水利水电
水利信息化
询、 利用服务, 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
自南 向北流 经敦化 、 宁安 、 丹江 等市 , 黑龙 江省依 兰县 牡 在
汇入松 花 江 。牡 丹江 流域 地处温 带大陆 性季风 气候 区 , 在 敦化 市境 内流域 面积 996k , 占全流域 面积 的 2 .%, 3 m2 64 占敦 化 市 行 政 区域 的 8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为 6 78 31 0.
良好 , 但牡丹江干 流及其主要 支流在城镇 下游 河段的水 体, 由于 受 水文 地质 环境 影 响和生 活和 工业 用 水的 污染 排放 影 响, 水体 受到较严重 的污染 , 主要超 标物 为氨氮 、 化学需
( 下转第 6 5页 )
牡丹江流域在敦化市境内夏季多雨, 浅层地下水随机 变化大。 而冬季干旱少雪, 浅层地下水稳定, 年内地下水位
库容 0 1 l8 3 利库容 O 9 1sn。 小石河水 库有 . x0m , 6 兴 . x 0r 除 2 3
牡丹江市地下水环境污染及对策研究
牡丹江市地下水环境污染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牡丹江市地下水环境的质量现状、分析了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对策建议,为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对策地下水环境问题是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在人民生活、城乡建设和工农业生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现就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对策建议。
1.牡丹江市城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1.1地下水资源现状牡丹江市为地下贫水地区,牡丹江由南向北流经市区,年均流量164m3/s,是城区主要供水源,市区地下水资源仅0.5亿m3,属重碳酸盐型低矿化度高铁淡水。
人均占有资源不及黑龙江省人均地下水资源的20%。
城区存在两个大型降落漏斗。
牡纺降落漏斗范围4k㎡,丝绸厂漏斗范围2-3k㎡。
1.2地下水水质现状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对地下水进行评价。
企业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差,超标率达80%。
主要超标的项目有色度、浑浊度、嗅和味、铁、猛、硫酸盐、砷、细菌总数、总硬度、亚硝酸盐和氨氮;市区周边地下水水质状况良好,除温春镇和青梅村的高锰酸钾指数和北山别墅和温春镇的亚硝酸盐略高外,其余均达到地下水III类标准;主要矿泉水水源地水体均符合地下水III类标准,水质良好。
总体上,牡丹江市区地下水铁、锰以及氨氮和亚硝酸盐偏高,企业地下水污染区集中在市中心工业区。
2.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2.1地下水存在的主要问题牡丹江地下水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主要问题是铁、锰以及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污染。
在牡丹江的阶地上,出现所谓的“铁锰质水分布区”;在牡丹江河谷及麻花沟、放牛沟等地,出现所谓的”肥水分布区”。
2.2地下水污染成因分析氨氮和亚硝酸盐的主要原因,牡丹江地下水埋深较浅,一般小于5m,易受人为污染。
工业废水不加处理、排放不达标进而污染地下水。
生活垃圾及工业固体垃圾、农业氮肥地下渗透。
铁锰偏高还与牡丹江地貌特征有关,市区含水层为玄武岩及第三系白垩纪的砂砾石,含铁较高。
牡丹江市饮水安全问题的探讨
建筑 施工 中混凝 土 质量控 制 有效 措施
具 哲 ’ 张 宏 海
(、 1 黑河市龙 江建筑工程公 司, 江 黑河 14 0 2 黑龙 江省锦 融工程 项 目管理有 限责任公司 , 黑龙 630 、 黑龙 江 黑河 14 0 ) 6 30
摘 要 : 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 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已 随 我 进入 了一个崭新的 时期 , 而混凝土作 为一种主要建筑材料 , 它的质量好坏 , 既影响结构物的 安全, 也影响结构物的造价 , 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是 关系到每 个工程 成败主要因素之一。分析 了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 因素以及具体质量控制措施。 关 键 词 : 凝 土 ; 量 ; 制 混 质 控 , 1 原材料控制。 普通混凝土是由 水泥、 细骨 水、 料、 化学外加剂、 矿物质混合材料 , 按比例配合 , 经 过均匀拌制, 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 石材。 在这 n 种组成成份中, 监理工程师、 质量控制 工程师应着重在工程资料和实物检查两方面 。目 前, —些地区实行的 盆 证 取样送检制度值得肯 理见 定。 .水泥。 1 1 水泥有多种品种、 标号应根据设计图 纸的要求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 选择 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 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 标 号水泥进 行试 配。l 砂 。 2 细骨 料砂 , 点检查 要重 其 质地 、 配 、 模 数 、 泥量 和有 害 物质 含量 。 级 细度 含 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 这两项对于混凝 土强度的影响较大。 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 3 有害物用质( %, 云母、 有机物 、 硫酸盐等 ) 含量不 应超过 2 1 石子。 %。. 3 粗骨料石子 , 应重点检查其质 地、 、 级配 针片状颗粒含量、 泥量及最大粒径 。 含量 般采用 1 m的碎石 , c 卵石—般能用于结构受
牡丹江地区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牡丹江地区生态环境调查报告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总面4.06积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辖海林、宁安、绥芬河、穆棱、东宁、林口和东安、西安、阳明、爱民10个县(市)、区,拥有汉、蒙、满、回和朝鲜等十几个民族,其悠久历史,文化丰富。
同时牡丹江是一座综合性的工业城市、旅游城市,中国主要沿边开放先导城市。
“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沿边近海,商贸发达”,突显了它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经济位置,东与俄罗斯滨海边区接壤,南与吉林延吉市毗邻。
是东北“丁字型”铁路干线的起点同时开通了十几条国际、国内航线是东北经济板块和俄罗斯远东经济板块的连接点,商贸物流辐射面积广泛。
其森林覆盖率达62.3%,木材年采伐量达100万立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单板生产基地、木材集散地,“中国新兴地板之都”和“中国国际木业之都”,其矿产资源也极其丰富,火电、水电、风电储备量极大。
在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的滋润下,素有“塞北江南”和“鱼米之乡”的美誉。
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然而在这优越的背后也有许多的问题。
比如:水源问题、空气污染问题、动植物危害等。
“水是生命之源”,这可以看出水的重要性,牡丹江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达10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达25.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103.2亿立方米。
根据牡丹江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的牡丹江干流各断面丰、平、枯水期结果。
按照相应的水环境分类评价标准知:除花脸沟断面外,牡丹江其余各断面水质污染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超标的主要为高猛酸盐指数、氨氮,超标倍数分别为 1.02-1.63、1.02-7.58。
主要原因是由于牡丹江市各排污口年排放废水8846万吨,其中排放污染物COD达14400吨,氨氮达1544吨,另外,在牡丹江沿岸分布有大量村屯、耕地,丰水期农田残留的农药化肥、生活垃圾、污水以及人畜排泄物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使河流水体中各种污染物超标,导致河流水质下降。
“十二五”牡丹江城市断面水质量达标规划
u 河流断面平 一 均
: 蒙
丹 江城 市断 面水 环境 质 量水 质类 别 见表 l 枯水期流量分别计算。( 。 以枯水期流量计算为 ( 注:其 中柴河大桥为主要的城市控制断面 , 因 主 , 该 水 期排 污 口对河 流水 质 影 响最 大 ) 因在 牡丹江污水绝大部分在其上游排放 ) 224系数选择( .. 见表 2 3 、) 2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及结果 3计 算 结果 及 措施 21计算 模 型 . 31 . 计算 结 果 ( 表 4 5 6 见 、、) 根据牡丹江的实际情况 , 我们采用一维模 该计算说明 , 为在 2 1 0 5年城市控制断面达
~
=2 5 " —4 。 5 l 。 丹 江 市 位 3 4 0 5 9 2 牡
Q Cp+ v
—
—
Q  ̄p二 J e。『 C —
—
3
嚣 4 …o 6 0 &. 。  ̄。 0 - o 6
: s : : o :
+ 【 40 8 0u 6 J 兰 圭 : 至 茎! ! 竺 兰 : ! ! ! ! ! 圭 : 茎! ! ! ! 于中国气候区域东北区的松嫩副区。气候类型 属 于寒温带大陆季风区中的半 山间温和半湿润 式中: 表 5牡丹江排 口控制断面响应系数( 0 、 C D 氨氮) 区, 四季变化明显 。 根据气候特征和水环境监测 c 排 污 口下 游 水 质 组 一 —葡 ■— — —— —砀 — 一 工作需要 , 把一年分为丰水期( 、 、 )平水 分 浓 度 , g ; 7 89月 、 a L r / 口 称 L t (/) lO污染 (】 ) 1 t 染 (7 ) 名 污染 Ⅲs t ms 0 污 O O ’ O / 0 m5 期 ( 、 、、0 1 )枯 水期 ( 、 、 、2月 )作 4 56 1 、1月 、 12 3 1 。 为 松花 江 的 第二 大 支 流 的牡 丹 江 自南 向北 贯 穿 流 j , s 基 m/; 的影响 的影响 曲影响 于 整个 牡 丹 江 市 区 , 全长 度 为 76公 里 , 丹 其 2 牡 X一 河 流 纵向距离 , : 北安 上 7 4 m 河 升o0 0 上 .5 6 升o1 [ 0 上 8 升n4 0 0 江市区境 内 3 5 7 公里,市区江段海浪水文站多 K 一污 染 物综合衰减 柴 当 上 珂 板 升0 4 上 ・ 6 上 0 0 升o5 0 0 升m4 8 0 0 年 平 均 流 量 15 3 ,枯 水 期 最 低 日平 均 流 量 系数 ,/; 6 m/ s l d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3.m/, 最 大 的 饮用 水 取 水 地 位 于 市 区上 44 3 两处 s Q 上游 设 流 来水 计 量, 查 ± 堑 壅 苎 墨 查 堕 丝 苎 断面 实腓 质 毵斛水蔗 污粕 赫 t 游海浪江段 , 日平均取水量约为 3 O万吨。牡丹 m : 江市辖江段共设置监测断面 7个 ,其中干流监 c 上 游 来 水 设 计 水 — ■两 丽 丽 一 - 莉磊 丽 r i 可 面 蕊 广— 两 测断面 6 , 个 支流监测断面 1 。江滨大桥 , 个 柴 质 浓 度 , /; mg L 数 算) 推 /0*0 0 71= , 】0 河大桥断面为控制断面( 城市控制断面 )这二 , Q 污水设计排放 流量 , —— — —— — —— — —— — —— — —— —— — —— _ 一 二 : 到规划水质, 牡丹江 C D至少减排 7 4 O 12吨。 个断面的监测结果基本反 映江水流经市 区后的 c 污水排放 污染物浓度, m 。 32 -采取措施 水 质 变化 情 况 。 22计算方法及过程及参数的选择 . 主要是建立两个系统 ( 污染控制系统和污 1 牡丹江城市断面水环境质量现状 . 2 221 .. 计算过程为采用距离以排 口为起点 , 染治理 系统 ) 。污染控制系统是按照“ 流域总量 牡丹江 于流的主要污染 因子是高锰 酸盐 0 0吨 C D时对最 控制” O 的原则 , 控制各单元的允许排放指标和削 指数和氨氮。 依据《 黑龙江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通过 实际排污 口的每排放 1 减指标 , 在全流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污 划》 评价:牡丹江市河流水质状况为良好 , 共监 近的监测断面 的影响。 2 .监 测断面 的浓度 我们采取 实际监 测 染 治理 系统是通过 “ .2 2 单元 治水 ” 的要求 , 根据总 测7 个断 面, 其中大山咀子断面、 花脸沟断面和 量控制和削减计划 , 因地制宜 , 有重点 、 有计划、 江滨断面达到水功能区划分类标准 ,断面达标 浓度进行。 223流量按照北 方的实 际情况用丰 、平 、 有 目标地推进污染源的整治工程 。 .. 率为 4 .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 。 2 %。 9 牡
牡丹江市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及达标情况分析
Mu a ja gWae ai n o l n eStain u cin d nin trQu lya dC mpi c i t s n t s t a u o F o
Ar a Ana y i e l ss
YU if n , Hu —a g xu i —in M n la g
ma a e n e o n g me t c mme d t n r n ai s o
I 地 理 概 况
牡 丹 江 市位 于黑 龙 江省 东南 部 ,是 黑 龙 省东 南
2 气 象特 征 与 河 流 分 布
牡丹 江市 属 中温带 大 陆 性季 风 气 候 ,年 平均 气 温 61℃ ,年 降 水量 597Fm,年 日照时 数 2398 . 7. i l 3 .
fn t n l ra me n bet e , n orso dsut n f ae ol at it e vraen t ny h edo u c o a aesi l a dojc v l a dcr p n tao s t p l tnsnot e, l o l e e f i t y i y e i i ow r u hf i o t n
测 区 内河 网密布 ,地 表 水资 源 丰富 。主要 有 牡
丹江 、穆 棱河 、绥 芬河 3大 水 系 。江河 总数 为 667 7
“十二五”期间牡丹江流域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解决牡丹 江的 污染及水质安全保障 问题 , 在 支流 中起 到 示范作 用, 从 而防止危 五 ” 规 划 思路 为依 托 , 以牡 丹 江 流 域 为例 , 探 讨 小流 域 的 水 污 染 防 治 对 策 。 关键词 : 牡丹江流域; 水污染 ; 防治 中图 分 类 号 : X 5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第3 8卷 第 5期 2 0 1 3年 5月
环 境 科 学 与 管理
ENVI R0NM匮NTAL S CⅢ NCE AND M ANAGE Ⅱ NT
V0 1 . 3 8 No . 5
M 2 01 3
文章 编号 : 1 6 7 4— 6 1 3 9 ( 2 O 1 3 ) 0 5- 0 1 0 0一 o 4
Ab s t r a c t : Mu d a n Ri v e r ,t h e s e c o n d l rg a e s t t ib r u t a r y o f S o n g h u a Ri v e r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i r v e r b a s i n f o r wa t e r p o l l u t i o n p r e v e n —
wh o l e S o n g h u a Ri v e r Ba s i n .B a s e d o n t h e p l a n n i n g g u i d a n c e o f t h e 1 2 t h F i v e—y e a r P l a n,t h i s a r t i c l e s t u d i e d t h e p o l l u t i o n p r e v e n -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牡丹江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牡政发〔2016〕4号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牡丹江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牡丹江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牡政发〔2016〕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牡丹江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15届5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4月13日牡丹江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黑政发〔2016〕3号)精神,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水生态安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水污染防治工作部署,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对江河湖库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坚持政府市场协同,注重改革创新;坚持全面依法推进,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坚持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坚持全民参与,推动“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创建生态宜居、和谐幸福牡丹江。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牡丹江地区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大幅减少,饮用水安全有效保障,地下水质量保持稳定,水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主要河湖生态水量得到基本保证。
到2030年,牡丹江地区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
(三)主要指标。
黑龙江省牡丹江流域河流水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8期资源与环境科学摘要根据黑龙江省境内牡丹江流域2019年9个河流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资料,分析了2019年牡丹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现状。
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境内牡丹江流域河流水环境质量较好,污染类型主要为有机污染。
对境内流域主要存在的水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流域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河流水环境质量;现状;问题;牡丹江流域;黑龙江省中图分类号X8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8-0142-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8.06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黑龙江省牡丹江流域河流水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董彭旭于晓英(黑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6)牡丹江全长693km ,黑龙江省境内流域面积为2.68万km 2,为松花江下游右岸较大支流,发源于长白山牡丹岭,自南向北流经敦化、宁安、海林、牡丹江、林口、依兰等市(县),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汇入松花江。
流域形状近似长条形,长轴呈南北方向,地跨吉林、黑龙江两省。
沿程纳入较大支流7条,牡丹江市以上有沙河、珠尔多河、蚂蚁河、海浪河;牡丹江市以下有五虎林河、三道河、乌斯浑河。
干流两侧支流分布均匀。
牡丹江流域位于我国北方高纬度寒冷地区,属中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严寒干燥而漫长,结冰期长达5个月;夏季炎热多雨。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0~750mm ,雨量自上游向下游递减;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6—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区域河流存在冰封期与非冰封期的差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较大,冬季河流流量普遍较小,甚至部分支流出现断流现象[1]。
现对流域水环境进行分析,以期为流域管理提供参考。
1河流水质状况分析1.1数据与方法选取2019年黑龙江省境内牡丹江流域9个河流监测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和年均水质监测数据资料,监测断面位置见图1。
牡丹江区域水资源状况分析
区人 口 7 .4万人。分析 范围 内主要行 政区为牡丹 江市 区、 81 海林 市 、 宁安市及林 口县 的柳树镇 , 总人 口17 5 万人 。 6.5
区, 地下水化学类型 比较单 一 , 主要是重 碳酸 钙 、 、 镁 钠型 , 此
类地 下水 是牡丹江市山间河谷盆地 主要地 下水类 型 , 占已监 测水 点的 9 %以上。局部为重碳酸 、 0 氯化物——钙 、 、 镁 钠型
2 区域 水 资源状 况分 析
2 1 水 资源量及 时空分 布规 律 .
牡丹江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 资源量 12亿 m , 年平均 0 多 地下水资源量2 . 5 2亿 m , 丹 江流域 多年 平 均水 资源 总量 牡 约132亿 m 。 0. 。 牡丹江流域莲花 水库 坝址 以上 的牡丹 江 市行 政 区域多 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5 . 6 7亿 m , P=7 %枯水年地 表水资源 5
量 4 . 1 0 m , 9 %特枯 水年地 表水资 源量2 2 6 ×1 P= 5 5亿 m ; 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2. 26亿 m , 扣除重 复计算 量 , 析范 分
水, 主要分布于牡丹江左岸城 区中心地带 和牡丹 江右岸兴 隆
镇。
2 3 水资源开发利用 .
经统计 ,05年 牡丹 江 流域 分 析范 围 内现 状 总用 水 量 20 94 . 8亿 m 。其 中城镇供水量合计 为 5 5 。 .2亿 m , 占总用水 约 量 的 5 .3 ; 业 用 水 量 3 6亿 m , 占 总 用 水 量 的 82% 农 . 约 3 .7 。分析范 围内现状用水量见表 1 79% 。 表 1 分析范 围内现状用水情况表
牡丹江水功能区水资源现状质量评价
丹 江柴河 工业 用水区 ; 浪河 海林市饮 用水源 、 业用水 区 ; 海 工 穆棱 河穆棱 市农业、 饮用用水 区 ; 穆棱 河西 大桥过 渡区 ; 穆棱 河鸡 西市饮用 、 农业用水 区 ; 穆棱河 鸡西市 过渡 区; 穆棱 河鸡 东、 山农业用水 区 ; 密 七虎林河虎林 市农业用 水 区; 绥芬 河东 [ 收稿 日期 ]0 0—1 21 0一l 3
芬河 东宁县国界缓冲区 ; 小绥芬河 东宁县源头水保护区 。
水功能二级 区 1 3个 : 牡丹江牡 丹江市 饮用水 源 、 业用 工 水区 ; 牡丹江勃海镇农业用水 区 ; 丹江牡 丹江市 过渡 区 ; 牡 牡
准值 为界 限 , 出超标项 目和超标倍数 。 给
3 1 保护 区 .
保 护区 2 0 平均 水质 类别 介 于 Ⅲ 一V级 , 0 9年 水质 类 别 Ⅲ类 的有 3处 , 占评 价监测 点总数 的 5 . % , 质类别 Ⅳ类 00 水 的有 1 , 处 占评 价监测点总数 的 1. % , 67 V类水质 2处 , 占评
21 0 1年 第 2期 ( 3 第 9卷 )
黑 龙 江 水 利 科 技 H i nj n cec n ehooyo Wa r o srac e og agSineadT cnlg f t nevny l i eC
No 2 2 1 . .0 1
( o a N .9 T dl o3 )
林市开发利用区 ; 穆棱 河穆棱 市 源头 水保 护 区; 棱河 鸡西 穆
市开发利用区 ; 棱河 虎林 市缓 冲区 ; 虎林 河虎林 市 源头 穆 七
水保护区 ; 虎林 河 虎林市 开发 利用 区 ; 七 七虎林 河 虎林 市缓 冲区 ; 绥芬河东 宁县 开发 利用 区 ; 绥芬河 吉一黑 缓 冲区 ; 大 绥
牡丹江流域林口县沿江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摘要
通 过对 牡 丹江 流域林 1 县 区段 沿江 面源 污染现 状 的调 查研 究 , 牡 丹江 流域 林 1 县进 行 水质 污 染状 况评价 , 3 ' 对 3 ' 通过 推算 得 出牡
丹 江 流 域 林 1县 沿 江村 镇 年 排 放 生 活 污 水 、 圾 、 禽 粪 便 、 肥 、 药 分 别 为 1151 5O 1 0 .2 5 1 .13 13 ~ 9 .5 3 .0t根 3 ' 垃 畜 化 农 8 5 .0、54 70 、23 14 、7 .0 3 71 、 6O , 据 产 生的 污染物特 征 , 出了相应 的防 治对策 。 提
Ab t a t Th u rn o sr c e c re tn n—p itp luin sau fLik u c u t fMud n Rie sn wa e e r h d, n h ol t n sau fLik u on ol to tt so n o o ny o a v rBa i s rs ac e a d te p lui tt so n o o c u t ln da v rwa v l ae h o g c esn h a ifr to . e rs t h we h tt v r 1wae u lt fLik u c uny o n yao g Mu n Rie se au td tr u h a c s ig te rw no mainTh eul s o d t a heo ea trq aiy o n o o t s l wa ls o reTh oltn so n o o n yicud d d me t se tr h u e od g r a e,ie tc se,etl e n e t iewi sca sV rwos . e p lua t fLik u c u t n l e o si wa twae , o s h l ab g lv so k wa t frii ra d p si d t c z c h 11 5 1 50 1 070 5 141, 713 ~3 7 1 t n 6.0t rs cieyAc od n ot h r ce so h oltn s terltv o to 8 5 .0,54 .2, 23l . 3 .0 9 .5 a d3 0 ,e pe tv l. c r i gt hec aa tr ftep lu a t ,h eaiec nrlme s r s a u e a d rc mme d t n r rp s d n e o n ai sweepo o e . o
牡丹江南湖水系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对策
高溶解氧浓度 . 改善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此外 , 它还能通过改变底泥界面的厌氧环境为好氧环境来 降低 内源性磷的污染负荷 , 也可 以降低氨氮、 锰 铁、
3 13 加强南湖公 园术体养殖业的管理 。 .. 大幅度削
Vu 1 on0 L 6 Je 1 ,N 6 2
3 面源污染治 理对策
3 1 污染 防治对 策 . 3 1 1 加 强 污染 源的整 治和 生活 污水 的集 中处理 , ..
控制入 湖 泡废 污水 量
系统 , 严格按照《 牡丹江是水功能区划》 既定 的水质
目标 , 加强湖泡水资源综合管理 , 充分发挥湖泡在调
n l hsp p ra ay st ersl n u r ad tec re p n ig c u tr a ue dte t n a ue o l t n pe l a y,ti a e n  ̄ eut a d p tf w r ors o dn o neme s rsa ame t s rsfrp l i r— l h s o h n r me o u o
v nin a d c nrli re rvd e e sr ce t cb ssfrtes san beui zt n o tre vrn n n e in le e t o to no d rt p ien c says ini a i utia l tiai fwae n i me t drgo a - o n o o i f o h l o o a
2o砌 08 2 7—0 0 O 1
南湖水系污染来源主要有 : ①大气沉降 , 主要 是尘土、 氮磷、 硫化物等 ; 雨水 , ② 大气 中的污染物 ( 主要是地表积 聚物、 土壤颗 粒、 化肥农药残 留物、 营养盐等) 随降雨 冲刷径流进入景观水体 ; 枯枝 ③ 落叶 , 水景岸边的植物以及水体中水生植物 的枯枝
牡丹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及特征分析
p jc rao all h v epa n aetetre t radtew r e i l t n t e ̄net , aete m et esn e b y, aet l a dhv gt of w r okt d a wt p li ,a t l me ih v h n h a o h o l h o uo h li t h
中 图分 类 号 :5 2 ) 2 ( 文献 标 识 码 : A
A a z nteWa r un t adC aat u aj n i r ai nl eo t aty n hrc rnM D ni gRv s y h eQ i ei a eB n
Wa i ng Me
t yo teMu a i h d n彤 v rAra n a itdtep lu o h rce teM u a 彤 v r e a I r e oetbiht n g e tf e e .a dh p ne lt nc aa tr h d so h o i f o n e Ar .n od rt sa l ma a et s o h
本 文作者结合 自身的 实际工作 , 评价 了牡丹江流域的水环 境质量 , 并指 出了牡丹 江流域水环境 污染特征。为制 订合理 的治理方案 , 并有 重点、 有计 划、 目标地推进 污染源的整治 工作具有现 实意义 , 有 同时对研 究牡 丹江流域 水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 具有重要 的 实用价值和指导 意义。 关键词 : 水环境质量 ; 特征 ; 可持 续发展
Ke r s tewae u ty;c aa trc n n ed v l n y wo d : trq a i h n t h rce ;o t u e eo ig i p
以牡 对牡 丹 江市 辖 区 内的牡 丹 江 流域 的水 质进 行现状评价。在牡丹江市境内牡丹江流域的长度为 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从表 1 析可知 : 分 46 8i, 1.k 主要支流为海浪河和乌斯浑河 。镜泊湖 , n 莲花湖 为牡 丹江 干流上 的河道 型湖泊 。牡 丹江 市环 从 以上数据 可 以看 出 , 丹江 江水在人 牡丹 江镜 牡 境 监测 中心 站在 牡 丹 江 干流 、 流 和湖 泊 上 共设 有 内时就已污染 , 支 经过镜 泊湖及江水 的 自净 作用 , 流至海 江滨断面污染有一定削减, 流经市区后再一次受到 1 个监测断面和垂线 。评价参数主要包括 : H 溶 浪、 4 p、 至柴河断面污染程度达到最重 , 与海浪断面监测 解氧、 高锰 酸盐 指 数 , 化需 氧 量 、 氮 、 发 酚 、 生 氨 挥 总 污染 , 结果相比较, 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值增加了21 m / 。 . gL 3 铅、 总铜、 总锌、 总磷、 氟化物 1 个项 目为评价指标。 1 见 图 1 。 20 年各断面主要超 标污染指标各水期监测 05 结 果统 计 , 山咀 子断 面 丰 、 大 平三 期 为 Ⅳ类 水 质 , 枯 1 牡丹江干流 水环境 质量分析 水期为Ⅲ类水质 , 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年平 枯 平三期 根 据 20 0 5年 监测结 果统计 , 牡丹 江境 内牡 丹 江 均值满足Ⅳ类水质要求。果树场断面丰、 、
牡丹江水环境现状论文
牡丹江境内水的自然状况及相关治理建议摘要文章主要对牡丹江境内牡丹江沿岸自然状况、污染状况及成因,对牡丹江境内沿岸的自然状况、污染状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保护对策。
关键字牡丹江自然状况治理建议l牡丹江境内牡丹江沿岸自然环境状况牡丹江发源于吉林省敦化市境内牡丹岭,流经敦化市、牡丹江市境内宁安市、牡丹江市区、海林市、林口县.最后在佳木斯市的依兰县汇入松花江。
全长726公里.流域面积37023平方公里。
其中牡丹江境内长397公里,流域面积26528.7平方公里。
牡丹江在宁安市境内长度为171公里,其中镜泊湖上游牡丹江长度为10公里,镜泊湖长45公里,镜泊湖以下江段长安116公里,牡丹江市区江段长度为49公里,海林境内长度为120公里,林口境内长度为57公里。
1.1镜泊湖上游牡丹江沿岸的自然状况东岸地段比较好,山地被森林覆盖,树木为自然林,种类有柞树、柳树、针叶林等。
西岸为树林与耕地混合。
两岸平地为积水面积比较大案要案的水泡,主要功能是养殖。
主要有东大泡、西大泡、照鱼泡、福兴泡等。
这一江段野生阿鸟类较多,主要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
苍鹭、麻鸭、鸳鸯、白鹳等几种.数量有几千只,栖息地为沿岸沼泽地。
两岸共有镜泊乡9个村屯,人口2000左右。
1.2镜泊湖湖区自然状况镜泊湖位于北纬43°45’,东经128°48’,属河道型山谷湖泊。
入湖水除牡丹江水外,还有松液河、尔站河等八条河流。
湖南北长45公里,宽0.5~0.6公里,湖泊面积为79.3平方公里,最大面积143.1平方公里。
平均水深13.8米,最大水深64.5米。
湖泊最大库容18.24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1820平方公里。
年平均降水屠为500毫米,径流量为29.34完立方米。
镜泊湖由南至北周围群山环绕,植被状况叫好,树木都为自然林。
南部主要是养殖区,中部和北部主要是观光旅游区、水运区和发电。
1.3镜泊湖以下江段自然环境状况牡丹江流出镜泊湖到达二埔村后。
牡丹江流域水资源及水质状况特征分析
78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9.13.078牡丹江流域水资源及水质状况特征分析①潘保原 宋男哲 曲茉莉(黑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摘 要:收集了牡丹江流域的水资源数据,对牡丹江水资源现状进行了评价,采用“水紧缺指标”,进行了流域水资源短缺现状识别,得出牡丹江流域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采用单项污染指数评价法对牡丹江流域2000年以来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合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和水污染特征,对牡丹江流域水环境治理提出了合理性建议,促进牡丹江地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牡丹江流域 水资源 水环境 污染特征中图分类号:TV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5(a)-0078-02①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项目编号:2012ZX07201002-01)。
作者简介:潘保原(1980—),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在读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污染防治与生态 修复技术。
1 研究区域概况牡丹江是松花江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牡丹岭,河流呈南北走向,全长726k m,流域总面积为37023km 2。
2 牡丹江流域水资源现状评价牡丹江流域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影响,降水量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2.1 水资源变化趋势牡丹江流域4个控制单元2005—2015年水资源总量统计结果见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各控制单元水资源量逐年升高,“十二五”以来,流域水资源量有下降趋势,但2013年牡丹江流域遭遇百年一遇洪水,流域水资源量增加显著。
2.2 水资源时空分布时间分配上很不均匀。
牡丹江流域由于受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条件及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的影响,地表水年际变化较大年内不均,冬季受高压控制,寒冷雪少,历时较长;一般6月份才开始进入雨季,7~9月为降雨全盛时期。
牡丹江牡丹江市饮用、工业用水区水质监测情况分析
2020年35期研究视界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牡丹江牡丹江市饮用、工业用水区水质监测情况分析王占兴(黑龙江省牡丹江水文水资源中心,黑龙江牡丹江157000)引言牡丹江是松花江第二大支流,向北流入黑龙江省,经宁安、牡丹江市、海林、林口,在依兰县城附近汇入松花江,全长725公里,流域面积3.89万平方公里。
牡丹江牡丹江市饮用、工业用水区(牡丹江牡丹江市开发利用水区)所在水资源二级区为松花江(三岔口以下),水资源三级区为牡丹江;水功能区起始断面为黑山屯,终止断面为滨绥公路桥,河段长度20.6km ,水质保护目标为Ⅱ~Ⅲ类。
监测断面:牡丹江水文站;监测断面位置:牡丹江市兴隆镇;断面经纬度:东经129.561418、北纬44.550925。
监测断面所在河流为牡丹江干流,牡丹江发源于吉林省牡丹峰。
断面以上主要支流有海浪河。
监测断面上主要城镇有渤海镇、东京城镇、萨兰镇、石岩镇、兰岗镇、海浪镇、三陵乡、卧龙乡、江南乡、宁安市、温春镇等。
1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2015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现状水域纳污能力992.26t/a 和17.88t/a ,2015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限制排污总量992.26t/a 和17.88t/a ;水功能区设计最小流量43.817m 3/s 。
2近5年(2013-2017年)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化学需氧量、氨氮入河量2013年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入河量分别为307.3t/a 和67.9t/a 。
2014年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入河量分别为407.6t/a 和47.3t/a 。
2015年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入河量分别为1136.1t/a 和211.4t/a 。
2016年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入河量分别为669.2t/a 和127.4t/a 。
2017年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入河量分别为340.6t/a 和64.7t/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 丹江 为松 花 江 第 二 大 支 流 , 源 于 吉林 长 白 发 山的牡 丹岭 。 河 流 呈 南 北走 向 , 长 7 6 k 总落 全 2 m,
差 1 0 平 均坡 降 为 13 % 。牡丹 江 流域分 属 黑 7m, 0 .9 0 龙江、 吉林 两 省 , 域 总 面 积 为 3 2 m , 中黑 流 703k 其
lc lg v m me t o a o e n.
Ke r sw tr u l ; h n gt n ;pl t ncaa t sc ywo d : ae ai c a  ̄n e d o li hrc r t s q t y r uo e i i
1 9亿 立方 米 , 占松花 江水 系 总径 流量 的 1 % 。 4 约 0
tep luin c a a trsisa d w trq ai h n i gte d h o cu in c nb p l d i n i n na n g me t yt e h olt h r ce tc n ae u l yc a gn n .T e c n l so a ea pi ne vr me t ma a e n o i t r e o l b h
第3 5卷 第 l 2期 21 0 0年 1 2月
环 境 科学 与 管理
ENVI RONM ENTAL C S 3ENCE AND A M NAGEM唯NT
V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n 2 L3 l
D c 2 O e . Ol
文章 编号 :6 4— 1 9 2 1 )2— 0 5- 6 1 7 6 3 【0 0 1 0 6 0
龙 江省境 内流域 面积2 4 m , 85 3k 占总 面 积 的 7 %。 7
自南 向北 流经 吉林 省 的敦 化 市 、 龙 江省 的宁安 、 黑 海
林 、 丹 江 、 口、 兰等 市县 , 后 于依 兰县 城 西流 牡 林 依 最 人松 花 江 。牡 丹 江 河 口处 多 年 平 均 流 量 为 2 8 5 5 .
绘 制 主 要 污 染 物 各 断 面 浓度 变化 图 , 结牡 丹 江 污 染特 点 和 水 质 变化 趋 势 , 出 牡 丹 江 水 环 境 污 染 特 征 , 环 总 得 为
境 管理提供科 学依据。 关 键 词 : 质 ; 化 趋 势 ; 染 特 征 水 变 污 中 图分 类 号 : 52 x 2
牡丹 江 流域 水 质 变 化 趋 势 及 水 环 境 污 染特 征 研 究
左彦 东 , 叶珍 马云 宋利 臣 , , , 孙伟 光 周 军 ,
(. 1牡丹 江市环境监测 站 , 龙江 牡丹江 17 0 2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黑 5 00;. 黑龙江 哈尔滨 10 5 ; 5 0 6
3 NotetF rs yU vr t,H ri 5 0 0  ̄n ) . r s oet n esy abn 10 4 ,C a h r i i Ab t c : ee rh dtruha ay n n s sigte ntr gd t 0y as f d ni gR vr adsm r e sr t R sace o g nl ̄ ga das s i oi a si 1 er o aj i , n ma zd a h e n h mo n a n Mu n a e u i
刖 禹
牡 丹 江干 流沿 程 纳 入 较 大支 流 7条 , 丹 江市 牡 以上 有沙 河 、 尔多 河 、 珠 蛤蟆 河 、 浪河 , 海 牡丹 江 市 以
下有 五 虎林 河 、 三道 河 、 乌斯 浑河 。 牡丹 江 的最 大支 流是 海浪 河 , 长 2 8 k 流域 面 全 1 m, 2 1k 多年 5 m , 平均 径 流量 约 占牡 丹江 水系 径流 量 的 2 % ~ 0 。 0 3% 牡丹 江镜 泊 湖 以上 为上 游 , 中高 山 区 , 属 敦化 附
近为 较宽 阔 的谷 地 , 敦化 以下 河谷狭 窄 ; 镜泊 湖 至牡 丹 江 市为 中游 , 谷 开 阔 , 不 对 称 “ 形 , 岸 是 河 为 u” 两 较 平缓 的丘 陵地带 ; 丹 江市 以下至 依 兰为下 游 , 牡 山 岭重叠 , 河谷 深切 , 岸多 陡壁 , 两 相对 高度 较大 , 谷 河
2 Hel gi gP o i ca R sa c nt ue o n i n n ce c s abn 1 0 5 C ia . i n j n rvn i ee rhI s t t f vr me t in e ,H r i 5 0 6, hn ; o a l i E o S
文献标 识码 : A
T eR sac nWae u lyC a gn h eerho trQ ai h n ig t
a dP l t nC aatr t so d nin ie aly n o ui h rcei i f l o sc Mu a j gRv rV l a e
Z o Ya d n u n o g ,Ye Z e h n ,Ma Y n ,S n ih n ,S n W eg a g ,Z o u u o gL c e u iu n h uJ n
( . d nin n i n n ntr gSa o ,Mu a j g17 0 ,C ia 1 Mu aj gE vr me t a o Moi i t n on i t dni 5 0 0 hn ; n
3 东 北 林 业 大学 , . 黑龙 江 哈 尔 滨 10 4 ) 5 0 0
摘 要: 通过对牡 丹江近 1 O年水质监测 、 评价及 变化趋势研 究 , 采用 单项 污染指数 评价 法、 环境 功能 区迭标 评 价法 , 价牡丹江丰水期 、 评 平水期 、 枯水期水质现状 , 出超标 项 目与 超标倍 数 , 给 计算 污染分担 率、 污染 负荷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