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最新五下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热起来了
【教材简析】
《热起来了》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一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热源和热的传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认识,引发学生对热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仅用毛衣包住温度计,会出现温度计温度略微上升的现象,最佳方法是用一杯常温水,先测出水的温度,然后用毛衣包住水杯再测水的温度。

【学情分析】
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可以有很多方法让我们身体热起来。

这一点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晒太阳、烤火、取暖器取暖、吃热的食物都是从其他热源获得热量让身体热起来,运动则是加快血液循环让身体热起来,而对于多穿衣服让身体热起来的原因,有些学生并不真正清楚,这正是本节课要弄清的科学概念。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能够自主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所以本课在引出研究问题:“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多角度进行实验验证,形成正确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有多种方法可以给人体带来热量使人体热起来,但人体感觉到热并不都是外界给人体带来的。

2.添加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衣服只起到了保温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讨论使人体热起来的方法以及分析原因的过程。

2.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思辨、验证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体会到保温材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设计实验,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猜测—实验验证—思维论证”的探究过程。

难点:理解衣服不能产生热量,而是起到了保温作用。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温度计1支、常温水1杯、毛衣1件、计时器1个,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摩擦产生了热。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自己热起来呢?这些方法是怎么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出示PPT2)
二、探索一:怎样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1.小组讨论:当我们觉得有些冷时,我们经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些方法是怎么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出示PPT3)
2.一边讨论一边完成记录。

“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方法记录表
3.全班交流研讨。

4.小结:运动使血液循环加快让我们身体热起来,烤火、晒太阳从外部获得热量让我们身体热起来。

那你觉得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
二、探索二: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
1.如果给你温度计、毛衣、一杯常温水、计时器,你能选择这些材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吗?(出示PPT4)
2.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小组打算选择哪些材料?怎样开展实验呢?
3.各小组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实验方法先不交流,学生根据记录单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法)
4.温馨提示:
(1)两人一组,合理选择材料,合作完成;
(2)正确使用温度计;
(3)一边实验一边记录;
(4)完成后整理器材,准备交流。

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实验设计与记录
5.全班交流研讨:
(1)汇总数据,交流发现。

(2)讨论:实验证明衣服并不能产生热量,但为什么我们多穿衣服后就会觉得暖和呢?
4.小结:多穿衣服虽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但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作用,减少了我们身体热量的流失,所以就会感觉到暖和起来了。

(出示PPT5)
四、拓展(预设4分钟)
1.冬天,我们经常用保温杯装热水,可以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喝到热水。

你能推测保温杯的设计原理吗?(出示PPT6)
2.如果在炎热的夏天用保温杯装冰块,你觉得冰块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出示PPT 7)
【板书设计】
热起来了
【作业设计】见课后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