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核心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项核心制度
1、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
护士长每周与责任护士参加总查对医嘱一次。
2)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然后执行,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
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4)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和转抄。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须严格执行四查八对。
四查:查医嘱、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有效期。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失效。
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使用毒麻、剧、限药时,需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药瓶。
3)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4)凡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在试验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
试验结果应由执行者和复查者双签名。
阴性者方可使用。
5)发药和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核对无误后执行。
6)高危药品输注前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注,并由两人在输液卡上签全名。
(3)输血查对制度
1、查对血型检验报告单上的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
2、查对供血者与受血者的交叉配血结果。
3、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种类,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封口是否严密,有无破损。
4、查对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受、供血者的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
符,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双签名。
5、输血前查输血装置是否完好,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并在输血巡视单上双签名。
6、输血完毕,输血袋保留并交还给血库。
2、护理交接班制度
(一)交接班要求:
1、交班者在交班前应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按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要求做好护理记录。
2、交班者整理及补充常规使用物品,为下一班做好必须物品的准备。
3、交接班必须按时。
接班者至少提前15分钟到科室,完成各种物品的清点、交接并签名,阅读重点病人(如危重、手术、新病人)的病情记录。
4、交接班必须做到书面写清、口头讲清、床前交清。
接班者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械、物品交待不清,应立即询问。
接班时如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生问题应由接班者负责。
5、交接双方共同巡视病房,注重查看病人的病情是否与交班相符,重病人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是否符合要求以及病室是否达到管理要求等。
6、对特殊情况者,如情绪、行为异常和未请假外出的病人,及时与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联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必要时向院部汇报。
除向接班护士口头交班外,还应做好记录。
7、危重病人转科、大手术等病人转交接时,交接双方认真评估患者,必须做到五交清:患者病历资料要交清;患者生命体征要交清;患者身上各种导管要交清;患者使用各种仪器要交清;患者皮肤情况要交清。
填写好交接单并签名。
(二)交班方式:书面交班、口头交班、床边交班。
(三)交班内容:
1、病人动态:包括病人总数,出入院、转科、转院、分娩、手术等人数,危重病人、抢救病人、一级护理、大手术前后或者有特殊变化的病人及死亡等情况。
2、病人病情:病人意识、生命体征、症状和体征、特殊检查及结果、治疗和护理措施及效果(各种导管是否通畅,引流液性状及数量;输液的内容及滴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渗漏);病人的心理变化,病人对疾病的态度,家庭、单位
的态度和支持情况等。
3、物品:包括常备毒、麻药品、抢救物品、器械、仪器等数量及完好状态。
3、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
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并做出标记(特级护理为一级护理上面加一个红三角;一级护理为红色三角形、二级护理为蓝色三角形、三级护理无标记)。
(一)特级护理
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特级护理:
(1)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
(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
(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专人24小时看护,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准确测量出入量;
(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4)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5)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
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一)(4)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二级护理
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二级护理:
(1)一级护理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轻度依赖的患者;
(2)一级护理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3)一级护理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三级护理
1、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确定为三级护理:
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五)自理能力分级
1、分级依据: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日常生活活动进行评定,根据Barthel 指数的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等级。
2、分级
对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
梯10个项目进行评定,将各项得分相加即为总分。
根据总分,将自理能力分为重度依赖、中度依赖、轻度依赖和无需依赖四个等级。
(见下表)
4、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一)建立科室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登记本,记录事件发生的经过、原因、后果,做到及时、准确并组织讨论与总结。
(二)发生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减少不良后果,并及时填写报告单交护理部。
(三)发生重大护理缺陷时,当事人应立即向护士长报告,由护士长向科主任、护理部报告,然后逐级报告。
(四)发生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有关病案,原始资料标本应妥善保存(必要时封存保管),不得涂改、伪造、隐匿和销毁,以备鉴定。
(五)发生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科室和个人,如不及时按规定报告或有意隐瞒不报,事后经他人发现或揭发时,按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及行政处分。
(六)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发生后,按性质、情节,分别组织全院或有关科室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并提出今后防范措施。
5、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一)抢救工作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进行。
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护理人员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护理。
参加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二)如遇重大抢救,护士长应及时向护理部汇报,并接受护理部的组织、调配和指导。
(三)当抢救病人的医生尚未到达时,护理人员应及时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抢救。
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并为进一步抢救做准备。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抢救用药等,要详细、及时记录和交班。
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加以复述,抢救后请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五)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六)各护理单元应备有抢救车,抢救车内抢救物品、器械、药品应按医院规定放置,标记清楚。
定位、定量放置,定人保管、定时检查并签名,以保证应急时使用。
使用后及时补充、清点、检查。
(七)做好抢救登记及抢救后的处置工作。
6、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一)美国ISMP高危药品的定义:当一个药物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机率对病人造成明显伤害危险,就称其为高危药品。
主要大类:
1、没有固定规则化使用剂量的药品。
2、安全指数狭窄的药品。
若不当使用易危及病人安全,故在药品保存使用过程中,须提高警觉。
(二)高危药品有13个药理分类,共200多个品种。
我们用红色高危药品字样提醒,高危药品输注前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注,并由两人在输液卡上签全名。
1、易引起低血糖症状的降血糖药品:如胰岛素制剂、阿卡波糖、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吡嗪、二甲双胍、那格列奈、吡格列酮、瑞格列奈、罗格列酮等;
2、麻醉性镇痛药,长期服用会有依赖性:芬太尼注射剂及贴片、哌替啶、吗啡注射剂及缓(控)释片剂、可待因、曲马多等麻醉药品和一些精神药品;
3、抗凝血药,应密切观察是否发生出血的并发症:肝素、低分子肝素、纤溶酶原活化因子、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替罗非班、华法林;
4、抗肿瘤药,具细胞毒性:如5-氟尿嘧啶、替加氟、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苯丁酸氮芥、硫鸟嘌呤、阿霉素、丝裂霉素、表柔比星、博莱霉素、依托泊苷、吉西他滨、氟他胺、羟基脲、白介素Ⅱ、顺铂、奥沙利铂、长春新碱、紫杉醇等;
5、注射型电解质,使用不当易引发致命危险:10%葡萄糖酸钙、10%氯化钠、25%
硫酸镁;
6、血管升压药,主要毒性有水中毒和低血钠:垂体后叶素、血管加压素;
7、抗痉挛、抗焦虑及安眠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具有药物依赖性的药品:地西泮、劳拉西泮、咪达唑仑、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水合氯醛;
8、支气管扩张药,治疗的有效范围狭窄,过量易引发致命性心律不整:氨茶碱;
9、麻醉剂和神经肌肉阻断剂:阿曲库铵、顺式阿曲库铵、泮库溴铵、罗库溴铵、依托咪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丙泊酚、琥珀胆碱、硫喷妥钠;
10、心脏血管用药,不当使用易引起致命危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胺碘酮、米力农、硝酸甘油、硝普钠、心得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11、静脉注射血管显影剂可能有严重过敏性反应:复方泛影葡胺、荧光素钠、碘化油、碘海醇、碘克沙醇、碘帕醇、碘普罗胺、钆双胺、钆喷酸葡胺;
12、干扰素:包括α干扰素、β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等;
13、其他类:两性霉素及两性霉素脂质体。
7、导管安全护理制度
(一)导管按风险程度分三类:不管哪一类均要做好安全教育、加强固定。
1、高危导管:(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管、脑室外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针、吻合口以下的胃管(食道、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鼻胆管、胰管、腰大池引流管、透析管、漂浮导管、心包引流管、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
2、中危导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瘘管、腹腔引流管。
3、低危导管: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
(二)导管评估、记录要求
1、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等。
2、评估:
高危导管--至少每4小时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中危导管--至少每班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低危导管--至少每天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3、记录:评估内容应及时记录于导管评估单上,发生导管滑脱、拔除必须及时记录。
(二)上报要求: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滑脱者,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8、患者坠床或跌倒预防管理、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
(一)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完成跌倒危险因子评估,总分大于或等于4分,列为高危险跌倒、坠床患者。
(二)对高危险跌倒、坠床患者,需要陪护,护士要向患者和家属做好安全防范书面告知并签字,在床尾放置警示牌,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患者如发生跌倒、坠床,做好伤情认定,按不良事件报告。
1、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护士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守护在患者身边。
2、对患者病情做初步的判断,如测血压、心率、呼吸,判断患者意识等,采取必要的紧急抢救措施。
3、医生到达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的处理。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如病情许可,将患者移至抢救室或病床上。
5、根据患者情况与检查的记录,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判断患者伤情。
6、协助医生通知家属。
7、立即报告科室护士长,24小时内向护理部及医院有关领导汇报。
8、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或跌倒的经过、伤情与抢救过程。
9、科室认真讨论,提高防范意识,不断改进工作。
10、护理部组织进行分析,完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