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输电线路铁塔挖孔桩基坑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输电线路铁塔挖孔桩基坑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摘要:为了不断提高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管理水平。

本文以广元电网明月
峡至中子牵引站220千伏线路工程1标中挖孔桩基础施工,分析了输电线路铁塔
基础施工开挖深度在15m以下的挖孔桩基坑的土方开挖、支护以及底盘扩底基坑清理和混泥土浇制技术措施,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输电线路;挖孔桩;基础开挖;技术措施
1、工程概况
明月峡220千伏输电线路新建工程线路总长21.36km, 其中,耐张塔33基,
直线塔24基,共57基铁塔。

全线为挖孔桩基础,桩深为6.5m-11m,桩径为
900mm-1600mm。

N62的铁塔、基础、接地装置及小号侧导、地线耐张金具串、
跳线串计入本标段。

全线主要以山地为主。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明月峡至中子牵引
站220千伏线路工程1标中挖孔桩基础施工,开挖深度在15m以下的挖孔桩基坑的土方开挖、支护以及底盘扩底基坑清理和混泥土浇制。

2、挖孔桩基础施工前期主要工作
2.1施工准备。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管理办法(2016)》中规定逐层往下循环作业桩身长度小于等于15m风险等级为3级,本工程57基塔桩深在6.5m-11m,因此全线土石方开挖风险等级为
3级。

挖孔桩基础开挖的施工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查勘现场,摸清工程实地情况。

(2)按设计或施工要求标高整平场地。

(3)做好防洪排洪
工作。

(4)设置测量控制网。

(5)设置就绪基坑施工用的临时设施。

2.2线路复测。

复测是以直线桩为基准,校核直线杆塔桩是否在两个相邻转角桩的连线上,其偏移值不应大于5厘米。

将仪器置于Z2桩上,整平、对中后,
用正镜后视Z1桩,然后竖转望远镜前视5号桩(此时为倒镜)并测的一点A。

望远镜沿水平方向旋转,仍瞄准Z1桩,再竖转望远镜前视5号桩(此时为正镜),并测的一点B,量出AB之中点C。

如C点与5号桩重合,说明该直线杆塔是正确的,否则应量出偏移值,如偏移值超出允许范围,应将杆塔桩移至C点上。

2.3人工挖孔桩基础分坑。

直线塔的桩位铁塔基础的分坑均按正方形(或长方形)基础基坑分坑法进行。

转角塔桩位横担的布置除了在《基础配置表》或施工
图纸设计说明书中有特殊要求外,其余均布置在线路转角角平分线上。

基础分坑时,基础跟开是以设计高程平面的中心点为准。

有长短腿的耐张、转角塔的基础
需预偏时,应注意短腿的基础分坑中心随着塔型、基础预偏值和长短腿高差值的
不同在短腿根开所在的平面上发生位移,此位移值计算确定。

3、挖孔桩基础开挖施工技术分析
3.1人工开挖。

人工挖土,一般采取分层分段均衡往下开挖,较深的坑(槽),
每挖1m左右应检查是否跑中,随时纠正偏差。

深度超过1.7m,坑内开挖产生的
土石方应装入提土筐内,由专人向坑外提土。

提土人员必须站在垫板上,垫板必
须宽出孔口每侧不小于1m,宽度不小于0.3m,厚板不小于0.05m。

工艺要求,
深入基岩面以下的基坑,应用风镐、水磨钻等逐步向下开挖,施工时应注意飞石
弹跳伤人。

挖孔桩基础挖坑必须按照设计进行,需要做护壁的坑必须做护壁。


土时注意检查基坑底是否有洞穴,暗沟或裂隙、断层(对岩石地基)存在,如发现
迹象,应及时汇报,并进行探查处理。

为防止坑底扰动,挖孔桩基础挖好后应尽
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进行下一工序时,应
预留15—30cm厚覆盖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挖去。

3.2基坑排水方法。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当开挖底面标高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或沟槽)时,由于土的含水层被切断,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

地下水的存在,
非但土方开挖困难,费工费时,边坡易于塌方,而且会导致地基被水浸泡。

因此,基坑开挖施工中,应根据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文情况,采取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基坑开挖和施工达到无水状态,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3.3护壁浇筑。

基坑采取人工挖孔成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挖孔时必须同时设置做护壁,一般护壁混凝土的厚度为100~150mm,每节高度为500~8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桩身相同。

第一节护壁应高出地面约200mm,上下节搭接不小于50mm,如下图所示。

采用挖一段,即浇注一节护壁,拆模后再继续掘进,最终
形成的桩孔,护板必须在浇制24小时后方可拆除。

3.4基坑通风措施。

常用的通风工具为1.5kW的鼓风机,配以直径为100mm
的薄膜塑料送风管,用于向孔内强制送入风量不小于25L/小时新鲜空气。

确保
坑下施工人员有足够的氧气,并在坑口设置专人进行监护。

3.5钢筋绑扎。

桩的绑扎按设计规格、尺寸。

绑扎牢固,将主立柱筋平均分布在加劲筋周围绑扎牢固,外加绑扎箍筋。

有底筋即先扎底筋,再扎立柱筋及箍筋,钢筋绑扎应按图分主筋、次筋、箍筋及尺寸均匀布置,每个交叉点应绑扎牢固。

钢筋绑扎前要按基础中心线摆设,绑扎后重新校正钢筋中心与基础中心位置,同
时垫好底板筋及主筋保护层的垫层。

地脚螺栓规格、尺寸要符合施工图纸设计要求,螺栓间距误差控制在2mm之内。

螺栓顶面误差控制在5mm之内,整组地脚
螺栓应焊接垂直,安装时地脚螺栓中心与基础中心吻合,其误差不得超过规范标准。

3.6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时,应核对设计施工图纸的规格尺寸,防止错用模板。

模板缝隙应用胶条封闭,避免漏浆,加装圆角胶条进行倒角。

模板制好后按图分中
校正,同时用支撑木固定,每个方面不得少于5点。

3.7混凝土浇制。

桩身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浇注完成。

每个塔腿做一组试块,以检测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一般不超过2m;如超过2m 的,为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必须设置串筒或溜槽。

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是确
保挖孔桩基础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挖孔桩基础应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以
提高其强度和密实性;振捣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振捣棒与坑底、坑壁保持一定
距离,预防泥土带入混凝土中。

当基础扩大头浇灌混凝土饱满且振捣完毕后应注
意观察周边是否有残余气体存在,必要时可适当补充砂浆,以填充空隙。

浇制完
毕后应复测基础的根开、对角、高差、偏移等数据,并及时做好记录。

做好混凝
土的养护工作。

3.8拆模。

拆模时,要注意保护砼或菱角,不可使模板粘掉或碰掉角、掉块。

拆模要自上而下进行,拆下的模板要集中堆放;模板或支撑方木上的外露铁钉要
拔掉或打弯,不准钉尖朝上放置。

板拆下后,要即时清洗,清除模板上粘附的砼
或砂浆。

刷上脱模剂,以便再次使用。

拆模后,如发现表明有轻微的缺陷,应按
规定处理。

拆模后,当养护期还不满时,应将其以草袋遮盖,继续养护。

4、挖孔桩基础开挖现场管理
4.1设备使用安全。

所有施工设备必须工作接地,电焊机等设备要搭设防雨棚和铺设绝缘板并要经常检查保养、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对钢丝绳、(可锁)吊钩、吊篮刹闸、吊篮卸土翻闸有专人检查、验收,并有检查记录。

定期检查并及
时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所用设备应由机械公司鉴定合格,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及保护措施后,方可投入运行。

4.2人身安全。

所有作业人员进入现场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和酒后上班。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禁止无证操作。

坑下作业人员必
须经身体健康检验合格方准下坑作业每个班组。

上下坑工作人员采用软梯,软梯
有牢固的吊挂点。

工人上落桩坑必须系好安全带。

坑内作业人员,必须头戴安全帽,腰栓安全绳,坑面监护人必须专注坑内和周围的一切不利因素。

4.3施工现场安全。

施工中,尽量减少损坏植被及青苗;对于临建设施占地,在施工后应及时恢复。

施工中,要与当地政府和群众搞好关系,尊重当地的风俗
习惯。

施工现场作业区要有明显标志,工器具、材料摆放整齐,施工后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混凝土搅拌场应设沉淀池,以减少水泥浆的排放。

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工作现场(搅拌场和所浇基坑处)应装设遮拦,工作地段前后设置“前有坑洞,禁止通行”的标示牌。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输电线路铁塔挖孔桩基坑基础施工的方法
和工艺也在不断更新。

为保证施工的安全有序进行。

工程技术人员需充分考虑工
程所处区域的地质地理地形条件,实施针对技术问题处理措施应用目标,作用于
实践,以促进工程的有序进行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斌.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中技术问题及处理措施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7,03:68-69+98.
[2]李庆林.架空送电线路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3]唐小龙.浅析输变电线路施工技术与管理[J].低碳世界,2017,01:117-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