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灵魂在哪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的灵魂在哪里?
——读苏童的《米》有感09汉语言文学一班李虹虹 200900110141
“我的枫杨树故乡沉没多年/我们逃亡到此/便是流浪的黑鱼/回
归的路途永远迷失。
”这是作家苏童在他最早期的作品《一九三四年
的逃亡》里的一首诗。
我觉得对于《米》,这似乎也是贴切的表述。
“出走”和“回归”的故事是很多的作家都愿意表达的主题,《米》也不例外。
枫杨树家乡的一场洪灾将五龙这个原本会在村落里本分
地生活一辈子的一个普通农民推到了复杂的城市之中。
刚刚进入城市,逃离了死亡恐惧的他就遭受了一次灵魂上的重大侮辱,他为了
能得到几块可供暂时维持生命,填饱肚皮的卤猪头肉而被迫将码头
上以阿保为首的一群地痞流氓唤作“爸”。
而这次的事件也直接影响
着五龙对于城市的情绪,操纵着他以后的仇恨。
在大鸿米店里从事
伙计的生活并不能安妥他的灵魂,也不会让他有片刻的安宁,像五
龙自己所说的那样:“你可以忘记爹娘,但你不要忘记仇恨。
”也正
基于此,他很快地利用六爷之手杀死了自己“屈辱史”的书写者阿保,这一步一箭双雕的行为也让他顺理成章地得到了米店的女主人织云,也令他在米店里的地位一下子就突显了出来。
此后,胸怀野心的五
龙又用赶走织云和怀玉;逼嫁绮云;火烧吕公馆;参加码头兄弟会等伎俩一次次地巩固着他的仇恨,他在城市中的生存地位越高,也象征着他一次次仇恨的爆发越是厉害。
虽然那次的阴影早已被他清除,但在五龙的心里仍然对此耿耿于怀,发达之后的他用银元去诱惑年轻的搬运工叫他“爹”,然后却歇斯底里的骂道:“我最恨你们这些贱种,为了一块肉,为了两块钱,就可以随便叫人爹吗?”五龙嘲弄着别人,也嘲弄着他自己,更是肆意地将他的仇恨蔓延。
城市生活能做到的只是使他具有越来越大的恐惧,他认为那只是一个“巨大的被装饰过的坟地”,但却对他的枫杨树乡村依恋非常。
他将自己一生赚到的钱,从最初学徒时期的几个银元开始一直积攒下来,很早便计划着衣锦还乡,在故土购置土地;他对一群可能(也仅仅是可能)来自于自己家乡的杂耍艺人倾其所有,“掏出身上所有的铜板,一个个地扔进破碗里。
”此外,他用枫杨树乡村的习俗来约束儿媳的生产也间接地表现了他一种特殊的情感。
在五龙无意中沾染上了难以治愈的“脏病”之后,他也开始渐渐地明白自己“并非被女人贻害”,而是“被一种生活梦想害了。
”此后的一切都给予他以无情地打击,他一生所打拼的东西一样一样地失去,自己最后也在遭受阿保之子抱玉的残害之后对城市彻底绝望,也正因为此,促使了他最终选择了对于家乡的回归。
但是五龙所选
择的“还乡”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死在了“一车最好的白米”之中,
满口的金牙都被儿子柴生全部拔走,五龙一无所有地来到城市,回
归乡村的时候也仍然一无所有,唯一有的变化大概只有开始满口健
康的好牙换来了一身难以治愈的脏病。
作家苏童在小说中隐喻着一
种人生对于目标的追求态度:我们可能用一生的气力去渴求一种东西,但最后结果也许只是虚无,欲望的过度宣泄必然会导致灵魂坠
入深渊的结果。
苏童是一位善于营造意象的作家,“米”这一意象无疑在文中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看来,“米”更多地表现为五龙一种怀乡情
绪的寄托。
五龙初到城市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带,仅仅是一把米而已,而这把米也象征着他对于自己乡村人格的偏执维护,“米”也许
已经幻化成为他对于心目中故乡的唯一安慰。
也正是这个原因,家
财万贯的五龙在精致的小木盒里存放着的不是他的地契,却是一捧
上好的白米;此外,在城市中居住已很多年的他仍然保持着一个对
于家人近乎苛刻的要求:不允许在饭桌上浪费任何一粒的粮食。
盘
踞在城市多年,他仍然时时刻刻都铭记着自己所谓的“根”,起感觉
也一定是痛苦的。
另外,大概是爱屋及乌的缘故,五龙对于任何与“米”一起出现的事物都情趣异常,例如以卖米营生的大鸿米店;例
如任何在米堆上出现的女子。
“死人”是另外的一个贯穿全文的意象,
它出现的次数虽然远没有“米”那么频繁,但我却认为那是作者对于
五龙未来命运的一种暗示。
刚刚进入城市之中的五龙就在街角的路
灯下看到了一个“蓬乱的头发上结了一层白色的霜粒”的死人;经营
大鸿米店时的他又在米袋中看见了一个满手是米,让生米给活活地
胀死了的小孩。
另外,苏童在《米》中还以“狗”的形象来解读五龙
来到城市以来,内心上一直难以褪去的自卑心理;以那副传家的“翡翠手镯”解读织云对于过去自己所满意的生活的不能释怀。
也正是苏童式的这些典型意象更加有力地渲染了《米》这部脍炙人口的小说
整体的气氛和暗淡的背景,带给我们一种揪心的痛楚。
人格的畸形化,使灵魂丧失,五龙爱米,吃米,但他的灵魂却被米吃了。
你的
灵魂在哪里?这是苏童不经意间让我反思的一个问题。
也许多数人读完长篇小说《米》,会认为其中的一些细节有哗
众取宠的嫌疑,然而,正如苏童在自己文集的自序中所说的那样:“无论你灵魂的重量如何压住小说的天平,小说都应该是纯洁的”,我想,这大概可以算做是作家在文本外给我们的另外一个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