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淄博市张店区第四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淄博市张店区第四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其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宋唐,兴盛于明清,清朝道光年间逐渐衰落。

徽商以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经营项目多、兴盛时间长且崇尚文化为特点,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最有影响的商帮之一。

明朝建立之初,为了防备蒙古残余势力,政府号召商人将粮食运往边境支援守军,政府发给盐引①,到内地支盐行销。

不少徽州商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运粮输边,为了国家的事业放弃了在当地的经商活动。

到明中后期徽商又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及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仍踊跃捐资捐物。

南宋以后徽州朱子理学教育十分普及,朱子强调的“诚信”理念深入人心。

徽州人不仅把“诚信”这种德行用于日常的待人接物,而且也把它用于商业经营之中,形成了讲求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尊重消费者利益的以诚信为基本原则的商业道德。

如婺源②茶商朱文炽在新茶过期后总要注明“陈茶”以示诚信。

徽商胡荣命注重信誉成功经商五十载,晚年还乡,有人要“以重金赁其肆名”,他断然拒绝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也?”
古徽州由于奉行朱熹的《家礼》,更是礼仪规范甚严,“君子好行礼让,小人自安耕凿,恭俭质直,有先民遗风”。

徽州商人不仅很讲礼,而且也很讲“义”。

在徽州,族田中就有为赡养本族中贫而不能自立者的义田,这些义田都是徽商义举捐赠。

徽州商人刘淮,在外经商时购买并囤积了大批粮食,恰逢灾荒,他将囤积的粮食全部减价出售,同时还命人用自己的粮食施粥。

他认为应该让老百姓度过灾荒,重新复苏,这才是大利。

徽商多“贾名而儒行”,抑或老而归儒,甚至从贾致富使“家业隆起”之后弃贾就儒。

有的在从贾之前就曾知晓诗书,从贾之后尚好学不倦,蔼然有儒者气象。

不少徽商还毫不吝惜地输金捐银,资助建书院兴私塾办义学,以“振兴文教”。

徽商对商业的执著和专注,在中国商业史上尤为罕见。

许多人离家别妻,一年到头奔波于外。

按照徽州的风俗,经营者一般每年回家探亲一次,然而那些离家远的三四年才能够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一次,探视之后又要出门继续经营生意。

对于自己主持的商务如此,对于代他人主持的商务亦如此。

这种敬业精神对于徽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注】①盐引:宋代以后历代政府发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

②婺源:婺源县当年归安徽徽州管辖,如今已划归江西管辖。

(节选自洪永平裴德海《弘扬徽商精神与培育核心价值观》)
1.下列关于“徽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帮是我国历史上旧徽州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兴盛时间长且推崇文化。

B.从明朝建立之初直到近代,徽商在朝廷号召之下全力支援朝廷守卫边疆。

C.徽商讲求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尊重消费者利益的商业道德体现了朱子理学中的“诚信”理念。

D.徽商多崇尚文化,有的努力让自身具有儒者气息,不少人捐资办学振兴文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采用并列结构,依照时间顺序从古至今论述了徽商精神的几个特点。

B.文本重点论述了徽州商人的商业文化精神,同时也让读者了解到一些徽州文化。

C.文本立足于“徽商”对其概念及特点进行了论述,从中可见作者“弘扬徽商精神”及“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立场。

D.文本利用婺源茶商朱文炽标注“陈茶”、徽商胡荣命断然拒绝他人以高价租赁自己茶肆名号的例子,形象鲜明地再现了徽商的“诚信”经营之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要弘扬徽商精神,就不能忽视徽商那热心公益、诚信为本、重视文化素质等优秀思想文化。

B.古代徽州的文化受到朱熹理念的影响较深,“礼义、诚信”也都被徽州商人奉为圭臬。

C.徽商能成为中国历史上资本雄厚的商派之一,也得益于其诚实守信、贾名儒行和执著专注等文化特性。

D.“商人重利轻别离”是诗人白居易笔下琵琶女的哀怨,但这也恰恰是徽州商人对事业的执著和专注的表现。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梯子
周粲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

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

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爸爸看了看他9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

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

爸爸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

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

”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便纵身一跳。

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

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

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

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

”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

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儿子显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

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一……二……三!”咬着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

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

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爸爸笑出声来。

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

他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借梯子为道具,通过父与子两个人物的对话,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观念:人对人的认识必须是防范和信任共存。

B. 这篇小说没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爸爸和儿子只不过是两个道理的传声者,就如相声里的甲、乙两个角色,因为小说不要求要素齐备。

C. 写儿子在梯子上,爸爸却让他长时间地站在上面听自己讲故事,这一情节不真实;还不如让儿子跳两次,既可避免拖沓,给儿子的教训又更深刻。

D. 父亲讲述的那个儿子是一个勇敢的儿子,父亲的儿子是一个胆怯的儿子,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5. 小说中的爸爸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

6. 文中的爸爸先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就更不必说了。

”后来又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你对其中的哪一方面
有较深的理解,请说明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可可西里回头
骆非翔
(1)思贤是我们在楚玛尔河东岸的一个保护站认识的少年,他来自河北廊坊,17岁,是保护站里的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去年,我们从格尔木顺着青藏公路去那曲,到楚玛尔河附近的时候,听到了前方路段出现坍塌的消息,于是我们在保护站停了下来,遇到了保护站的一伙青年志愿者,而思贤正是其中的一位。

(2)他在这里当志愿者的生活,就是每天和其他朋友们扯着横幅在黝黑的青藏公路上,为试图越过青藏公路向西迁徙的藏羚羊“开路”。

藏羚羊每年的初夏都要赶往水草丰茂的卓乃湖、太阳湖去产崽。

每一天,他们都在藏羚羊经常出现的地方静静守候,如果这些可爱的藏羚羊机警地来到了马路旁,他们就和朋友远远地站起来,在马路上扯一条横幅拦住来往的车辆,上面写着“藏羚羊过公路,请停车熄火”,然后人们就停下车、熄火,安静地等待着那被藏人称为神物的藏羚羊慢慢地犹豫着走过公路,前往可可西里的西部腹地,去繁衍后代。

(3)他说,我们虽然干的事情很简单,但是却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

(4)我问他:“你这么小,怎么就想到来这里当志愿者呢?你的父母不担心吗?”
(5)他听后,头一低,然后淡然笑道:“我其实是离家出走的。


(6)他告诉我,他是一名高中学生,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爱好是摄影。

而父母对他的“不务正业”极为不满,经常指责他,父亲气得打他耳光,他从来都没有反抗过。

但是就在两个月前,他最心爱的老相机被愤怒的父亲给摔碎了,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和一群网上认识的志愿者来到了这里——梦想了好久的目的地。

他想一一拍下这世界上最壮美的风景。

他说,他不知道该拿什么去反抗父亲对他梦想的“压迫”,却在为藏羚羊开路的过程中有了深深的使命感。

(7)他说完他的故事,我不便相劝,只好拉着他去拍照去了。

第二天,公路通了,我们离开保护站,驱车去那曲。

(8)他把我们送到路上,然后亲切地和我拥抱、道别。

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大概是为那年少执着的梦想吧。

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应该接纳他,认可他并鼓励他。

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

(9)半个月后,我们再次遇到了思贤,他看上去神情有些伤感,眼睛像是哭过般的红肿。

他要我们带他回格尔木。

我们带上他就上路了。

(10)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11)他告诉我说,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

原来,三天前,他们在路上为藏羚羊“开路”的时候,有一个鲁莽的司机为了赶路,居然不顾他们的阻拦,闯关而过,直接撞飞了一只可怜的小羊羔,羊群被切割成两半散去了。

他们为此悲愤不已。

然后,捧着那幼小的羊羔埋在了保护站特意为羊羔挖的坟墓里。

他们葬了羊羔之后,却看到有一只母羊在公路旁徘徊哀号,整整一个下午都在呼唤。

他们知道那是羊羔的母亲,于是,又含泪把羊羔给挖出来,放到母羊的面前。

母羊悲伤的神情令每一个人心碎。

直到母羊绝望地离开,他们才重新埋葬了羊羔。

(12)说完后,思贤的眼中有泪光泛起,年轻的脸上悲愤交集。

我们听了也义愤填膺,却没有人多语。

(13)我搂着他的肩膀问:“你接下来准备去哪?”
(14)思贤忽然泪如泉涌,他握住我的手哭道:“大哥,我要回家!我妈妈一定找我找疯了!”
(15)我一把抱住他,将他的哭声拥在怀里。

我的眼泪忽然也涌了出来。

这个迷失在世界边缘的少年,在见证了真正的忧伤之后,深深地明白了一种爱,终于在美丽的可可西里回头了。

附:可可西里介绍“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一说为“美丽的少女”,以发音不同而异)。

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这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区内的特有生物种类不但是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而且为世界上所瞩目,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十分重要。

7. 下面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思贤和其他志愿者一样,虽然每天只是做着简单的事情:拉横幅,为藏羚羊“开路”,但他们觉得很意义。

B. 思贤决定9月之后离开可可西里,是因为他的相机报废了,无法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反抗父亲对他梦想的压迫。

C. 司机的鲁莽行为和志愿者们把羊羔埋了又挖出来形成了对比,体现了志愿者们心中的善良与爱。

D. 文章的标题“在可可西里回头”,充满蕴味,不仅点明了主旨,而且设置了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8. 结合全文,试从思贤前后心路的变化,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特征。

9. 结合全文,试分析文章结尾的意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

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

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

黄幡绰曰:“此乃
泰山之力也。


(节选自段成式《酉阳杂俎》)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

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

越南天门,折而东行。

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

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

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

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

屏息释虑,鼓勇复前。

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乃趋岱顶,极目四眺。

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

汶水东来,蜿蜒似带。

遥睇穹碧,渺若无外。

俯视云烟,瞬息变灭。

是夕宿碧霞宫。

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

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

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

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

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

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

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

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节选自薛福成《登泰山记》,有删改)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注】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

②曾公:曾国藩。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B. 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C. 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D. 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泰山,又名岱宗、东岳等。

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转称妻父为“泰山”“岳父”,称妻母为“泰水”“岳母”。

B. 同治四年,是帝王年号纪年。

与姚鼐《登泰山记》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纪年一样,都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

C. 四更,在十二时辰的丑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也叫“四鼓”。

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以打更击鼓报时。

D. 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是古代传统的防御建筑。

刘禹锡就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泰山”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泰山文化博大精深。

从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和人生感怀。

B. 泰山景色险峻秀丽。

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C. 泰山日出气象万千。

薛、姚撰文从登山循道到观日写景如出一辙,都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

D. 泰山给人创作灵感。

观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姚鼐的描写形象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4. 乙、丙两文都描叙泰山之巅观日出,从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

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

C.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没有日光的夜晚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之精神。

D.“青春”指春天,“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值春天到来,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

16.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还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③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只要不停地雕刻,即使是金属和玉石也能在上面刻出图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为有效防控夏季节高温天气导致劳动者中暑及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劳动安全健康权益,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级工会要因时因劳调整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最大限度减少夏季高温天气给职工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各级工会还要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群众监督职责,督促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要求,落实防暑降温主体责任。

要协助和督促用人单位制订防暑降温工作方案和高温中暑应急预案;代表劳动者就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劳动保护事项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等。

18. 请为上面的新闻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19. 请概括《通知》内容中的两条要求,每条不超过18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国家专营,也叫国家专卖,②是由国家专控某种商品,需要得到相应的许可才可以生产或销售的商
品。

③国家专营的商品,古代称为榷。

④如榷盐、榷铁、榷茶、榷酒等。

⑤从春秋到清朝,中国实行过两千六百多年以上的国家专卖制度。

⑥最早提出榷概念的,是著名的经济学家、齐相管仲。

⑦不同的朝代,根据不同的国情,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国家专营。

⑧截至到现在,国家仍对某些商品实行专营,⑨个人是不允许生产或销售的行为。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胡思得、李德元和李维新是参与国家核心技术研究的科学家。

60年过去了。

他们这些当年的年轻人皆已成为耄耋老人。

他们为国家核心技术研究工作默默奉献了一辈子,因为“国家核心技术研究”这几个字后面是“跟任何人都不能说”的隐秘,他们的相册里几乎没有壮年时期的照片,所获得的荣誉和奖项也不能对外公布。

回顾自己的一生,老科学家李德元说,“我参加了国家核心技术研发,这是我一辈子的价值。

我很自豪参加这么伟大的事业”。

阅读材料后,请你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向老科学家致敬”为副标题,给学弟学妹们写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

B项,“在朝廷号召之下全力支援”不准确,原文,“明朝建立之初……不少徽州商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运粮输边,为了国家的事业放弃了在当地的经商活动。

到明中后期徽商又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的斗争”,所以,原文说的是“不少徽州商人”“积极参与”,并不是“全力支援朝廷守卫边疆”。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

A项,“依照时间顺序从古至今论述”错,本文在阐述徽商精神的几个特点时并没有依照时间顺序,只是在第二节提到明朝微商支持朝廷守卫边疆,第三节提到南宋时微商的特点是“诚信”,其它段落均未按时间写徽商的特点。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理解分析文章内容要点能力。

D项,原文,“徽商对商业的执著和专注,在中国商业史上尤为罕见。

许多人离家别妻,一年到头奔波于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