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课件(34张)
“实验版”课标
“2017版”课标
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
提炼与升华
(3)课程目标变化 课程目标比较
课程具体目标变化
1.学习物理学基础知识、基本概 课程具体目标比较表 念和规律,了解基本观点与思想; 2.认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掌握 实验基本技能,使用基本仪器; 知识与技能 3.了解物理学史,关注科技的成 物理观念 就、趋势以及物理学的影响; 4.关注学科联系,知道相关应用 领域,能尝试解释一些自然与生 活问题。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意义, 应用研究问题,验证规律; 2.了解物理研究方法,认识实验、 模型、数学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3.自主学习能力; 4.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质疑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 力、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能 力。
成绩与问题并存
修订与完善
三、有什么变化?
(1)课程性质 (2)基本理念
(3)课程目标
(4)课程结构
(5)课程内容
(6)学业质量
(1)课程性质变化
课程性质变化
“实验版”课标 “2017版”课标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 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 课程性质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 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科学素养。
自主 考核
选修
选修2-3 选修1-2 选修1-1 选修2-2 选修2-1 选修3-3 选修3-2 选修3-1
选修 性必 修课 程
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 原子与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磁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电磁 振荡与电磁波,传感器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 与机械波,光及其应用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 电磁波初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3)课程目标变化 课程目标比较
课程具体目标变化
南方新高考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第2讲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运用课件新人教版
【考点练透】
1.(2014 年大纲卷)一中子与一质量数为A(A>1)的原子核 发生弹性正碰.若碰前原子核静止,则碰撞前与碰撞后中子的
速率之比为( )
A+1 A.A-1
4A C.A+12
A-1 B.A+1
A+12 D.A-12
解析:设中子的质量为m,则原子核的质量为Am.设碰撞 前后中子的速度分别为v0、v1,碰后原子核的速度为v2,由弹 性碰撞可得mv0=mv1+Amv2,12mv20=12mv21+12Amv22,解得v1= 11- +AAv0,故vv01=AA+ -11,A正确.
B.Mmv0
C.M-M mv0
D.M-m mv0
答案:D
》》》考点1 碰撞问题 ⊙重点归纳
1.弹性碰撞的规律 两球发生弹性碰撞时,应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
定律.以质量为m1、速度为v1的小球与质量为m2的静止小球发 生正面弹性碰撞为例,则有
m1v1=m1v1′+m2v2′,12m1v21=12m1v1′2+12m2v2′2 解得v1′=mm11- +mm22v1,v2′=m21m+1vm12.
⊙典例剖析 例 1:(2014 年山东卷)如图 13-2-2 所示,光滑水平直轨道
上两滑块 A、B 用橡皮筋连接,A的质量为m,开始时橡皮筋松 弛,B 静止,给 A 向左的初速度 v0.一段时间后,B与A 同向运 动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碰撞后的共同速度是碰撞前瞬间A的 速度的两倍,也是碰撞前瞬间 B 的速度的一半.求:
2.反冲运动:是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产生的效果,如发射炮弹时炮身后退,火箭因喷气而发射等.
(1)系统内的不同部分在强大的内力作用下向___相__反___ 方 向运动,通常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2019年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第14章 第1讲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
(1)理想守恒: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④ 外力的合力 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 (2)近似守恒:系统受到的合力不为零,但当内力远⑤ 大于 外力时,系统 的动量可近似看成守恒。 (3)分方向守恒:系统在某个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时,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 守恒。
自测2 如图所示情况中系统的动量不守恒的是 (
)
A.如图甲所示,小车停在光滑水平面上,车上的人在车上走动时,对人与车 组成的系统 B.子弹射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中,对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如图乙 所示) C.子弹射入紧靠墙角的木块中,对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 D.斜向上抛出的手榴弹在空中炸开时
答案
C 对于人和车组成的系统,人和车之间的力是内力,系统所受的
外力有重力和支持力,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守恒;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 虽然子弹和木块之间的力很大,但这是内力,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系统
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子弹射入紧靠墙角的木块时,墙对木块有力
的作用,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系统的动量减小;斜向上抛出的手榴弹 在空中炸开时,虽然受到重力作用,合外力不为零,但爆炸时的内力远大于 重力,动量近似守恒。故选C。
-μmgt2=0-mv。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30 0.2 5 10 F t μ mg t2= 1= ×6 s=12 s。
பைடு நூலகம்μmg
0.2 5 10
解法二 用动量定理解,研究全过程。
选物体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整个运动过程,这个过程的始、终状态物体的速 度都等于零。 取水平力F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得
(3)单位:N· s。
(4)标矢性:冲量是矢量,它的方向由⑦ 力 3.动量定理
的方向决定。
(1)内容:物体所受⑧ 合外力 的冲量等于物体⑨ 动量 的变化。
新课标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主题五能量和动量5-1-5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课件
1.动量变化的计算方法:分析计算Δp以及判断Δp的方向 时,如果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就能直接选定一个正方向, 矢量运算就可以转化为代数运算;当不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 应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
2.冲量的计算
(1)恒力的冲量:直接用定义式I=Ft计算.
(2)变力的冲量
①方向不变的变力的冲量,若力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变化,
1.系统、内力和外力 (1)系统:相互作用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 整体 . (2)内力:系统 内部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3)外力:系统 以外 的物体对系统 以内 的物体的作用 力.
2.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 外力 ,或者所受 外力 的
矢量和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对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常写成:p1+p2= p1′+p2′ 或m1v1+m2v2= m1v1′+m2v2′ .
[答案] IG=50 N·s,方向竖直向下 IN=40 N·s,方向垂直 于斜面向上 If=20 N·s,方向沿斜面向上 I合=10 N·s,方向 沿斜面向下
走出对动量和冲量的认识误区 (1)忽视动量、冲量的矢量性而出错. (2)忽视I=Ft的适用条件,认为可求变力的冲量而出错.
[变式训练] 1.(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0.18 kg的垒球,以 25 m/s的水平速度向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 速度大小变为45 m/s,则这一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为( )
即力为时间的一次函数,则力F在某段时间t内的冲量I=
F1+F2 2
t,其中F1,F2为该段时间内初、末时刻力的大小.
②作出F-t变化图线,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即为变力的冲
量.
③对于易确定始、末时刻动量的情况,可用动量定理求 解.即通过求Δp,间接求出冲量.
2.冲量的计算
(1)恒力的冲量:直接用定义式I=Ft计算.
(2)变力的冲量
①方向不变的变力的冲量,若力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变化,
1.系统、内力和外力 (1)系统:相互作用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 整体 . (2)内力:系统 内部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3)外力:系统 以外 的物体对系统 以内 的物体的作用 力.
2.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 外力 ,或者所受 外力 的
矢量和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对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常写成:p1+p2= p1′+p2′ 或m1v1+m2v2= m1v1′+m2v2′ .
[答案] IG=50 N·s,方向竖直向下 IN=40 N·s,方向垂直 于斜面向上 If=20 N·s,方向沿斜面向上 I合=10 N·s,方向 沿斜面向下
走出对动量和冲量的认识误区 (1)忽视动量、冲量的矢量性而出错. (2)忽视I=Ft的适用条件,认为可求变力的冲量而出错.
[变式训练] 1.(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0.18 kg的垒球,以 25 m/s的水平速度向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 速度大小变为45 m/s,则这一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为( )
即力为时间的一次函数,则力F在某段时间t内的冲量I=
F1+F2 2
t,其中F1,F2为该段时间内初、末时刻力的大小.
②作出F-t变化图线,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即为变力的冲
量.
③对于易确定始、末时刻动量的情况,可用动量定理求 解.即通过求Δp,间接求出冲量.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学科核心素养解读课件新人教版
·
【例】“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
核
实验验证
心 素
◎实验设计:如何验证 s t?2
◎实践体验:测量小球下落的高度与时间(困难?)
养 ◎修正方案:让小球沿斜面运动…… (理由?)
◎实验验证:(学生参与)数节拍、测距离、填表格
科
学
通过实验重现历史情
探 究
(导轨2m,有刻
(节拍器) 境,让学生沿着大师的
养
知识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相互
物 理
联系的、具有内在结构的事实形 成的。知识更具有客观性、系统 性和内在的结构性。
观
观念是对一系列相关的观点
念
进行提炼概括形成的。从这个意
义上讲,观念是主观的,因为观
点更具有主观性.
二、增加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
物理观念的第二个要点,是“会用物理观念
核 心
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
核
●把跟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社会热点中的物理
心 问题、现代科技成果等有实践情境的教学内容引进课堂;
素
养
●用生活中的器具做物理实验,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
的联系;
物
●创设真实情境、并通过对真实情境的思维加工来建立
理 观
物理概念;用物理规律分析和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念
●养成估计生活中有关物理量大小的习惯,乐于对媒
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
素 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
养 升华➢”培。养公民的素养教学
物
➢基于学考水平的教学
理
➢基于选考水平的教学
观
➢基于自招水平的教学
念
·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活动资料__基于数据的物理选考分析课件新人教版
化学、生物(门科目考生均需选考方可报考) 化学、生物(门科目考生均需选考方可报考) 化学、生物(门科目考生均需选考方可报考) 化学、生物(门科目考生均需选考方可报考) 化学、生物(门科目考生均需选考方可报考) 历史、地理(门科目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 物理(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物理(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物理(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物理(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物理(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物理(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物理(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物理(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物理(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物理、化学(门科目考生均需选考方可报考) 物理、化学(门科目考生均需选考方可报考) 物理、化学(门科目考生均需选考方可报考) 物理、化学(门科目考生均需选考方可报考)
基于数据的物理选考分析
一、必须选考物理的本科专业统计
方法:以年本科招生计划数为样本,按年高校选考科目要求统计出 年的本科招生计划数。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
本科专业类 仪器类 地球物理学类 大气科学类 海洋工程类
类中所含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与技术 地球物理学类,大气科学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
百分比
大学名称
北京科技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河海大学 福州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广西大学 西北大学 南昌大学 贵州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东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郑州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江南大学
年招生计划数
按年的选考要求必须选考物理 的人数
百分比
大学名称
辽宁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西南大学 安徽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石河子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内蒙古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中央财经大学 暨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云南大学
基于数据的物理选考分析
一、必须选考物理的本科专业统计
方法:以年本科招生计划数为样本,按年高校选考科目要求统计出 年的本科招生计划数。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
本科专业类 仪器类 地球物理学类 大气科学类 海洋工程类
类中所含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 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与技术 地球物理学类,大气科学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
百分比
大学名称
北京科技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河海大学 福州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广西大学 西北大学 南昌大学 贵州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东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郑州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江南大学
年招生计划数
按年的选考要求必须选考物理 的人数
百分比
大学名称
辽宁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西南大学 安徽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石河子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内蒙古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中央财经大学 暨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云南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物理课程标 准
一、有什么作用? 教学 评价
考试 命题 教材编写
依据
二、为什么要修订 ?
成绩
1.促进了物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2.促进了物理教师对学科教育价值的认识 3.促进了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4.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 5.促进了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为什么要修订 ?
问题
“2017版”课标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胡克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 ۞物体加速度与受力及质量的关系 ۞超重与失重 (6)
课标规定学生必做实验项目内容及数目
科学思维 3.使用科学依据的意识和评
4.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质疑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 力、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能 力。
估的能力,运用证据进行描 述、解释和预测; 4. 批 判 意 识 , 基 于 证 据 质 疑 , 不同角度思考,追求创新。
课(程3目)标课比程较目标变化
课程具体目标变化
“实验版”课标
(1)课程性质变化
课程性质变化
“实验版”课标
“2017版”课标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 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
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 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
课程性质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 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
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科学素养。
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
分目标
具体描述
“2017版”课标
分目标
具体描述
课程具体目标比较表
1.科学探究意识;
2.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 3.交流意识与反思、评估能
1. 好奇心与求知欲;
力;
2. 热情、意识和勇气;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3. 4. 5.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团队精神; 可持续观念;
6. 责任感与服务意识。
1. 科学的本质; 2. 好奇心与求知欲;
分目标
具体描述
分目标
具体描述
1念.学和习规物律理,学了基解础基知本识观、点基与本思课概程想具;体目标比较表
2.认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掌握
实验基本技能,使用基本仪器;
知识与技能 3.了解物理学史,关注科技的成 物理观念
就、趋势以及物理学的影响;
1.形成物质观念、运动与 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2.运用物理观念解释自然 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
性
需求
注重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多
课程实施
样化
引导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多样化
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 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
课程评价
展
展
(3)课程目标变化
“实验版”课标
三维目标
“2017版”课标
核心素养
提炼与升华
课(程3目)标课比程较目标变化
课程具体目标变化
“实验版”课标
“2017版”课标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提出体会抽象方法和极限方法(瞬时速度)
3.“力的合成与分解”从理解到了解 4.提出“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问题”
删去: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课程内容变化
(四)物理实验的变化
要求通过实验或观察进行教学的知识点及数目
“实验版”课标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 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规律 胡克定律 力的合成与分解 物体加速度与受力及质量的关系 超重与失重(6)
1.三维目标的内涵和层次理解不一 2.选修三个系列的教学实践遭遇困境 3.课程内容难度大与课时不足的矛盾 4.课程内容的衔接性不够 5.物理实验与科学实践程度不一 6.文本可操作性与指导性有待完善
成绩与问题并存
修订与完善
三、有什么变化?
(1)课程性质 (2)基本理念 (3)课程目标 (4)课程结构 (5)课程内容 (6)学业质量
4.关注学科联系,知道相关应用
领域,能尝试解释一些自然与生
活问题。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意义, 应用研究问题,验证规律; 2.了解物理研究方法,认识实验、 模型、数学的作用;
1. 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 2. 运 用 科 学 思 维 方 法 定 性 和 定量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 律、形成结论;
过程与方法 3.自主学习能力;
试
(2学分) 电磁波初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合
必修
必修2
格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 性
课程 (2学分) 力定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 考
12..选12修个1模系块列,侧每重个物模理块与2社学会分科. 学、人文科学(必2的学修分融1)合机动,械定选运律修动2与系物列理侧模重型物,理相互与作技用术与的运结试合.
科学态度与责任
3. 4.
团队精神; 实事求是;
5. 可持续观念。
(4)课程结构的变化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自主
选修3-5
课程 物理学与
物理学与
近代物
考核
社会发展 技术应用 理学初步
选修3-4
选修2-3
选修
选修3-3
选择性必修3 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 (2学分) 原子与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
(2)基本理念变化
课程基本理念变化
“实验版”课标
“2017版”课标
课程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注重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 养
课程结构 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 基础性与选择性,满足终身发展的需求
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 注-2 选修1-1
选修2-2 选修2-1
物理2 物理1
选修3-2 选修3-1
必 共修 同
必
修
选修
性必 选择性必修2 磁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电磁
修课 (2学分) 振荡与电磁波,传感器
程
等
选择性必修1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 (2学分) 与机械波,光及其应用
级 性 考
必修3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
3.从选修1-1、2-1、3-1选学一个选修课程模块,高中毕业水平.
(5)课程内容变化
必修1
(一)内容结构:大体和“实验版”课标的必修1相同
实验版课标: 运动的描述 2017版课标: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二)主要要求的变化 1.提高了关于“质点”的教学要求
实验版: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模型的的特点 2017版: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 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景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 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一、有什么作用? 教学 评价
考试 命题 教材编写
依据
二、为什么要修订 ?
成绩
1.促进了物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2.促进了物理教师对学科教育价值的认识 3.促进了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4.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 5.促进了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为什么要修订 ?
问题
“2017版”课标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胡克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 ۞物体加速度与受力及质量的关系 ۞超重与失重 (6)
课标规定学生必做实验项目内容及数目
科学思维 3.使用科学依据的意识和评
4.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质疑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 力、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能 力。
估的能力,运用证据进行描 述、解释和预测; 4. 批 判 意 识 , 基 于 证 据 质 疑 , 不同角度思考,追求创新。
课(程3目)标课比程较目标变化
课程具体目标变化
“实验版”课标
(1)课程性质变化
课程性质变化
“实验版”课标
“2017版”课标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 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
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 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
课程性质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 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
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科学素养。
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
分目标
具体描述
“2017版”课标
分目标
具体描述
课程具体目标比较表
1.科学探究意识;
2.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 3.交流意识与反思、评估能
1. 好奇心与求知欲;
力;
2. 热情、意识和勇气;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3. 4. 5.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团队精神; 可持续观念;
6. 责任感与服务意识。
1. 科学的本质; 2. 好奇心与求知欲;
分目标
具体描述
分目标
具体描述
1念.学和习规物律理,学了基解础基知本识观、点基与本思课概程想具;体目标比较表
2.认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掌握
实验基本技能,使用基本仪器;
知识与技能 3.了解物理学史,关注科技的成 物理观念
就、趋势以及物理学的影响;
1.形成物质观念、运动与 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2.运用物理观念解释自然 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
性
需求
注重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多
课程实施
样化
引导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多样化
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 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
课程评价
展
展
(3)课程目标变化
“实验版”课标
三维目标
“2017版”课标
核心素养
提炼与升华
课(程3目)标课比程较目标变化
课程具体目标变化
“实验版”课标
“2017版”课标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提出体会抽象方法和极限方法(瞬时速度)
3.“力的合成与分解”从理解到了解 4.提出“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问题”
删去: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课程内容变化
(四)物理实验的变化
要求通过实验或观察进行教学的知识点及数目
“实验版”课标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 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规律 胡克定律 力的合成与分解 物体加速度与受力及质量的关系 超重与失重(6)
1.三维目标的内涵和层次理解不一 2.选修三个系列的教学实践遭遇困境 3.课程内容难度大与课时不足的矛盾 4.课程内容的衔接性不够 5.物理实验与科学实践程度不一 6.文本可操作性与指导性有待完善
成绩与问题并存
修订与完善
三、有什么变化?
(1)课程性质 (2)基本理念 (3)课程目标 (4)课程结构 (5)课程内容 (6)学业质量
4.关注学科联系,知道相关应用
领域,能尝试解释一些自然与生
活问题。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意义, 应用研究问题,验证规律; 2.了解物理研究方法,认识实验、 模型、数学的作用;
1. 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 2. 运 用 科 学 思 维 方 法 定 性 和 定量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 律、形成结论;
过程与方法 3.自主学习能力;
试
(2学分) 电磁波初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合
必修
必修2
格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 性
课程 (2学分) 力定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 考
12..选12修个1模系块列,侧每重个物模理块与2社学会分科. 学、人文科学(必2的学修分融1)合机动,械定选运律修动2与系物列理侧模重型物,理相互与作技用术与的运结试合.
科学态度与责任
3. 4.
团队精神; 实事求是;
5. 可持续观念。
(4)课程结构的变化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自主
选修3-5
课程 物理学与
物理学与
近代物
考核
社会发展 技术应用 理学初步
选修3-4
选修2-3
选修
选修3-3
选择性必修3 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 (2学分) 原子与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
(2)基本理念变化
课程基本理念变化
“实验版”课标
“2017版”课标
课程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注重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 养
课程结构 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 基础性与选择性,满足终身发展的需求
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 注-2 选修1-1
选修2-2 选修2-1
物理2 物理1
选修3-2 选修3-1
必 共修 同
必
修
选修
性必 选择性必修2 磁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电磁
修课 (2学分) 振荡与电磁波,传感器
程
等
选择性必修1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 (2学分) 与机械波,光及其应用
级 性 考
必修3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
3.从选修1-1、2-1、3-1选学一个选修课程模块,高中毕业水平.
(5)课程内容变化
必修1
(一)内容结构:大体和“实验版”课标的必修1相同
实验版课标: 运动的描述 2017版课标: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二)主要要求的变化 1.提高了关于“质点”的教学要求
实验版: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模型的的特点 2017版: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 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景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 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