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输电线路舞动原因及防舞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输电线路舞动原因及防舞措施
摘要输电线路导线发生舞动严重危害着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本文论述近年来我国输电线路舞动发生情况,简要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一些防舞设计的技术和防止舞动危害的措施。
关键词输电线路;舞动;防舞措施
1 架空输电线路舞动发生的概况。
关于导线偏心覆冰引起大幅度舞动的机理研究最早始见于Den Hartong于1932年美国电气工程学会会刊上发表的《输电线路的覆冰舞动》,它是以后研究导线舞动的基础。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就已发现覆冰及无冰单导线上产生的舞动,但未着手进行研究与防护。
直至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始建设500kV3、4分裂导线线路,舞动更为普遍并不断造成舞动混线短路事故,特别是自1987年~1994年湖北500kV3分裂导线中山口大跨越相继发生5次舞动,初次未加防护的舞动振幅高达10m左右,造成导线磨断和大量金具、护线条及导线损坏和磨损。
1989年~1990年500kV葛常株湘江及沅水大跨越相继发生振幅高达12m~15m的舞动,其后才引起国内有关运行和科研部门的重视,并相继进行理论研究。
2008年1月10日至1月底,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等地持续低温(-1℃~5℃),降水降雪丰富,风速一般在4m/s~15m/s,造成上述省份的输电线路大范围严重覆冰,其中不少线路发生架空导线舞动,造成铁塔连接螺栓松脱、构件疲劳失效等现象,严重时引起倒塔,对春运及人民群众安度春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009年11月9日至2010年1月20日,受三次大范围大风降温降雨雪等恶劣天气过程的影响,河南、山东、湖南、江西、山西、浙江、辽宁、河北等地输电线路发生不同程度的导线覆冰舞动,涉及10kV~500kV各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线路,严重时造成线路跳闸,停运,变电站失压,电厂机组停运,涉及设备之多,危害影响之大为,历年罕见,电网迎峰度冬形势异常严峻。
2 舞动产生的原因
2.1 气象因素
特定的气象条件是引起导线舞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4级~6级风,温度-5℃~1℃,导线覆冰厚度在3mm~20mm之间,湿度在95%左右的气象条件下,导线产生舞动现象的机率最大。
2.2 地理因素
线路的地理条件也是引起导线舞动的重要因素。
导线舞动多发生在风口地区、较开阔的平原地区和大跨越,而地形变化较复杂的山区很少发生导线舞动。
这是因为较开阔的地区易于形成稳定持续的气象条件。
线路的走向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与线路走向形成一定夹角(≥45°),稳定的侧向风是引起导线舞动的动力源。
它对导线的升力作用很大,当达到一定的能力聚集时,就容易使系统稳定失控,进而引起舞动。
2.3 线路结构型式和参数
导线结构型式是影响导线舞动的因素之一,在相同的环境、气象条件下,分裂导线要比单导线容易产生舞动,并且大截面的导线要比常规截面的导线易于产生舞动。
这主要是因为多分裂、大截面导线扭转刚度大,易于形成不均匀覆冰。
此外,舞动是自激振动,其产生与导线固有频率有关。
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发展,已呈现出一种多分裂,大截面的发展趋势,因此对舞动的研究与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3 近年来舞动的特点分析
调查分析认为,近年来冬季输电线路覆冰舞动是典型的线路覆冰舞动,其发生条件、舞动表现形式及造成的后果都与以往的舞动情况基本一致。
与以往相比,近期的舞动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1)范围大、频率高、涉及各电压等级
通过近几年调查分析,输电线路舞动发生范围相当广,遍及河南、湖北、山东、山西、辽宁等多个省份,涉及各个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线路,且频率相当高。
以山东为例,本次舞动不仅10kV~500kV线路都观测到了舞动发生,而且区域内的通讯线路和电铁接触网也发生了舞动,造成胶济铁路停运155min。
2)范围在扩大
以往发生的舞动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易舞区和易舞段,如湖北、河南、辽宁等地区。
但近几年发生舞动的省份如湖南、云南、浙江、贵州等,在历史上极少有舞动记录。
舞动已不仅仅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而是遍及到我国大部分地区和省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电网灾害应急机制的建立
在发生大面积舞动后,面对电网危机情况,我们国家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主要领导亲自指挥抢修,各单位人员各负其责,开展故障特巡,及时组织抢修,恢复线路运行,避免的大范围电网事故的发生。
4 防治的措施和建议
1)选择合理的线路走向和路径。
选择路径时要加强舞动微气象、微地形区域的勘测和调查,尽量避免路径横穿风口、垭口等微气象、微地形地带;在平原开阔地带,应尽可能避免线路走向与冬季主导风向夹角过大,一般小于45°为宜;在舞动区段内,可适当缩小档距,降低杆塔高度;线路跨越主干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跨越段宜采用耐直直耐跨越方式,临近被跨越物的杆塔宜采用直线塔;
2)适当提高线路的电气机械强度,选择导线时要校核导线在加装防舞装置下的张力情况,同时,可适当选用一些新型减轻覆冰的导线,直线塔选用V串,限制导线舞动幅度,耐张塔使用加强型耐张线夹引流板,跳线间隔棒可采用导线阻尼式间隔棒;
3)在线路易舞地区适当加强铁塔设计强度,增加导线与地线和导线与导线之间的距离,同时,全塔采用双帽防松防卸螺栓,加强连接强度;
4)为避免设计不足,可对局部微气象,微地形地区加装防导线舞动装置(如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相间间隔棒、失谐摆、双摆防舞器、偏心重锤等)。
5 结论
我国是舞动多发国家,舞动的研究和治理已出现一些可喜的经验和成果,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彻底解决舞动问题,还需要电力工作者不断的努力,开展大量的工作,包括理论研究、基本参数的试验与测定、实践经验的积累、新型防舞装置的开发等,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劳动。
参考文献
[1]邵天晓.架空送电线路的电线力学计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郭应龙,李国兴,尤传永.输电线路舞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3]蒋兴良,易辉.输电线路覆冰及防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4]DI/T5092-1999,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