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试题:2010级鱼类学参考答案(B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考试课程:鱼类学学期学年:2011-2012-1 试卷类型:B考试时间:2012-01-5
1. ×
2.√
3.√
4.×
5. ×
6.√
7. ×
8. × 1/2
9.√10. ×
四、名词解释(5×2’)
1.本地种:自然发生于原生地区的物种,或“自然发生于特定地区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临界期: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是死亡率最高时期,该阶段存在着一个大量死亡内在危险期,一般在仔鱼卵黄囊消失,从内源营养转向外源营养时时期出现。

3.正模:动物新种定名时作为主要依据的唯一标本。

4. 充塞指数:消化道内食物团重量与鱼体去内脏后的重量的比值。

5. 洄游:鱼类因季节变化、寻找食物、生殖等原因主动所作的周期性集群长距离定向游动。

五、简答题(5×5’)
少饵料消耗,确保♀发育好(1’);④提高♀个体繁殖力:扩大卵巢容量、减少成熟卵的卵黄(同容积下增加怀卵量)、分批产卵(1’);⑤变单周期为多周期:增加繁殖次数(1’);⑥缩短性成熟时间:增加有效繁殖次数(0.5’);⑦加强授精的保证和对后代的保护(0.5’)。

3.答:①种类:日粮大小、摄食均匀性、饱食量;②生理状态:不同年龄、大小和发育阶段的摄食量不同;③饵料:种类、数量、营养价值和投饵方式等;④群居:群居>独居;⑤环境条件:水温、溶氧量、季节、水质等;⑥种间关系:残食、寄生、共生、共栖。

(各1’)
4.答:第III型:P=K﹢D,D>K>0,以剩余群体为主。

(1’)
①特点:属于第III产卵类型,剩余群体多于补充群体、年龄结构复杂、性成熟
年龄大、繁殖率低。

(2’)
②资源利用策略:种群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应重点保护。

若需要利用,应捕捞已繁殖的大个体,保证种群延续。

若出现产卵群体组成简单的情形,说明该种群已遭到严重破坏,应禁止捕捞,若条件许可则进行人工繁殖和放流以保护该种群。

(2’)
5.答:鱼类生长分为性成熟前、性成熟后、衰老期3个阶段。

(3’)
应用:尽量让饵料充分用于躯体生长:性别控制与选择、减少繁殖或性腺发育、破坏产卵条件等。

(2’)
六、论述题(1×15’)
1.答:主要论点:⑴外因:①温度(影响代谢速率、生长适温范围)(2’);②食物(数
量、质量、大小)(2’);③溶解氧(影响摄食、生长、生化反应速率)(2’);④光照(能量源、影响性腺发育和成熟周期)(2’);⑤pH、盐度(阻碍因子、生长过程中的额外负担)(2’);⑥集群(集群鱼类用于警戒、寻找食物和抵抗敌害的能量均少)(2’)。

⑵内因:决定因素。

主要包括遗传特性、种质特性等(3’)。

七、检索题(2×10’)
1.鳊、鲂、黄鳝、鳗鲡、暗纹东方鲀、乌鳢
1(2)无胸鳍………………………………………………………………黄鳝
2(1)有胸鳍
3(6)无腹鳍
4(5)体棍棒形………………………………………………………………鳗鲡
5(4)体球形………………………………………………………………暗纹东方鲀
6(3)有腹鳍
7(8)无腹棱………………………………………………………………乌鳢
8(7)有腹棱
9(10)腹棱完全……………………………………………………………鳊
10(9)腹棱不完全…………………………………………………………鲂
2.黄颡鱼、大口鲇、青鱼、草鱼、鳜、泥鳅
1(4)体表无鳞
2(3)有脂鳍………………………………………………………………黄颡鱼
3(2)无脂鳍………………………………………………………………大口鲇
4(1)体表有鳞
5(6)背鳍具棘………………………………………………………………鳜
6(5)背鳍无棘
7(8)口有须………………………………………………………………泥鳅
8(7)口无须
9(10)吻部较钝,体色暗黄………………………………………………草鱼
10(9)吻部较尖,体色青黑………………………………………………青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