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8课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生活如何? 答:①收入有限,生活困顿。“我”每周只有六七先令的工资,这 是“我”全部的生活来源,如果忍不住买了点心铺门口摆着的半价出售 的陈糕点,那么午餐就只能买个小面包卷或一小块布丁充饥。②内心孤 独,充满痛苦。在“我”窘困的生活中,“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任何劝 告、建议、鼓励、安慰、帮助和支持”,“我”内心的痛苦无处倾诉, 只能千方百计地默默忍受。③受到肯定,颇有地位。为不受人轻视和侮 辱,“我”总是埋头干活,果然“我”很快变得快捷、熟练,再加之 “我”的行为和态度跟其他人有所不同,所以“我在谋得斯通—格林比 货行也还有点地位”,其他人总管“我”叫“小先生”或“小萨福克 人”。
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先生又带着先前那种文雅的气派,同时突 然再次露出亲密的样子……”通过对米考伯先生的语言和说话时神态描 写,突出了他的故作文雅。③动作描写。“说着,陌生人挥了挥手,把 下巴架在了衬衣的硬领上”“于是,他便戴上了帽子,腋下夹着手杖, 腰杆笔挺地走出去了,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支曲子”,通过对米 考伯先生的动作描写,突出了他装腔作势的迂腐。
任务 二 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 1.面对自己的入狱,米考伯先生的心态有何变化? 答:一开始,他的内心是沮丧的,他用“末日到了”来形容自己的
入狱,并郑重地给予“我”劝告;当渡过了最危急的关头时,他又变得 兴高采烈起来,认为自己就会手头有钱,过上全新的生活。
2.为什么说星期六晚上,是“我”最高兴的时候? 答:一方面,周六晚上是发放工资的时候,“我”回家时口袋里有 六七个先令,路上可以进那些店铺看看,琢磨琢磨这笔钱可以买些什 么,也就是说,此刻的“我”物质相对富足;另一方面,周六晚上回家 比平时早,米考伯太太往往对“我”诉说起最伤心的知心话来,“我” 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是被当作朋友的,也就是说,此刻的“我”精 神上也是富足的。
(2)琢磨/捉摸 相同点:二者都有“思索、考虑”的意思。 不同点:“琢磨”指雕刻和打磨(玉石),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 “ 捉 摸 ” 指 猜 测 , 预 料 ( 多 用 于 否 定 式 ) , 如 “ 捉 摸 不 定 ”“ 难 以 捉 摸”。 (3)清静/清净 相同点:二者都有“寂静、不热闹”的意思。 不同点:“清静”指(环境)安静、不嘈杂,多形容环境,使用范围 较窄。“清净”指没有事物打扰;清澈。
第三单元
第八课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1.把握小说的情节,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米考伯等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语言、动作、肖像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 手法。 3.分析本文带有“自传”性质的写法,体会作者在人物身上寄寓的 道德理想。
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考查热 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的能力要求。
(4)兴高采烈/兴致勃勃 相同点:二者都有“心情很愉快、兴致很高”的意思。 不同点:“兴高采烈”偏重于“高兴”,还含有精神高昂的意思。 “兴致勃勃”偏重于“兴奋”,还含有对某一事物产生喜爱的情绪,感 兴趣,积极从事等意思。 (5)混为一谈/一概而论 相同点:二者都有“不加区别地一起加以谈论”的意思。 不同点:“混为一谈”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 物。“一概而论”指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式)。
2.鉴赏小说的叙述方式、鉴赏人物语言和作品语言的特色,是高 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考查重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 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
课前预习 结构图解 拓展延伸
课上思辨 概括主旨 积学储宝
课前预习
1.走近作者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19世纪英国批判现 实主义作家,19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狄更斯出 身清贫之家,他父亲因负债而入狱。狄更斯少年时因 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地入校求学,后被迫到 工场做童工。15岁以后,他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 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 院的情况。狄更斯的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正是19世纪 中叶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前期。狄更斯毕生的活
2.克莉基特在文中着墨不多,是否可以将这一人物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删去。次要人物形象对主要人物形象起到映衬作用。米考 伯一家只能雇佣来自济贫院的女仆,可见其经济困难;米考伯太太不愿 过分信任克莉基特,认为她会放肆起来,可见其过于谨慎;如此谨慎的 米考伯太太却愿意将自己的信任交付给“我”,可见“我”和这家人已 经建立起来奇特而平等的友谊。
动和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同步。他主要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 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 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他以其作品 篇幅宏大、气势磅礴,内容包罗万象,风格雅俗共赏、丰富多彩,生前 即已饮誉国内外,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 灯”。
与此同时,佩格蒂和汉姆经过多方奔波,终于在伦敦找到了被斯蒂 福思抛弃的艾米莉,并决定将她带回澳大利亚,开始新的生活。然而, 就在启程前夕,海上突然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遇险沉没, 只剩下一个濒死的旅客紧紧地抓着桅杆。汉姆见状不顾自身的危险,下 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当人们捞起他的尸体时,船上那名旅客的尸 体也漂到了岸边,原来竟是诱拐艾米莉的斯蒂福思。艾米莉被汉姆的行 为深深地打动了,回到澳大利亚后,她终日在劳动中寻找安宁,并且终 身未嫁。
大卫终于成了一名作家,朵拉却患上重病,离开了人世,大卫满怀 悲痛。在他出国旅行散心期间,艾格妮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 后返回英国时,才发觉艾格妮斯一直爱着他。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与 姨婆贝西、佩格蒂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3.了解背景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为我们细 致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中叶涵盖英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画卷。该小说 的故事背景依托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代的英国享受着工业革 命带来的显著成果,表面上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盛世,但实际 上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凡此种种都在本书中有所揭 示。同时,该小说也带有自传色彩,许多内容取材于狄更斯的亲身经历 和见闻。出身于社会底层的狄更斯曾在作坊里当过童工,深刻体会过世 态炎凉,而小说的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则迫于生计也做过童工。至于狄
镶.有( xiānɡ ) 诨.名( hùn ) 褐.色( hè ) 邋.遢.( lā ta ) 慰藉.( jiè ) 干酪.( lào )
污垢.( ɡòu ) 胖墩.墩( dūn ) 佣.金( yònɡ ) 褴.褛.( lán lǚ ) 孑.然一身( jié )
5.解释词语 (1)诨名:_外__号__。_______ (2)孩提:_①__指__幼__儿__时__期__。__②__儿__童__;__幼__儿__。__________________ (3)落魄:_①__潦__倒__失__意__。__②__放__荡__不__羁__。________________ (4)咄咄怪事:__指__令__人__感__到__惊__讶__或__难__以__理__解__的__事__情__。______________ (5)屈尊:_客__套__话__,__降__低__身__份__俯__就__。_______________ (6)俯就:_①__敬__辞__,__用__于__请__对__方__同__意__担__任__职__务__。__②__迁__就__;__将__就__。_____
狄更斯既是一位“娱悦大众”的通俗作家,又是一位有艺术独创性 的伟大天才。他创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乐善好施的匹克威克、儿童 教唆犯费金、吝啬鬼斯克鲁奇、骗子金格尔、伪君子裴斯匿夫、债多不 愁又乐天知命的米考伯等。
狄更斯的主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 《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 文学界造成了轰动,他是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国作家。
任务 三 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 1.在“我”与米考伯先生的首次见面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米
考伯先生的?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①外貌描写。“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
蛋……”“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 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双已褪色的大穗子……”通过 对米考伯先生肖像和穿着的描写,突出了他的滑稽可笑、爱讲排场。② 语言描写。“信里提到,要我把我住家后面的一间空着的屋子——拿 它,简而言之,出租——简而言之……”“‘城市路,温泽里。我,简
(7)能屈能伸:_能__弯__曲__也__能__伸___展__,__指__人__在__不__得__志__的__时__候__能__忍__耐__,___在_ _得__志__的__时__候__能__施__展__才__干__、__抱__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卫中学毕业后外出旅行,邂逅了童年时代的同学斯蒂福思,两人 一起拜访了佩格蒂一家。已经和汉姆订婚的艾米莉经受不住阔少爷斯蒂 福思的引诱,竟在结婚前夕与他私奔到国外。佩格蒂先生痛苦万分,发 誓要找回艾米莉。
大卫回到伦敦,在斯潘洛律师事务所任见习生。他从艾格妮斯口中 获悉,威克菲尔律师落入了希普所设计的陷阱中,正处于走投无路的境 地,这使大卫非常愤慨。此时的大卫爱上了斯潘洛律师的女儿朵拉,但 两人婚后的生活并不理想。朵拉是个容貌美丽、头脑简单的“洋娃 娃”。贝西姨婆也濒临破产。这时,大卫再次遇见他当童工时的房东米 考伯,米考伯现在是希普的秘书。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米考伯最终揭 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在事实面前, 希普只好服罪。
2.熟悉作品 《大卫·科波菲尔》故事梗概
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出生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 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继父视大卫为累赘,于是把他送到佩格 蒂先生家里。佩格蒂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与一对孤儿艾米莉和汉姆相 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出于对母亲的思念,大卫又回到了继父家。母亲去世后,继父立刻 把大卫送去当童工。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贝西收留 了大卫,让他上学。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律师威克菲尔家里,与他的 女儿艾格妮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
(8)孑然一身:__指__孤__身__一__人__。__孑__然__,__孤__单__的__样__子__。________________ (9)孤苦伶仃:__形__容__孤__独__困__苦__,__无__依__无__靠__。_______________
6.辨析词义 (1)自制/自治 相同点:二者都有“自己进行某种行为”的意思。 不同点:“自制”指克制自己。“自治”指民族、团体、地区等除 了受所隶属的国家、政府或上级单位领导外,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的 权力,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
课上思辨
任务 一 分析人物成长历程 1.“我”初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心情如何?试结合相关语句分
析。 答:“我”初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时,心情很低落,内心充满
着痛苦。例如:“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 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由“沦落”一词可以看出,大卫对自己成为谋得 斯通—格林比货行的一名小童工一事,充满抵触心理;“痛苦”则直接 宣泄出他当时的心境,这种痛苦“无法用语言表达”,则更见痛苦之 深。
更斯逐渐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过程表现在大卫·科波菲尔身上,则是其由 秘书工作开始逐渐涉及文学并最终成为作家。可以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大 卫·科波菲尔就是狄更斯笔下的第二个自己。由此可见,该小说带有强烈 的现实主义色彩,对种种社会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和深刻的批判,是 探究当时社会现状的重要依据。
4.读准字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